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幼儿园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幼儿园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幼儿园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幼儿园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第页1勘察工作概况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勘察纲要存在缺失内容,按照《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补充缺失内容已补充1、勘察纲要存在缺失内容,按照《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补充缺失内容已补充幼儿园(项目业主)拟在,新建幼儿园一所。受幼儿园委托,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我司”)承担了幼儿园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根据设计说明,项目建设幼儿园1栋,地上4层,建筑高度15.9m,总建筑面积6157.71㎡,占地面积1786.77m2,建筑体积27873m3。学生总人数450人,15个班。项目场地已整平,设消防水池一座,水池尺寸(长×宽×深)31.1m×16.8m×5m,有效容积约2600立方,设计基础形式采用筏板基础。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拟建物具体编号及平面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具体设计参数详见表1.1。表1.1主要拟建建构筑物设计参数一览表建筑物名称设计地坪标高层数工程安全等级结构类型基础型式荷载KN/柱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幼儿园208.303-4F二级框架结构桩基础5000一般消防水池203.10-1F二级框架结构筏板基础/一般场地按设计地坪、环境高程平整后,将在消防水池四周形成高5.2m的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1.2.1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根据工程勘察委托书及有关技术规范,本次勘察工作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区岩土工程条件,为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具体任务是:补充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按照设计方案对需要进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变形特征;判定地下水及环境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建议;按照现有设计方案评价环境边坡稳定性及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场地特殊性土影响;查明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场区稳定性及建设适宜性;补充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按照设计方案对需要进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变形特征;判定地下水及环境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建议;按照现有设计方案评价环境边坡稳定性及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场地特殊性土影响;查明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场区稳定性及建设适宜性;按照设计方案提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已补充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特征,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条件和含水层的渗透性,评价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判定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提供相关物理力学指标;6、收集场地前期相关地质资料;7、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8、对场地特殊岩土进行评价,按照现有设计方案评价环境边坡稳定性及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场地特殊性土影响;9、判定地下水及环境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建议;10、对场地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进行分析评价;11、评价场地地震效应,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参数;12、评价基坑和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出适宜的边坡处置措施建议;13、对持力层及基础型式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和施工措施建议;14、对成桩可能性、桩的施工条件及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15、按照设计方案对需要进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变形特征;16、查明拟建场地与已有建(构)筑物的相互关系,分析评价拟建工程的施工对工程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17、按照设计方案提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1.3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技术标准本次勘察的依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建设方提供的1:500带地形建筑总平面图、工程地质勘察纲要、勘察任务委托书。本次勘察工作遵循的技术标准:《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参照规范、手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47-201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T50585-2019;《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1.4勘察等级划分及勘察阶段范围的确定本次勘察阶段为直接详细勘察阶段,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拟建项目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现场调查踏勘及搜集资料,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详见表1.4),综上,确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阶段为直接详细勘察(见勘察阶段判定表)。