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测试卷01-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含答案_第1页
二模测试卷01-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含答案_第2页
二模测试卷01-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含答案_第3页
二模测试卷01-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含答案_第4页
二模测试卷01-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模测试卷01-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含答案2024届中考二模模拟测试卷01(上海专用)

语文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默写。

(1)不应有恨,___?(《水调歌头》)

(2)___,鸣声上下。(《醉翁亭记》)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进入初三后,小卢同学学习遇到了瓶颈,觉得自己无法考入理想学校了,情绪不免有些低落。你可以用《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来鼓励他展现自己的自信与乐观。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飞将军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暂:突然。

2.甲文选自《》,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体史书。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单于素闻广贤()(2)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发现李广一定要让年轻人去抓他。B.发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回去。

C.抓到李广一定要让年轻人送过来。D.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

6.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

所叙之事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甲文(1)军事才能卓越

乙文李广被生擒后伺机逃脱(2)

7.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生动展现了古代悲壮的战争场面。

B.甲文略写战争经过是因为文章重在“论战”。

C.乙文李广逃脱的原因是他找到了残余的军队。

D.甲乙两文都借助对比的手法来揭示人物特点。

8.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见“旁有胡儿骑善马"便马上行动,甲乙两文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___。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交友之道

①人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就必须交朋友。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可以使自己健康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②首先是要结交的朋友。据说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这个人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也会一天比一天安定,被称为‘吉人’。”可见,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人的成长和命运。《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贤德之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贤德之人。反之,如果人所结交的都是无德之人,所听的都是诈伪的言语,所看的都是邪曲不正、贪图利益的行为,那么就会致使自己即将遭受刑罚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③其次是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论语》告诉我们要“无友不如己者”,“如”是“似"像”的意思,就是不要结交那些不像自己的人,也就是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共同进步。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呢?方法就是“感召”,即想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要使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互相吸引,互相感召,从而最终聚到一起。孔子曾说过:如果你不知道儿子怎么样,就观察他的父亲;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就看他结交的朋友;如果你不知道君主、领导什么样,就看他的属下,这样你就知道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说的就是同类相感的道理。

④最后,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古人论人与人相处之道,云:“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以利交、以势交、以色交都不能维持长久,唯有以道相交才能天荒地老。那么,朋友相交之“道”是什么呢?《论语》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相交之道就是“信”。与朋友交往,言语行为都很守信,才能够获得朋友的信赖,在困难的时候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在社会上接人待物处事才会一帆风顺。

⑤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

(选文有改动)

9.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10.依据第②段内容,在该段首句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首先是要结交___的朋友。

11.下列名言,最适合证明第③段“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轻诺必寡信。”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第③段和第④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分析原因。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

感念老师

阎连科

①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嘶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

②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③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度。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④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⑤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⑥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那篇最长的作文。

⑦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⑧前些时,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4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⑨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⑩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已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13.请概括文中详写的张老师的两件往事。

①____________②

14.第④段划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赏析。

15.下列对第⑧段我“眼泪夺眶而出”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因突然见到三十年前的恩师而激动不已。

B.对老师容颜已老,但形象始终如一的感慨。

C.对当年老师在写作上给予我的教诲和鼓励的感念、感激。

D.对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的失落惆怅。

16.根据全文,概括老师的形象。

17.请说说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此,我校将举办“经典伴我成长"的专题读书活动,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吧!

18.活动(一):小张同学在读书过程中摘录了不少精彩的语段,但是在摘抄的过程中没有将书名和作者写在旁边,请你帮小张同学补充完整。

语段出处作者

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他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抢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死亡和毁灭。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

我经常怀着感激之心坐下来吃饭,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为他竟在荒野中赐我丰富的美食。我已经懂得去注意我的处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缺乏的。这种态度有时使我心里感到一种安慰,简直无法用言语表白。

19.活动(二):活动筹备组的同学们要为本次活动拟定一条宣传标语,现收集到以下标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品读经典,传承文明B.艺术点亮生活

C.与大师对话,提升个人境界D.读万卷书,古今中外尽在心间

20.活动(三):在“让经典走进生活”分会场,同学们正在积极讨论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请你也列举一条可行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吧!

