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江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元江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元江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元江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元江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元江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临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2.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4不含甲病治病基因,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10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C.若Ⅱ-5和Ⅱ-6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念为5/8D.若Ⅲ-11与某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两病的概率为1/3123.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的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有序进行。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被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被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上述调控过程中MPF的活性和周期蛋白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cyclinB基因的表达或CDK1的活性都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检验点B.cyclinE可能与细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C.若将G2期和M期细胞融合,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会提前D.蛋白激酶CDK2可能参与了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4.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白色柱状图)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灰色柱状图)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的是()A. B.C. D.5.下图中甲、乙、丙分别是以紫色洋葱的鳞片叶、根尖细胞和正常叶为材料进行实验得到现象或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B.图乙所示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C.若用图甲材料提取与分离色素能得到图丙实验结果D.图丙中④对应的色素是叶绿素a6.科学家发现,当神经元兴奋时神经细胞上的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囊泡上的突触结合蛋白是游离Ca2+的受体,Ca2+和突触结合蛋白结合后,使囊泡融合蛋白与突触前膜上某种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这样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过程主要由①提供能量B.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囊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位置C.②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并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会使③的膜电位发生变化。7.下图中①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基因示意图,②③④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期的染色体形态示意图。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细胞产生的突变必随精子传给子代B.②③细胞分裂时均可发生基因重组C.④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D.②④细胞分别含有4个和1个染色体组8.(10分)鹅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雏鹅羽毛的生长速度受Z染色体上的基因H/h的控制。养殖场的鹅多为快羽型,育种人员用引入的多只慢羽型雌鹅与多只纯合快羽型雄鹅进行多组杂交实验,每组杂交产生的F1中均有慢羽型和快羽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雌鹅、雄鹅的基因型分别为ZhZh、ZHWB.F1雌鹅均表现为慢羽型、雄鹅均表现为快羽型C.用慢羽型雌鹅与F1的慢羽型雄鹅杂交,子代慢羽型个体所占比例为3/4D.用慢羽型雄鹅与快羽型雌鹅杂交,可用于快速鉴定子代雏鹅的性别二、非选择题9.(10分)GR24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抑制侧芽生长的化学物质。科研人员做出了一种假设: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GR24可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为了验证该假设,研究人员进行了图所示操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部分过程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__。组别处理检测实验组在琼脂块A中加适量NAA在侧芽处涂抹适量放射性标记的NAA在A中①GR24琼脂块B中放射性标记物含量对照组在琼脂块A中加适量NAA同上在A中②GR24(2)表中①、②分别为__________(填“加入、加入”或“加入、不加入”或“不加入、加入”)GR24。(3)若检测结果为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4)科学家在植物体内找到了与GR24作用相似的物质,从而可以解释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的原因,进而解释植物体生长的__________现象。10.(14分)蝴蝶兰是一种观赏植物,因其美观、耐旱、易于栽培而备受青睐。某科研团队为研究蝴蝶兰的耐旱机理,测得该植株在正常和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日变化曲线如下图1;下图2为蝴蝶兰在干旱时CO2固定途径。请回答:(1)由图1可知,正常条件下P点时刻含义是______,W点时蝴蝶兰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______。(2)图1表明,干旱条件下蝴蝶兰CO2吸收的特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3)根据图2可知,蝴蝶兰夜间吸收的CO2以化合物______的形式储存。白天释放CO2,通过光反应提供的_____完成卡尔文循环(暗反应)。(4)欲使栽培蝴蝶兰较快生长,应避免长期干旱,原因是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夜间会出现______。11.(14分)Ⅰ.热性惊厥(FC)是指当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体温在1~40℃时发生的惊厥。与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简单、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等有关。分析回答问题。(1)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发育不成熟,对体温的控制力不强。当机体发热时,神经细胞的代谢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高级神经中枢________产生强烈的放电(即惊厥放电,脑的异常放电活动本身对能量的需要也明显增加,这也是引起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患儿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即出现肢体抽搐等现象。(2)脑中约60%~70%的突触利用谷氨酸作为主要的神经递质,患儿高热时神经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谷氨酸,下图为其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大量的谷氨酸以________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大量Ca2+进入细胞内,激活_________________进而产生过量的NO,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痉挛;同时使神经与肌膜对_________离子通透性增高引发动作电位,导致惊厥发作。(3)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可移行为癫痫(EP),通过对156例FC患儿的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表所示。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有________。FC的临床与EEG分析体温/℃FC发作EEG检查年龄/岁≤1.5>1.5首次反复二周内二周后≤3>3EEG正常例数101017427456610011EEG异常例数1530243134112817合计251319858797712828①FC患儿体温较低时,EEG异常率较高②减少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对EP的预防有一定的价值③若二周后EEG检查仍然异常,则需进一步治疗以避免FC可能移行为EP④FC患儿年龄较大,EEG异常率较低Ⅱ.下图为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据图可知钠钾泵的生理功能除了与钠、钾离子结合并运输以外还具有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2)为探究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作用,研究者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阿霉素、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阿霉素。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量相同。各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作用。为检测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影响,上述实验还应该增加丁组实验,请按照上述格式书写丁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下图中a与b、c与d分别为玉米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玉米的基因组,应测定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已知常见的玉米无某种抗性基因,导入外源抗性基因的玉米都能表现出抗性性状,若某玉米植株M的细胞中a染色体上已导入一个抗性基因,欲将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M的染色体上,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的位置(只考虑图中a、b、e、d四条染色体),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3、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详解】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A错误;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只需要将视野调暗,B错误;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正确;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不可以计数,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实验,要求考生理解显微镜使用的步骤,理解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求。2、D【解析】

