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知识点大全_第1页
古代文学知识点大全_第2页
古代文学知识点大全_第3页
古代文学知识点大全_第4页
古代文学知识点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知识点大全汇总

第一章中唐诗坛概况(766-836)

一、唐诗歌的历史范围:

文学史上的中唐,--般是指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

年,历代、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1年。766年左右,先后

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李白(762)、高适(765)、杜甫(770)、岑

参(770)等,盛唐诗坛由此冷寂。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至贞元、

元和、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直到836年前后,柳宗元(819)、

韩愈(824)、元稹(831)、刘禹锡(842)、白居易(846)等文坛大家相继离

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

二、中唐诗风的转变:

时代精神的转变:由盛唐的自由浪漫转为冷静思考,由济时用世转为忧时

拯世。

审美趣尚的转变:由盛唐的兴象玲珑,风骨端翔,意境浑融转为大历十才子

的清新淡远,韩孟的奇崛险隆元白的平易通俗。

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三、中唐诗歌的分期:

中唐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上承杜诗,下启

晚唐和两宋诗风。

中唐前期约二十年(766-790)一自大历至贞元中:

(1)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

(2)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及李益的边塞诗

(3)元结、顾况: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中唐后期约四十年(791--836)一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

(1)元白诗派(2)韩孟诗派及李贺(3)柳宗元

四、大历诗风

从总体上看,中唐前期诗人在创作主观上出现一种从盛唐到中唐的过渡

面貌。一方面,他们在诗歌的美学风貌上,继承了盛唐诗人特别是王、孟

等作家的倩韵,另一方面,时代的巨变又使他们缺乏盛唐诗人那种元气浑

厚的内在骨力而呈现“气骨顿衰”的特点,诗歌情感与风貌上表现为冷漠,

萧瑟,衰飒等,在意象选择。上也多表现为清冷和荒寒。诗坛的这种状况,

表明这是由盛唐到中唐过渡的一个创作低潮时期,也为后来中唐诗人的

诗风变革提供了一个契机。

一、刘长卿

(1)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是由盛唐入中唐的诗人,创作高峰在其中后

期,尤工五言律绝启称为“五言长城",与钱起并称"钱刘",代表作有《逢

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等。有《刘随州集》十一卷,存诗500

多首。

(2)由于身逢衰乱的时代,再加上自身仕途的坎坷,刘长卿诗中虽然也有

激昂慷慨的报国之志,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悲叹,对唐政权的失望,对

自身命运坎坷、孤寂无援的哀伤和无奈,充满冷落凄凉情调。其诗往往以

寒水、夕阳、孤舟、荒村等荒寒意象与冷寂、杳暗、寥落等语词来呈现

荒疏萧瑟之景与悲凉哀愁之情,风格凄婉清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背诵)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赏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二、韦应物(737-792?)有《韦苏州集》。

(1)、向往归隐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韦应物诗歌的

主导倾向,在山水田园诗派中,王、孟、韦、柳并称。

(2)气貌高古,清雅闲淡启成一家。

"发纤秘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评价韦、柳的诗风,于简约古朴之中见其文词细致,内容丰厚;又能把强烈

的诗味体现在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中。苏轼非常推崇这种外在的质朴平

淡与内在的含蓄浓郁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背诵)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三、"大历十才子"

指中唐太历年间群聚京洛,诗风相近并交游酬唱而齐名的十位才子诗入。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朝、

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响,耿津,夏侯审。除了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主要写

日常生活细事启然风物和羁旅愁患,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

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眺为宗,进究格调辞藻,追求清雅闲淡,

工于百描写景才亶长细腻雕琢,以五言律为主,大多写得精致工整,以钱起,

卢纶成就较高。

四、边塞诗人李益

(1)李益,比大历十子略晚,身跨大历、元和。有《李君虞集》。青年

时诗风近十才子,以五律见长。多写边塞诗,形式多为七绝、七律,这一时

期为创作顶峰。李益七绝凝炼含蓄,韵味深长,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诗

薮》内编卷六:"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

《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

非中唐所得有也。"

(2)其边塞诗常常在壮烈、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虽带有盛唐诗

的一些特色,但其诗中的感伤悲凉情调,应与大历时期的时代风貌有关。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伙雪,受降城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韩孟诗派形成原因:

命运和个性相同:狷介孤傲,仕途坎坷。

文学主张相同:"不平则鸣"、"笔补造化”。

创作态度相同:"推敲苦吟",尚奇求怪"。

审美趣味相同:以怪奇怒张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

韩孟诗派名词解释:

