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报道,我国确诊一名输入性裂谷热(RVF)患者。RVF是由裂谷热病毒(RVFV)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遗传物质是RNA。下列关于RVFV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B.核酸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C.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2.在DNA复制过程中,脱氧核苷酸并不是合成DNA的直接原料,因为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脱氧核苷酸需先转化为脱氧核苷三磷酸,才能够参与DNA的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DNA复制时所需要的DNA聚合酶在细胞核外合成B.DNA复制时脱氧核苷三磷酸释放能量时产生两个磷酸C.染色体的双螺旋结构是DNA分子具有稳定性的基础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数量与DNA稳定性有关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K+内流是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可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C.在一次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各部分同时兴奋D.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2014年以来,多位明星因吸毒而被刑拘或判刑,引发了社会对毒品危害的讨论。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减少B.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C.多巴胺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D.“瘾君子”不吸毒品就精神萎靡,这与对多巴胺的依赖性有关5.研究发现,一条DNA上的某基因经“DNA—RNA—DNA”途径可转移插入本DNA其他位置或其他DNA上。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DNA→RNA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脱氧核苷酸B.RNA→DNA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脱氧核苷酸C.该基因转移至本DNA上时可能引起基因突变D.该基因转移至其他DNA上时可能导致基因重组6.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②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中①膜面积增大C.②在突触间隙中运送到④处需消耗能量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下图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过程。质粒中lacZ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成白色。(1)过程①需要用到限制酶和_____________酶。根据质粒和目的基因所在DNA上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如果过程①用一种限制酶应选_____________,如果用两种限制酶应选_____________。(2)在该项目中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_____________基因;目的基因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3)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还应额外加入青霉素和X-gal,培养一段时间挑选出_____________(蓝色/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获得大量目的菌。(4)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是取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用高速离心提纯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后再灭活,制成乙肝疫苗,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种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试从疫苗的结构特点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酶已经走出了实验室,走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回答下列酶的研究与应用的相关问题:(1)生产果汁时,水果中的果胶对果汁加工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探究果胶酶最适温度、pH及用量时,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酶洗衣粉可以清除普通洗衣粉难以祛除的污渍,温度、pH和__________都会影响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在探究不同类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除了考虑洗涤效果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两点)等因素。(3)高果糖浆可以作为蔗糖的替代品,其优点在于不会像蔗糖一样诱发肥胖、糖尿病、龋齿和心血管疾病。高果糖浆是指富含__________的糖浆,这种糖可以由葡萄糖在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转化而来。科研人员将这种酶固定在颗粒状载体上,然后将酶颗粒装在反应柱中催化葡萄糖的转化。与直接将酶与葡萄糖溶液混合相比,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两项)。9.(10分)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表。HHHhhhTTTttt127160549749(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_____。(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①据此可知,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_____分裂过程中表达,而P2在_____细胞中表达。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10.(10分)1,4,6-三氯酚主要通过农药施放、污水灌溉进入土壤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很强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由于氯代酚类物具有很强的毒性,所以对于被1,4,6-三氯酚污染的土壤仅利用土著微生物进行降解非常困难。常采用投加具有高效降解此类有机物的菌种以强化和补充土著微生物数量不足的问题。(1)为获得高效降解菌,某科研机构选取适量农田土壤,加以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进行为期4个月的菌种培养和驯化。驯化期间,每周需要轻轻翻动一次土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驯化结束后,将菌种土壤加___________配制成土壤溶液,合理处理后加入配制好的选择培养基中,37℃条件下培养7d,再将培养基中菌落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至50mL的_______培养基中(按物理性质分类)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为解决因为外界环境因素(如湿度、光照等)使菌种无法发挥降解作用的难题。科研机构做了以下操作:①取少量菌液,加入1.5%的海藻酸钠溶液,将菌液与海藻酸钠溶液按体积比1:3配制成混合液。②充分混匀后,用注射针头吸取混合液滴入一定质量分数为4%的______溶液中,形成半透明小球。③取出后用甘露醇溶液冲洗两次后保存于灭菌袋中,备用。