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岩质边坡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无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无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无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大于基坑深度2倍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本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建设项目安全等级为二级。可不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地貌单元单一,场地已整平,坡度3~10°,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受库区水位影响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采空区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属于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属于超高层建筑。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属于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属于不需进行初步勘察表1.4场地类别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类别本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中等复杂场地1地形、地貌地形平坦,总体地形坡角3-10°,北侧、西侧边坡80°(已建挡墙支挡)简单2岩层倾角(°)30°中等复杂3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中等复杂4岩土特征种类较多,较不均匀,存在特殊性岩土(素填土)复杂5土层厚度(m)19.1m复杂6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简单7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简单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边坡高度土质边坡<8m简单岩质边坡<15m简单洞顶覆岩厚度与洞跨比无地形洞室简单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无采空区简单9相邻建筑影响程度小简单场地类别判定中等复杂场地1.5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质量评述1.5.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本次勘察工作范围以《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要求结合渝建【2013】345号文规定,综合确定勘察范围为边坡破坏可能影响范围,具体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见勘察范围判定表。勘探工作以业主提供的地形底图及建筑总平面布置图为基础,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要求布置勘察工作。勘探工作包括:1:500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钻探、岩土试验、水文地质等。勘探点线主要沿拟建构筑物边线布设,本次勘察布置勘探点线距为13-25m,勘探点距14-28m,共布置了6条勘探线,新布置18个勘探钻孔,其中控制性钻孔6个,一般性钻孔12个,控制性钻孔比例约占勘探点数量的1/3,控制性钻孔深度以进入中等风化基岩8~10m为原则,一般性钻孔以进入预计持力层深度5-8m为原则。特殊说明:由于场地位于渝运集团十八分公司场地内,受现状办公楼、玻璃厂房影响,ZK11、ZK12原布孔位置位于办公楼内,实际钻探位置往北偏移至办公楼外侧,ZK13、ZK14位于办公楼内,无施工条件,本次未实施,其附近地层由北侧南侧钻孔控制。相邻钻孔间距满足规范要求,但由于钻孔未在建筑边线上,周边土体厚度可能有所变化,下部岩体是否存在溶洞等不良地质无法准确判断,建议施工阶段做进一步勘察。1.5.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我司于2023年8月25日-2023年9月5日对场地进行了勘察,外业作业时间共计10天,完成工作量详见表3。表3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览表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备注工程测量钻孔测量定位点16图切剖面(1:200)m863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0.02钻探进尺m/孔346.9/16室内试验岩样组6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m/孔74/6工程物探声波测井m/孔51/2水位观测次161.5.3勘探工作质量评述(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本次勘察测绘主要内容为1:500测绘,测绘采用线路穿梭法和追踪法进行场地的面状控制和重点地段地质现象的追踪,以控制和查明勘察控制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现象;对基岩出露地段进行地质观测,地质点定位采用经纬仪或地质罗盘进行定位,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规定,本次勘察共完成测绘面积0.02km2。(2)工程测量本次勘察以甲方提供的场地平面图及测量成果作为工作底图及起始依据,坐标为重庆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勘探点线的测量控制点采用甲方提供的A1(X:3246004.10m,Y:36474330.27m,Z:207.40m)和A2(X:3246006.56m,Y:36474406.17m,Z:206.49m),采用全站仪配合经纬仪布设图根点;在图根点上设站,以全站仪配合测距仪采用极坐标法测量钻孔。在勘探点施工完成后对所有勘探点均进行了复测。工程测量严格按照《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相关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成果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3)钻探钻探:钻孔布置按规范规定布置。土层采取干钻,遇大块石时辅以小水量钻进,钻穿后即停水,填土采取率67~80%。基岩采用清水钻进,强风化岩层采取率65~83%,中风化岩层采取率80~93%。钻孔深度以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及场地稳定性为准,控制性钻孔钻入预计持力层以下中风化岩石8~10m,一般性钻孔钻入预计持力层以下中风化岩石5~8m。本次劳务单位由重庆诺兴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承担。(4)取样及现场原位试验本次现场取6组灰岩进行抗压试验;样品及时封装,及时填写样品标签,妥善保存。补充样品的包装、运输的相关内容评述已补充本次分别选取6个钻孔做重型动力触探(孔号ZK2、ZK7、ZK10、ZK12、ZK15、ZK17)。严格按照试验规范执行,地质人员现场指导并监督全过程,数据采集合理、齐全。补充样品的包装、运输的相关内容评述已补充(5)波速测试为了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岩体的完整性指数KV,为拟建房屋设计提供动力学参数,现场勘察共选取2个钻孔进行土层剪切波和岩石声波测试,测试成果详见附件。本次波速测试采用WSD-2A数字声波仪(配40kHz一发双收换能器,100kHz夹心换能器)。