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度全国小麦秋冬种技术意见今年8月以来,冬小麦主产区降雨较多,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相宜,种子数量充分、质量较好,前茬作物熟期基本正常,有利于实现“种在适播期”和“一播保全苗”。据气象部门猜测,9–11月降水北多南少,华西秋雨偏强,冬季有可能形成“拉尼娜”大事,将对秋冬种及明年夏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近几年草地贪夜蛾、地下害虫、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等病虫害有扩展和重发趋势,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为科学指导今年小麦秋冬种生产,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为核心的小麦秋冬种技术看法。
一、黄淮海麦区
(一)搞好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依据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等状况,结合市场需求,以高产抗逆品种为主导、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进展主导品种、搭配新品种,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和区域布局。
(二)推行深耕耙压,提高整地质量。阅历表明,麦田播前耕翻、深松、旋耕并耙压,结合播后镇压,麦苗生长健壮,受旱、受冻程度较轻;反之,秸秆还田地块播前未耕翻、深松、旋耕和耙压,播后也没有镇压,会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失墒快,根系受旱受冻,死苗较重。要提高秸秆粉碎还田及整地和播种质量,突出抓好深耕(松)、镇压为重点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科学把握宜耕、宜耙作业时机,削减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保证作业质量。对秸秆还田地块,切碎、撒匀、深埋、压实。对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要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准时耙平压实、踏实土壤。对土壤偏湿地区,依据土壤墒情实行简易耕作方式整地备播。
(三)推广种子包衣,强化病虫防控。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处理,因地制宜,科学选药,最大限度避开“白籽”下地。对条锈病易发区和越冬区,采纳相宜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其它大部分地区以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要防控对象,兼防秋苗期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峻的田块,实施土壤处理。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混合拌种,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
(四)测土配方施肥,推动化肥减量。根据“氮肥总量掌握、分期调控,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适量补充”总体要求,推动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50%做底肥,50%拔节期施用;亩产500公斤左右的田块,亩施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3–5公斤,氮肥50%做底肥,50%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亩产400公斤以下的田块,提倡氮磷并重,适当补充钾肥,亩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其中氮肥70%做底肥,30%返青起身期追肥。
(五)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健壮个体。水浇地小麦推广宽幅匀播、宽窄行播种、缩距匀播等技术,旱地小麦示范推广免耕沟播等技术。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的相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要立足适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若墒情不足,要提前造墒;如遇阴雨天气,要准时排水晾墒;豫西旱地可趁墒播种。有条件的可推广测墒补灌技术,实现节水浇灌。适期播种。确保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即日平均气温18℃–16℃时为宜。一般为9月底至10月上中旬播种,北部略早,南部略晚,同时还应考虑品种特性和当地气象条件等。适量播种。合理确定播量是确保相宜基本苗数、奠定壮苗基础和高质量群体的起点。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当降低播量,削减粮食铺张;播期较早的,播种量宜少些;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播种量宜少些。一般高产田块亩基本苗15万–20万,中产田块20万–25万;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但每亩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30万。适深播种。播种做到行距全都、播量精确 、深浅全都,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对秸秆还田未耙实以及播种机没有镇压装置的麦田,要选用相宜镇压器,出苗前选择土壤表层墒情相宜期普遍进行镇压。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
(一)科学品种布局,进展优质小麦。根据市场化导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粮食周年高产高效的要求,合理规划品种布局,重点推广抗湿、抗倒、抗病(主要是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性强、黑胚率低、抗穗发芽、商品性好的优质高产中筋、弱筋品种,部分地区可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有条件和基础的地区,适度进展糯小麦等特色小麦,满意市场多样化需求。
(二)做好秸秆还田,提高整地质量。近年来,秸秆全量还田与小麦播种质量和培育壮苗冲突比较突出。依据墒情和茬口选择相宜的播种方式,提高播种质量。特殊留意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水稻收获机械要配套切碎、匀铺装置,碎草长度掌握在5厘米左右,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稻草匀铺不到位须人工帮助撒匀;假如稻草切碎长度过长或留茬高度过高,收获后应采纳专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确保留茬及秸秆粉碎彻底,分布匀称。因地制宜实行耕翻或旋耕等方式进行埋草灭茬整地,耕翻深度应达20–25厘米,旋耕深度应达12–15厘米。尽量采纳机械播种如条播机、带状条播机等,提高播种的匀称度、掌握好播种深度。
(三)因地制宜施策,提高播种质量。依据播期、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和品种特性,提高播种质量。适期播种。长江中游的北部地区相宜播期为10月20日至30日,南部地区相宜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长江下游地区宜集中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的相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土壤“抓土成团、轻丢即散”是小麦播种的最佳墒情。稻茬麦地区要做好秋播期间遭受连阴雨的应对预案,立足于抗灾播种。旱茬地区小麦播种前墒情不足时提前浇水造墒,播后墒情不足时准时补墒。适量播种。适期播种采纳半精量播种,亩基本苗掌握在12万–18万;迟于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同时,要依据播种期温度、墒情、秸秆还田整地质量等影响因素适当调整播种量。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和整地质量好、墒情足、播种期早的地块适当降低播量,反之适当增加播量。适法播种。对腾茬准时、墒情相宜(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80%以下)、土壤适耕状态好的麦田,可选用小麦精播机、复式作业机或宽幅条播机;当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80%以上时,应采纳新改进的带状条播机播种,防止排种口堵塞、缺苗断垄。播种时随种随压,未带镇压装置或镇压不实的田块要在小麦播种后准时镇压。沟系配套。稻茬小麦要强化沟系配套,播后适时机械开沟,每2.5–3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5–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3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35–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要确保内外三沟相通,匀称抛撒沟泥,掩盖麦垄,削减露籽,防冻保苗。
