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仓头中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_第1页
安徽省无为仓头中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_第2页
安徽省无为仓头中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_第3页
安徽省无为仓头中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_第4页
安徽省无为仓头中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无为仓头中心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3周周测试题姓名: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得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2.邓小平同志曾说:“‘风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②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4.《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5.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6.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8.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9.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通过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多部法律。上述法律①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②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④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1.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一举措①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体现 ②废除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③有利于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 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这一宣布表明中国A.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B.实现了两岸直接通航和通商C.提出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设想D.调整了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峰,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2年修订)《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二百多个重要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上述高峰均起到推动作用的是A.“有法可依”的法制建设方针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强14.深圳是国内地方法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法规中,超过57.14%是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况借鉴港国外验定如业欠保条事记若等。以上材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A.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B.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C.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经验D.吸引港澳商人来投资15.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共党次统提社主初阶理论国展建已取的就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B.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二、非选择题(共45分)16.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材料二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1982年6月购物中心开业,很快这家店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完成下列要求: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5分)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9分)17.材料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修建了英法德俄等10国的使馆和兵营,以及银行、洋行、医院、饭店等许多外国建筑物。宫廷中也兴起了建筑洋风,安装了玻璃吊灯,摆放了法国式沙发。王公贵族群起效尤,新建的外务部、陆军部等官方建筑也体现了西化风格。北京的市井百业中各类店堂的建造以追求洋化为时髦。这些近代建筑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与喜好,新闻报刊纷纷加以宣传报道。但有人认为,近代洋式建筑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建筑风貌,伤害了国人的自尊与文化情感,强调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本民族的社会习惯。20年代以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也重新为中外建筑师青睐,并结合当时的新技术、新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复兴”建筑风格。有关中国民族形式的建筑不断出现并进入高潮,如燕京大学建筑、辅仁大学主楼等。——摘编自王世仁《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北京篇)等①概述20世纪初北京建筑变化的新特点。(6分)②概括材料三中对北京近代建筑的两种不同态度。你如何看待这两种态度?(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8.材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企业在纳税后,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是用经济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全年减少税费1.3万亿元。2019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总体减税费将达到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历程。(15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5CDABC6—10ABDCB11—15CDACA16.(1)举措: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引进项目;聘请外同专家(派遣留学生)。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封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两极格局的形成)。(2)问题:修建通讯站遇到困难(通讯设施落后);港商投资购物中心受阻;对外开放无先例可循。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中央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意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7.①新特点:出现许多外国风格的建筑物;(2分)宫廷和官府建筑也受到一些西方风格的影响;(2分)市民建筑风格也追求洋化。(2分)②态度一:对近代建筑持支持与喜好的态度。(1分)态度二:认为近代建筑伤害了国人自尊与文化情感。(1分)示例:这两种态度是在西方列强入侵和西方文明逐渐传播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不同心态反映。近代建筑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材料,体现了近代文明的成果,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强,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因而它们得到人们的支持与喜好。而且,鸦片战争以来,相继出现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都是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行动,所以支持与喜好的态度也体现出对西方文明主动学习的态度。但是,近代洋式建筑的出现是西方侵略的结果,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出现了大量建有外国建筑物的使馆,这些都是屈辱的回忆,伤害了国人的自尊和文化情感。所以随着20世纪20年代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传统复兴建筑不断出现。建筑追求洋化和传统风格复兴,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使得北京的近代建筑风格相互交织与影响,呈现出中与外、古与今多种风格体系的交融与杂糅,北京近代建筑也成为这种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18.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由向国家缴纳利润变为缴纳税款。税后利润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再分配。这一举措有利于理顺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了企业自主权,使得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