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襟两江而带百湖,拥沃野而怀莽原;翱苍鹰而驰骏马,蕴油气而藏沸泉;是猛犸象的故里,是丹顶鹤的家园;四季风光美如画,钟灵毓秀赛江南!这里,就是黑龙江大庆。在这里,你还可以去湿地寻踪。辽阔无垠的湖水,随风摇yè____的芦花,湿地是迁xǐ___候鸟们栖息的家园。你可以静立水边,看群鸟休养生息;也可以坐上小船,穿梭在芦苇丛中;也可以寻觅一条蜿蜒的木栈道,漫步其上,感受大自然给予的震撼。
2.请选出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2分)
A.舵手(duò)鞭笞(chī)唠叨(lāo)囫囵(lún)硕果累累(léi)
B.侍候(shì)绰号(chuò)闾左(lǚ)非难(nàn)浮光掠影(luè)
C.忌讳(huì)行头(xíng)媵人(yìng)侦缉(jǐ)庶竭驽钝(nú)
D.笼统(lóng)契合(qì)拘泥(nì)稽首(qǐ)铢两悉称(chèn)
3.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2分)
①他对文史典故非常熟悉,在写作需要时,便可信手拈来。
②这篇文章题材陈旧,言之无物,枯燥乏味,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
③在大庆,人们对铁人王进喜的事迹耳熟能详,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大庆人。
④在经历第一场比赛失利后,中国羽毛球队正踌躇满志,加紧训练。调整状态为第二场比赛做充分准备。
⑤他不注意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试卷字迹潦草,多处涂抹勾画,整张试卷乱得令人目不忍睹。
⑥黑龙江是中国继长江与黄河之后的第三大河流,它川流不息的河水养育了两岸的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人民。
A.①③④B.①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
4.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尔滨"旅游的“走红”得益于把握文旅消费复苏,乘势而上,补齐短板,积极回应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
B.5月26日以色列军空袭拉法难民营造成逾45名左右平民死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表示最强烈谴责,但白宫却声称以色列未越过“红线"。
C.中国自2020年起进入大模型快速发展期,在大型方面建立起涵盖理论方法和软硬件技术体系的研发能力,形成了紧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术群。
D.嫦娥六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开始执行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元散曲,分为剧曲和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山坡羊“是曲牌名。
B.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剧本《万尼亚舅舅》《装在套子里的人》,我国作家郭沫若的代表作有历史剧《屈原》《虎符》。
C.聂鲁达是丹麦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为《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
D.古代社稷代指国家;崩殂指帝王之死;闾左代指贫苦人民;稽首和拜手都是古代跪拜礼,拜手要叩头至地。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2)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3)饿死真吾志,___。(文天祥《南安军》)
(4)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中“___,___。”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战斗场面的激烈。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用“___,___"来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2个字。(2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阅读有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之分。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①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②_____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8.《简·爱》中的简·爱经历坎坷,她先后有四次“离开”,正确排序是()(2分)
①简·爱离开洛伍德学校②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③简·爱离开沼泽山庄④简·爱离开盖茨海德府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
9.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请你参加。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2分)
小安:王老师,请您给我讲一下课本剧的排演过程好吗?