剪切波波速测试采用RSM—24FD浮点工程仪(配井中三分量传感器),测试方法为单孔法,钻孔波速测试由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负责检测。试验操作及数据处理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进行。(6)钻探完成后回填①钻孔完工后,应根据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回填。一般钻孔采用干泥球回填,泥球直径以2cm左右为宜。回填时均匀投放,每回填2m进行一次捣实。对隔水有特殊要求时,用4:1水泥、膨润土浆液通过泥浆泵由孔底逐步向上灌注回填。②对在施工中生产的渣土及污水、污泥及时清理干净,尽可能减少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泥浆、渣土等对环境的破坏。③需要保留的钻孔设置了防护装置。(7)室内试验岩样:本次勘察样品直接采取钻探岩心作为岩样。样品采集后及时封装送检,其试验数据精度满足岩土测试规范要求,保证了本次勘察成果较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室内测试:取岩样6组,分别作密度、天然及饱和抗压强度。室内试验由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测试。采样位置、深度、尺寸、数量和规格、保存运输等,均符合有关规范规程要求。(8)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过程中均能保持探杆垂直、穿心锤自由下落,锤击速率控制在20-30击/每分钟,直接记读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试验过程,编录员全程傍站记录。严格按照试验规范执行,地质人员现场指导并监督全过程,数据采集合理、齐全。(9)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的稳定水位观测是在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的钻探循环液24小时后进行水位观测。本报告的成果图件使用南江地质队自行开发的QuickGE及CAD软件绘制、文字编制采用WPS。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相关技术规范及勘察技术要求执行,经综合分析后编制的本报告可供设计方及业主使用。(10)外业见证本次勘察由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向雯(见证员印章号:YKJZ-2310570-0007)进行了外业见证,对勘察外业各项工作进行了全过程的见证。劳务单位由重庆诺兴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承担。2工程地质条件2.1交通位置项目区位于重庆市武隆区芙蓉西路119号渝运集团十八分公司内,场地位于城区,场地南侧临近现有城市道路芙蓉西路,周边交通四通八达,交通位置方便。图2.1项目交通位置图(1:2000)2.2地形地貌建设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大,场地已整平,地形坡角3~5°,场地西侧边坡坡度约80°,已修挡墙支护,现状稳定。综上,地形地貌条件为简单。2.3气象、水文(1)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冬季暖和,极少霜冻,多雾,日照时数少;盛夏时间长,多连晴高温和伏旱;春季回暖早,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初夏及三秋期间多连阴雨。多年平均气温18.1℃,最高气温月为7、8两月,平均28.4℃,最低气温多出现在1月,平均7.3℃,最高气温为41.5℃(2006.8.25),最低气温为-3.7℃(1969.1.7),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四季宜耕。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mm,年最小降雨量为786.0mm(2006.8);年最大降雨量为1519.8mm(1971.7);日最大降水量181.7mm(1983年8月10日)。境内降雨充沛,但时间分配上是不均匀的。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9月,降雨量为846.9mm,约占年平均降雨量的76%。最大月降雨量为7月,降雨量386.6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为102.60mm。(2)水文场地南侧约平面距离约180m为乌江,乌江发源于贵州省,蜿蜒北流穿过武隆县城,在涪陵区汇入长江,乌江常年洪水位180.10m(吴淞高程,下同),常年枯水位168.38m,平均流量1450.60m3/s,实测最大流量2300m3/s,最小流量190m3/s。拟建场地最低标高约207.00m,不受乌江水位影响。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3地质构造据1:50万《重庆市构造刚要图》,勘察区位于青杠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117°,倾角30°。层面平直光滑,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地附近未见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据场地周边基岩露头调查,发育二组裂隙:裂隙①产状321°∠69°,裂面平直,张开0~10mm,局部泥质充填,间距0.5~2m,延伸2~6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②产状59°∠88°,裂面平直,张开0~5mm,局部泥质充填,间距1~4m,延伸长度1~3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场地内未见断裂构造,场地构造裂隙不发育,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分布,地质构造简单。2.4地层岩性勘察区出露地层从新至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1)素填土:杂色,稍湿,稍密,物质组成为灰岩、砂岩碎块石及少量粉质粘土组成,块碎石径10~80mm,含量65%~75%,回填时间大于10年,为场坪时抛填,回填时间较长,已完成自重固结,填土厚度3.1(ZK5)~19.1m(ZK16),分布于整个场地,未受污染。(2)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灰岩(T2l-Ml):灰色,细晶结构,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主要由碳酸钙等矿物组成。强风化带岩质较软,岩芯较破碎,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岩质较硬,呈长、短柱状、碎块状,岩芯偶见溶蚀、溶隙较发育。本次钻探揭露最大厚度为10.6m(ZK4),未揭穿。中等风化基岩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由于岩层产状倾角较大,岩心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少量柱状。2.5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基岩面的起伏情况根据剖面图,基岩面埋深较深,总体北西侧高,南侧低,岩土界面倾角北西侧起伏较大,倾角一般为6~28°。风化带特征强风化带:该层在所有钻孔中均有揭露,厚度总体较薄,变化不大,厚度0.3~1.7m(ZK5)。结构破坏严重,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并夹杂少量粉质黏土。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岩心呈碎块状、短柱状、少量柱状。2.6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主要以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的形式赋存,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部分顺孔隙渗入地下,在地势低洼地段富集,形成上层滞水,部分渗入强风化基岩内,部分顺基岩面向基岩面低洼地段排泄至场地外。