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七律·长征5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新课导入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觉得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勇敢坚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英勇无畏……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十送红军》这首歌,一起走进长征的那段峥嵘岁月,走进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去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因为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从根据地撤出,进行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毛泽东回顾这一年来红军走过的路程,诗兴大发,满怀豪情地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什么叫七律呢?同学们观察下面两首诗,它们有什么特点?

高[唐]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黄鹤楼[唐]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每首为八句,押韵对仗。每句七个字……七言律诗: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简介:七言律诗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同学们知道都经过了哪些省吗?

简介:长征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诗歌节奏。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

的情感。初读诗歌我会写律崖渡索lǜyádùsuǒ纪律

云崖

渡河

铁索我会写书写指导索

下面是“”,不要误写成“系”。suǒ示例:他蛮横(

)地一把扯下墙上的横(

)幅。横(蛮横)

(横幅)hénghènghènghéng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想一想: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五岭的险峻乌蒙山的高耸金沙江的天险大渡河的险恶岷山千里雪归纳总结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理解这首诗中描绘的五幅威武雄壮的画面。会写“律、崖”等4个字。归纳总结随堂练习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万水千山只等闲(

)A.平常B.空闲C.无端,平白地2.乌蒙磅礴走泥丸(

)A.通过B.跑C.滚动AC二、自读诗歌,把握大意。1.这首诗的四联分别写了什么?(选一选,填一填)

①过千山

②过万水

③三军会师

④不怕远征难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

A.缠绵、哀婉B.磅礴、豪迈

④①②③B第二课时七律·长征5六年级上册﹒人教版1.请同学们想一想,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

了哪些险难?2.尝试背诵《七律·长征》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桥、岷山诗意理解课前回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首联平平常常。山无数,水无数,隐含困难多、艰险多。诗意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意】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颔联弯弯曲曲。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意】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颈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意】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尾联红军。全都喜笑颜开。自由诵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整首诗歌是围绕哪一句写的?2.诗歌中写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第一部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起句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困难。坚定地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之前的英雄气概。五岭的险峻乌蒙山的高耸金沙江的天险大渡河的险恶岷山千里雪诗歌中写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五岭山脉磅礴的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之间。

云南、贵州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乌蒙山金沙江长江上游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这一段,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

岷山甘肃西南部的山脉。

知识链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大家觉得这困难难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攀五岭越乌蒙山难弯曲、绵延不绝高大、险峻(2)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攀山越岭的困难的?腾细浪走泥丸

夸张、比喻,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对“山”的征服,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3)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红军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在克服困难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渡金沙江夺泸定桥水势湍急只剩铁索暖寒(2)颈联中“暖”“寒”这两个字妙在哪里?

“暖”字烘托出红军渡江脱险后的喜悦心情;“寒”字则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红军神勇无比的形象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红军将士喜从何来?他们在克服困难后的心情是怎样的?红军将士们翻越了“千里雪”的岷山,胜利在望。“尽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总结全诗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喜”“尽开颜”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气概?

因为毛泽东主席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这充分表达了毛泽东主席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畅所欲言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怀有坚定的信念,不断以红军长征的精神来激励、鼓舞自己,就一定能够战胜千难万苦。

巩固练习一、读诗句,填一填。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这两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起伏连绵

的五岭山脉比作

,把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

衬托出红军

的高大形象。2.此句中,“

”与“

”这种动态化的描写,想象绝

妙,境界宽广,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比喻夸张细浪泥丸征服高山、不畏艰难腾走二、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B.诗中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C.这首诗气势雄伟,对仗工整,巧用拟人,写得细腻委婉,有声

有色。D.这首诗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C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主旨归纳总起——不怕远征难——只等闲分述——万水千山总结——三军过后——尽开颜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五岭——(腾)乌蒙——(走)金沙江——(暖)大渡河——(寒)岷山——(喜)层次梳理大家知道长征的胜利具有怎样的伟大意义吗?拓展延伸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第三,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读颔联时,“逶迤”“磅礴”要重读,突出五岭连绵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艰难。课后习题

背诵指导:背诵时按诗词意思记忆。如:首联(1~2句)总写红军不怕困难;颔联、颈联(3~6句)列举了红军“攀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江、夺泸定桥”等“不怕难”的具体事例;尾联(7~8句)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喜悦心情。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表达了对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充分表达了诗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举,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雪山草地、崇山峻岭、激流险滩、重重追兵、缺衣少食……但是红军战士却无所畏惧,历尽艰辛最终取得胜利。让我们走进毛主席的诗篇,去领略红军战士的风采吧!

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举,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雪山草地、崇山峻岭、激流险滩、重重追兵、缺衣少食……但是红军战士却无所畏惧,历尽艰辛最终取得胜利。让我们走进毛主席的诗篇,去领略红军战士的风采吧!引入新课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引入新课《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引入新课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几个省,粉碎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引入新课长征路线: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引入新课律崖lǜyá渡dù索suǒ横(横幅)例:他蛮横()地一把扯下墙上的横()幅。hènɡ(蛮横)hénɡhènɡhénɡ【万水千山】千和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

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

不绝的样子。【磅礴】形容气势盛大。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指大渡河。【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

只剩下13根铁索。【三军】这里指整个红军队伍。【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课文解读快速浏览课文,从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课文解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全诗的总起句,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解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以静写动,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不怕”二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勇往直前。“等闲”二字则是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诗意: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情。课文解读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课文解读跨越五岭巧渡金沙江课文解读疾跨乌蒙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五岭逶迤腾细浪诗意:那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的眼中就像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跨越五岭

疾跨乌蒙乌蒙磅礴走泥丸诗意:那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课文解读五岭

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乌蒙”是“千山”的代表,都是红军翻越的山。这句诗选择了跨五岭、越乌蒙的典型事例,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的大无畏精神。“逶迤”“磅礴”写出了山势高俊,表现出长征的艰难。用“细浪”“泥丸”的比喻手法,写出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眼里显得很渺小。这句诗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课文解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诗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课文解读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封锁了各个渡口,且抢去了江面的渡船。1935年5月3日晚上,红军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并乘坐这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袭击敌军,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从5月3日至9日,红军大队人马不费一枪一弹,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课文解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诗句中“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的喜悦。巧渡金沙江课文解读大渡桥横铁索寒诗意: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飞夺泸定桥课文解读抢渡大渡河泸定桥全长百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崖是峭壁。22名红军突击队员抵达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拆除,只剩下悬空的铁索。他们冒着敌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红军主力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敌人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课文解读大渡桥横铁索寒波涛汹涌的河水让人心寒。十三根铁索让人心寒。前赴后继牺牲的战士令人心寒。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让敌军心惊胆寒。

诗句中一个“寒”字让我们体会到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战斗惨烈,惊险悲壮。课文解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既是写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激流险滩。一“暖”一“寒”,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课文解读更喜岷山千里雪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课文解读岷山绵延于四川省、甘肃省两省边境到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的龙门山。属高原状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课文解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对全诗的总结,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畅,“喜”由心生。“尽开颜”表现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诗意:红军队伍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课文解读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说“三军过后”呢?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主席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主席对红军二、四方面军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