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1_第1页
部分地区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1_第2页
部分地区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1_第3页
部分地区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1_第4页
部分地区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镕B.欲印/若止印三二本

C.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D.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2)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凡制火药,牙硝、盆硝功用皆同。凡取硝制药,少者用新瓦焙①,多者用土釜焙,潮气一干,即取研末。凡研硝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凡硝配定何②药分两③入黄④同研木灰则从后增入。凡硝既焙之后,经久潮性复生。使⑤用⑥巨炮,多从⑦临期装载也。

(选自《天工开物·佳兵》)

[注释]①焙(bèi):用微火烘烤。②何:某种。③分两:分量,轻重。④黄:指硫黄。⑤使:假设,如果。⑥用:介词,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⑦从:采取,按照。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即取研末()(2)凡研硝不以铁碾入石臼()

(3)相激火生()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共两处)。(3分)

凡硝配定何药分两入黄同研木灰则从后增入

14.班级里竞选“代言人”的角色,向同学们推介活板印刷、火药这些伟大发明。小语介绍了活板印刷的显著特征,小文介绍了火药制作的工艺流程,请把相关内容补充完整。(4分)

(1)小语说:活板印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其主要特征是______

(2)小文说:火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其工艺流程是______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共17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杳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周敦颐)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可爱者甚蕃(2)不蔓不枝(3)亭亭净植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乙】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闲情偶寄》(李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石榴之久/康肃忿然曰B.犹不及山茶/及鲁肃过寻阳

C.殆草木而神仙者乎/思而不学则殆D.无一不备/德才兼备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

14.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

小王:【甲】文除了写“莲”之外,还写了“菊"牡丹”,【乙】文除了写“山茶"之外,还写了“石榴”,两文都运用了______写作手法。(2分)

小田:是的。我还读出了【甲】【乙】两文描写角度的不同。【甲】文主要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花的品质;【乙】文主要从山茶的______、______、种类、色彩等方面突出山茶的特点。(2分)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②无所,故称瑞③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弥漫飘忽③瑞:吉,善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文言词语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解释

自李唐来字形溯源法:“自"甲骨文写为,正像鼻子的样子,“鼻子”就是它的本意,但很少用。当时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是鼻子是人的面部最突出的部位,可以假借来表达“自己"。后来,“自”又引申为“开始"的意思。《说文解字注》也提到“今义从也、己也、自然也,皆引申之义”。(1)_______

陶后鲜有闻参考成语法:鲜为人知、寡廉鲜耻(2)_______

宜乎众矣查阅词典法:①合适;②应当;③无怪。(3)_______(填序号)

即善绘者课内迁移法:陈康肃公善射(4)_______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9.下面是七(9)班弘毅同学整理的阅读笔记,请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篇名《爱莲说》《梅花草堂集》

“物”的特点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_______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志"的象征①高洁傲岸、非凡脱俗美名远扬高洁傲岸、非凡脱俗

主旨本文借花写人,表达了作者③_______的生活态度。本文借人写花,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④_______的品性。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无案牍之劳形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项脊轩①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②,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注】①轩:小的房室。②栏楯(shǔn):栏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亭亭净植B.不能得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室始洞然/蒙乃始就学___D.冥然兀坐/其人舍然大喜

13.请用“/"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14.根据【甲】文,刘禹锡判断“室”陋不陋的标准是什么按照他的标准,【乙】文中归有光的“项脊轩"是不是陋室为什么(4分)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7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温彦博为吏部侍郎,有选人①裴略被放,乃自赞于彦博,称解日嘲②。彦博即令嘲厅前丛竹,略曰:“竹,冬月不肯调夏月不肯热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彦博曰:“此语似伤③博。"略曰:“即扳公肋,何止伤膊!”博惭而与④官。

【注释】①选人:候补官员。②嘲:讽刺戏谑。③伤:嘲讽、讽刺。④与:给予,授予。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亭亭净植()(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自李唐来/自以为大有所益___D.予谓菊/权谓吕蒙曰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9.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