(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第四系土体厚度较大,碎石含量大,该类土层孔隙度大,透水性好,具有较好的蓄水条件。同时于每个钻孔施工24小时后,进行稳定水位量测,测得地下水位埋深较深,为10.3-17.2m,对应水位高层197.44~190.06m,主要为上层滞水。土层富水程度受组成物质和地形条件控制,地下水位受大气降雨影响,变化幅度2-5m。雨季较丰富,旱季较贫乏,雨季施工基础应考虑相应的抽排水措施。(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勘察场地主要岩性为灰岩;灰岩为相对隔水层,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潜水。接受大气降雨和上部土层孔隙水的补给,向地势低洼处运移、排泄。(3)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中统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受大气降雨和地表水补给,其富水程度受岩溶发育程度、连通性及地形地貌控制。本次勘察在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钻孔循环水,24h后进行水位观测,孔内水位未恢复,根据水位观测表明场地在本次勘察深度内地下水贫乏,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季较丰富,旱季较贫乏,雨季施工,基础开挖后,受雨水汇集渗入补给,基础内可能出现积水现象,应考虑相应的抽排水或其他施工措施。场地内第四系人工填土结构稍密,孔隙大,渗透系数(k)为2.551m/d(经验值),属中等透水层;灰岩属相对隔水层,渗透系数(k)为0.681m/d(经验值),属弱透水层。综上所述,建设场地地下水为土层孔隙潜水,位于基础埋深以内,地下室底面以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2.7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据钻探揭露及地面调查,场区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场地内部未发现岩溶、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测试成果统计评述本次详勘,根据场地内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及手段,力求取得真实可靠的物理力学指标。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采用重庆市地方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进行试验成果统计,统计时,物性指标采用平均值,力学指标一般采用标准值,对于弹性模量、泊松比采用平均值。若物性指标小于3个、抗压强度指标小于9个、变形及抗剪指标小于6个,应在地层岩性及试验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经验进行取值。本根据本场地取样可知,灰岩的抗拉、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参数均小于最低数量,按照统计标准值乘以0.90的系数进行折减。3.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试验指标的统计方法:算术平均值φm、标准差бf、变异系数δ按下式计算: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δ=бf/φm式中n――参加统计的试验数据量;φi――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据。岩石单轴受压强度标准值φk按下式确定:φk=γs×φm式中:γs――统计修正系数;φm――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注: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3.3土的物理力学性质3.3.1重型动力触探实验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填土回填时间大于10年,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厚度较大,素填土呈稍密状,颗粒大小悬殊,无规律堆填。本次选取6个钻孔(孔号ZK2、ZK7、ZK10、ZK12、ZK15、ZK17)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成果详见各孔试验成果见附表,试验统计成果见下表3.3-1。表3.3-1重型动力触探统计表动探编号土层名称统计深度范围(m)实测击数(区间值)平均值(m)标准差变异系数N63.5加权平均值(击)ZK2素填土1.0~152-913.272.200.1713.1ZK7素填土1.0~152-1013.132.150.16ZK10素填土1.0~142-1112.972.330.18ZK12素填土1.0~122-1013.142.210.17ZK15素填土1.0~92-1012.932.510.19ZK17素填土1.0~152-1013.432.430.18据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成果:素填土密实度不均匀,颗粒大小悬殊,无规律堆填,密实度在空间及深度上无明显规律,场地内填土主要呈稍密状。建议素填土天然重度取平均值21.5kN/m3,饱和重度取22.0kN/m3;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取:C=5kPa,φ=28°,人工填土承载力经压实处理后用载荷试验测定。3.3.2波速测试成果统计(1)纵波测试成果统计本次工程选取6个钻孔进行声波测试,声波测试成果如下表(表3.2-2)表3.2-2波速测试成果表孔号测试范围(m)岩性Vp波速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纵波速度(m/s)岩体完整性指数岩体完整程度ZK718.0~24.0灰岩3848~4344403151190.62较完整ZK1620.0~27.0灰岩3854~4346409052370.61较完整根据测试成果,本项目中等风化灰岩层声波速度为3848~4346m/s,岩体完整系数为0.61~0.62,灰岩岩体完整程度均属于较完整。(2)岩土层剪切波测试成果统计本次勘察选取6钻孔进行岩土体剪切波速测试,测试成果见下表3.2-3:表3.2-3岩土体等效剪切波速成果表孔号岩土类别测试范围(m)Vs速度范围(m/s)Vs平均速度(m/s)Vse等效剪切波速(m/s)ZK7素填土0.0~16.1142~210183187灰岩16.1~18.01287~16091448—ZK16素填土0.0~19.1131~215180184灰岩19.1~20.01331~15241427—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为184~187m/s,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等效剪切波取20米与基岩埋深二者小值作为计算深度。3.4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采集6组灰岩,岩样主要实验项目为天然密度、天然及饱、抗压强度试验。岩石各项指标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统计于表3.4-1。