这是中唐诗坛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此外还有贾岛,

姚合,卢仝等人,他们的诗风相近,写诗力求奇创,喜欢用奇字,造拗句押险

韵,形成奇崛险怪的诗风,故又称为“险怪诗派"

韩孟诗派:他们自创新格,另辟蹊径,"言人所未言,辟人所未辟境",表现

出奇崛险怪的艺术特征:

1、构思新奇

大胆创新,以散文章法、句法入诗,以议论、哲理入诗,打破了诗歌旋律的

回环往复及对称之美,写出了不少既有诗歌的优美、又有散文的流畅,韵

散同体、诗文合一的佳作。

2、意象险怪

为求险求奇,创造了大量前人未曾使用过的险怪意象,其诗

歌意象群具有以怪为美、以俗为美、以丑为美的特点。

3、用语冷僻奇峭。

讲究炼字炼句往往用僻字、奇语、险韵,使诗作显得语峭韵古,突兀峥蝶,

但也出现了雕琢文字、玩弄韵书、佶屈叠牙的倾向,直接影响了诗意的发

挥。

孟郊(751-814)

--生仕途不畅,生活极为困顿。有《孟东野集》,存诗400余首,以乐府与

古诗为主,多写中下层文人的穷愁生活以及怨愤苦闷情绪。

孟郊诗歌具有奇险寒涩的特点:

审美情趣上,他爱写丑怪、枯槁、惨厉和恐怖的事物。

众虻聚病马,流血不得行。后路起夜色,前山闻虎声。《京山行》

波澜冻为刀,剃割凫与鹭。宿羽皆剪弃,血色沉沙泥。《寒溪》

二、构思上,孟诗刻意求奇求险,意象冷僻、苦涩、险怪。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古怨》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秋怀》

三、语言上,反俗避熟,硬语盘空,但又力求妥帖。

百尺明剑流,千曲寒星飞。(《石淙》其A)

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秋怀》其三)

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万木村中花。(《济原寒食》其七)

孟郊诗的特点:

1.他刻意求工,精思苦吟有关。

2.与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有关。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

寻求新

词句,用过去诗中少见的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压抑,不平,使得

他所追

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从而尽可能把内

心的愁

哀刻划得入骨和惊耸人的心。

(1)后世称贾长江。有《贾长江集》,存诗400余首,长于五律。

(2)就其诗境界而言,多幽僻之境,其诗句多经反复锤炼,十分省净,常有

耐人寻味的佳句。如"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寄朱锡陛》)、"怪

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暮过山村》)、"马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江

亭晚望》)等。

(3)总体而言,贾诗的风格清深幽峭,但缺乏强烈的喜怒哀乐之情。他是

远远地站在社会之外,在禅房山林幽静之境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

韩愈(768-824)

有《韩昌黎集》存诗300余首。韩愈以古文大家的艺术功力和革新精神,

突破诗律束缚,追求险怪奇崛,形成注洋资肆、雄浑刚的诗歌境界,造成新

颖、生僻、怪奇的艺术效果,卓然为唐代乃至中国古代诗歌史一大家。

韩愈诗风雄奇险隆具体表现在:

一、语言上的独创,力求摆脱平俗,多用有力度和硬度之语,喜用巧喻,甚至

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以险隆世俗,丑陋之意象入诗。(好用奇字,喜押

险韵;注重审美的异化,以俗,丑为美)

《龊龊》

"龊龊当世土,所忧在饥寒。但见贱者悲,不闻贵者叹"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阔地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

千丈强。

二、气势雄放,意象峥蝶怪异。具体表现为,景象阔大,气势豪雄,立意与构

思奇特,想象丰富怪诞,形成雄大怪异的审美特征。

如《南山诗》连用五十多个新鲜比喻写南山的光怪陆离。

三、以文为诗。把散文中的章法,句法及议论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山石

山石荤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桅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瓶亦足饱我饥。夜

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

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相比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人

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鞋。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韩愈诗歌也给后世开启了弊端:

一、逞奇矜博,喜用生僻字和冷涩词,虽有其出奇制胜的效果,但过分使用

则会破坏诗歌阅读的连贯性,造成整体意境的割裂支离,影响了后世诗人

把诗当炫耀奥博的工具而忽视表达情感的功能,形成以学问为诗的陋习。

二、由于太过分地刻意求新,用一些丑恶怪诞的意象,这毕竟与人们长期

养成的审美习惯相去太远,有时会引起人的厌恶感。也对宋代一些诗人

(如梅尧臣)也曾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由于有意变化句式,好发议论,以文为诗,有时便忽略了诗歌本身的韵

