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A.早期人类以采集打猎为生B.早期人类过定居生活C.早期人类面对的威胁很少D.早期人类不会使用工具

2、黄帝与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传说中,他们有许多发明创造,下列属于黄帝与炎帝的发明创造有(

①弓箭②青铜器③琴瑟④造纸术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3、《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家天下”是指A.禅让制B.世袭制C.氏族公有制D.郡县制

4、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21年,胡适提出:“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A.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字B.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龟甲C.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D.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

5、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一处距今6000年的远古人类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6、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主张要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可以追溯我国古代哪家思想?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

7、中国银行行徽(如图一)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如图二),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夏朝B.秦朝C.商朝D.汉朝

8、秦朝末年,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残是统治。下列属于秦末农民起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

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项羽领导的起义

③刘邦领导的起义

④楚汉之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9、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这一年处在(

A.AB.BC.CD.D

10、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分别颁布并推行了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和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诏令,意在(

)A.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增加百姓赋税负担C.扩大商品交换范围D.掌控经济加强集权

11、光武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先后六次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规定,奴婢主人敢拘执不放,按《卖人法》和《略人法》论罪。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抑制了宦官外戚专权C.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D.避免了东汉走向衰败

12、下列成语出自秦末农民大起义时的是(

)A.朝秦暮楚B.揭竿而起C.破釜沉舟D.四面楚歌

13、关于曹操兵败赤壁,史学家裴松之评价说:“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据此可知曹操的失败(

)A.事先早有预料B.完全可以避免C.有其客观因素D.因其大意轻敌

14、公元311年,北方某一个民族的大军南下,成功攻破西晋都城,俘虏了晋怀帝。公元316年,长安也被这支大军攻破,西晋最终灭亡。这个南下的“民族”是(

)A.鲜卑B.氐C.羌D.匈奴

15、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改革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光武帝D.北魏孝文帝

16、据下图信息,该书的作者应为(

)目录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

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

卷四:园篱、栽树(园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

A.司马迁B.祖冲之C.郦道元D.贾思勰

17、(汉武帝后)郡总是穿插进诸侯国土之间,郡的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A.使诸侯国无力与中央抗衡B.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C.利用诸侯国牵制那县权力D.使尊崇儒术政策得以推行

1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主要是因为(

)A.分封制B.百家争鸣C.铁器牛耕广泛使用D.诸侯争霸

19、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山顶洞人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会磨光技术,后者则不会B.前者有稳定的食物来源,后者则没有C.前者会制作衣服,后者则不会D.前者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后者则没有

20、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开发江东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二、综合题

21、商鞅变法赋予了秦国新的生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秦国历史简表(前659年—前221年)在位国君主要功绩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等贤人进行改革,打败12个西戎部落秦孝公任用商鞅,对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秦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秦惠文王任用张仪为相,在六国间实行连横策略,击溃它们之间的合纵联盟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针,灭六国,一统天下——摘编自马东峰、张景忠《用年表读懂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与西周在国家管理方面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建立这一“新型的国家”方面采取的主要举措。

(3)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能成功的原因。

(4)小历同学根据材料三认为,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是因为实行了有效的改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22、古代中国在发展和演进中形成了显著的民族与国家认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在客观上使一种核心文化价值(宗法,礼文化及道德观)从周中心扩展到诸侯各国。借助各诸侯国的对外扩张能力,把这种文化发散到离中心更远的地域,使华夏文化共同体较之西周初期大为扩展。——萧功秦《华夏国家起源新论》材料二

秦吞并六国,统一华夏,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充分显示了秦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历史贡献。——彭丰文《从边缘到中心:秦人认同华夏民族的心理历程及其历史意义》材料三

图说北魏文化风貌

(1)西周通过什么制度使华夏文化大为扩展?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形成独特文化风貌的相关事件,并说明该事件对华夏民族发展的作用。

2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历史发展凝结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它们不仅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能反映时代的多彩样貌。某中学以此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探究一:览地图,赏智慧之光】

(1)三国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使人叹为观止。观察下图,按照题目要求将图一正确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位置。

①傅玄曾大力赞扬并写下“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其中“都城内有地”应该是指地图____。

②纺织技术在三国时期也得到了发展,诸葛亮还专门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的生产和调拨。请问该区域应是指地图____。

③对比图一三国时期政权分布图和图二西晋形势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图一

三国时期政权分布图

图二

西晋形势图【探究二:研材料,识时代变迁】材料研读在历史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秦汉时期,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贫困,而黄河流域经济发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方不断发展起来的契机……随着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在中原的争夺更为激烈,于是流民与士族的南迁更多,规模更大……一方面将正统的汉晋文化也带到了此处,另一方面改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广人稀”的状况,不仅为江南农业的开发增添了劳动大军,同时带来了中原先进生产技术。——摘编自刘庆柱《从铜官到铜陵铜陵与中国大历史》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江南地区出现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的原因?【探究三:析表格,悟匠人精神】

姓名作者经历作品内容(片段)曾任郡太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亲自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最终形成书稿,对农学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齐民要术》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观其地势,干湿得所,禾秋收了,先耕荞麦地,次耕余地。务遣深细,不得趁多。(3)作品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与精神,根据表格回答《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容片段蕴含着哪些古代耕作智慧(答出2点即可);从中你感受到怎样的精神?

24、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给历朝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理政的新思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就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即使在今天,孔子的和谐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和谐思想”包含哪些内容?西汉初期哪一盛世体现了孔子的“和谐思想”?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俑生和方士活埋。

(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反对哪家的思想?秦始皇推崇的思想有哪些主张?材料三:“民失作业(失去土地),而大饥馑(忍饥挨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人吃人),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哪家的思想?实行了什么政策?材料四:“汉文帝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钢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4)材料四这体现了战国时期哪一家的思想主张?材料五:……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困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5)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

25、材料解析题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其主要影响。材料二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