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报告_第1页
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报告_第2页
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报告_第3页
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报告_第4页
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报告名称: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地址:评价人:审核:批准:日期:目录1评价依据和标准 21271325916461118810141912151720矩阵元素即为加权指数,也称为风险评价指数。风险评价指数是综合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确定的,通常将最高风险指数定为1,相对应的危害性事件频繁发生的并有灾难性的后果的事件;最低风险指数定为20,对应于危害性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并且后果是轻微的事件。数位等级的划分虽然有随意性,但要便于区别各种风险的档次,划分的过细或过粗都不便于风险评价,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对象划定。3.7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3.7.1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风险评价指数矩阵中指数的大小按可以接受的程度划分为类别,也可称为风险接受准则。在风险评价指数矩阵实例中给出四种类别,其中:指数为1~5的为不可接受风险,是用人单位不能承受的;6~9的为不希望有的风险,需由用人单位决策是否可以承受;10~17的是有条件接受的风险,需经用户评审后方可接受;18~20的是不需要评审即可接受的。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是一种评价风险水准和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简单方法,根据所评估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可以将风险进行分级.3.7.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风险评价指数矩阵及其分级构成了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和实施时间表的依据。下表给出的方法建议可作为一个起点对待,它表明控制的投入和紧迫性应与风险相匹配。风险水准风险控制措施及时间期限不需评审即可接受的风险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有条件接受的风险通过评审决定是否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如需要,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同时,需要通过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不希望有的风险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在该风险与严重事故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该事故后果发生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不可接受的风险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下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应按优先顺序进行排列,根据风险的大小决定哪些需要继续维持,哪些需要采取改善控制措施,并列出风险控制措施计划清单。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a)如果可能,则完全消除危害或消灭风险来源,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b)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c)可能的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接受能力;d)利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e)措施用于保护每一个人;f)将技术控制与过程控制结合起来往往是必要的;g)引入计划的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h)对于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只有在所有其它可选择的选择控制措施均被考虑之后才可作为最终手段予以考虑;i)应急安排的需求;j)主动测量参数对于监测是否符合控制来说是必要的。还应考虑建立应急和疏散计划,提供与用人单位的危害有关的应急设备。3.7.3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考虑下列因素:a)修订的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达到可承受的风险水准;b)是否产生新的危害;c)是否选择了成本效益最佳方案;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修订后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e)修订后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将不被忽视。3.7.4改变备件和修订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应被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如果必要,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必须得到持续评审和修订。同样,如果条件变到使危害和风险受到显着影响时,则应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进行评审。3.8安全评价方法3.8.1安全评价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美国专门研究国防战略的兰德公司分析了德国V-2飞弹以后,向政府提出一份研究人造卫星的初步设计报告。但是由于美国当时对军事技术上的盲目乐观而未被采用。1957年,苏联向全世界宣布制成了洲际导弹,并把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这一消息使美国政府大为震惊,面对苏联的空间优势,匆忙地进行导弹技术开发,实行所谓研究、设计、施工齐头并进的方法,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抢时间,一哄而上,由于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不足,采取了不科学组织形式,在一年半时间内连续发生了四次毁灭性重大事故,给地下武器库和发射基地造成了巨大损失,致使这项研究中断.从血的教训中,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将系统工程原理、方法、步骤引用到安全工作中,美国空军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导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于1962年第一次提出了《弹道火箭安全系统工程学》说明书,断而制定了《武器系统安全标准》,对后来发展多弹头火箭的成功创造了条件。1966年美国国防部采用了空军的安全标准,制订了安全标准《MIL-S-381》。1969年7月发表了安全系统工程程序标准《MIL-STD882》。在这项标准中,首次奠定了系统安全工程的概念,以及设计、分析、综合等基本原则。以后,随着对系统安全认识的不断深化,该标准于1969年和197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1965年,美国波音公司和华盛顿大学在西雅图召开了安全系统工程的专门学术讨论会议,以波音公司为中心对航空工业开展了安全性、可靠性的分析和研究设计,用在导弹和超音速飞机的安全性评价方面,取得了很大效果。1964年,美国“道”化学公司开发了安全评价技术。对化工工业过程和生产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隋后又修改了5次,使评价方法和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1972年,美国组织了以麻省理工学院拉斯姆教授为首的十几名专家,用了两年多时间关对原子能电站的危险性进行研究和评价。