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知识梳理与过关训练专题17论语十二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答案】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正(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何”意为“把……怎么样”)?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3.子曰:“朝闻道(道:道理,真理。指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夕死可矣。”(《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贤:有贤德、有才华的人)思齐(齐:与……看齐)焉,见不贤而内(内:在心里)自省也。”(《论语·里仁》)6.子曰:“质(质朴、朴实)胜(胜:胜过,超过)文(华美、文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论语·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已:停止),不亦远乎?”(《论语·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为山:堆积土山),未成一篑(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9.子曰:“知(同“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克制)己复(复:实践,实行)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条目、细则)。”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敏:聪明,机智),请事(实践、从事)斯语矣。”(《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恕:推己及人)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指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指讽刺时政)。迩(近)之事(事:侍奉)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一、文言知识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一词多义兴《诗》可以兴,可以观(动词,激发人的感情)从者病,莫能兴(动词,起身)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兴办,举办)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发生,产生)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勤勉)回虽不敏(形容词,聪慧)天之应人,敏于景响(形容词,快,疾速)居居无求安(名词,居住的环境)佛印居左,鲁直居右(动词,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动词,处于)昂其直,居为奇货(动词,囤积,储存)欲居之以为利(动词,占,占有)居有顷,倚柱弹其剑(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动词,停留,止息)胜质胜文则野(动词,超过)驴不胜怒,蹄之(动词,经得住,能承受)百战百胜(动词,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何可胜道也哉(动词,尽,完)正就有道而正焉(动词,匡正)名不正,则言不顺(形容词,正当,合适)其冠不正(形容词,不偏,不斜)心术不正(形容词,正直)正中下怀(副词,恰好)为正副二本(形容词,正式的,为主的,和“副”相对)日月正相望(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和持续,正在)克克己复礼为仁(动词,约束)然操遂能克绍(动词,战胜,攻破)何功不克(动词,完成,成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助动词,能够)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连词,表顺承,就)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才)其请问其目(代词,它的)其“恕”乎(副词,表推测,大概,也许)古今异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譬如平地,(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土地。)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朝闻道,夕死可矣(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名词作状语,在内心)质胜文则野(名词作形容词,粗野、鄙俗)(2)形容词的活用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动词,向……看齐)句式积累(1)倒装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即“有一可以终身行之之言乎”)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应为“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状语后置句,应为“已所不欲,勿于人施”)(2)判断句止,吾止也(“也”表判断)进,吾往也(“也”表判断)克己复礼为仁(“为”表判断)二、常识积累文学常识《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一仁,社会政治范畴一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一中庸。“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孔子确立了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莫学夫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都是代词,那、那个、那些。句意分别为:为什么没有人学那些诗呢?/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B.都是动词,停止。句意分别为: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学习不能停止。C.第一句“归”,动词,称赞、赞许;句意为: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第二句“归”通“馈”,赠送,动词;句意为: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D.都是动词,反省。句意分别是: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故选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篑:盛土的竹筐 D.请事斯语矣
事:实践,从事【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B.敏,勤勉。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故选B。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B.小子何莫学夫《诗》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答案】D【详解】本题是考查古汉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A项,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地方。B项,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表示轻蔑的称呼。C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项,没有古今异义词。故选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B.克己复礼为仁
克:约束。C.文胜质则史
史:失实。D.可以群,可以怨
怨:怨恨。【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项,“喻:比喻”错误,应改为“喻:知晓,明白”。句子翻译:君子能够明白的是道义。C项,“史:失实”错误;应改为“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饰、浮夸的意思”。句子翻译:文采的比例超过质朴的比重,人就会显得虚浮。D项,“怨:怨恨”错误;应改为“怨:指讽刺时政”。句子翻译:(诗)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故选B。5.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A项,“知”通“智”,智慧。故选A。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捷) B.君子喻于义
(明白)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筐
) D.克己复礼为仁
(约束)【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敏:敏捷”错误,“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意思是“办事勤勉,说话谨慎”,所以“敏”的意思是“勤勉”。B.“喻:明白”正确,“君子喻于义”的意思是“君子通晓、明白道义”,所以“喻”的意思是“明白”。C.“篑:筐”正确,“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的意思是“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D.“克:约束”正确,“克己复礼为仁”的意思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故选A。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史B.请事斯语矣C.非礼勿视D.敏于事而慎于言【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古今异义。A项,史:古义,浮夸;今义,历史。B项,事:古义,实践;今义,事情。C项,礼:古今同义,礼教、礼法。D项,敏:古义,勤勉;今义,敏捷、聪敏。故选C。8.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答案】B【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本题重点考查对《论语》有关知识的把握情况。B项,“《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错误,选项说反了,《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故选B。9.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
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
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
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
死而后已【答案】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焉:代词,代指自己/语气助词,用于句末。B项,则:连词,表承接,就。C项,于:介词,在……方面/介词,表被动。D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故选B。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贤思齐焉
③可以群
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择善而从之