3.4-1中风化灰岩物理性质统计表物理性质样品编号岩石名称天然密度(g/cm3)饱和密度(g/cm3)单轴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天然饱和ZK3灰岩2.652.6833.826.30.772.662.6831.1232.642.6732.825.3ZK6灰岩2.652.6742340.802.632.6639.230.62.642.6640.532ZK9灰岩2.652.6744.5360.812.652.6744.6372.642.6742.434ZK11灰岩2.662.6939.430.70.792.652.6739.732.22.642.6735.928.3ZK16灰岩2.652.6738.9300.792.632.664032.42.632.6538.330.7ZK18灰岩2.642.6724.817.80.732.642.6726.920.22.632.6625.118.3最小值2.632.6524.8017.800.73最大值2.662.6944.6037.000.81n(统计个数)18.0018.0018.0018.006.00Φm(平均值)2.642.6736.6628.820.78σf(标准差)6.265.83/δ(变异系数)0.170.20/统计修正系数γS0.930.92/标准值φY33.0025.94/根据实验统计:灰岩变异低-中等,灰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取:33.0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取:25.94MPa。中等风化灰岩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8.82MPa,属较软岩,补充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来判定岩的软硬程度已补充软化系数为0.78>0.75有误已修改,属不软化岩石,属较完整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补充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来判定岩的软硬程度已补充有误已修改统计结果表明:岩石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变异性低-中等,且室内试验可靠性较好,较能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对物理指标取平均值,对变异性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力学参数取标准值。3.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1、岩石坚硬程度根据上述岩石试验成果统计表,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1,中风化灰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取:33.0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取:25.94MPa,中等风化灰岩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8.82MPa,属较软岩,补充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来判定岩的软硬程度已补充为不软化岩石;有关岩石的其它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等见上述统计表3.4-1。补充补充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来判定岩的软硬程度已补充补充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来判定岩的软硬程度已补充补充补充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来判定岩的软硬程度已补充2、岩体完整程度钻孔钻入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采取率>80%;根据波速测试结果:中等风化基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及完整性,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7,场地中等风化岩石基本质量等级:灰岩为Ⅳ类,强风化基岩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开挖后,灰岩易风化,应及时封闭。3.6岩土质地基物理力学指标1、土质地基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地区经验及临近场地试验成果:素填土天然重度取平均值21.5kN/m3,饱和重度取22.0kN/m3;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取:C=5kPa,φ=28°,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取C=3kPa,φ=25°,人工填土承载力经压实处理后用载荷试验测定。2、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中4.2.6规定,按以下公式计算,计算公式:fak=γ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0,对岩质地基取0.33。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10.4.2规定,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当岩体受水浸泡时,用饱和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坚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较完整时取1.40~1.10(坚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较破碎时取1.10~0.70(坚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本工程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灰岩fak=0.33×25.94MPa×1.1=9416kPa。强风化灰岩:500kPa(经验值)3、中等风化岩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由岩石极限抗拉强度乘以0.40的折减系数,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6得来;中等风化岩体弹性(变形)模量标准值由岩石弹性(变形)模量平均值乘以0.70的折减系数得来得来;岩体泊松比标准值视为岩石泊松比平均值。4、中等风化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乘以岩石完整性折减系数0.90后,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6得来,岩体内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乘以0.30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6得来。岩石抗剪强度指标按试验数据最小二乘法选取。5、岩土体的基底摩擦系数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取值,并结合经验确定。6、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若采用嵌岩桩基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中等风化灰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k取25.94MPa,当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uk=Qsk+QrkQsk=u∑qsikliQrk=ζrfrkAp式中Qsk、Qrk——分别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嵌岩段总极限阻力标准值;qsik——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本场地土层为素填土,回填时间大于10年,属于老填土,素填土呈稍密状,可不考虑负摩阻力。