《经典常谈》第十三章练习题_第1页
《经典常谈》第十三章练习题_第2页
《经典常谈》第十三章练习题_第3页
《经典常谈》第十三章练习题_第4页
《经典常谈》第十三章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常谈》第十三章练习题【

内容要点梳理】起源: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后来除了卜辞之外,还有讼辞。发展历程:①春秋时期列国外交的言语称为“辞”或“命”,又合称为“辞命”或“辞令”。②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所以最重说辞。他们的说辞铺张局势,最重辩。③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便有了第一种私家的著作《论语》。诸子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著作越来越多,流传也越来越广“雅言”便成了凝定的文体了。后世大体采用,言文渐渐分离。④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左传》只是记事,《史记》进一步描写人。⑤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骈文”或“骈体”出于辞赋,句读整齐,对偶工丽。⑥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叫作“文。⑦后来出现两种新文体,佛典的翻译与群经的义疏。不过没有人将这些当作“文”的。“文”只用来称“沉思翰藻”的作品。北周的苏绰是首先提倡复古,李谔等纷纷响应,唐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宋代称为“散文”。⑧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⑨明代八股文盛行,清桐城派声名大振。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胡适之先生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同步练习+答案一、填空。1.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代的卜辞。后来除了卜辞之外,还有。2.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所以最重。3.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便有了第一种私家的著作《》。4.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左传》只是,《》进一步描写人。5.时候,盛行辞赋

。“骈文”或“骈体”出于辞赋,句读整齐,工丽。6.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有、谐声调的作品叫作“文。7.后来出现两种新文体,的翻译与群经的。8.北周的是首先提倡复古,等纷纷响应,唐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宋代称为“散文”。9.到了宋代,又有“”,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10.明代盛行,清派声名大振。清末,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11.胡适之先生提倡,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12.是第一个注意辩论方法的人,他主张“言必有三表”。13.第一部有系统的书是《》。《》有逻辑的秩序,结构就严密多了。14.《左传》是说明《》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它最长于的记载。15.《史记》以与见长。但是它的文字最大的贡献,还在描写。16.桐城派的开山祖师是,而姚鼐集其大成。17.演释古人的话的有“故”、“”、“传”、“”等。18.柳宗元的文深幽精洁,最工;他创造了描写的新语。19.唐代又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一是“传奇”。【答案】1.商讼辞2.辩3.论语4.记事记事史记5.汉武帝对偶6.典故对偶抒情7.佛典义疏8.苏绰李谔韩愈9.话本章回10.八股文桐城梁启超11.白话文12.墨子13.《吕氏春秋》《淮南子》14.《春秋》战争15.剪裁组织人物16.方苞17.解注18.游记景物19.语录二、选择。20.选出下列说法中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道家的老、庄,法家的韩非,却不重辩。“老学”所重的是自然。韩非注重功利,主张以法禁辩,说辩“生于上之不明”。B.《论语》以记言为主,所记的多是很简单的。孔子主张“巧言”,痛恨“慎言”和“利口”。C.战国游士的说辞好用譬喻。譬喻成了风气,这开了后来辞赋的路。D.战国末期,“雅言”之外,原还有齐语、楚语两种有势力的方言。【答案】B解析:孔子主张“慎言”,痛恨“巧言”和“利口”。故选B。三、阅读语段,完成下列问题。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也是佛家的影响。唐代佛家向民众宣讲佛典故事,连说带唱,本子夹杂“雅言”和口语,叫作“变文”;“变文”后来也有说唱历史故事及社会故事的。“变文”便是“说话”的源头;“说话”里也还有演说佛典这一派。“说话”是平民的艺术;宋仁宗很爱听,以后便变为专业,大流行起来了。这里面有说历史故事的,有说神怪故事的,有说社会故事的。“说话”渐渐发展,本来由一个或几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短故事,引出一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长故事的,后来却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不过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而不是话本了。就中《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雅言”,《水浒传》和《西游记》便都是白话了。这里除《西游记》以设想为主外,别的都可以说是写实的。这种写实的作风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得着充分的发展。《三国志演义》等书里的故事虽然是关联的,却不是联贯的。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介绍了白话小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2.根据文段提供的相关信息,仿照示例,为“近代长篇小说”下一个定义。示例:章回小说是由“说话”发展、将许多同类且相关联的短故事组织起来的一个长故事。示例:近代长篇小说是指由文人撰写、组织严密(或:“故事联贯”“一以贯之”)的章回小说。(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辕