(四)强化种子处理,加强病虫防控。小麦种子包衣或者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多种苗期病虫害。要针对小麦纹枯病、散黑穗病、茎基腐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状况,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早播小麦也可适用化掌握剂拌种,促进生根、发蘖、壮苗。严格掌握拌种用药量,现拌现用,当日播完。要进一步优化农药施用种类、施用方式和时期,播后芽前墒情相宜时,封杀化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化除效果不抱负、杂草达标田块,准时依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防止药冻害的发生。推介机械喷药机具与配套技术,降低农药使用成本,提升农药使用效率。
(五)科学肥料运筹,促进减肥增效。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进一步推广配方施肥、高效施肥、精准施肥、机械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亩产400公斤左右的弱筋小麦田块,亩施纯氮12–14公斤,其中70%做基肥,30%做拔节肥。亩产500公斤左右的中筋和强筋小麦田块,亩施纯氮14–16公斤,其中60%做基肥,40%做拔节孕穗肥。依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氮磷钾配比1:(0.4–0.6):(0.4–0.6)为宜,磷钾以基肥比拔节肥为5︰5较相宜。一般基肥可用尿素(含纯氮46%)5–10公斤、45%复合肥(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均为15%)15–25公斤。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尤其要留意施足基肥,基肥不足的要早施苗肥,基苗肥应达到总施氮量的60%。可有序推介缓控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的协作施用。加大施肥机械的应用面积与使用效率,改表施、撒施传统施肥方式为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耦合、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削减人工成本,提高肥效。
三、西南麦区
(一)对标主体需求,细化品种布局。针对生产主体和收储加工企业的需求,分类布局不同类型的品种。以提高单产为目标,进一步推广抗病(条锈病、白粉病等)、耐肥、抗倒、产量潜力高的广适品种;以收储加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如膨化品种、酿酒曲麦品种)的示范转化力度。
(二)推广免少耕,提高播种质量。西南地区稻茬田土壤湿度大、质地黏重,要尽量实行免耕,避开旋耕带来的渍害僵苗、弱苗及迟播等问题。推广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简化耕整播种程序,提高播种效率和出苗率。假如田间湿度大,机器无法下田作业,可采纳半人力的2BJ–5型播种机播种,播种后掩盖稻草。亩基本苗掌握在15万–20万为宜。坡度缓、面积大的旱地可在秸秆粉碎后采纳免耕方式播种,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播种质量和保墒力量。对于丘陵地区的旱地套作小麦,可先用微耕机旋耕一遍,再用微耕机驱动的2B–4或2B–5型播种机播种。
(三)合理肥料配比,推广绿色技术模式。讨论表明,四川盆地亩施9–12公斤纯氮可实现亩产500–600公斤的产量目标,多施无益。基于此施氮量,协作周年平衡施肥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和新型缓(控)释肥,可进一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四)加强药剂拌种,强化病虫防控。做好药剂拌种,防控好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和地下害虫。强化猜测预报,在小麦拔节至开花阶段精准、准时用药。
(五)加强田间管理,突出防灾减灾。对于渍害,准时清沟理墒,疏通排灌水系,重点推广免耕播种技术;对于低温冻害,品种抗性和适期播种尤为重要,同时秸秆掩盖还田是保墒抗冻的有效技术措施。
四、西北麦区
(一)提高耕整质量,准时镇压播种。大力推广隔年深翻或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促进小麦扎根生长。选用大马力秸秆还田机,还田质量要高,粉碎秸秆要细,摊铺匀称,旋耕两遍还田,旋耕深度达到12厘米以上。播前播后镇压,踏实土壤,防止土壤悬虚造成小麦吊根。夏茬田在适耕期要尽早耕作灭茬、耕整土壤和施基肥,以免连阴雨延迟秋播;秋茬田要随收随耕,准时播种。旱地加大半精量机条播推广力度,削减撒播比例;灌区示范推广宽幅精播、宽幅沟播和宽幅带状旋播复式作业技术。若连阴雨推迟播种,宜播期后每推迟一天,亩播量增加200克左右。条锈病越夏区播前需灭除自生苗。
(二)良种良法配套,提升水肥药利用率。严格划定不同类型品种相宜种植区域,选用越冬平安、抗倒春寒、高效用水、抗倒伏、抗(耐)病虫、抗穗发芽力量强的品种。提高优质专用强筋、中筋小麦品种比例,提高麦农经济效益,开发优质专用和功能性面粉小麦原料。推广休闲区秸秆带状掩盖还田、蓄水保墒、探墒沟播、播后镇压、轮作倒茬培肥等旱作技术,解决地膜掩盖造成的土壤污染、高产低效、生育期降水难以全面入渗等问题。水浇地推介小麦滴灌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改漫灌为滴灌,改条施或撒施化肥为随水滴施追肥,提高浇灌水和化肥利用率。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削减农药用量,强调磷肥一次性深施做基肥等。
(三)强化田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近年来小麦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穗蚜、地下害虫以及恶性杂草有逐年加重趋势,要乐观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技术。越冬前15天人工除草一次,若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粉店出租转让合同范本
- 农场养殖转租合同范本
- 招收蛋糕学徒合同范本
- 2025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附加协议范本
-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奇异的病原生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肌肉骨骼康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区初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大冶市东片八校中考化学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全国Ⅰ卷)含解析
-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天津市红桥区名校初三第一次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2023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初赛)试题
- 诊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模版(2篇)
- 空调水系统安装施工方案
- 音乐疗愈课件
- 《冗余度机器人》课件
- 《鹿角和鹿腿》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八项规定解读
- 催收团队管理经验分享
- 药店开展药品购进渠道检查自查报告
- 职业培训师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离婚协议书无子女无共同财产范本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