冬月不肯调夏月不肯热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

10.甲乙两文是否适合“古文中有正能量”的主题?请结合文本简析。(4分)

(正能量: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①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世言雕版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②《五经》板,道为之尔。柳批《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③率雕版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

(节选自叶梦得《石林燕语》)

[注]①冯瀛王,即冯道,历仕后唐至后周,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②监本,国子监所刻印的书,是官刻本的一种代表。③字书,识字课本;小学,传统的启蒙教材。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若止印三二本/终日在地上行止

B.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柳毗《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尝射于家圃

D.云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但恐不如今之工。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详细记载了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发明者是北宋时期的平民毕昇。

B.甲文介绍“活板"的“活”主要体现在字印,字印自由组合,反复使用。

C.乙文引用柳玭在《训序》中的记录,说明唐朝时蜀地的印刷水平很高超。

D.阅读甲文和乙文,可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0.甲文与乙文对宋朝以前雕版印刷技术发展情况的看法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4分)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

初,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于濡须①立坞②。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敌步骑迫人,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春,曹操率四十万进军濡须。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操见其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乃撤军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濡须:水名。②立坞:建立营寨。坞,防卫用的营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_____(2分)

A.孰若孤若屈伸呼吸___B.自以为大有所益自李唐来

C.及鲁肃过寻阳及其家穿井___D.操见其军伍整肃见往事耳

8.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乃撤军还。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2分)

A.甲文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结友而别”,略写吕蒙好学,详略得当。

B.甲文中,鲁肃情不自禁发出赞叹,侧面表现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C.乙文中,吕蒙建议在濡须建立营寨,他的建议得到了孙权的赞赏。

D.两篇选文在刻画人物时都以语言描写为主,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10.孙权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4分)

基础运用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镕B.欲印/若止印三二本

C.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D.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2)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凡制火药,牙硝、盆硝功用皆同。凡取硝制药,少者用新瓦焙①,多者用土釜焙,潮气一干,即取研末。凡研硝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凡硝配定何②药分两③入黄④同研木灰则从后增入。凡硝既焙之后,经久潮性复生。使⑤用⑥巨炮,多从⑦临期装载也。

(选自《天工开物·佳兵》)

[注释]①焙(bèi):用微火烘烤。②何:某种。③分两:分量,轻重。④黄:指硫黄。⑤使:假设,如果。⑥用:介词,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⑦从:采取,按照。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即取研末()(2)凡研硝不以铁碾入石臼()

(3)相激火生()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共两处)。(3分)

凡硝配定何药分两入黄同研木灰则从后增入

14.班级里竞选“代言人"的角色,向同学们推介活板印刷、火药这些伟大发明。小语介绍了活板印刷的显著特征,小文介绍了火药制作的工艺流程,请把相关内容补充完整。(4分)

(1)小语说:活板印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其主要特征是______

(2)小文说:火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其工艺流程是______

(一)(17分)

10.(3分)B【解析】A:用火/烧;B:印刷;C:靠近/完成;D:用标签标出/标签。

11.(共4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镕”“砥"群众”“宝藏"的翻译各0.5分,句式的翻译及通顺度各1分)

(1)(等到)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稍微熔化了,就用一块平板压在字面上,(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了。

(2)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藏着。

12.(共3分,每词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词不给分)

(1)立即(或立刻、马上)(2)用(3)相互(或互相)

13.(共3分,断对1处给1分,断3处及以上不给分)

凡硝配定何药分两/入黄同研/木灰则从后增入

14.(共4分,每小题2分。第一小题答对1点给0.5分,答对3点给满分;第二

小题答对4点,各给0.5分)

(1)“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2)首先微火烘烤至干,然后研成粉末,再加入硫磺研磨,再加入木炭灰,最后制成火药。