据图分析,Ⅱ-3、Ⅱ-4不患甲病,其儿子Ⅲ-7患甲病,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4不含甲病治病基因,因此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5、Ⅱ-6不患乙病,其女儿Ⅲ-9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假设乙病致病基因为b,则b的基因频率为1/25,B的基因频率为24/25,因此正常人群中杂合子的概率=2Bb÷(2Bb+BB)=2b÷(2b+B)=1/13。【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Ⅲ-10患甲病,而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来自于Ⅱ-5,而Ⅱ-5的致病基因又来自于Ⅰ-2,B错误;C、假设甲病致病基因为a,则Ⅱ-5基因型为AaXBXb,Ⅱ-6AaXbY,后代甲病发病率为1/4,乙病发病率为1/2,因此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1/4+1/2-1/4×1/2×2=1/2,C错误;D、Ⅲ-11基因型为2/3AaXBXb,正常男性为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AaXBY)的概率为1/13,两者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13×1/4=1/78,患乙病的概率为1/4,因此后代患两病的概率=1/78×1/4=1/312,D正确。故选D。3、B【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1、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2、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3、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详解】A、由题干可知,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可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故抑制cyclinB基因的表达或CDK1的活性,都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检验点,A正确;B、由题干可知,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而细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在细胞分裂前期,B错误;C、由图示看出,M期细胞中MPF的活性较高,若将G2期和M期细胞融合,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会提前,C正确;D、中心体复制在S期,被激活的CDK2可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故蛋白激酶CDK2可能参与了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获取题干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A【解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与DNA复制的知识,准确识图并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详解】​下图表示分裂过程中1条染色体上DNA的标记变化情况,其他染色体标记变化情况与之相同。该性原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时,DNA的半保留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个DNA,且DNA双链均为一条含有31P,另一条含有32P,故有丝分裂前期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分别为32和3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均为一条含有31P,另一条含有32P,子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分别为16和16。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5、B【解析】

分析图甲:图甲所示细胞可能出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分析图乙:⑤为有丝分裂间期,④为有丝分裂前期,②为有丝分裂中期,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末期。

分析图丙:色素带①到④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详解】A、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了分离,但此刻细胞所处的状态可能是继续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A错误;B、分析图乙可知⑤为有丝分裂间期,④为有丝分裂前期,②为有丝分裂中期,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末期,所以图乙所示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B正确;C、图甲材料为洋葱表皮细胞,含有大的紫色液泡,但不含叶绿体,即不含光合色素,因此若用图甲材料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不能得到图丙实验结果,C错误;D、图丙中④对应的色素是叶绿素b,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分离色素原理为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6、C【解析】

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乙酰胆碱和受体的结合不需要能量,A错误;B、神经元内的基因和其他细胞的基因相同,所以决定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位置的基因并不是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B错误;C、②是突触前膜,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促进递质的释放,并在此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C正确;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Ca2+不能内流,使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阻碍了兴奋的传递,不能使突触后膜③的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结合题干中“Ca2+”的作用进行解答。7、D【解析】

分析题图:①体细胞或者原始生殖细胞经过间期复制;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①为某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该细胞发生的突变不会随精子传给子代,A错误;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②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根据①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④产生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C错误;D、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①细胞只含1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D。8、C【解析】