于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原子能电站风险评价报告,叫作《拉氏报告》。在报告中收集了原子能电站各个部位历年发生的事故及其概率,采用了事故树和事件树的分析方法,作出了原子能电站的安全性评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从1974年起,这项技术在国际上进入全速发展阶段。1979年引进我国。1982年我国首次组织了由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有关重要企业等方面的同志参加的安全系统工程讨论会。1984年起劳动人事部开始研究,并分析了我国实行这项技术的可能性、可行性,当年国家科委将这一科学列为国家重点攻关专案。1984年6月机械工业部在昆明举办首届培训班。1985年5月在南宁举办师资培训班。1985年10月在上海举办由日本安全工学协会副会长井上威恭教授主讲的学习班。1986年,原机械工业部开始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决定起草《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经过起草、修改、试评、审定等阶段,于1987年10月正式颁发执行。1989年8月,结合电子工业情况,又颁发了《电子工厂安全性评价补充标准》。多年以来,安全性评价工作已在我国机电行业普遍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8年在试点过程中,就有12家企业达到“安全级”。机械电子工业部制定颁发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项工作,受到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计委要求全国各工业企业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劳动部也要求各行业学习和推广,并委托机电部起草《危险程度分级国家标准》。全国各产业部门如石油、化工、冶金、煤炭、林业、轻工、医药等部门的机械工厂已在应用机电部制定的标准开展工作,并参照这个标准制定本行业的评价标准。安全评价确实是我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安全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隋着安全性评价的广泛、深入的开展,必将给我国安技工作带来较大的改善和飞跃。安全评价在欧美各国被称为“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在日本,为了顺应人们的心里,改称为“安全评价”。或许是受日本的影响,在我国多称为“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以保障安全为目的,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或工业生产中潜在危险进行预先的识别、分析和评价,为制定基本防灾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1、安全评价的本世纪60年代初,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美国。美国空军宣导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而美国道化学公司则首创了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迄今为止已逐渐形成了并行不悖的两大流派。不论哪一种评价方法,其主要内容不外乎以下4个方面:(1)危险的识别:危险的识别是分析所研究对象存在的各种危险;(2)危险的定量:危险的定量则是研究确定这些危险发生的频率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一般将定量化的危险称之为风险;(3)定量化的危险与基准值比较:与基准值比较是将这些风险与预定的风险值相比较,判断是否可以接受;(4)提出控制危险的措施:根据风险能否接受而提出的降低、排除、转移风险的对策。2、安全评价的特点安全评价的系统、预测和定量的特点从一开始就引起人们的大兴趣。它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对传统安全管理体制的冲击,促进了现代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它对现有安全技术的成效作出评判并提示新的安全对策,促进了安全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的安全分析和安全管理相比,安全评价的主要特点是:(1)建立了系统安全的观点,随着生产规范的扩大、生产技术的日趋复杂和连续化生产的实现,系统往往由许多子系统构成。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就必须研究每一个子系统,别外,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点”往往会被忽略而引发事故,而因“接点”的危险性不容忽视。安全评价是以整个系统安全为目标的,因此不能孤立地对子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而要从全局的观点出发,才能寻求到最佳的、有效的防灾途径。(2)开发了事故预测技术传统的安全管理颇有些“亡羊补牢”的意味,即从已经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事故的代价太大,必须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安全评价的目的是预先发现、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于在事故发生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3)对安全作定量描述:安全评价对安全作定量化分析,把安全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数量指标,从而为安全管理、事故预测和选择最优化方案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虽然在某种意识了说,安全评价是一种创新,但它毕竟是从传统的安全分析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传统安全管理的宝贵经验和从过去事故中汲取的教训对于安全评价依然是十分重要的。3.8.2评价方法介绍现在,提出的安全评价方法不下几十种,各种方法都各具特点并适于特定的场合。有关标准及资料推荐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如果······怎么样;检查表;如果······怎么样/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危险及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美国道化学公司及英国蒙德分部的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原因、后果分析;人员失误分析;荷兰的单元或工厂设备分类快速排序法;苏黎世安全评价方法;日本劳动省六阶段安全评价方法以及我国国家标准——光气生产三阶段评价方法等。一、预先危险分析(PHA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预先危险分析是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工作,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可以帮助选择技术路线。它在工程项目预评价中有较多的应用,应用于现有工艺过程及装置,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1、特点预先危险分析是一种定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1)最初产品设计或系统开发时,可以利用危险分析的结果,提出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规程;(2)由于在最初构思产品设计时,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险,从一开始便可采用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们。(3)可用来制定设计管理方法和制定技术责任,并可编制成安全检查表以保证实施。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力求达到四项基本目标:a)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害。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b)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c)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签别对系统的影响;d)将已经识别的危害级。