21.活动(四):在《朝花夕拾》分会场,同学们热烈地交流着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那么你是如何看待《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的?请你结合其中的某一篇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

四、写作(60分)

22.题目:这是我的选择

人生当中有很多时刻需要我们做出选择,那么你是否能够回忆起来,在这些时刻我们面临着怎样的情境呢?在这些情境下我们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这选择的背后是否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原因呢?在做这些选择时你内心又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呢?……

请以此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600字2024届中考二模模拟测试卷01(上海专用)

语文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默写。

(1)不应有恨,___?(《水调歌头》)

(2)___,鸣声上下。(《醉翁亭记》)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进入初三后,小卢同学学习遇到了瓶颈,觉得自己无法考入理想学校了,情绪不免有些低落。你可以用《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来鼓励他展现自己的自信与乐观。

【答案】何事长向别时圆树林阴翳到乡翻似烂柯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事、阴翳、烂柯”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飞将军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暂:突然。

2.甲文选自《》,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体史书。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单于素闻广贤()(2)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发现李广一定要让年轻人去抓他。B.发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回去。

C.抓到李广一定要让年轻人送过来。D.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

6.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

所叙之事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甲文(1)军事才能卓越

乙文李广被生擒后伺机逃脱(2)

7.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生动展现了古代悲壮的战争场面。

B.甲文略写战争经过是因为文章重在“论战"。

C.乙文李广逃脱的原因是他找到了残余的军队。

D.甲乙两文都借助对比的手法来揭示人物特点。

8.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见“旁有胡儿骑善马”便马上行动,甲乙两文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___。

【答案】2.《左传》编年3.一向,向来,平素好4.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5.D6.(1)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战后曹刿论取胜原因(2)沉着机智,骁勇善战7.B8.佯死做任何事情,要善于观察,并抓住最好时机及时行动。

【解析】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曹刿论战》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素:一向,向来,平素;

(2)句意: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善:好。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之,之曹刿;乘,指共乘一辆战车;战,作战;于,在。

5.D.重点词:得,抓到;生致之,指活着抓回来;故译为: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

故选D。

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

【甲】文,根据第二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曹刿能够准确把握作战与追击的时机,思虑周全,体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其所叙之事是长勺之战的经过(首段)及战后曹刿论取胜原因(第二段)。

【乙】文“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李广不慌不忙,装死趁机抢马夺弓,从敌人手中逃脱;可见其沉着机智,骁勇善战。

7.A.甲文着重写的是曹刿准确把握作战的时机与进攻的时机;乙文主要写的是李广将军被抓后如何逃脱;两文均未详细展现古代悲壮的战争场面;

C.根据【乙】文“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可知,李广逃脱的原因是装死趁机抢马夺弓,边逃边射杀追击的敌人;关键在于李广将军机智勇敢、骁勇善战;而非“找到了残余的军队”;

D.甲文通过鲁庄公不能准确把握作战与追击的时机与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曹刿进行对比,凸显曹刿的人物形象;乙文未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故选B。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启示。

根据【乙】文“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可知,李广在“佯死”(装死)时,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

曹刿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看到敌人骑的好马便马上行动,可见做事时要善于观察,抓住时机及时行动才会有好的效果。

【点睛】【甲】参考译文: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参考译文:

李广派遣卫尉做将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了,活捉了李广。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有命令说:“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匈奴骑兵捉到李广的时候,李广正生病,于是匈奴骑兵就把李广用网装起来,让他卧在网中,并将网栓在两马之间。行进了十几里之后,李广装死,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李广跳起来骑到马上,把那个匈奴男子推下马去,抢了他的弓,策马向南跑了数十里之后碰到他的残余部队,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男子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得以逃脱。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交友之道

①人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就必须交朋友。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可以使自己健康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②首先是要结交的朋友。据说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这个人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也会一天比一天安定,被称为‘吉人’。"可见,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人的成长和命运。《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贤德之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贤德之人。反之,如果人所结交的都是无德之人,所听的都是诈伪的言语,所看的都是邪曲不正、贪图利益的行为,那么就会致使自己即将遭受刑罚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③其次是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论语》告诉我们要“无友不如己者”,“如"是“似”“像"的意思,就是不要结交那些不像自己的人,也就是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共同进步。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呢?方法就是“感召”,即想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要使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互相吸引,互相感召,从而最终聚到一起。孔子曾说过:如果你不知道儿子怎么样,就观察他的父亲;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就看他结交的朋友;如果你不知道君主、领导什么样,就看他的属下,这样你就知道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说的就是同类相感的道理。