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黏土岩可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ζr——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hr/d、岩石软硬程度和成桩工艺有关,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3.9采用;表中数值适用于泥浆护壁成桩,对于干作业成桩(清底干净)和泥浆护壁成桩后注浆,ζr应取表列数值的1.2倍。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归纳见表3.6-1、3.6-2、3.6-3:表3.6-1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缺失桩基施工的参数缺失桩基施工的参数地层年代岩土名称状态天然重度(kN/m3)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基底摩擦系数临时边坡坡率(无外倾结构面)备注天然饱和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稍密21.5*//0.25*1:1.25适用边坡高度H≤5m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灰岩强风化25.0*//0.30*1:1.00适用边坡高度H≤8m中风化26.433.025.940.55*1:0.50备注:1、带*者为参考附近项目并结合本工程特点所提出的经验值。表3.6-2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地层年代岩土名称状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土体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MN/m4)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第四系素填土稍密现场试验确定/10*80*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灰岩强风化500*/补充已补充150补充已补充补充已补充350补充已补充中等化9416450*450450/1100*10001000备注:1、带*者为参考附近项目并结合本工程特点所提出的经验值。表3.6-3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建议值表岩土名称抗剪强度指标(天然)抗剪强度指标(饱和)桩周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φ(°)C(kPa)φ(°)C(kPa)qsik(KPa)素填土28*5*25*3*20灰岩32*500*//160*160(强风化)160岩层层面抗剪强度C:50*Kpaφ:18°(*)裂隙面抗剪强度C:50*Kpaφ:20°(*)备注删除删除备注:1、带*者为参考附近项目并结合本工程特点所提出的经验值。4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拟建幼儿园教室属于教育类建筑,应按重点抗震设防类进行设防。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之图A1及图B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附录A的划分标准,该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拟建建筑场地按设计地坪标高平场后,其场地地层结构为素填土和基岩。本次选取2个钻孔,进行声波测井,测井结果见下表4.1-1。孔号岩土类别测试范围(m)Vs速度范围(m/s)Vs平均速度(m/s)Vse等效剪切波速(m/s)ZK7素填土0.0~16.1142~210183187ZK16素填土0.0~19.1131~215180184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为184~187m/s,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等效剪切波取20米与基岩埋深二者小值作为计算深度。根据波速测试成果表明:场地内人工填土平均剪切波速范围值为183m/s~180m/s。平均值182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场地土类型(人工填土)为中软土。基岩剪切波速经验值:强风化基岩大于500小于800m/s,中风化基岩>800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场地类别的划分应按照覆盖层厚度和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进行划分。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式计算:vse=do/t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o———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各拟建物地震效应评价见下表4.1-2表4.1-2地震效应评价表拟建物名称层数设计地坪高程(m)依据整平后覆盖层最大厚度(m)场地土层

等效剪切波速

(m/s)场地

类别特征周期抗震地段素填土土总厚教室楼3-4F208.304剖面19.1019.10182II0.35一般地段消防水池-1F203.34剖面16.616.6182II0.35一般地段4.2地震作用下的岩土稳定性评价场地未见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等液化土层,素填土为中软土,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5.7.5条、5.7.11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第4.3.1条,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软土震陷影响。场地地震作用不会诱发场地及场地附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地震时场地岩土体整体稳定。4.3边坡稳定性评价4.3.1现状斜边坡场地内大部分已整平,勘察范围内北西侧、北侧存在2处现状边坡,2处边坡均已修建挡墙支挡,支护结构完好,现状稳定。建议在后期场地的施工过程中,补充既有挡墙底部的截排水工程根据提供的现场照片所示,边坡的泄水孔排水量较大,在后期场地的施工过程中,补充既有挡墙底部的截排水工程。根据提供的现场照片所示,边坡的泄水孔排水量较大,在后期场地的施工过程中,补充既有挡墙底部的截排水工程4.3.2环境边坡场地按设计地坪、环境高程平整后,无环境边坡。4.3.3基坑边坡补充截排水工作的建议补充截排水工作的建议据设计方案,消防水池(-1F)高约5.2m,消防水池开挖将会在水池四周形成高约5米的土质基坑边坡,基坑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覆盖土层为素填土,水池周边填土厚度7.2(ZK11)~19.1m(ZK16),下部基岩为灰岩。四段基坑边坡均为土质边坡,基坑岩土界面较缓且埋深较深,上部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滑动,但填土厚度较大,易发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建议采用临时坡率1:1.25放坡开挖,采用加强的水池侧墙作永久性支档删除已删除。同时应做好基坑边坡的截排水措施。删除已删除4.4相邻构筑物影响评价拟建场地北侧为财政局小区,南侧、西侧紧邻已建民房,拟建项目消防水池距离周边民房较远,水池开挖深度不大,对周边已建构筑物影响较小。另外场地周边可能存在地下管线,建议施工时做好管线探测,并做好已有管线的迁移或保护工作。4.5场地及地基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勘察区未见滑坡、塌岸、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岩土层位连续稳定,无溶穴、软弱夹层分布,地震时场地内岩土体整体稳定。