分级标准如下:ⅰ级:可忽略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害;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ⅲ级:危险的(致命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ⅳ级:坡坏性的(灾难性),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重伤及系统报废。2、分析步骤(1)参照过去同类及相关产品或系统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查明所开发的系统(工艺、设备)是否会出现同样的问题;(2)了解所开发系统的任务、目的、基本活动的要求(包括对环境的了解);(3)确定能够造成受伤、损失、功能失效或物质损失的初始危险;(4)确定初始危险的起因事件;(5)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可能方法;(6)在危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分析最好的预防损失方法,如隔离、个体防护、救护等;(7)提出采取并完成纠正措施的责任者。分析结果通常采用不同形式的表格,如下表:危害/意外事件阶段起因影响分类对策事故名称危害发生的阶段,如生产、试验、运输、维修、运行产生危害原因对人员及设备的影响消除、减少或控制危害的措施3、基本危害的确定基本危害的确定是首要的一环,要尽可能周密、详尽,不发生遗漏,否则分析会发失误.各种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1)火灾;(2)爆炸;(3)有毒气体或蒸汽不可控溢出;(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5)电击伤;(6)动能意外释放;(7)位能意外释放;(8)人员暴露于过热环境中;(9)人员暴露于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环境中;(10)人员暴露于杂讯强度过高的环境中;(11)眼睛暴露于电焊弧光的照射下;(12)操作才暴露于无防护设施的切削或剪锯的操作过程中;(13)冷冻液的不可控溢出;(14)人员从工作室、扶梯、塔架等高处坠落;(15)金属加工(如铍等)过程中,释放出不可控有毒气体;(16)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17)人员意外地暴露在恶劣气候条件下;(18)高速旋转的飞轮、转盘等的碎裂。二、工作危害分析(JHAJobHazardAnalysis)作业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适用于涉及手工操作的各种作业。一项调查表明,在实际工作中是一种广为采用的方法。1、何谓作业危害分析作业危害分析将作业活动划分若干步骤,对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是有助于将认可的职业健康安全原则在特定作业中贯彻实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点是职业健康安全是任何作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独剥离出来。所谓的“作业”(有时称“任务”)是指特定的工作安排,如“操作研磨机”、“使用高压水灭火器”等。“作业”的概念不宜过于原则如“大修机械”,也不宜过细。2、作业危害分析的作用及主要分析步骤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许多有经验的人员参加危害分析,其结果是可以确定更为理想的操作程序。开展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辨识原来未知的危害,增加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知识,促进操作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资讯交流,有助于得到更为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它还能用来对新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为不经常进行的作业提供指导。作业危害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职业健康安全检查的标准,并协助进行事故调查。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1)选择待分析的工作或“作业”理想的情况下,所有的作业都要进行作业危害分析,但首先要确保对关键性的作业实施分析。确定分析作业时,优先考虑如下作业活动:a)事故频度和后果:频繁发生或不经常发生但可致灾难性后果的;b)严重的职业伤害或职业病:事故后果严重、危险的作业条件或经常暴露在有害物质中;c)新增加的作业:由于经验缺乏,明显存在危害或危害难以预料;d)变更的作业:可能会由于作业程序的变化而带来新的危险;e)不经常进行的作业:由于对从事的作业不熟悉而有较高的风险。(2)把正常的作业(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分解时应注意:——观察工作过程;——与操作者一起讨论各个步骤;——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结合以上三条。(3)对于每一步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等,有无毒气、高温等。从人(作业人员、相关人员)、机(机械、工具、设备、设施等)、料(生产介质、作业人员接触的物料)、环(作业环境:照明、温度、高处等)四方面分析。(4)识别每一步骤可能会发生的主要危害后果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列举的危害分类。(5)识别现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包括:工艺、设备上的安全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安全管理制度等。(6)进行风险评价:本公司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和经验法(即直观判断)。a)LEC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采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但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有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十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它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1所示。◆D——评价危险性大小,其计算公式是:D=L×E×C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出作业活动的危险程度。根据经验,D值在20分以下被认为是低危险因素;如果D值到达70—160分之间,那就有显着的危险性;如果D值在160—320分之间,那就是一种高度危险因素;D值在320分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因素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危险因素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表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处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说明分数值说明10必然要发生10连续暴露6相当可能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可能,但不经常3每周一次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一次0.5很不可能,完全意外1每年一次0.2极不可能0.5非常罕见0.1可能性极小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危险等级(D)分数值后果说明经济损失≧320五级,极其危险,不能连续作业10010以上死亡1000万元以上160—320四级,高度危险,立即整改402—9人死亡300万元70—160三级,显着危险,需要注意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50万元20—70二级,一般危险,可以接受7严重伤残10万元<20一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3重伤5万元1轻伤1万元以下人事部根据以上表格中的分数值要求对已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打分,记录到《OHS危险源因素评价表》中.b)经验法:根据以往经验,直观判断.