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①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人。②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齐。③群:名词用作动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变得合群。④事:名词用作动词,为……做事,侍奉。⑤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⑥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建议。⑦草: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小草。故①⑥/②⑤/③④/⑦分类正确。故选C。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平时要注意积累。解答时要做到词不离句,看放入句中是否通顺。①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③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⑤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故①②③全都属于古今同义。故选C。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就有道而正焉 B.策之不以其道 C.任重而道远 D.朝闻道,夕死可矣【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结合所给句子具体分析。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道”用在动词“传”后面,在这里是名词,解释为“道理”,A项,“就有道而正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在这句话中“道”是名词,解释为“道德”;B项,“策之不以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鞭策它(指千里马)不用正确的方法”,在这句话中“道”是名词,解释为“方法、途径”;C项,“任重而道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在这句话中“道”是名词,解释为“路程”;D项,“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道”是名词,解释为“道理”。故选D。二、情景默写13.《论语》十二章(1)时代青年要勇担重任,志向高远,努力实现祖国复兴的远大目标。这可用曾子的两句话来表达:,。(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君子要约束自我,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先王之礼,这样才能达到儒家所说的“仁”的标准的句子是:。(3)美国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制裁,而中国对美国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反制裁措施,他们却指责我国违背了贸易规则,中国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这两句话来反驳。【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弘毅、己、勿。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3)《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关键字词的正确书写:焉、知之、矣。15.名句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有抱负的人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5)《礼记》开篇就强调“大学之道”,其宗旨是以美好的愿景弘扬高尚的品行,关爱人民,达到最高的境界。这三个句子是:,,。(6)儒家强调修身养性,认为欲得品性端庄,必须先要心思纯正,这也就是《礼记》中“,”两句所表达的意思。【答案】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词语或句子,还要注意易混字的写法,如:已、施、喻。16.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2)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3)《大学之道》中阐述大学宗旨的句子是“在明明德,,”。【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喻”“焉”“善”。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二)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史记·孔子世家》)(三)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庄子·秋水》)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B.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C.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D.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B.以其策指之曰
策:鞭子C.阳虎尝暴匡人
暴:欺凌D.吾命有所制矣
制:制度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B.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子路弹琴而歌
人而不仁,如礼何?D.宋人围之数匝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20.下列对选文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词多见于先秦典籍,最初多指“君王之子”,强调地位的崇高,后来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历代儒客文人以君子之道作为行为规范。B.孔子认为“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实践“仁”的方法,如果“不仁”就谈不上真正“有礼”。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本纪”内容为历代帝王政绩;“世家”内容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D.后两则材料都记叙了孔子被围困的故事,但材料二体现出顺应天命的思想,材料三则体现出孔子对于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②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答案】17.B18.D19.A20.D21.①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②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违忌困窘已经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我讳穷久矣”中“久”是句中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D;“而不免”中“免”的宾语是前文的“穷”,而非后文的“命”;且“命也”指的是“我讳穷久矣/而不免”这件事;后面的“而不得/时也”同样如此,两者是并列结构,故应分别在“命”和“时”前断开,排除A。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D.“制”,控制、挟制。句意:我命中注定要受挟制啊!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都为介词,表示用,无实义。句意:匡城人简子就用士兵围困了他们/用同情百姓的心胸,实行同情百姓的政治B.“其”前句为代词,他的,后句为副词,表推测,大概。句意:弟子颜刻替孔子赶车,用他的鞭子指着一处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C.“而”前句表修饰,后句表假设。句意:子路谈着琴来唱歌/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D.“之”前句为代词,代指孔子一行人,后句为助词,无义。句意:宋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但材料二体现出顺应天命的思想,材料三则体现出孔子对于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说法有误,应是材料二《史记·孔子世家》侧重于表现儒家对于礼乐制度的继承;材料三《庄子·秋水》则表现出顺应天命的思想。故选D。21.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①“敏”,勤勉;“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就”,去,到;“正”,匡正。②“穷”,困厄潦倒;“通”,顺利通达;“时”,时运;“……者,……也”,判断句。参考译文:(一)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敏疾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常向有道之人来辨证自己的是非,这样可算是好学了。”(《论语·学而》)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仁,他怎么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不仁,他怎么对待乐呢?”(《论语·八佾》)孔子说:“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论语·雍也》)(二)(孔子)正打算到陈国去,经过匡城,弟子颜刻替孔子赶车,用鞭子指着一处说:“从前我进这个城,就是由那个缺口进去的。”匡人听说当年和阳虎同行的颜刻出现,以为鲁国的阳虎又来了。因为阳虎曾经欺凌过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住孔子。孔子的模样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有五天。慌乱中颜渊失散了,稍后才来会合,孔子见了说:“我以为你乱中遇难了!”颜渊说:“老师您还健在,我怎敢轻易就死呢!”匡人围捕孔子围得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紧张。孔子就说:“文王虽已死了,礼乐制度就丧失了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天意既然是不灭绝这个礼乐制度,那匡人又能对我怎么样?”于是孔子派了一个随行弟子到卫宁武子那里做家臣,然后才得脱险离开。(三)孔子周游到匡地,宋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已经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超人;在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这都是时运所造成的。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挟制啊!”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庄子·秋水》)阅读下面的甲、乙、丙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B.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C.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D.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也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C.《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孔子评价《诗经》“思无邪”。D.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24.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个人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应舍利取义。C.孔子积极倡导读《诗》,他认为读《诗》就算不能实现修身治国之大用,至少也可以达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致知之小用。D.孟子认为人禽之别在于有恻隐、羞恶、辞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扶持资金合同样本
- 买狗售后合同样本
- 题型05 跨学科实践 2025年会考生物学专题复习(含答案)
- 第15讲 动物的主要类群 2025年会考生物学专题练习(含答案)
- 买卖牲畜合同标准文本
- 公积金贷款担保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与公司借款合同样本
- 以诚为本促进道德教育的理念计划
- 2025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合同范本
- 公司资质升级合同标准文本
- 泌尿外科手术分级
- 巨幼细胞贫血诊疗规范2022版
- 影视鉴赏之《当幸福来敲门》
- 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 介绍辽宁丹东的PPT模板
-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小学语文实用性学习任务群解读及教学建议
- 81农田农村退水系统有机污染物降解去除关键技术及应用
- 血液学检验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 【基于STM32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10000字(论文)】
-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