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马人丢失了一个帝国,最终却赢得了一个世界。该评价的主要视角是A.宗教B.法律C.经济D.文化2.18世纪中,因为党派政治的影响,英国内阁大臣更加听命于下院。所以,在国王任命大臣时,受议会支持的大臣往往会提出一些前提条件。1746年和1757年,乔治二世就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大臣。这说明当时A.英国国王失去行政大权 B.议会有权任命内阁大臣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大臣已是议会的代言人3.下表是欧美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表(100=每个农业男工每年净生产一千万卡植物性热量),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B.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C.美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D.西方大国基本实现工业化4.1871年10月,俾斯麦通过帝国立法确立的“文化斗争”,禁止神职人员参政,认定结婚、离婚等民事行为不再受教会的控制,废除了与政府政策相悖的教会制度。这些措施A.清除了基督教在德国的影响B.体现了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C.客观上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D.否定了德国教会的积极作用5.延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阶段理论成就分别是A.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B.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D.毛泽东思想萌发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确立6.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A.轻视人民群众的作用B.固守中体西用的传统理念C.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D.未能直面西方文明的冲击7.秦代政制实践了韩非主张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一政制实践A.吸取了诸侯争霸的历史教训 B.增强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C.消除了分封制构建的文化心理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A.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B.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C.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D.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9.下表是19世纪最后30年英、德、美三国煤炭、钢铁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A.美国、英国、德国 B.德国、美国、英国C.英国、德国、美国 D.英国、美国、德国1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1.下表记录的某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过程,其中正确运用历史学习基本方法、论证过程科学准确的是第一步第二步A史实依据:1860年一1890年,俄国生铁产量增加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量增加3倍,煤炭产量增加19倍,石油增加200多倍。提出观点: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查阅资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得出结论: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迈入资本主义阶段C摘引资料:1898年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确定主题:《中国科举制的终结》D收集数据: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中国已与苏联、朝鲜、保加利亚、瑞典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观点:“一边倒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得到广泛认同。A.A B.B C.C D.D12.1960年,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国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由于联盟的实力不及欧共体,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这体现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力日趋减弱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放缓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向明显D.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二战后,英国国内有关欧盟(欧共体)的辩论,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一体化对其主权的威胁和破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被提上议事日程,法、德等国组成具有超国家集权性质、以政治一体化为最终目标的欧共体并获得成功,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英国被迫作出反应,于1960年与丹麦、挪威等七国组建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之对抗。该联盈属于政府合作性质,但仅限于经济一体化,它体现了英国根深蒂固的一体化理念。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但其始终是欧共体内一个难于合作的伙伴,甚至愈益变得孤立和边缘化。——摘编自王鹤《论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评析英国政府对欧盟政策》材料二短期内,英国脱欧已触发了其国内政治的变更,加剧了国内政治的碎片化。脱欧公投所凸显的经济、社会和地区之间的分裂不仅需要长时间去弥合,甚至可能影响英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完整性。脱欧也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并对欧洲一体化的路径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激发了欧盟范围内疑欧政党的反弹,改变内部的立场平衡并加剧欧盟发展的方向之争。脱欧的冲击效应是长期的,尤其时欧盟未来一体化发展,以及对国际政治格局走向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摘编自金玲《英国脱欧:原因、影响及走向》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对欧盟(欧共体)政策的变化及其实质。(2)有学者说“欧盟目标与性质的双重性,与英国一体化理念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英国脱欧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论证。(3)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脱欧产生的影响。14.(2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材料二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问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理解分析能力。罗马解散以后,沟通东西方的文化,因为罗马的主要思想是希腊文化,它在存续期间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全世界,文化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在,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文化2、D【解析】