④最后,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古人论人与人相处之道,云:“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以利交、以势交、以色交都不能维持长久,唯有以道相交才能天荒地老。那么,朋友相交之“道"是什么呢?《论语》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相交之道就是“信"。与朋友交往,言语行为都很守信,才能够获得朋友的信赖,在困难的时候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在社会上接人待物处事才会一帆风顺。

⑤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

(选文有改动)

9.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10.依据第②段内容,在该段首句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首先是要结交___的朋友。

11.下列名言,最适合证明第③段“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轻诺必寡信。"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第③段和第④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分析原因。

【答案】9.(1)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2)择友的标准

(3)提醒年轻人正确交友10.道德高尚11.C12.第③段从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个方面来论证,要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第④段从怎样与朋友交往这一方面来论证,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是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写的,因此顺序不能颠倒。

【解析】9.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1)中心论点是集中、概括地表明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的判断语句,通常位于文章首尾。本文围绕话题“交友之道”进行论述。从第①段“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2)第②③段分别告诉我们要与志同道合、道德高尚的人交朋友,论证的是与什么样的人交友的问题,可概括为:择友的标准。

第④段首句“最后,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告诉我们交朋友的方法是“以道相交”,可知第④段主要论证了与朋友交往的方法。

(3)第⑤段“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对年轻人提出了忠告,可概括为:提醒年轻人正确交友。

10.本题考查段落内容概括。

第②段开头是本段的分论点,概括了全段的内容。根据本段中“与贤德之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贤德之人"可知,第②段主要强调要与“贤德之人”交朋友,即第②段空白处应填“道德高尚"或“贤良有德”等短语。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A.论述的是朋友之间要重视诺言;

B.论述的是朋友的重要性;

C.“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意思是人以情投意合而相聚,物以同样种类而相集;论述的是朋友间志同道合,追求一致;

D.论述的是益友与损友的区别;

故选C。

12.本题考查论证顺序。

第③段“其次是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具体论证交友的标准之一,“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即想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要使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互相感召,从而最终聚到一起”可知,第②段主要强调要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

第④段“最后,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告诉我们与朋友的相处之道,“与朋友交往,言语行为都很守信,才能够获得朋友的信赖,在困难的时候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在社会上接人待物处事才会一帆风顺交朋友的方法”。

第③段和第④段论述了要交什么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只有先交到朋友才能相处,因此这是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写的,不能颠倒。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

感念老师

阎连科

①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嘶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

②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③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度。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④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⑤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⑥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那篇最长的作文。

⑦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⑧前些时,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4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⑨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⑩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已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13.请概括文中详写的张老师的两件往事。

①____________②

14.第④段划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赏析。

15.下列对第⑧段我“眼泪夺眶而出”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因突然见到三十年前的恩师而激动不已。

B.对老师容颜已老,但形象始终如一的感慨。

C.对当年老师在写作上给予我的教诲和鼓励的感念、感激。

D.对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的失落惆怅。

16.根据全文,概括老师的形象。

17.请说说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3.每年过年时老师熬夜为村里人写对联;老师表扬并推荐我的长作文,同时教育我“长并不等于好作文"。1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老师熬夜写对联比作农人连夜在打麦场上打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师把写对联这一件事看得很重要,认真严肃地对待,同时表现了他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表达作者对老师的敬佩之情。15.D16.有学问、热心、乐于助人、教导有方、关心学生,是一位对学生影响至深的老师。17.结构上:与开头对小树的描写相呼应(呼应开头);

内容上:优美的自然景物衬托出“我”从家乡回北京之后愉悦的心情;作者以小树自比,用小树的成长,表现“我"在老师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自己,表现老师对“我”的影响深远,表达“我"对老师的深深感念,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把握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的段落分析概括。

