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课件第一篇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8/3F/wKhkGGapu_uAPw36AABx7Db9Nho822.jpg)
![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课件第一篇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8/3F/wKhkGGapu_uAPw36AABx7Db9Nho8222.jpg)
![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课件第一篇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8/3F/wKhkGGapu_uAPw36AABx7Db9Nho8223.jpg)
![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课件第一篇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8/3F/wKhkGGapu_uAPw36AABx7Db9Nho8224.jpg)
![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课件第一篇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8/3F/wKhkGGapu_uAPw36AABx7Db9Nho82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必备知识】【判断纠偏】1.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互相矛盾。 ()2.西谚有云: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2018·浙江11月选考真题)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 ()4.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 ()5.(2019·浙江4月选考真题)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并不一致。 ()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考点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考点重难研析】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含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内容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如图所示:2.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3.全面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1)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生产动力:生产活动。(3)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4)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题组精练通关】考查角度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2020·浙江7月选考真题)由于史料奇缺,一直以来人们对古滇国所知甚少,但是大量古滇国青铜贮贝器的出土改变了这一状况。贮贝器盖上精美的立体雕刻生动地展现了古滇人的社会生活,如农事、牧畜、纺织、狩猎、祭祀等,视觉冲击力极强,堪称“青铜铸造的无声史书”。这表明 ()①客观世界是可知的②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③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实践是各不相同的④古滇国的生产方式决定着古滇人的社会生活面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命题意图】本题以出土的古滇国青铜贮贝器为切入点,考查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侧重考查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力。【解析】选A。人们能通过出土的文物了解古滇人的社会生活,这说明客观事物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故①正确;精美的立体雕刻生动地展现了古滇人的社会生活,视觉冲击力极强,堪称“青铜铸造的无声史书”,这表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②正确;③④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知识拓展】古滇国其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滇国(前278年~前109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的部落,公元前278年,楚国遣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征服当地人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西汉初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2.(2019·浙江4月选考真题)据秦简牍《日书》记载,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圂、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这说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选A。建筑与农牧业有关,说明矛盾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①符合题意;秦人的设计理念与其经济活动相适应,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③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生产方式对社会性质和面貌的决定作用,排除④。3.(2018·浙江4月选考真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定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这表明 ()①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最主要内容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③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体现了②。“对夺取新时代……保障作用”体现了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上层建筑)确定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这体现了③。①与题意无关。考查角度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4.(2020·浙江7月选考真题)浙江省某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头菇等“三宝”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C.生产力的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命题意图】本题以浙江某县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考查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侧重考查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力。【解析】选B。林权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使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这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而不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故选B,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而不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5.“三权分置”是指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实施“三权分置”的哲学依据是 ()①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选B。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错误;“三权分置”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②当选;“三权分置”是为农民服务的,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③当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错误。【规律总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材料中的体现:一般说来,如果材料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如果材料涉及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考点二社会历史的主体【考点重难研析】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地位是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地位是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全面理解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1)唯物史观角度: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2)辩证法角度: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认识论角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拓展】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代表历史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革命,其主体都是人民群众。(2)正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正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的社会革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为人类社会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从社会历史进程来看,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题组精练通关】考查角度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2020·浙江1月选考真题)福建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百姓曾经生存艰难,于是把目光投向大海。从“下南洋”到“出海经商”,福建人不仅改善了物质生活,而且养成了不惧风险、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这表明 ()①地理环境决定着整个社会生活②地理环境与人是互动的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选D。福建人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经过自身的努力,既改善了物质生活,也养成了不惧风险、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这表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④符合题意,D入选;①说法错误,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A、C不选;②说法错误,地理环境与人是不可以互动的,人可以认识、利用环境,B不选。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②劳动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是真理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者,①当选,②错误;③表述错误;“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体现了④。