场地基岩为灰岩,稳定性较好,岩质地基整体稳定。现状填土厚度较大,呈稍密状,场地地基整体稳定。形成的边坡可采用加强的水池侧墙或土钉墙进行支挡。综上场地稳定,采取支护措施后,适宜建筑。5地基评价5.1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整平后,场地基岩埋深3.1~19.1m,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灰岩。填土空间分布及厚度不均、均匀性均较差。强风化岩体厚度为0.3~1.7,厚度小,均匀性亦较差;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连续,但以薄层为主、强度差异小,均匀性好。5.2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进行土石工程分级。素填土物质组成为灰岩、砂泥岩碎块石、粉质粘土组成,块碎石径含量含量65%~75%,土石等级为Ⅲ级硬土。灰岩属次坚石,土石等级为Ⅴ级次坚石。5.3地基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范围勘探深度内无软弱夹层,岩质地基整体稳定,现状填土厚度较大。场地地基整体稳定。5.3环境土和地下水作用评价5.3.1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环境类型分类表附录G0.1的评定标准并结合地区经验,场地环境类型分类为Ⅲ类,勘察区的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拟建场地四周目前无污水排放,根据地区经验该类地下水对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中的钢筋的腐蚀等级为微腐蚀。场地及附近无工业污染及生活排污污染,根据地区经验填土未含对砼、钢材料及砼中的钢筋的腐蚀性杂质,场地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5.3.2地表水、地下水作用评价场地内主要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施工24小时后地下水位观测,地下水位埋深较深为10.3-17.2m,对应水位高层197.44~190.06m。地下水位受大气降雨影响,变化幅度2-5m。消防水池基底埋深约5m,远高于地下水位高度,在完善场地排水措施后,可不考虑基坑抗浮。但拟建场地消防水池较周边环境低,周边降雨入渗等可能向本项目水池汇集,本项目地下室应设置永久的排水措施、防渗措施。此外,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原始地貌存在低洼地带,降雨期间可能存在地表水下渗汇集,不均匀填土在水的的作用下容易塌孔,可能造成机械灌注桩成孔困难。场地内覆盖层厚度较大,地形较平缓,结合场地地形及基岩面特点,在大气降雨较丰富时,不利于雨水的及时排泄,场区土体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赋存于土体空隙内形成土体孔隙水,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在降水丰富时期,在消防水池底板(尤其是板式基础时)及四周形成较高稳定水位,建议本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加强地表水的引排和畅导,避免产生地下水的抗浮影响,否则应根据施工期实际水位进行抗浮设计。有误,要考虑降雨的上层滞水的影响。建议改为但拟建场地地下车库较周边环境低,周边降雨入渗等可能向本项目车库汇集,本项目地下室应设置永久的排水措施、防渗措施。此外,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原始地貌存在低洼地带,降雨期间可能存在地表水下渗汇集,不均匀填土在水的的作用下容易塌孔,可能造成机械灌注桩成孔困难。本项目为既有建筑区拆迁场地,场地内可能存在既有管网、沟渠,建议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地表水截排疏导。补充场地内覆盖层一般厚度较大,场地较平缓,场区地形及基岩面特点,在大气降雨较丰富时,不利于雨水的及时排泄,场区土体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赋存于土体空隙内形成土体孔隙水,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在降水丰富时期,有误,要考虑降雨的上层滞水的影响。建议改为但拟建场地地下车库较周边环境低,周边降雨入渗等可能向本项目车库汇集,本项目地下室应设置永久的排水措施、防渗措施。此外,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原始地貌存在低洼地带,降雨期间可能存在地表水下渗汇集,不均匀填土在水的的作用下容易塌孔,可能造成机械灌注桩成孔困难。本项目为既有建筑区拆迁场地,场地内可能存在既有管网、沟渠,建议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地表水截排疏导。补充场地内覆盖层一般厚度较大,场地较平缓,场区地形及基岩面特点,在大气降雨较丰富时,不利于雨水的及时排泄,场区土体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赋存于土体空隙内形成土体孔隙水,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在降水丰富时期,在地下车库及其他建筑物施工期间,若地下车库及其他建筑物底板与四周侧墙、基坑边坡岩石间因密闭粘结不良而导致大量地表水(含施工的生产生活用水)渗入,在地下车库底板(尤其是板式基础时)及其他建筑物侧墙外四周形成较高稳定水位,此时将产生地下水的浮力影响,因此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应考虑大气降水引起的盆池效应危害性,建议本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加强地表水的引排和畅导,避免产生地下水的抗浮影响,否则应根据施工期实际水位进行抗浮设计。根据拟建场地岩土层厚度及分布情况、地基稳定性、均匀性、承载力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拟建物的特点和当地建筑经验进行选择。本场地上部土层为素填土,虽然回填时间长,厚度大,呈稍密状,但填土土质不均匀,密实度差,力学性质变化大,加之填土内部碎块分布差异性较大,力学性质难予预测,拟建房屋层数3-4F,承载力要求较高,因此不建议以素填土作基础持力层。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见表5.3-3。表5.3-3各拟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形式建议拟建物名称设计高程设计层数场坪后土层

厚度(m)整平后中风化基岩

埋深(m)持力层选择基础型式教室208.33-4F3.1-19.14.8-20.0中风化基岩桩基础消防水池203.3-1F7.2-19.17.8-20.0中风化基岩桩基础5.5成桩可能性、施工条件及环境影响评价根据通用规范的要求桩基础评价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供椎基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2根据通用规范的要求桩基础评价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供椎基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2提出桩基础检测建议。根据《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规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承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基应进行水平承载力验算。钻探揭示ZK1-ZK2、ZK5-ZK7、ZK11-、ZK12及ZK9段的基岩面较陡,ZK15—ZK18一带基岩面呈现“V”字形,为原始冲沟或沟谷。以上区域相对切割较深处,基岩面倾角陡,存在隐伏岩体上部填土体的稳定性问题,桩端持力层选择应考虑此影响且桩身也应考虑此影响。场地已整平,场地地下水埋深较深,未见有毒有害气体。