鹅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雌鹅基因组成为ZW型,雄鹅基因组成为ZZ型。因多只慢羽型雌鹅(ZW)与多只纯合快羽型雄鹅(ZZ)进行多组杂交实验,每组杂交产生的F1中均有慢羽型和快羽型,则可推知亲代基因型分别为(雌)ZHW、(雄)ZhZh(若为ZhW×ZHZH,则不符合题意)。【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雌鹅、雄鹅的基因型分别为ZHW(慢羽型)、ZhZh(快羽型),A错误;B、亲本雌鹅、雄鹅的基因型分别为ZHW(慢羽型)、ZhZh(快羽型),两者杂交,F1基因型为ZhW、ZHZh,即雌鹅均表现为快羽型、雄鹅均表现为慢羽型,B错误;C、用慢羽型雌鹅(ZHW)与F1的慢羽型雄鹅(ZHZh)杂交,子代慢羽型个体(ZH-)所占比例为3/4,C正确;D、用慢羽型雄鹅(ZHZH或ZHZh)与快羽型雌鹅(ZhW)杂交,两种杂交组合均在雌雄个体间有相同表现,无法鉴定子代雏鹅的性别,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需要明确ZW型生物的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ZZ型,雌性个体为ZW型。二、非选择题9、主动运输加入、不加入对照组主茎下端放射性标记物含量高于实验组顶端优势【解析】

顶端优势产生的原理: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同时,生长素含量高的顶端,夺取侧芽的营养,造成侧芽营养不足。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的跨膜方式。【详解】(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时,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2)本实验是验证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GR24可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自变量为是否加GR24,放射性标记的NAA可以跟踪激素的运输情况,所以实验组中①应为加入GR24;对照组②应为不加入GR24。(3)若检测结果为对照组主茎下端放射性标记物含量高于实验组,说明GR24可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即假设成立。(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为顶端优势。所以科学家在植物体内找到了与GR24作用相似的物质,从而可以解释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的原因,进而解释了植物体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点睛】本题结合图示和表格,探究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意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0、蝴蝶兰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从外界吸收和细胞内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夜间吸收CO2,白天几乎不吸收干旱条件下,为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白天气孔关闭,导致CO2无法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苹果酸ATP、[H]将淀粉转化为甘油酸【解析】

分析图1: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除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外还可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但是由于光照增强,温度升高,蝴蝶兰在4〜10时之间吸收CO2的速率逐渐降低,而白天10〜16时CO2的吸收速率降为0,这是由于光照过强蝴蝶兰的气孔是关闭的,但是到16点之后,光照强度减弱,气孔有逐渐张开。而在正常情况下,在6点之前,20点之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6点之后开始出现光合作用,并逐渐增强,在与横轴的交点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分析图3:叶肉细胞吸收CO2并以苹果酸的形式储存于液泡中,白天某些时段气孔关闭,“储存的CO2”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详解】(1)由图1可知,正常条件下P点时刻既不向外吸收CO2也不向外释放CO2,表明蝴蝶兰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W点时蝴蝶兰叶肉细胞还需要向外吸收CO2,表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则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从外界吸收和细胞内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2)图1表明,干旱条件下蝴蝶兰CO2吸收的特点是夜间吸收CO2,白天几乎不吸收;原因是干旱条件下,为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白天气孔关闭,导致CO2无法通过气孔进入叶片。(3)根据图2可知,在夜间,线粒体中产生的CO2用于合成苹果酸储存CO2,用于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释放CO2,通过光反应提供的ATP、[H]完成卡尔文循环(暗反应)。(4)蝴蝶兰在干旱条件下,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夜间会出现将淀粉转化为甘油酸,细胞干重增加量小,因此栽培蝴蝶兰应避免干旱,以利于其较快生长。【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及探究实验的一般原则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下丘脑大脑皮层胞吐一氧化氮合酶钠④蛋白质ATP水解(生成ADP+Pi)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甲组和丙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均高于乙组的存活率(或甲组和丙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均低于乙组的凋亡率或心肌细胞存活率甲组>丙组>乙组等。)丁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解析】

Ⅰ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使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兴奋通过突触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进入细胞内,当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Cl-流进入细胞内。Ⅱ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故涉及的主要生物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实验中,甲为对照组,存活率最高,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丙组>乙组。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无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乙组=丙组。【详解】Ⅰ(1)人类的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高级神经中枢为大脑皮层;(2)分析题图可知,大量谷氨酸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大量Ca2+进入细胞内,激活一氧化氮合酶进而产生过量的NO,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痉挛;同时使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高引发动作电位,导致惊厥发作;(3)①FC患儿体温低于1.5℃时,EFG正常为10例,异常为15例,FC患儿体温高于1.5℃时,EFG正常为101例,异常为30例,故FC患儿体温较低时,EEG异常率较高,①正确;②表中反应FC发作和二周前后EEG的检测情况可知,减少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对EP的预防有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