(4)上述技术是_____________,该技术既可以使高效降解菌保持活性,反复使用,又能提高微生物的催化活性和污染物降解速率。如果所使用的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则会导致__________。11.(15分)红茶菌饮料是利用红茶菌发酵而来的一种具有抗癌防癌保健作用的活菌饮料。红茶菌包括酵母菌﹑醋酸杆菌和乳酸菌三种微生物,三种微生物互相利用其代谢产物,形成共生体。(1)工业生产红茶菌饮料,首先需要对红茶菌进行扩大培养,所需培养基一般为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必须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等基本营养成分。培养基原料称重溶解后,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扩大培养后,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2)红茶菌饮料产生过程中,乳酸菌在原料的____________(上、中、下层)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酵母菌代谢产生酒精和CO2,其产生酒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RVF是由裂谷热病毒(RVFV)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遗传物质是RNA,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详解】A、RVFV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是能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A错误;B、RVF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4种碱基和4中核苷酸组成,B错误;C、RVFV病毒结构简单,只由核酸与蛋白质构成的,不含有核糖体,C错误;D、RVFV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而单独生存,D正确。故选D。【定位】病毒的相关知识【点睛】病毒相关知识整合图解(1)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2)病毒代谢特点——寄生:病毒缺乏细胞所具有的酶系统和能量,只能在活细胞内生存增殖,如用活鸡胚培养H7N9型禽流感病毒;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含有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寄主细胞,再用寄主细胞培养病毒。2、C【解析】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核DNA复制时需要的DNA聚合酶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细胞核催化DNA的复制,A正确;B、脱氧核苷三磷酸转化为脱氧核苷酸需脱掉两个磷酸,并释放能量,B正确;C、DNA具有双螺旋结构而不是染色体,C错误;D、DNA分子中氢键越多,DNA越稳定,D正确。故选C。3、B【解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3、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B、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可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B正确;C、神经细胞接受剌激后能产生冲动,并沿着神经纤维向临近部位传导,因此在一次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各部分兴奋不同步,C错误;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D【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称为胞吐;多巴胺能与结构②特异性结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详解】A、可卡因可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运回到突触小泡内,因此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增加,A错误;B、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消耗能量,B错误;C、由题图可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运回突触前膜,而不是被降解,C错误;D、多巴胺使人产生快感,瘾君子产生了多巴胺依赖性,不吸食毒品会表现精神萎靡,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兴奋的传递、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能将题图信息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结合起来是解题关键。5、A【解析】

1、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2、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DNA→RNA过程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A错误;B、RNA→DNA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脱氧核苷酸,B正确;C、该基因转移至本DNA上时,可能插入其他基因内,导致其他基因结构的改变,引发基因突变,C正确;D、该基因转移至其他DNA上时,若插入DNA的非基因区,可引起基因重组。若插入DNA的基因区,可引起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生物变异类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识记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所需要的条件;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6、B【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图中①表示突触前膜,②表示神经递质,③表示突触后膜,④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详解】A、①和③分别表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一定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而突触后膜不一定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如肌肉细胞膜也可以作为突触后膜,A错误;B、突触小泡与①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因此该过程中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大,B正确;C、②是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的方式运送到突触后膜上的④受体,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错误;D、若②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其与④受体结合后,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然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DNA连接BamHIBamHI和EcoRI标记控制病毒蛋白外壳的合成白色该疫苗不含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感染和增殖【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图中表示的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疫苗和产生相应抗体的过程图,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③表示目的基因的表达。