王老师: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课本中说得很清楚呀。大体来说,课本剧排练过程为,首先,选定剧本,搜集资料;然后,①;最后,反复合练,准备演出。
小安:谢谢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垂询您……
王老师:你这话有问题,“垂询”改为“②_______"这个谦词才得体哦。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0-16题。(19分)
【古诗词阅读】(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下列关于本首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诗是一首古体边塞诗,这首诗以“送别”为线索,描绘了“边塞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中饯别图"雪地送别图”四幅图景,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句写出了边塞的苦寒,既反映了战争的艰苦,也体现了将士们不畏苦寒,卫国戍边的豪迈之情。
C.“胡琴”“琵琶"羌笛”等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给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渲染了送别的隆重场面。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11.自选角度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3分)
【古文阅读】(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①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②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③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越国以鄙⑤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⑥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⑦其西封,若不阙⑧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⑨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注】①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②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③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④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⑤鄙:边邑。这里作动词。⑥版:筑墙:⑦肆:扩张⑧阙:使……减损。⑨敝:损害。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小信未孚孚:②秦伯说说:
③彼竭我盈盈:④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1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将鼓之将焉取之B.其乡人曰其如土石何
C.何以战焉用亡郑以陪邻D.登轼而望之朝济而夕设版焉
14.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划出两处。(2分)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16.下列各选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两篇文章都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甲文中曹刿论战主要靠战前准备和战争时的谋略,而烛之武退秦师主要靠外交。
B.甲乙文塑造人物形象都用到了对比手法,甲文中曹刿和乡人和庄公都进行了对比,乙文
烛之武和郑伯进行了对比。
C.乙文中烛之武退秦师的这段说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外交辞令。其绝妙之处在于整个说辞没有一句是站在郑国的利益上替郑国着想,而是处处站在秦国的利益上替秦国着想,最终说服秦君。
D.两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甲文中曹刿深谋远虑,富有政治、军事才能;庄公虽平庸却不是一个昏君;乙文中烛之武深明大义、不卑不亢,能言善辩;郑伯能引咎自责,从谏如流,善做思想工作。
(二)阅读下面说明类文本,完成17-19题。(7分)
漫话对联
金虎
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联。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C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D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E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⑦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⑧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⑨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7.对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②分)
A.作诠释举例子引资料B.作诠释引资料摹状貌
C.下定义引资料作比较D.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
18.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围绕对联,从定义和构成、内容和意义、起源与发展、撰写的要求、意义和影响几方面来作介绍。
B.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民安国泰祖国河山迎日红”,这副对联除了上下联的“迎"字同字相对外,其他均符合对联对仗工整的要求。
D.“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是从文中抽出来的,放在第⑨段最恰当。
1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研学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们想写对联自勉,请你在以下对联中帮他们挑选一副并说明理由。(3分)
①“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雪雁双飞严寒退,红梅并放坚冰融”
(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20-22题。(8分)
【材料一】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征精神的内涵与外延看,党的初心使命始终贯穿其中,二者内在契合,统一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彰显了党对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不懈追求。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即“为国"与“为民”。“为国"就是为了国家富强:“为民”就是为了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实质上都是“为国、为民"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的基本内涵相通于此。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无产阶级之利益”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此后,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党都始终将人民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践行初心使命而奋斗,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从生成发展上看,长征精神与党的初心使命息息相关。一方面,党的初心使命既体现在长征精神的内涵之中,又是长征精神生成发展的重要动力。长征精神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中淬炼形成的伟大精神,蕴含的“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等内容就是党的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长征途中之所以能够铸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气概,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和红军始终将初心使命铭记于心。另一方面,伟大长征精神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最好滋养,“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等内容不仅丰富了党的初心使命的精神内核,更为党践行初心使命做出了指引。