4、安全评价4.1安全检查表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的要求,制订了安全检查表,包括企业选址、企业布局、工作场所、辅助用室、应急救援。4.1.1企业选址序号评价专案评价结果1建设单位应避免在自然疫源地选择建设地点。本企业建设地点不是自然疫源地2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本企业地处工业区内3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杂讯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它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本企业地处工业区内,无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并且对产生的粉尘、杂讯等有控制技术。4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严禁在饮用水源上游建厂,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必须避免选在废弃物扬散、流失的场所以及饮用水源的近旁。本企业地处工业区内,固体废弃物无堆放在废弃物扬散、流失的场所以及饮用水源的近旁,无填埋场。5属于第一、二类开放型同位素放射性工业企业严禁设在市内。本企业不属于第一、二类开放型同位素放射型工业企业。6工业企业和居住区之间必须设置足够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按GB11654~GB11666、GB18053~GB18083及其它相关国家标准执行。本企业与外界得到有效的隔离,厂区与宿舍之间有空地隔离。7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应避免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产生交叉污染。本企业与外界得到有效的隔离,并且对产生的危害因素有控制技术,避免产生交叉污染。8食品工业和精密电子仪表等工业应设在环境洁净,绿化条件好、水源清洁的区域。本企业所处工业区环境较好,并且有防止外来污染的措施。评价小结:东莞市德康五金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企业选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的要求。4.1.2企业总体布局1、平面布置序号评价专案评价结果1工业企业的生产区、生活区、住宅社区、生活饮用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点、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以及各种卫生防护、辅助用室等工程用地,应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布局。本企业的生产区、生活区、住宅社区、生活饮用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点、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以及各种卫生防护、辅助用室等工程用地得到统筹安排。2工业企业总平面的分区应按照厂前区内设置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生产区内布置生产车间和辅助用房的原则处理,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更衣室、洗室外,不得设置非生产用房。本企业按照厂前区内设置办公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生产区内布置生产车间和辅助用房的原则处理,在生产区内未设置非生产用房。3反映工业企业建筑群体的总平面图应包括总平面布置的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内容,必须满足职业卫生评价要求。反映工业企业建筑群体的总平面图基本满足职业健康安全卫生评价要求。宿舍与厂房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4工业企业的总体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应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产生高杂讯的车间与低杂讯的车间分开,热加工车间与冷加工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业危害的车间与其它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有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总平面布置基本满足主体工程需要,并且将不同职业健康卫生要求的作业区进行了适当的分区;厂区与宿舍之间有空地隔离。5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体底浓度低和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散发有害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应位于相邻车间全年最小频率风身的上风侧,厂前区和生活区(包括办公室、厨房、食堂、托儿所、具乐部、宿舍及体育场所等)布置在当地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将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厂区总平面布置进行适当的功能分区,办公室在西南方、生产区在西面、仓库在北面、宿舍与食堂在东北面,并有空地隔离。6在布置生产剧毒物质、高温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求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留有应急通道。本企业无布置产生剧毒物质、高温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7高温车间的从轴应与当志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角度不得小于45度。本企业没有高温车间8厂房建筑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得小于相邻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生产、办公区内采用光源照明及空调设施调节环境温度及换气;宿舍与厂房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9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和工业锅炉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的外墙侧窗附近。本个业没有高温车间10车间内发热设备相对于操作岗位应设计安置在夏季最小风向频率上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本企业没有高温车间11经自然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季度调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应高于1.2m。生产、办公区采用电光源照明及空调设施调节环境温度及换气。评价小结:东莞市德康五金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平面布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的要求,但宿舍与厂房的间距较小。2、竖向布置序号评价专案评价结果1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空气。本企业没有高温车间,无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并且一产、办公区内采用空调设施调节环境温度及换气。厂房为二层建筑。2杂讯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如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时,则应将其安装在多层厂房的底层。对振动幅度大、功率大的生产设备应设计隔振措施。本企业没有杂讯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3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汽的废水排放管道禁止通过仪表控制室和休息室等生活用室的地面下;若需要通时,必需严格密闭,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泄出。本企业废水排放管道严格密闭评价小结:东莞市德康五金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竖向布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的要求。