味,格律。死守格律固然是作茧自缚,但完全不顾语言的节奏却会使诗失

去音乐性的美,诗里不是不能融入哲理议论,但哲理太多,缺乏形象,则会

使诗没有诗味。宋代有的诗人"以文为诗",写得干瘪枯燥,这不能说没

有韩愈的影响。

鉴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背诵)韩愈(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鉴赏听颖师弹琴韩愈(唐)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

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

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第二章

一、李贺

“鬼仙"李贺,《新唐书》本传,但流传作品240多首。李贺是中国文

学史上最富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幽峭冷艳、奇诡怪诞

1、多样巧妙的修辞手法形成荒诞怪异的意象

韩愈的想象光怪陆离,富丽华瞻,但以人力追求的痕迹很明显;而李贺的

想象,更近于一种病态的天才的幻想,是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

拟人:芙蓉泣露香兰笑;东关酸风射眸子;山头老桂吹古香

比喻:花枝草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丁忆君清泪

如铅水;石涧冻波声

夸张:思牵今夜肠应直••恨血千年土中碧;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杜牧"鲸吸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幻荒诞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

及,词或过之。

2、新颖、怪异的语言,创造出冷艳凄迷的诗歌意境

韩愈多用古字、生僻字,李贺则用不寻常的组合来取得特殊效果;韩愈诗

的意象给人以力量的震撼,李贺则给人以心理的刺激。

浓暗与艳丽、衰残与惊耸、幽冷与华美,共同构成了李贺1诗歌的特殊

息琼。

雁门太守行李贺(背诵)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才是携玉龙为君死。

3.跳跃跌宕的艺术构思

丰富奇特的想象与意象构成了李贺诗的主要素材,而李贺又以飘忽不定、

跳跃跌宕的思路把它们串在一起。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贺出身皇族,但家族没落生活贫寒。李贺的诗歌体现了清高与失落,

抱负远大与怀才不遇等各种思想情怀的交织。其诗歌有针匠讽刺现实、

关怀民生疾苦的,如《荣华乐》、《猛虎行》、《吕将军歌》、《老夫

采玉歌》、《感讽》(五首之一)等;有表现抱负、渴望建功立业,以

及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的,如《南园》(十三首之五)、《秦光禄

北征》、《雁门太守行》、《马诗》(二十三首之五)等,但更多的

则是抒写人生的痛苦和生命的短暂,发泄愤懑和牢骚,如《秋来》、《开

愁歌》、《浩歌》、《致酒行》等。此外,还有一些妇女题材的闺怨、

恋情诗等。

刘禹锡和柳宗元

二、刘禹锡(772-842)

有《刘宾客信集》,存诗800多首。

(一)刘禹锡诗歌思想内容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曾被贬谪二十余年,所以讽

刺批判时政和抒发怨愤之情成为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他的诗歌以三类成

就较高。

1、政治讽刺诗

若托讽禽鸟,或寄花草表现对权奸们的讽刺和蔑视,以及自己的坚定

信念。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

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干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半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还有《聚蚊谣》、《飞莺操》都属于政治讽刺诗。

2、咏史怀古诗

在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中,寄寓着人生的悲情及对历史的思考,使作品

具有-一种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和隽永感,在中唐诗坛胜境独标。如《金

陵怀古》、《石头城》等。

西塞山怀古

王潘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五题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家。

3、学习民歌之作

汲取民歌特色,仿照民歌进行创作,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与民歌情调,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

堤上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周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山水诗

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

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二)刘禹锡的诗歌特点:

1、其诗在悲凉的色彩中常常透视着昂扬的精神。

语言大多简洁明快,格调高昂,爽朗清俊,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

和空间感,蕴涵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的气势。

如名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其诗歌善用比兴寄托。

其政治讽刺诗常常采用托物兴讽的手法。它的咏史怀古诗往往寄寓着对

现实的深刻忧思,他的景物描写中常常蕴含着入生哲理和深沉的情感。因

此其诗既劲健雄放又含蓄蕴藉。

(三)柳宗元

大与韩愈并称,也是优秀诗人,有《柳河东集》。存诗160多首,少数

是讽刺现实、反映农民痛苦的作品外,大多是抒发诗人政治失意的愤潜

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照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乡。

1.柳宗元诗歌特点:清幽孤寂、忧情哀怨

在朴实而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幽清而凝重的情思,寓情于景,寄慨遥深,

诗风兼有简洁、幽深、温丽、含蓄之长。他的诗歌既有深沉的忧患,又

有淡泊的情怀,并形成独特的诗风:悲凉而沉重,淡泊而简古。

新乐府:指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特点:(1)自创新题,故而又名"新题乐府"。(2)写时事,关注现实,