【易错警示】①人民群众与劳动群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群众属于人民群众,但人民群众不只包含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是个历史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具体内涵不同。③只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进步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才是人民群众。考查角度四: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8.(2020·杭州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正式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的诞生历经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民法典的实施也必须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主力军②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实施民法典的出发点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国民法典实际制定者④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选C。材料中,民法典的诞生历经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众多的意见和建议,民法典的实施也必须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这是基于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主力军,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①④正确;实施民法典的过程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但这不是出发点,②排除;③“实际制定者”表述错误。本题选C。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 ()A.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B.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C.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析】选C。“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强调人民的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C正确。A是辩证法观点,B是认识论观点,D是唯物论观点,皆与题意不符。【社会广角】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重大问题,审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会议指出,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思考:会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唯物史观依据是什么?提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其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课时提升作业四十一寻觅社会的真谛(20分钟7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1.(2020·浙江期末)我国调整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2.(2020·奉化期末)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3.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4.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解析】选A。“幸福”“活力”“生态”等宣传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A符合题意。B、D强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作用,不符合题意。语言的变化反映了意识的变化,意识的变化是由物质的变化决定的,C说法错误。5.(2020·绍兴模拟)近些年,骚扰电话、垃圾短信频发成为老百姓的心病。为加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数据)保护,中国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这反映了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③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为加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数据)保护,中国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①④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也没有涉及生产关系,②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6.call在英文中是“喊、叫”的意思。“打call”最开始的意思是演唱会现场观众疯狂喊叫,后指跟随音乐的节奏,用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传入我国后,其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开来,也用来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赞成。“打call”的产生及演变表明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人们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③实践观点是理解社会现象的钥匙④任何社会意识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打call”的产生及演变表明任何社会意识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而实践观点是理解社会现象的钥匙,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①与题意不符;社会形态的性质,从根本上说由生产力水平决定,材料不涉及社会性质的问题,②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决定 ()①体现了真理不断被推翻以后自我超越②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④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决定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不能被推翻,只能被超越,①错误;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体现,不涉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错误。本题选C。8.(2020·台州模拟)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需要,不断激发生产要素的市场活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调整的依据是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C.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解析】选D。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调整顺应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A不合题意;基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不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排除B;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这不是基本经济制度调整的依据,C不合题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因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D符合题意。本题选D。9.(2020·杭州月考)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于2020年1月1日正式施行。此次修改,破除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将改革成果归由人民共享,力求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一种理性的平衡。此次修改 ()①表明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②表明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③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④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选C。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①错误;破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将改革成果归由人民共享,力求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一种理性的平衡,这表明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也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②④符合题意;法律政策的出台属于上层建筑,而不属于生产关系,即材料不是强调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③排除。本题选C。10.俗话说:“天地间有杆秤,老百姓才是那定盘的星。”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A.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C.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宰者D.群众观点是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解析】选B。“天地间有杆秤,老百姓才是那定盘的星。”这句话的意思是江山是人民的江山,是人民打下来的,人民是工作利弊得失的根本衡量标准,B符合题意;其他三个观点错误,排除A、C、D。11.漫画(作者:鲁楠)启示我们 ()①必须加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②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精神财富③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价值选择④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活动与社会的关系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解析】选D。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路旅客运输协议合同标准
- 2025年企业网络营销外包项目性合作合同
- 2025年船舶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
- 2025年企业资产注入合同协议范例
- 2025年商品房购房合同问答
- 2025年企业年会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个体商户联合营业合同
- 2025年快递租赁服务合同
- 2025年分手合同范文
- 2025年合同法分则之专利权合同范文
- 空气能热泵安装示意图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填写全套表格示范填写与说明
- 2020年中秋国庆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检查表
- 03J111-1 轻钢龙骨内隔墙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导学案
- 昆明天大矿业有限公司寻甸县金源磷矿老厂箐-小凹子矿段(拟设)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心有榜样行有力量 -从冬奥冠军徐梦桃身上感受青春奋斗初中主题班会
- GB/T 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 七年级英语下册阅读理解10篇
- 设计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 医院评审工作临床科室资料盒目录(15个盒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