结合第④段“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可概括出:每年过年时老师熬夜为村里人写对联;

结合第⑤段“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第⑥段“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的那篇最长的作文”可概括出:老师表扬并推荐我的长作文,同时教育我“长并不等于好作文"。

14.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从“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可知是比喻的修辞,用“农人连夜在打麦场上打麦"来比喻“老师熬夜写对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老师过年为乡亲写对联时赶工非常辛苦、忙碌;也表现出老师把写对联这一件事看得很重要,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突出他乐于助人的品质,从而表达“我"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15.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思考。

D.联系上下文内容可知,“我”在屏幕中看到老师介绍“我"学生时期的学习生活时可谓百感交集,有突然看见恩师的激动,有对老师容颜已老的感慨,也有对老师在写作上给予我的教诲和鼓励的感念、感激,所以“眼泪夺眶而出”。“对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的失落惆怅"是作者个人的感慨,与老师无关;

故选D。

16.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

结合第③段“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度。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可知,张老师是一个字写得好、课上得好、有学问的人;

结合第④段“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事"可知,张老师是一个热心、乐于助人的人;

结合第⑥段“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可知,老师对“我"作文评价,推荐“我”的作文在全校优秀作文展中展出,表现老师教导有方、关心学生;

结合第⑦段“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可知,写“我”在写作方面取得成就,侧面表现老师对学生影响至深。

17.本题考查的是结尾在文中的作用,结尾的作用通常有: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结构上:结合第①段“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第②段“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可知,结尾“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呼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内容上:首先明确这是一句景物描写。“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优美的自然景物,衬托出“我"从家乡回北京之后愉悦的心情;结合“又长高了许多”可知,作者以这棵小树自比,写出“我"在老师的启蒙下,在其精心指导和教育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并取得了成功。作者用小树的成长,表现“我”在老师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表现老师对“我"的影响深远,突出“我”对老师的深深感念,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此,我校将举办“经典伴我成长"的专题读书活动,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吧!

18.活动(一):小张同学在读书过程中摘录了不少精彩的语段,但是在摘抄的过程中没有将书名和作者写在旁边,请你帮小张同学补充完整。

语段出处作者

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他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抢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死亡和毁灭。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

我经常怀着感激之心坐下来吃饭,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为他竟在荒野中赐我丰富的美食。我已经懂得去注意我的处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缺乏的。这种态度有时使我心里感到一种安慰,简直无法用言语表白。

19.活动(二):活动筹备组的同学们要为本次活动拟定一条宣传标语,现收集到以下标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品读经典,传承文明B.艺术点亮生活

C.与大师对话,提升个人境界D.读万卷书,古今中外尽在心间

20.活动(三):在“让经典走进生活”分会场,同学们正在积极讨论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请你也列举一条可行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吧!

21.活动(四):在《朝花夕拾》分会场,同学们热烈地交流着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那么你是如何看待《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的?请你结合其中的某一篇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18.《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19.B20.示例:运用生活体验法阅读名著,可以尽量消除时代隔阂,拉近自己和作者的距离,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如:读《五猖会》一文时,看到小鲁迅正兴冲冲要去看期待已久的五猖会,却被父亲要求背完书再去。当读到这里时,我想到有一年秋天同学约我看红叶,临出门妈妈也是让我熟练弹完考级曲才能去,害得同学等了我许久不说,还让我兴味索然。这种体验式阅读让我特别理解小鲁迅内心的难过、忐忑也理解了作者对呵护儿童天性的重视,对平等、民主教育观的呼唤。21.示例:《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先生对老师的深情。例如《藤野先生》一文。《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解析】18.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由语段一中“东北军"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等关键词,可知“他"指的是张学良。选文选自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

根据语段二中“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可以判断出文段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根据语段三“因为他竟在荒野中赐我丰富的美食”,可以判断出文段出自《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岛上,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

19.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定。

B.“艺术点亮生活"中的“艺术”包含的内容过于宽泛,不能只体现“读书"的意义,不能突出“经典伴我成长”的活动主题;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也就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内容,结合我们的读书体验发表见解即可。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让作答的内容更有说服力。

示例:我觉得我们应该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去阅读名著,可以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