【详解】(1)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根据质粒和目的基因所在DNA上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有两种选择限制酶的方案,只选择BamHⅠ既能将目的基因切下,也能切割质粒,在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质粒时,使目的基因和质粒两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而在连接酶作用会出现自身环化、目的基因自身与自身连接、质粒自身与自身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多种情况,需要筛选;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两端不会形成相同黏性末端,在连接酶作用下不会发生环化还可以防止反向连接,最终在连接酶作用下只会出现目的基因与质粒成功重组和没有进行重组的质粒,如果过程①用一种限制酶则应选BamHI,如果用两种限制酶应选BamHI和EcoRI。(2)在该项目中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便于筛选鉴定;根据图中④目的基因最终产生乙肝病毒外壳进行接种,说明该目的基因具体功能是控制病毒蛋白外壳的合成。(3)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还应额外加入青霉素和X-gal,根据题干信息“选用质粒中lacZ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成白色”可知,由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将质粒的lacZ基因破坏,故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不能利用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菌落成无色,培养一段时间挑选出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即可获得大量目的菌。(4)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是取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用高速离心提纯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后再灭活,制成乙肝疫苗,灭活的乙肝病毒中含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而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种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主要是因为图示的基因工程疫苗中不含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感染和增殖。【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因工程的理解应用,对于抗原本质的认识,解题关键在于对一种限制酶切割后再连接所出现情况的推理,能够理解限制酶切割后产生末端的特点。8、出汁率低(耗时长)果汁浑浊(黏度高、易沉淀)测定滤出果汁体积的大小表面活性剂衣物的承受能力、洗涤成本果糖葡萄糖异构酶与产物容易分离(不影响产品质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解析】

生产果汁时,水果中的果胶对果汁加工带来的影响是:出汁率低(耗时长)、果汁浑浊(黏度高、易沉淀);高果糖浆是指富含果糖的糖浆,这种糖可以由葡萄糖在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下转化而来。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酶与产物容易分离(不影响产品质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详解】(1)生产果汁时,水果中的果胶对果汁加工带来的影响是:出汁率低(耗时长)、果汁浑浊(黏度高、易沉淀);在探究果胶酶最适温度、pH及用量时,检测指标是:测定滤出果汁体积的大小。(2)温度、pH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在探究不同类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除了考虑洗涤效果外,还要考虑衣物的承受能力、洗涤成本等因素。(3)高果糖浆是指富含果糖的糖浆,这种糖可以由葡萄糖在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下转化而来。固定化酶技术与普通直接将酶与葡萄糖溶液混合相比,这样做的优点是:酶与产物容易分离(不影响产品质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点睛】熟练掌握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等相关基本知识及相关的操作流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基因分离F2中TT、Tt、tt的比例为1:2:1(F2耐缺氮:不耐缺氮=3:1)不符合以F1为母本,品种乙为父本,子代抗病:不抗病=1:1;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抗病:不抗病=1:5减数精细胞(花粉)亲本遗传信息(亲本遗传物质、亲本DNA)【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详解】(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子一代自交后代T_∶tt≈3∶1,因此遵循分离定律。(2)由表格信息可知,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如果按照基因分离定律,正常的分离比是1∶2∶1,因此不是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如果基因型偏离是由于含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造成的,假设成活率是X,则具有活力的花粉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H∶h=X∶1,H花粉的比例是X/(1+X),子二代HH比例是1/2X/(1+X)=1/12,解得X=1/5,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H∶h=1∶5,为验证上述假设,设计测交实验,以子一代为父本,以品种乙(hh)为母本进行测交实验,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是Hh(抗病)∶hh(不抗病)=1∶5,则上述假设正确,反之有误;或者以子一代为母本,以品种乙(hh)为父本进行测交实验,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是Hh(抗病)∶hh(不抗病)=1∶1,则上述假设正确,反之有误。(3)①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花粉是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因此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达,因而含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而P2在精细胞或花粉细胞中表达。②由题意知,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使含有H的精子的成活率低,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意义是使亲本遗传信息(亲本遗传物质、亲本DNA)更多地传递给子代。【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是否遵循分离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自交后代的性状偏离比现象推测性状偏离比产生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学会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预期结果、获取结论也是本题的考查点。10、1,4,6-三氯酚补充氧气,同时让培养的微生物充分接触营养物质无菌水液体增加1,4,6-三氯酚降解菌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菌种CaCl1固定化细胞技术难形成半透明小球【解析】

由题可知1,4,6-三氯酚降解菌分离主要步骤:土壤取样(富含1,4,6-三氯酚土壤)→选择培养(增大降解菌含量)→涂布培养(鉴别)→纯化培养(分离出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