按设计标高整平后,上部覆盖土层厚度3.1-19.1m,场地内中风化基岩埋深4.8~20.0m,中风化基岩埋深各段差距较大。综合比较后,适宜采用机械成孔桩,本场地建议机械开挖成孔。桩基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详见3.6节。根据渝建发〔2011〕133号关于发布《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第七号)》的通知,对于大于3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禁止用于建设工程。当采用人工挖孔桩成孔时,应按渝建发〔2012〕162号文对施工方案经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组织专家充分论证。若采用机械钻孔桩,施工条件较好;但由于其震动较大,特别是对于土层较厚地段,对临近地段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监测,控制施工顺序,尽量减小施工对临近场地的影响。但其优点是在填土厚度较大段较人工开挖更安全。若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底沉渣更易控制,人工挖孔桩施工对周边已建构筑物影响更小,但对于填土厚度较大段,孔壁易垮塌,威胁到施工人员安全。综上所述,建议本场地采用机械钻孔桩。采用人工挖孔成桩时,应避免施工弃渣的不合理堆放发生滑塌及孔口掉落事故。故施工应避开雨季施工,应采取措施防止塌孔、缩径,采取钢筋砼护壁、排水及通风等措施,挖出的土方不得堆放在孔口,确保施工安全。人工挖孔桩的风险是人工操作安全风险较大。采用机械成孔时,施工时产生的循环液、噪声污染及施工震动将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施工时应注意泥浆不能随意排放,开挖沟槽及设置沉沙池有序排放。采取措施防震减噪,在临近基坑边坡处设置减震槽。采用旋挖机械成桩形式时还应按重庆市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范执行。对于同一建筑,不建议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否则,对成渣、变形等无法保持相同的条件。拟建场地施工工作面较窄,在基坑开挖前应研究弃土位置,同时考虑将来回填的利用。然后根据弃土区位置,运土距离,开挖设备能力等因素,对土方工程和支挡工程进行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基坑开挖土方应及时运走,不能在基坑边堆放,以免引起边坡变形而发生意外。在施工工程中应注意现场的文明施工,降低噪声及施工排渣或泥浆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该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建议设计根据工程具体特点从经济技术角度选择成桩工艺。桩基施工完成后建议做好桩基承载力及完整性检测,可采用静载试验、钻芯法及超声波检测等方法。根据《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规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承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基应进行水平承载力验算。钻探揭示ZK1、ZK2、ZK5-ZK7、ZK11、ZK12及ZK9段的基岩面较陡,ZK15-ZK18一带基岩面呈现“V”字形,为原始冲沟或沟谷。以上区域相对切割较深处,基岩面倾角陡,存在隐伏岩体上部填土体的稳定性问题,桩端持力层选择应考虑此影响且桩身也应考虑此影响。5.6特殊性岩土评价按设计标高整平后,素填土分布于整个场地,最大厚度19.3m,厚度变化较大,灰岩、砂岩碎块石及少量粉质粘土组成,为老填土。填土土质不均匀,密实度差,回填时间较长,具有一定承载力,但力学性质变化大,但由于填土内部碎块分布差异性较大,灰岩碎块具有进一步风化现象,力学性质难予预测,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填方设计及施工,一般不宜作较重要建筑的地基持力层。强风化带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岩质较软,性质变化较大。5.7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补充抗浮的评价基坑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补充其评述补充抗浮的评价基坑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补充其评述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1、拟建场地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扰动岩土体可能诱发坡体失稳、局部碎块石、破碎岩块崩塌坠落危现场施工安全,建议做好施工安全防护,边坡工程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开挖时采取必要的人员撤离避让措施。拟建场地有土质深基坑,应按照重庆市住建委(2010)166号文执行。2、场地填土整体结构稍密有误,桩基施工时未护壁,导致桩基塌孔、缩径、桩底沉渣过厚。有误3、如雨季施工,雨水汇集成地下水,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桩基塌孔、边坡变形垮塌等问题。4、场地内覆盖层厚度较大,地形较平缓,在大气降雨较丰富时,场地不利于雨水的及时排泄,可能造成雨水汇集,此时可能产生地下水的浮力影响,建议本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加强地表水的引排和畅导,避免产生地下水的抗浮影响,否则应根据施工期实际水位进行抗浮设计。5、场地位于岩溶喀斯特地貌区,场地内可能存在未揭示的岩溶。可能存在桩基位于岩溶空洞附近,建议在桩基处检测桩底以下5m内岩体完整性。5.8施工建议补充桩基检测的建议补充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在,基岩面倾角陡区域,考虑桩壁垮塌的问题补充桩基检测的建议补充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在,基岩面倾角陡区域,考虑桩壁垮塌的问题(1)回填土石方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不得回填有腐蚀性的填料,平场时应清除表层的杂填土,回填土层应进行压实处理,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2)基坑开挖,经验槽确认后,应及时浇注,避免持力层软化后强度降低,保证质量。(3)基础施工分段进行、跳槽开挖、先深后浅、对临时边坡进行支撑或放坡。(4)开挖后的土石方不能就近在基坑附近堆放加载,以免造成基坑壁失稳。施工注意对基坑边坡变形监测及其相邻建筑的变形监测。(5)应做好场地内的防排水措施。(6)在基坑开挖时宜采取保湿措施,边坡开挖应及时维护,防止失水干缩。(7)边坡开挖前应先进行支挡再开挖。(8)桩基施工完成后建议做好桩基承载力及完整性检测,可采用静载试验、钻芯法及超声波检测等方法。6岩土工程结论与建议补充雨季基础施工时,考虑相应的排水措施,抽排流经场地的地表水;在场地局部高填方区域可能存在地表水下渗汇集,雨季进行基础施工,建议采用水下浇筑混凝土。基坑边坡严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边坡工程建议采用逆作法施工,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法施工,加强边坡变形监测。本项目如采用人工挖孔桩,建议进行成桩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施工方案安全专项论证。人工挖孔桩施工时,需加强有毒有害气体检查,填土和强风化基岩段建议做好护壁措施,挖孔桩加强通风、排水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拟建物如采用机械成孔建议加强清孔、防止塌孔和孔底沉渣厚度超标。为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