表现真实的社会生活,用诗歌的形式揭露黑暗,针硬时弊。(3)不以入乐

与否为衡量的标准。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新乐府是徒有乐府之名:但是从文学性上讲,却又是

真正的乐府,它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

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三、"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

批诗人,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直面现实生活,自觉地从生活

源泉里寻觅诗歌材料,写下了大量歌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采用新题

目的乐府诗歌。

四、白居易

(-)晚居洛阳一一香山居士

(二)《与元九书》——新乐府运动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纲领。

首先,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的口号《新乐府序》"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

"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

其次,白居易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主动

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

阐发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歌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

苗言,华声,实义。

第四,在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

式必须为内容服务。

(三)诗风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一"老妪能解"

(四)张为《诗人主客图》一一"广大教化主"

(五)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成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1.讽谕诗思想价值比较高,集中体现他关注现实、批判社会黑暗的斗争

精神(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卖炭翁》)。

《1》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是深刻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苦难生活,突出了对横征暴敛的批判;

二是揭露贵族豪门骄奢淫逸的生活;

三是反对穷兵霰武,表达爱国情感;

四是反映妇女痛苦,关心妇女命运。(反映封建制度压迫下妇女的不幸

遭遇)

《2》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

Q)题材广泛,主题集中。大多"一吟悲一事",或用小序,或卒章显其

志,(2)叙议结合,对比强烈。这样可以加强情感,深化主题

(3)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4)语言浅切质朴,通俗易懂。

2.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歌,是两首感伤诗歌的代表作:《长恨歌》、《琵琶

行》

3.白居易的闲适诗和杂律诗抒写对田园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

志趣。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

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六用易通俗、浅切明畅是白居易各类诗歌共同的艺术风格。而太详、

太露、太尽,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和抑扬顿挫的气势,是白居易诗歌的

艺术瑕疵。

(七)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理论)

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主要是由白居易提出的,《与元九书》是白居易

诗论的纲领。《新乐府序》、《策林》等是其重要的诗论著作。其主要

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要真实

地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

2、讽谕美刺的创作标准。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3、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

4、文质统一的创作要求。

(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是儒家"比兴美刺"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

白居易诗论与儒家诗教一脉相承,有其局限性(这也是新乐府诗的缺点):

1、由于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这使有

的作品流于抽象说教;

2、忽视浪漫主义,对屈原、李白等人不够重视;

3、忽视艺术美感,由于强调通俗,有些作品直白浅露,缺少美感和韵

味。因而全盘否定六朝文学,未免失之偏颇。

(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

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一赵翼《瓯北诗话》

第三章

一、古文:唐朝以前,在文学史上并没有所谓"古文"。古文概念的提

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所取法的奇句单行、不拘对偶声律的、继承先

秦两汉文体传统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与"俗下文字"六朝以来流行

已久的骈文相对立。

二、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赞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

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三、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1.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古文运动的一面大旗、理论基石。"文以明道"

2.文体改革论。古文运动理论的精华部分。

语言的问题:Q)"唯陈言之务去"(2)"文从字顺

3.加强作家的修养。

孟子"养气说"

主张“不平则鸣",表现"愁思之声"、"穷苦之言"。

论说文较为集中地贯彻了作者"文以明道"的创作思想。

杂文自由随便,长短不拘,庄谐并用。

《进学解》、《送穷文》

传记文具有完整生动的情节,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擅长写墓志铭"谀墓"

四、韩愈散文的艺术特征:

1.精湛的语言艺术。

"面目可憎"、"垂头丧气"、"动辄得咎"、"佶屈鳌牙"、"俯首

帖耳"、"摇尾乞怜"、"蝇营狗苟"、"弱肉强食"、"痛定思痛"、

"大放厥词"等。

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运用。

2.浓郁的情感表达。

3.高超的表现技巧。

五、柳宗元的散文如同崇山峻岭,简古峭拔,立意精警,具有沉郁、清

幽、冷峻的特点,有明显的讽喻性、象征性和浓郁的诗意,创造了一种

更为文学化、抒情化的散文类型,为文风的改变开拓了一条新路。

1.柳宗元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具有"凄神寒骨"之美。传

记文

〈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

2.杂文、寓言《愚溪对》、《骂尸虫文》、《三戒》等。

五、"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古文”概念的明确提出是盛

唐的萧颖耳口中唐的韩愈。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