从价值功能上看,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具有内在一致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激励党和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是百年来党始终坚守的价值追求。一方面,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力量,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长征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砥砺前行的精神动能,新时代新征程,长征精神不会因革命战争的远去而失去意义,反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民族血脉而发扬光大:党的初心使命内蕴着党的性质、宗旨,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根本原因。这两者都具有穿越历史、直抵当下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王珊珊王黎锋《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内在逻辑》)
材料二:
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今天,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利益趋向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变性,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寻求与长征精神对接的路径。长征精神之所以未被尘封,这一集体记忆到今天仍能被唤醒,是因为它兼具历史的厚重性和时代的延续性,具有两大鲜明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标杆,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因为它有顽强执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成为一个团体、一个人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长征路上,红军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残酷处境和激烈战斗,却始终百折不挠,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地坚持与敌斗争,直至胜利。这正是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我们伟大的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长征精神有着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内在的科学价值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当中,为民族求生存、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在任何强敌与艰难面前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节与情操,蓬勃向上、团结一致的浩然正气,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良好作风,今天仍然是我们党需要不断保持和大力弘扬的精神。长征精神的外在感召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辐射力上,其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蔑视和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都将对当今社会产生积极的感召、引导和教育作用。
我们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摘编自江伟《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在长征途中我党和红军之所以能够始终不忘初心使命,是因为他们拥有了使长征胜利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气概。
B.我党将人民的拥护与否作为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不忘初心,不断胜利。
C.长征精神意味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延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是我们党、人民以及民族的力量源泉。
D.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中必须不断保持和大力弘扬的精神,其外在感召价值和时代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去发掘和实践。
2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长征精神"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之一的长征精神,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淬炼而形成的伟大精神。
B.长征精神具有的历史的厚重性和时代的延续性特征,决定了它不会随革命战争的远去而消失,不会被记忆尘封。
C.在长征精神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的共同作用下,我党一定能团结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断取得胜利。
D.长征精神无论是生成还是发展都离不开党的初心使命的推动,所以长征精神就是党的初心使命,二者一脉相承。
22.1935年9月底,在长征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毛泽东挥笔写就《七律·长征》一诗。全诗无一处描述红军艰难困苦、敌军穷凶极恶的字句,却处处体现和讴歌了红军长征精神。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和诗句说说这首诗体现了哪些长征精神。(4分)
【链接资料】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23-26题。(12分)
老樟木匣子
季明
安吉庆是夜间回来的。
新婚不久,安吉庆就投军打鬼子去了,一晃快三年没见面。妻子打开门的一刹那,她的眼泪倏地涌了出来。这许多天来,恍惚间,她总感觉安吉庆回来了,就在离她不远的地方,而且这气息愈来愈浓重。
事实上,一个多月前,安吉庆所在的部队,就开拔到离老家不足百里的地方驻扎。军人没有命令,有家也不能回。今天,团长特批了他几个钟头的假,回家看看,对安吉庆来说,几个钟头,不过是个虚的概念。最后,团长说:“骑马回去,鸡叫头遍,必须赶回来!”天亮前,安吉庆就要带领敢死队,突击被鬼子占领的一处阵地。
她一头扑进安吉庆的怀里时,安吉庆痛得大叫了一声,她这才发现,安吉庆的身上,有好几处没有痊愈的新伤口。
她的眼泪,就更多了。
安吉庆离开时,她一直送到村口。安吉庆牵着马,那马,头一上一下奋力地甩动着,迈着小步伐,把昏黄的月光都踏成了碎片。
走出很远,安吉庆站住。那马扭回头,看了看站在村口的她,喷了个响鼻,但安吉庆没有回头,伫立片刻,抬手擦了一下眼睛,倏地跨上马,腿一夹,一阵清脆的马蹄声,消失在她的视野里。
许多年来,这个场景,梦一样活在她的记忆里。
富金山方向的炮火,闪耀了好些天,渐渐平息下来,但安吉庆,却再也没有回来。就在安吉庆离开不久,她怀上了小安,她终生没有改嫁,独自把小安拉扯长大成人。
许多年后,小安也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安,他一直珍藏着母亲像宝贝一样传给他的一个老樟木匣子。这是母亲的嫁妆,装首饰用的,但他知道,母亲家也穷,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首饰。老安的孙子要结婚了,这是大喜事,本没什么问题,但老安的孙子的女友提出要在县城买一套新房,而老安家里没钱,这就成了大问题。
老安的孙子知道,爷爷老安手里有宝贝——老樟木匣子,于是,他怂恿父亲过去讨要。老安的儿子硬着头皮过来,刚一张口,老安瞪起眼睛,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放屁!"
然后,老安又狠狠把“放屁”两个字,连说了好几遍。
老安的心,凉了。过去,无论多么艰难,母亲和他都没有动过樟木匣子里面东西的心思,而且还想把它作为传家宝,一直传下去,可像现在这样一来,樟木匣子还能传下去吗?