4.1.3工作场所1、防尘、防毒序号评价专案评价结果1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本企业无使用剧毒物质,进行了安全评价,并且有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要求,取得许可证。2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要求: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粉尘、毒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3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共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过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要求4产生粉尘、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产生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基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容结构和表面,应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渍液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5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或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氢及其盐类等)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全面通风换气量应按各种气体分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除上述有害物质的气体及蒸气外,其它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应谨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本企业无使用剧毒物质,进行了安全评价,并且有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要求,取得了许可证。6经常有人往来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有自然通风,未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7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亦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使工作地点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规定的接触限值要求。无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8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如有毛类、破烂布分选、熬胶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不得采用巡圈空气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工作场所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可能并未发现。9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产生粉尘而不放散有害气体或放散有害气体而又无大量余热的工作场所、有局部排气装置的工作地点,可由车间上部送入空气。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直接送于工作地点。10经局部排气装置排出的有害物质必须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才能排入大气,保证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限什。本企业无有害物质排出11在生产中可能突然泄出大量的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自动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口,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的影响。本企业无使用剧毒物质,进行了安全评价,并且有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卫生要求,取得了许可证。12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13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气罩必须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14通风除尘、排毒和空气调节设计必须遵循GBJ19及相应的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和规程要求。15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上的尾气和局部排气装置排出装置排出浓度较高的有害气体应引入有害气体回收净化处理备,经净化达到GB16297-1996要求后排放;如直接排入大气,应引至屋顶上3M高处放空.若邻近建筑物高于本车间时,应加高排放口.本企业无使用剧毒物质,进行了安全评价,并且有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卫生要求,取得了许可证.16依据车间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点的位置、数量,设计相应的防尘和排毒设施;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尘设备.17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除尘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体净化系统中,应同时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18采用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的车间,其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鲜空气的补充量应达到30㎡/h·人的标准规定。无新鲜空气的补充量资料19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采取密封措施,按照规定组织排放。20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如必须设置水准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以利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无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评价小结:东莞市德康五金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防尘、防毒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的要求。2、防杂讯与振动序号评价专案评价结果1具有生产性杂讯和车间应量远离其它杂讯车间、行政区和生活区。本企业没有杂讯较大的生产设备。2杂讯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工艺允许远离控制的,可设置隔声操作(控制)室。3产生强烈振动的车间应有防止振动传播的措施。本企业无产生强烈振动的车间。4杂讯与振动强度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对振幅、功率大的设备设计减振基础。本企业没有杂讯较大的生产设备。5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杂讯8小时,杂讯声及卫生限值为85dB(A).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杂讯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杂讯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杂讯声级卫生限值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杂讯声级限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85dB(A).6生产性杂讯传播至非杂讯作业地点的杂讯声级的卫生限制不得超过规定.7具有派冲杂讯作业地点的杂讯声级卫生限值不应超过规定.