【乙文参考译文】

制作火药时,牙硝和盆硝的功用相同。通常用硝制造火药,少量的可以放在新瓦片上用微火烘烤,量大的就要放在瓦锅中用微火烘烤,潮气一烘干,立即取出研成粉末。一般研硝时不可用铁器在石臼中碾压,否则铁石相互摩擦会产生火花,那造成的灾祸就不堪设想了。硝分量多少要按照所配火药的配方而定,加入硫黄一起研磨,木炭末随后才加入。一般硝用微火烘烤干后,时间久了又会返潮。如果是为大炮制作火药,多数采取临时装载的方法。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共17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杳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周敦颐)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可爱者甚蕃(2)不蔓不枝(3)亭亭净植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乙】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闲情偶寄》(李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石榴之久/康肃忿然曰B.犹不及山茶/及鲁肃过寻阳

C.殆草木而神仙者乎/思而不学则殆D.无一不备/德才兼备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

14.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

小王:【甲】文除了写“莲"之外,还写了“菊”“牡丹”,【乙】文除了写“山茶”之外,还写了“石榴”,两文都运用了______写作手法。(2分)

小田:是的。我还读出了【甲】【乙】两文描写角度的不同。【甲】文主要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花的品质;【乙】文主要从山茶的______、______、种类、色彩等方面突出山茶的特点。(2分)

译文:百花之中最禁不住开放,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啊;百花之中最能保持久久开放,并且越开越茂盛的,是山茶花、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石榴的叶子一到起霜就会凋零,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茂盛。正是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格,拥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大概就是植物中的神仙吧?而且(它的)种类很多,从浅红到深红,没有一个不具备。其中浅色的,像水粉,像胭脂,像美女的脸颊,像醉酒者的面容;其中深色的,像朱砂,像火,像鲜红的血液,像仙鹤头顶的宝珠。真可称得上是无论深浅浓淡都达到了极致,没有一丝一毫缺憾。

103(1)多(2)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3)竖立

114(1)(2分)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染、濯的词语解释各占0.5分,句子通顺1分)(2)(2分)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予”“谓"各0.5分,判断句式“是”1分)

123(3分)DA.然而/……的样子B.比得上/等到C大概/疑惑

133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一处分,划线3处以上给0分)

144(4分)对比衬托(2分),外形、香气。花期、耐寒(一空1分,意思对即可)。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②无所,故称瑞③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弥漫飘忽③瑞:吉,善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文言词语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解释

自李唐来字形溯源法:“自"甲骨文写为,正像鼻子的样子,“鼻子”就是它的本意,但很少用。当时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是鼻子是人的面部最突出的部位,可以假借来表达“自己"。后来,“自”又引申为“开始"的意思。《说文解字注》也提到“今义从也、己也、自然也,皆引申之义”。(1)_______

陶后鲜有闻参考成语法:鲜为人知、寡廉鲜耻(2)_______

宜乎众矣查阅词典法:①合适;②应当;③无怪。(3)_______(填序号)

即善绘者课内迁移法:陈康肃公善射(4)_______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9.下面是七(9)班弘毅同学整理的阅读笔记,请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篇名《爱莲说》《梅花草堂集》

“物”的特点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_______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志"的象征①高洁傲岸、非凡脱俗美名远扬高洁傲岸、非凡脱俗

主旨本文借花写人,表达了作者③_______的生活态度。本文借人写花,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④_______的品性。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6.(1)从;(2)少;(3)②;(4)擅长

(评分标准:每题1分;(3)题只写答案、不写序号不得分)

7.(1)(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8.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9.(1)通达正直(2)氲氲无所(3)洁身自好(4)高洁(评分标准:每题1分)

参考译文:

【乙】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这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人,却要亲近或疏远他们吗?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无案牍之劳形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项脊轩①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②,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注】①轩:小的房室。②栏楯(shǔn):栏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亭亭净植B.不能得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室始洞然/蒙乃始就学___D.冥然兀坐/其人舍然大喜

13.请用“/"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14.根据【甲】文,刘禹锡判断“室”陋不陋的标准是什么按照他的标准,【乙】文中归有光的“项脊轩"是不是陋室为什么(4分)

10.(3分)(1)出名,有名;(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3)官府文书

11.(4分)(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2.(3分)D(A.种/竖立B.阳光/时候C.才/开始D.……的样子)