见父亲灰溜溜地回来,老安的孙子“嘁"了声,说:“我自有办法。”
几天之后,老安的孙子终于从老安那里把樟木匣子偷了出来。他和女友兴奋地打开樟木匣子,却并没有发现期待中的金银珠宝,里面只有二十块大洋和一张发黄的纸片。他们失望片刻,又高兴起来,毕竟这些“袁大头"还能值些钱。老安的孙子和其女友来到县城的古玩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们最终以每块大洋一千元的价格成交。
最后,店主拿起那张发黄的纸片,看了看,心中一跳,他装作不经意地问:“这个……卖不卖?”
老安的孙子急忙说:“卖!你收吗?"
店主漫不经心地摇摇头说:“收是可以收,但不值钱。”他竖起两个指头,晃了晃。
老安的孙子眼睛亮了:“两百?卖!"一张旧纸片,卖两百,划算。
其实店主的本意,是出价两千。
这货是个傻子,捡漏了!看着老安的孙子欢喜离去的背影,店主兴奋而又小心翼翼地摊开那张纸。这是张“恤金给予令”,是颁发给安吉庆亲属的。纸上印鉴齐全,还增加了师长的亲笔签名和印章,落款日期是“民国"二十八年春三月。
店主是行家,他知道这张纸片在收藏圈里能卖多少钱。
当年,一万多兵员的一个师,从战场撤下来后,已不足八百人。④师长痛心疾首,为了让阵亡的将士安息,他多方求告,甚至不惜变卖老家的房产,筹措了一笔钱款,给阵亡将士们的亲属发放了抚恤金。钱不多,但师长内心稍得安慰。
虽然“恤金给予令”使用统一的制式,款项却是师长自筹的。
这二十块大洋,无论生存多么艰难,母亲和老安都没有花;那张“恤金给予令”,无论岁月多么动荡,他们都像对待珍宝一样地将它竭力保存了下来。
卖掉了“袁大头”,手上就有了两万多块钱,老安的孙子和其女友决定庆贺一下,他们来到西餐厅,点了牛排、红酒……
“有钱不花,那是苕!活苕!"老安的孙子嘴里鼓鼓囊囊地说。“苕”,是当地土话,傻子的意思。离开时,那个空樟木匣子被遗忘在西餐厅的角落里,之后,不知所终。
几天后,义愤填膺的老安找到儿子家,他额头青筋乱跳。他想用拐棍把儿子、孙子痛打一顿,但风烛残年的老安已经没那个力气了。
最后,老安拼起一股劲,把一口唾沫猛地啐在儿子的脸上。
老安的孙子看看父亲的脸,又看看老安,不满地喊道:“爷,吐血啦?为个又破又旧的老匣子,至于嘛!"
老安两眼一黑,扑通一声摔倒在地……
2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开头几段叙述了安吉庆的故事,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在叙写安吉庆久别回家的事件中,插叙了他离家多年未归的原因及请假回家的情形。
B.小说涉及的时间跨度很大,涉及的人物辈分很远,但叙述的故事富有真实性,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设置的情节都很符合对应时代的现实情况。
C.安吉庆回家不久又很快离开,从此一去不复返,安吉庆的妻子在丈夫死后终身未改嫁,体现了那个时代普通农村妇女思想的守旧,对婚姻的固守。
D.尽管生存艰难,但老安母子俩从没有动用过老樟木匣子里面的抚恤金,这与老安的孙子偷老樟木匣子、卖大洋、丢弃老樟木匣子的行为形成对比。
24.学校戏剧社要把这篇小说改写成戏剧,请你根据文中安吉庆与妻子分别时的场景补充设计舞台剧本。(2分)
剧本设计
①舞台说明(环境)村口,月光洒满大地,安吉庆牵着“马”在前,妻子紧跟其后。
②安吉庆的动作①
③妻子的动作默默流泪,驻足眺望远方。
④马的声音特效安吉庆与妻子止步时模拟“马"转身、喷响鼻的声音;安吉庆跨马离开时模拟清脆的马蹄声。
⑤(安吉庆离开时)旁白②
25.文中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和心理描写,刻画了老安的孙子_____________、的形象。(4分)
26.“老樟木匣子”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三、作文(50分)
27.请以《一样的_____________,不一样的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补全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曳徙
2.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的辨识能力。
选项A,“唠叨"的“唠”应读“láo”,而非“lāo”,故A项错误;
选项B,“闾左"的“闾”应读“lǘ”,而非“lǚ”,故B项错误;
选项C,“侦缉(jǐ)"应为“jī”,故C项错误;
选项D,所有加点字的读音均正确,无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3.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成语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正确与否的辨析能力。
选项A,①“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得心应手,与语境中“他对文史典故非常熟悉”相符,运用正确;②“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与语境中“文章题材陈旧,言之无物,枯燥乏味”相符,运用正确;③“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说出来,与语境中“人们对铁人王进喜的事迹熟悉”相符,运用正确。故A项错误。
选项B,①③与A项分析相同,均运用正确;⑤“目不忍睹"指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与语境中“试卷字迹潦草,多处涂抹勾画”不符,应改为“不堪入目”,故B项错误。
选项C,③“耳熟能详”分析同上,运用正确;④“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与语境中“第一场比赛失利后”的情境不符,运用错误;⑤“目不忍睹"分析同上,运用错误。故C项中有两个成语运用错误,但题目要求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所以C项不是最佳答案。
