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毛茸茸的手,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给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披上了一层文学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马坝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考古发现,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4300—4000年)出土了分别来自浙江良渚、山东大汶口和辽河流域的玉器。据此推测这些区域(

)A.经济发达贸易繁荣B.存在文化交流C.手工业技术精良D.农耕技术先进

3、《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4、甲骨文中的“人”字(见图)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A.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B.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C.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5、提起“中国味”,很多人会想到半坡居民,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会(

)A.种植蔬菜B.种植粟C.种植水稻D.制作陶器

6、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无为而治,顺其自然B.孟子——选贤与能,提倡节俭C.韩非子——“兼爱”“非攻”D.老子——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7、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使用的铜钱是(

)A.圆形方孔钱B.刀币C.蚁鼻钱D.布币

8、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中国人的大智慧。你知道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到哪次战争的启发(

)A.牧野之战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

9、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B.恢复和发展生产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D.加强中央集权

10、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在经济方面实施的措施是(

)A.采纳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B.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兴修水利D.将铸币权和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中央

11、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东汉后期的朝政腐败”主要是指(

)A.汉光武帝不理朝政B.自然灾害频繁发生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八王之乱导致混战

12、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下列连环画中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是A.B.C.D.

13、七年级历史活动课中,李老师列出“赤壁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她探究的主题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D.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14、有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搜集到“定都洛阳”“司马炎”“八王之乱”等信息,据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A.西晋B.东晋C.前秦D.北魏

15、“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作用D.意义

16、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C.《资治通鉴》D.《农政全书》

1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宋太祖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唐太宗李世民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④忽必烈推行行省制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18、下列哪一经济现象不属于春秋时期?(

)A.一位农民正在用铁制的农具开垦荒地B.使用骨耜种植农作物C.几位工匠正在铸造青铜器D.某城市的市场正在进行热闹的商品交换

19、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

①山顶洞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元谋人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

20、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快速地获取历史信息。下面图示反映的是(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魏晋时期政权分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二、综合题

2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从图一到图二,诸侯国数量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

(2)材料二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22、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礼记礼选》材料二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以为周室的“藩屏”。——《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三

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手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材料四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经历了哪两种政治制度的更替?

(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哪一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指出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此外秦朝为加强统治,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实行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展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材料二

与汉魏相比东晋南朝农作物种类增多,来自北方的麦、粟等各种杂谷在南方与水稻交错种植。北民南迁,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的农业工具已有很大改进,种类也增多,例如整地有犁、耙、耪等;北民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使南方逐渐脱离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并根本改变了南方水田的生产效率以及土地利用率。——摘编自罗宗真《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兼论全国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东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三陕西西安少陵出土的十六国时期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汉人胡食图》和《胡人牛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砖画,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和胡人牛耕的劳动场面。(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体现该特征的其他史实。材料四①记载了很多黄河流域人们的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甘蔗”“芭蕉”“橄榄”“龙眼”等南方作物的习性和食用方法。②收录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酿造、烹饪、储备,以及农副产品的加工等。③农业生产要因时、因地、因作物品种而异,不能整齐划一。——摘编自贾思勰《齐民要术》

(4)将材料四中的内容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

生产技术种类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北物种交流频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编自《论语》

(1)材料一中的“他”是何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材料一中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写出两点即可)材料二:

(2)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这种思想繁荣局面称为什么?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25、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颁布法律,实行连坐法。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三

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后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四

秦朝时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酷,秦二世时统治黑暗。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