13.(3分)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14.(4分)刘禹锡判断“室”陋不陋的标准不是房子本身,而是居住在房子里的人的道德是否高尚。(1分)按照这样的标准,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尽管很破旧狭小,但并不是陋室,(1分)因为这里的主人是一个有修养的,安贫乐道,志趣高雅的人(1分),从他“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借书满架”以及享受自然美景中可以看出。(1分)

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屋项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7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温彦博为吏部侍郎,有选人①裴略被放,乃自赞于彦博,称解日嘲②。彦博即令嘲厅前丛竹,略曰:“竹,冬月不肯调夏月不肯热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彦博曰:“此语似伤③博。”略曰:“即扳公肋,何止伤膊!"博惭而与④官。

【注释】①选人:候补官员。②嘲:讽刺戏谑。③伤:嘲讽、讽刺。④与:给予,授予。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亭亭净植()(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自李唐来/自以为大有所益___D.予谓菊/权谓吕蒙曰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9.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

冬月不肯调夏月不肯热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

10.甲乙两文是否适合“古文中有正能量"的主题?请结合文本简析。(4分)

(正能量: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6.(3分)(1)竖立(2)亲近而不庄重(3)少

7.(3分)BA.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更加C.自从/自己D.认为/告诉

8.(4分)(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9.(3分)冬月不肯调/夏月不肯热/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

(评分标准:满分3分,断错1处扣1分。)

10.(4分)

示例一:甲乙文均适合。因为甲文通过写莲,告诉我们君子应有庄重、质朴、正直的品质,虽身处污浊环境,也要保持自己的操守;(2分)乙文通过裴略对竹的嘲讽,告诉我们要有博大胸怀;裴略勇于自荐,敢于展示才华;温彦博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改正,都传达出正能量。(2分)

示例二:甲文适合,乙文不适合。因为甲文通过写莲,告诉我们君子应有庄重、质朴、正直的品质,虽身处污浊环境,也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传递了正能量:(2分)而乙文中裴略对温彦博进行讽刺戏虐,很没礼貌,不值得我们学习。(2分)

(评分标准:甲文适合,乙文可适合,亦可不适合;理由:甲文2分,乙文2分)

【参考译文】温彦博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候选官员裴略没有得到任命。于是他向温彦博自荐,说自己善于以俗语讽刺戏谑。温彦博就让他嘲厅前丛竹,裴略说:“竹子,冬天时不肯枯萎,夏天时不肯挡热,肚里不能容国家的有志之士,皮外何劳生枝节。”温彦博说:

“你说的嘲语好像在针对我。"裴略说:“已经在动你的肋部了,何止是伤到胳膊啊(博膊谐音)。”温彦博感到羞愧,给了裴略官位。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①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世言雕版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②《五经》板,道为之尔。柳批《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③率雕版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

(节选自叶梦得《石林燕语》)

[注]①冯瀛王,即冯道,历仕后唐至后周,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②监本,国子监所刻印的书,是官刻本的一种代表。③字书,识字课本;小学,传统的启蒙教材。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若止印三二本/终日在地上行止

B.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柳毗《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尝射于家圃

D.云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但恐不如今之工。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详细记载了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发明者是北宋时期的平民毕昇。

B.甲文介绍“活板"的“活”主要体现在字印,字印自由组合,反复使用。

C.乙文引用柳玭在《训序》中的记录,说明唐朝时蜀地的印刷水平很高超。

D.阅读甲文和乙文,可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0.甲文与乙文对宋朝以前雕版印刷技术发展情况的看法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4分)

三、(5小题,16分)

7.C

C项:“柳毗《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尝射于家圃"。在这两句中,“尝”都表示“曾经"的意思,意义相同。

A项中,“若止印三二本”的“止"意为“只”,而“终日在地上行止"的“止”意为“停止”,两者意义不同。B项中,“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的“更"意为“交替”,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更”意为“重新”,两者意义也不同。D项中,“云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的“云"意为“说”,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