选项D,④“踌躇满志”分析同上,运用错误;⑤“目不忍睹"分析同上,运用错误;⑥“川流不息”形容车辆、人流等连续不断,与语境中“黑龙江是中国继长江与黄河之后的第三大河流"不符,因为河流不是连续不断的车辆或人流,运用错误。D项中三个成语均运用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4.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
选项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文旅消费复苏”后加“的机遇”,故A错误;
选项B,语义重复,“逾”和“左右"都表示约数,应删去其中一个,故B错误;
选项C,表述清晰,没有语病,故C正确;
选项D,语序不当,“人类探测器”应作为定语修饰“任务”,所以应将“实施的”调至“人类探测器"之后,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5.A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文学、文化常识的准确理解。
选项A,元散曲的分类及《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曲牌名表述均正确,无误。
选项B,契诃夫的代表作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并非剧本,而是一部短篇小说,此选项有误。
选项C,聂鲁达并非丹麦诗人,而是智利诗人,此选项国籍表述错误。
选项D,关于稽首和拜手的描述有误。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需叩头至地多时,而拜手则指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与“稽首”不同,此选项动作描述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6.(1)回首向来萧瑟处。(2)浊酒一杯家万里。
(3)梦中行采薇。(4)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①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②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
8.D
9.分工准备,认真排练请教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0-16题。(19分)
10.B
11.内容上,诗人通过描绘瀚海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表现出塞外天气的苦寒和景象的苍茫辽阔,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写法上,诗人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手法,使得诗句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古文阅读】(14分)
12.①为人所信服;②““说"通“悦”,意为高兴;③“盈"意为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④渡河。
13.C
1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5.(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现在我已经老了,更加没有什么能力去干这件事情了。
16.B
解析:
A项正确,两篇文章确实都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且各自依靠了不同的策略。
B项错误,乙文中并未明确将烛之武和郑伯进行对比。实际上,乙文主要通过烛之武的言辞和行动来展现其人物形象,而郑伯的形象则通过他的决策和与烛之武的对话来体现,两者并未形成直接的对比关系。
C项正确,乙文中烛之武的说辞确实非常精妙,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为秦国分析利弊,最终成功说服了秦君。
D项正确,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都塑造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河北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操作题步骤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 《激光的基本特性》课件
- 《证券投资学课程》课件
- 《电器安全知识》课件
- 农业新纪元模板
- 银行工作总结辛勤劳动取得佳绩
- 三年级安全教育行动
- 法制教育心得体会15篇
- 输血科护士工作总结
- 火力发电厂有关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
- 民主测评票(三种样式)
- 班车安全检查表(2015-7-14)V3 0 (2)
- 城投集团年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一、 行业协会申请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应提交的文件:
- 幼儿园幼儿园理事会成员一览表
- 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
- 住房公积金中心窗口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 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评估技术研究PPT课件
- 幼儿园小班生成活动教案20篇
- 讲师与平台的合作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