本企业无严重派冲杂讯作业地点.8工作地点生产性杂讯声级超过卫生限值,而采有现代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以卫生限值时,可采用有效个人防护措施.9局部振动作业,其接振强度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m/㎡。日接振动时间少于4小时可适当放宽。超过上述卫生限值应采取减振措施,若采取现有的减振技术后仍不能满足卫生限值的,应对操作者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具。本企业无产生强烈振动的车间。10全身振动作业,其接振作业垂直、水准振动强度不应超过规定。本企业无全身振动作业。11受振(1~80Hz)影响的辅助用室(办公室、会议室、电脑房、电话室、精密仪器室等)。其垂直或水准振动强度不应超过规定的卫生限值。本企业无受振动影响的辅助用室。12杂讯和振动的控制在发生源控制的基础上,对厂房的设施和设备的布局需采取降杂讯和减振措施。本企业无杂讯较大的生产设备。13产生强烈振动的车间应修筑隔振沟。产生杂讯和振动的车间墙体应加厚。为减轻杂讯和振动的产生和传播,设置隔声室以阻断杂讯的传播。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本企业无产生强烈振动的车间。14杂讯强度超过GBJ87要求的厂房,其内墙、顶棚应设计安装吸声层。评价小结:东莞市德康五金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防杂讯与振动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的要求。4.1.4辅助用室序号评价专案评价结果1根据工业企业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设置辅助用室,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室),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本企业设置有工作场所办公室卫生间、食堂、宿舍等辅助用室。2职工食堂、浴室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职工食堂、浴室执行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3就根据工业企业生产性质设置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设置有医药急救用品及洗眼机。4应根据车间的卫生特征设置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本企业卫生特征包含2级(氰化物)、3级(硝酸等)和4级5存衣室应配置闭锁式衣柜。车间卫生特征1级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应分室存放。工作服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车间卫生特征2级的存衣室、便服、工作室可同室分开存放,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车间卫生特征3级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可同室存放。存衣室可与休息室合并设置。车间卫生特征4级的存衣室,存衣室与休息室可合并设置。或在车间内适当地点存放工作服。本企业根据卫生特征2级设置存衣室。6厕所与工作地点的距离不宜过远,并应有排臭、防蝇措施。本企业工作地点附件均有设置卫生间。评价小结:东莞市德康五金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辅助用室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的要求。4.1.5应急救援序号评价专案评价结果1生产或使用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必须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紧急救援或有毒气体防护站本企业无使用剧毒物质,有医药急救用品及洗眼机,并且临近三中医院。2站内采暖、通风、空调、给水排水、电器、照明及所需应急救援设备由相应国家标准、规范确定。评价小结:东莞市德康五金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应急救援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的要求,但应与三中医院加强应急救振联络工作。4.1.6检查结论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的要求制订的安全检查表,对东莞市德康五金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企业选址、企业总体布局、工作场所、辅助用室、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为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4.2工作危害分析根据前面对工作危害分析方法的介绍,理想的情况下,所有的作业都要进行作业危害分析,但首先要确保对关键性的作业实施分析。根据安全评价的实际情况,东莞市德康五金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能力,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能力。因此,本次安全评价只对如下部门(专案)作出“工作危害分析”安全评价,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工作危害分析,逐步接近“理想的情况下,所有的作业都要进行作业危害分析”总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部门:全公司综合区域No危害因素OR作业活动评价专案D=LE×C分数值危险等级备注事故发生的要能性(L)处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的后果(C)1室内空气不流通影响健康0.50.510.2512维修或制作木具刀片划伤手131313楼梯或凳子不稳,易损伤摔倒121214维修相关电源工作漏电伤人30.511.515节假日、下班人走后未切断电源引发火灾0.50.5153.7516日光灯管不牢砸伤人161617电源线路老化引起火灾31039038空压机噪声伤害6613629打孔器压伤手0.5211110空调安装不牢固落地砸伤人10.573.5111日光灯管爆炸引起火灾0.164024212电源线超出负载引起火灾0.10.5402113货物堆高倒塌伤人1616114人工搬运超重货物伤人3216115长期使用电脑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66136216蚊虫咬伤影响人体的伤害36118117地面过滑、易摔倒受伤1616118嬉戏打闹伤人3216119灭火器爆炸0.261518120厨务工作不慎被烫到手36118121电风扇、空调、灯管安装不牢掉落咂伤人10.573.5122无证上岗操作特种设备出现安全事故16742223空调温度低使人感冒66136224椅子椅脚断断裂摔伤1616125玻璃破碎伤人0.5613126天花板撞伤人0.1631.8127暴风雨引起伤人事故0.50.530.75128饮水机水温高烫伤0.5110.5129疏散系统违章占用、人员伤亡、财务损失10.531.5130压力容器爆炸0.2633.6131电器设备漏电引起触电事故16742232维修机械设备时不慎被工具所伤3216133高处作业意外发生坠落工伤事故11015150334食物腐烂变质或不熟食品造成食物中毒1236135电动工具对人体伤害1313136电动门夹伤1111137切割机火花引起火灾事故1377138电钻、铁皮剪、切割机使用不当伤手12714139工具箱砸伤脚1616140电焊灼伤63118141易燃物引起火灾30.5710.5142车辆交通安全事故16742243液化气爆炸16742244油火伤人36354245切菜伤手36354246厂区内被车撞伤16742247电线外露触电16318148配电箱门未销引起意外事故16742249天台未关未锁门引起意外事故0.50.5153.75150酒精/丙酮/洗济对人体的伤害66136251高温机不慎被烫伤3113152搬运治工具/工具箱不小心掉落咂到脚1177153烙铁工作时不小心烫手3216154换色带,列印头发热烫手0.50.516155电动叉车操作不当造成伤亡0.50.5153.75156手动叉车压伤脚0.5131.5257长期人工搬运超重货物30.511.5158瓦斯爆炸事故310721042、评价小结从选择进行工作危害分析的专案可以看出,风险评价值运到“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的为,电源线路老化引走火灾,切割机火花引起火灾;食物不熟、变质、不卫生造成食物重毒。在此专案有管理方案进行管制。4.3预先危险分析1、空压机作业的预先危险分析(PHA)记录表预先危险分析(PHA)记录表作业/活动:空压机作业区域/工艺过程:分析人员:日期:2008.10.21编号:序号危害阶段起因影响等级危险对策1触电使用电气设备绝缘降低引起漏电人员伤亡Ⅲ1.制定操作规程;2.