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密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新密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新密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新密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新密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中国七世纪初的伟大水利工程,经过历代修治,至今仍然发挥着贯通南北的作用”,此处的水利工程指的是(

)A.秦朝的驰道B.秦朝的灵渠C.战国的都江堰D.隋朝的大运河

2、古代诗人汪洙写到“朝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在隋唐时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参军入伍打仗C.儒学大家举荐D.门阀士族推举

3、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代唐高宗执政,初显管理才能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C.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D.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

4、如图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日常生活》第一章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目录

第一章唐朝问史

隋末农民起义(公元617-618年)

百废待兴(公元618-683年)

篡位、叛乱与腐败(公元684-712年)

黄企年代(公元712-755年)

动荡时期(公元756-804年)

恢复时期(公元805-860年)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圣”之称B.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C.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D.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文学名著

6、《新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A.宦官专权B.朝政腐败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

7、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与调整,下列史实共同反映其发展趋势是(

)时期史实隋唐创立完善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明朝废除丞相、设立锦衣卫清朝设立军机处A.思想控制的不断加强B.选官制度创立与完善C.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D.地方监察制度的加强

8、下面是历史社团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一组材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C.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D.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9、货币的商品交易的媒介,在中国古代,金属货币一直是常见的交易货币,但是携带大量的铜钱或金银锭又着实不便,于是纸币“交子”开始出行,“交子”出现在(

)A.唐朝B.隋朝C.北宋D.南宋

10、我国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是(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一代天骄”是(

)A.成吉思汗B.刘彻C.赵匡胤D.忽必烈

12、少数民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是(

)A.辽B.金C.元D.清

13、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最后完成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

14、经典诗词的鉴赏与评析是古诗词社团的特色活动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下图文字所示作品的文学体裁是

A.赋B.诗C.词D.曲

15、《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的是A.秦始皇B.陈胜C.毕昇D.唐玄宗

16、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曾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B.大小和卓叛乱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D.东北地区遭到沙俄的入侵

17、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的目的是A.展示国威B.防御蒙古势力及女真C.作为国境线D.抵御匈奴

18、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命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9年,带动了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材料所述史事A.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B.开创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C.促进经济的发展,使明朝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D.增进中国同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19、清代大诗人吴梅村在《圆圆曲》中写道:“鼎湖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编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该诗与清军入关的哪一决定性战役有关?(

)A.山海关之战B.郾城大捷C.雅克萨之战D.台州九捷

20、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扰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反映了元朝时期(

)A.重农政策B.民族歧视C.民族交融D.提倡儒学

21、在面对与外国的贸易纠纷时,乾隆采取的政策是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这一举措(

)A.密切了中外交往B.加强了民族联系C.加速了北人南迁D.妨碍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22、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形成于明清时期。“国粹”之一的京剧则形成晚于四大梆子,是由道光年间形成的新剧种“皮黄戏”发展而来,带有北京地方特色。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京剧成为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在山西也深受人民喜爱。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京剧起源于山西B.四大梆子与京剧形成于明清时朝C.京剧在山西最为盛行D.四大梆子与京剧都具有地方特色

23、康熙帝拒绝部分大臣弃台湾岛不守建议,置台湾府,设总兵驻守,隶福建省。这一措施(

)A.巩固了东南海防B.加强了君主专制C.有利于中央集权D.促进了海外贸易二、综合题

24、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材料二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第三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表现?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横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二:“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成绽光《箱铃深处》“开辟荆榛(披荆斩棘的意思)逐荷夷,十年始克(完成)复(恢复)先基(祖先的基业)。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郑成功-复台》材料三: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做斗争,两者密切结合。

(1)材料一中明朝的“海上远征”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哪一伟大发明为其“海上远征”提供了技术支持?结合所学,其“海上远征”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怎样贡献?

(2)材料二中的“海波平”和“逐荷夷”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由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朝到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二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三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三的另一个观点。

26、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

(1)材料一中记载的是什么科技成就?它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朱彧《萍州可谈》卷二

(2)你从材料二中能获得什么信息?这项发明的运用具有什么重要作用?材料三:(旧药物著作)名称多杂,时珍病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