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受两党政治影响,英国内阁大臣听命于下院,国王不得不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大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大臣已经成为了议会的代言人,D项符合题意;国王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大臣,不能说明其失去了行政权,A选项错误;英国议会无权任命内阁,B选项错误;乔治二世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大臣与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的说法矛盾,C选项错误。3、A【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很多国家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因此工业化带动各国农业的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即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出口贸易额超过英国,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材料数据只是体现了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无法得出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数据只是体现了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没有体现美国国际地位,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没有体现西方大国的工业化,D项错误。4、C【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禁止神职人员参政,认定结婚、离婚等民事行为不再受教会的控制,废除了与政府政策相悖的教会制度”可知,德国完成统一之后采取措施削弱天主教会对德国政治的影响,实行世俗化的政策,这些措施在当时有利于强化联邦政府,从而在客观上维护了德国的统一,故选C;A项中的“清除了”表述太绝对,故排除;实行政教分离,实行世俗化的政策在当时有利于德国的统一,不能说其体现了军国主义色彩,排除B;材料中俾斯麦要求政教分离,教会不得干预政治事务,并未否定德国教会的积极作用,故排除D。5、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延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理论成就分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A项中的农村包围城市是在井冈山时期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C项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明确的;D项中毛泽东思想的萌发是在大革命时期,所以其它三项错误。6、C【解析】

由材料“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可以得出,其旨在强调要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信息,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的理念,故B不正确;材料所述即是对西方冲击的回应,故D不正确。7、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秦朝时期官员选拔于民间,说明秦朝的官僚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正确;秦朝吸收诸侯争霸的教训主要是在地方废分封,行郡县,A排除;郡县制下地方的自主性较小,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8、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黄宗羲的观点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A项正确。B项与题干不符,黄宗羲并未提出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其思想只是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不具有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特征,排除。C项与题干不符,题干未体现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排除。D项与题干不符,题干只是提出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并未提出学校议政的方式,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9、C【解析】

1871年,英国仍然是世界工厂,煤炭和钢铁产量居首位,到1900年,工业产量下降为第三位,故①是英国;德国在1900年,工业产量处于第二位,故②是德国;美国在1900年工业产量居第一位,故③是美国,故C项正确;A、B和D顺序错误,排除。故选C。10、C【解析】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11、A【解析】

从A项所给史实依据可以看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德国根据1871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排除B项;中国科举制的终结是在1905年,不是1898年,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不是新中国成立后一年内,排除D项。12、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向明显,故选C项。材料没有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力日趋减弱,故排除A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放缓与所学史实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判断不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故排除D项。点睛:材料“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反映出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变化:对立(对抗)----入欧-----脱欧。实质:维护英国的国家主权与利益。(2)欧盟:追求经济、政治一体化;具有政府合作与超国家集权的双重性质;欧盟的成立标志着其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欧盟单一货币欧元的问世及欧元区的形成。英国:想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强调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不追求政治的一体化(仅追求经济的一体化);保留英镑,拒绝加入欧元区。(3)影响:加剧了英国政治、社会的分裂;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严重冲击了欧盟一体化的发展:将长期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解析】

(1)变化:依据材料一“组建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之对抗”“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和材料二“短期内,英国脱欧已触发了其国内政治的变更”可知是对立、入欧和脱欧。实质:依据材料一和二可知不管是入欧和脱欧都是维护英国的国家主权与利益。(2)本题要从欧盟和英国的角度分析阐述。欧盟的角度从欧盟的性质以及成立过程回答;英国的角度依据材料一“该联盟属于政府合作性质,但仅限于经济一体化”的信息和所学从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和追求经济的一体化以及拒绝加入欧元区等回答。(3)影响:依据材料二“加剧了国内政治的碎片化”“可能影响英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完整性”可知加剧了英国政治、社会的分裂;依据材料“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可知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依据材料二“并对欧洲一体化的路径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激发了欧盟范围内疑欧政党的反弹”可知严重冲击了欧盟一体化的发展;依据材料二“对国际政治格局走向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可知将长期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14、(1)原因: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它的实施是因为有均田制的保障。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难以为继,被募兵制取代成为必然。意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兵役和徭役负担;士兵成为职业军人而没有后顾之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