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漏电保护装置。2容器爆炸使用1.系统超压;2.安全附件失效。人员伤亡Ⅲ1.制定操作规程;2.定期体验安全附件。3机械伤害使用1.对转动部件防护不当;2.检查时站立不当;3.操作不当。人员伤害Ⅱ1.做好转动零部件的防护;2.制定检查方法。2、洗床作业的预先危险分析(PHA)记录表预先危险分析(PHA)记录表作业/活动:锯床作业区域/工艺过程:分析人员:日期:2008.10.21编号:序号危害阶段起因影响等级危险对策1触电使用电气设备绝缘降低引起漏电人员伤亡Ⅲ1.制定操作规程;2.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漏电保护装置。2粉尘使用锯床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飞入眼睛眼睛伤害Ⅲ1.制定操作规程;2.先用并戴好防护用品。3机械伤害使用1..锯床失控;2..锯床动转时手碰到锯片;3.锯床运转时人体进入工作台范围;4.操作不当人员伤害Ⅱ1.定期检查设备;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4火灾使用锯床使用时产生火花飞溅引发火灾人员环境伤害Ⅲ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操作时需远离易烯物质及准备消防器材。4.评价小结从选择进行预先危险分析的项目:空压机、锯床,可以看出,存在的主要危害为触电、机械伤害、噪音等。东莞市德康五金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且配备了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因此,主要的对策就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到位。

5、建议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5.1总体要求应严格执行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度和下列标准和规范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2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企业法2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5.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2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7.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3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法3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37.《劳动法》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38、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39、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40、劳动部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42.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43.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43.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44.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45.《劳动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46.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47.禁止使用童工规定4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49、关于贯彻落实《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通知50、就业政策公约51.劳动行政管理公约52.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53.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54.农业工人的集会结社权公约55.制订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56.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与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相互协调配合工作的通知57、劳动部关于发布《劳动监察规定》的通知.58、工伤保险条例59、关于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的通知60、关于切实保障企业职工合法机益的通知6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关于认真贯彻劳动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通知62.工厂安全卫生规程63.职业卫生设施建议书64.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65.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66.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67.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68、职业病目录69、职业病报告办法70、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办法71.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管理办法72.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73.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74.建设项目职业病分类管理办法75.建设专案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76.高毒物品名录77.广东省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暂行规定78、广东省集体食堂预防食物中毒规定79、广东省除“四害”管理规定80、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81.学校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参考)82.餐饮业和集体用餐本着单位卫生规范83.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84.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85.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备件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8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88、关于贯彻执行《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的通知89、用电安全导则90、电所安全管理规程91.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办法92.关于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93.建设专案(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9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意见通知95.在工作场所保护工人健康建议书96.职业卫生设施公约97.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9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99、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10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101、化学制品在工作中的使用安全公约102、化学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