说方苞余行塞上,乘任载①之车,见马之负辕者而感焉。古之车,独辀加衡②而服两马。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轭③,背承乎韅④,靳⑤前而靽后。其登阤⑥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鞭策而劝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颠⑦,折筋绝骨,无所避之,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则常在众马之后。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驽蹇⑧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⑨其车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泥旋淖陷,常自顿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呜呼!将车者其慎哉!(选自《方苞文选》)【注】①任载:负载。任,担任,承担。②独辀加衡:一根车杆加上一根横木。③领局于轭:脖颈上套着车轭。④韅(xiǎn):两辕之间搭在马背上的皮带。⑤靳:胸前的皮带。后文的“靽”指臀后的皮带。⑥阤:山坡。⑦乘危而颠:遇到危急而跌倒。⑧驽蹇:劣马。下文的“狡愤”指不愿卖力而性烈不驯的马。⑨偾:倒下,这里指翻车。1.“与”在文言文中有多种意义:①给予,授予;②和,跟,同;③同“举”,选拔;④参加,参与;⑤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请你根据语境,为下面加点的“与”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写序号即可)(1)选贤与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而旁驱者不与焉(

)

(4)然其德与力(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则常在众马之后。4.选文与韩愈的《马说》都借马寓意,那么,两文所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答案】1.③

2.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3.它渴了到溪里喝水,卸下车到马槽里吃食,就总是在其他马的后面。

4.选文通过辕马的责任与选择,讽喻朝廷谨慎用人,强调“德与才”兼备的人,才能委以重任,“驽蹇者”“狡愤者”必将败坏政事。《马说》借千里马的遭遇,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希望统治者能够识别人才,重视人才。【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1)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选拔,举荐。故选③。(2)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与:介词,和,跟,同。故选②。(3)句意:其余在前面引路和在旁边副驾的马绝不会参与。与:参与。故选④。(4)句意:然而它的德性和能力。与:连词,和,跟,同。故选②。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唉!辕马的使命,难道还有比它更艰巨的吗?“噫”为语气词,表示感叹,应单独成句,故应在其后断开;“马之任”指辕马的任务,名词性结构,应作主语,而后句“孰有艰于此者乎”为固定句式,“孰有……乎”为反问句,“哪里有……呢”“难道有……吗”,故应在“孰有”前断开。正确的断句为: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关键词有:渴饮于溪: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渴于溪饮”,渴了到溪里喝水。脱:卸下。就:靠近。槽枥:喂马的石槽。就槽枥:到马槽里吃食。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言文主旨的能力。韩愈的《马说》,可以通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以概括出其主旨为:作者借世人不了解千里马,来表达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本题选文《辕马说》,可以通过“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轭,背承乎韅,靳前而靽后”“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可以看出辕马的责任之重大,而驾车人在选择辕马时,不会选择“驽蹇者”“狡愤者”,作者借选择辕马来表达选择人才时要慎重,“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要仔细辨别其“德与力”,选择德才兼备之才。参考译文我行走在边塞上,乘坐负重的马车,见到负辕的马而产生诸多感慨。过去的老式马车,只有一根车辕而两边各驾一匹马,现在的马车由一匹马夹在两根车辕当中,头上和脖胫套上缰绳,背部系上皮带,胸和臀部也被勒紧。当它爬坡时,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才能拉动车轮前进,当它下坡的时候,又要收紧大腿紧攒四蹄才能抵住车辕不致倒伏。赶车的人用鞭子抽打使它前进,用棍棒枝条的暴虐来催促它从深陷中拽起车来。如果车在险恶陡峻的地方翻倒了,筋断骨折是根本无可避免的,其余在前面引路和在旁边副驾的马绝不会参与。它渴了到溪里喝水,卸下车到马槽里吃食,就总是在其他马的后面。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