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JTGT F90-2013 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CQJTGT F90-2013 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CQJTGT F90-2013 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CQJTGT F90-2013 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CQJTGT F90-2013 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2013-04-08发布重庆市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实施日期:2013年5月1日年5月1日起施行。2013年4月8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兴路58号,邮编:400060,E-mail:CQ62806030@163.com)。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总则 1 23基本规定 3 54.1人工砂 54.2人工砂制备 74.3混合砂 94.4其他原材料 95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1一般规定 5.2配合比计算与确定 6混凝土施工 6.1一般规定 6.3拌和物运输 6.4浇筑与振捣 6.5拆模 7混凝土质量检验与验收 7.1原材料质量检验与验收 7.2人工砂混凝土质量检验与验收 条文说明 a11.0.2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市公路工程建设中人工砂混凝土的生产、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QJTG/TF90-2013)2.0.1人工砂(artificialsand)2.0.2混合砂(mixedsand)2.0.3特细砂(superfinesand)按《建设用砂》(GB/T14684)规定方法检验所得细度模数为0.7~1.5的天然河砂。2.0.4石粉含量(crusheddustcontent)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2.0.5亚甲蓝(MB)值(methylenebluevalue)用于判定人工砂石粉中泥土含量的指标。2.0.6泥块含量(claylumpcontent)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2.0.7吸水率(waterabsorption)集料表面干燥而内部孔隙含水达到饱和时的含水率。2.0.8压碎值指标(crushingvalueindex)人工砂抵抗压碎的能力。2.0.9人工砂混凝土(artificialsandconcrete)以人工砂或混合砂作为细集料配制而成的水泥混凝土。—2—3.0.1人工砂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3.0.2人工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3.0.3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3~3.2之间。3.0.4石灰岩质人工砂混凝土用于低温硫酸盐侵蚀环境时,混凝土应进行耐久性试验3.0.5人工砂混凝土用于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工程时,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3.0.6人工砂和混合砂适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工程部位应符合下列规定:1)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公路工程混凝土用砂,可全部使用人工砂;C35~C50强度使用天然中粗砂配制。的规定选用人工砂或混合砂。3.0.8人工砂和其他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应见证取样,并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3—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QJTG/TF90—2013)3.0.9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程做好质量控制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程加强现场人工砂抽样检验。3.0.10人工砂混凝土原材料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原材料应选择相对固定、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网点采购。人工砂的采料场和制砂2)生产单位应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要求;人工砂出厂时,生产单位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书。产品合格证书应包括下列内容:(2)批量编号及供货数量;(4)合格证编号及发放日期;(5)检验部门及检验人签章。3)原材料入场前,生产单位应有型式检验报告和出厂检验报告。原材料入场后,使用单位应进行同等批量常规项目复检并进行分级评定。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报告不齐全或进场复检项目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使用。系统。人工砂还应防止离析和混入杂质。4.1人工砂4.1.1人工砂的分级和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工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Ⅱ类、Ⅲ类三个等级,I类、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为2)人工砂的粗细程度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砂和中砂两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4.1.2人工砂应满足下列规定:1)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宜符合表4.1.2-1的规定。人工砂的颗粒级配表4.1.2-1砂的公称粒径(mm)方孔筛筛孔边长(mm)累计筛余(%)人工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4.1.2-1中累计筛余相比,除粒径为4.75mm和0.600m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粒径的累计筛余可超出表4.1.2-1中限定范围,但超出量不应大试验证明能保证混凝土质量后方可使用。2)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4.1.2-2的规定。人工砂的石粉含量表4.1.2-2I类Ⅲ类桥涵结构物MB<1.40或合格MB≥1.40或不合格路面MB<1.40或合格<3.0%<5.0%<7.0%MB≥1.40或不合格<1.0%<3.0%<5.0%—5—当人工砂用于配制C30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且MB值小于等于1.0时,其石粉含量可放宽至15%。3)用于生产人工砂母岩的饱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4.1.2-3的规定。人工砂母岩的强度表4.1.2-3I类Ⅱ类、Ⅲ类母岩强度(MPa)(1)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用人工砂中的有害物质限值应符合表4.1.2-4的规定。I类Ⅲ类云母含量(按质量计,%)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有机物(用比色法试验)合格合格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₃质量计,%)氯化物(以CI-离子质量计,%)泥块含量(%)0(2)桥涵一般混凝土结构用人工砂中的有害物质限值应符合表4.1.2-5的规定。I类Ⅲ类云母含量(按质量计,%)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有机物(用比色法试验)合格合格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₃质量计,%)氯化物(以Cl-离子质量计,%)泥块含量(%)(3)桥涵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用人工砂中的有害物质限值应符合表4.1.2-6的规定。桥涵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用人工砂中的有害物质限值表4.1.2-6云母含量(按质量计,%)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有机物(用比色法试验)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₃质量计,%)氯化物(以Cl-离子质量计,%)泥块含量(%)—6—5)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用人工砂以及桥涵混凝土用人工砂的压碎指标和坚固性应分别符合表4.1.2-7和表4.1.2-8的规定。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用人工砂压碎指标和坚固性表4.1.2-7I类Ⅲ类单级最大压碎指标(%)坚固性(%)<10.0桥涵混凝土用人工砂压碎指标和坚固性表4.1.2-8I类Ⅲ类单级最大压碎指标(%)坚固性(%)6)人工砂的吸水率不宜大于2.5%。7)人工砂的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kg/m³,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350kg/m³,空隙率应小于47%。8)人工砂的碱活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砂》(GB/T4.2人工砂制备4.2.1新建制砂场,应做好母岩矿山或卵石资源的勘察工作,应避免选用覆盖土层较4.2.2生产人工砂的母岩品质应符合下列规定:料反应活性,母岩强度应符合表4.1.2-3的规定,宜优先选用石灰岩和花岗岩;加工路面数量不应少于3组。3)石料场确定后,应采取人工或机械清除表面覆盖土层或软弱风化层,使岩石裸露。—7—4.2.3人工砂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工砂的生产工艺宜采用砂、石联产工艺,其工艺和设备选型应根据当地生产条应低于50t/h。4)生产人工砂的破碎设备,粗碎宜选用颚式破碎机,中碎宜选用反击式破碎机或圆4.2.4制砂机安装应离采石场爆破区200m以外,确保开采与制砂作业的安全。4.2.6人工砂的生产工艺参数应根据设备特性进行优化,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设备维4.2.7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应通过调试振动筛的角度和筛孔尺寸进行控制;石粉含量应通过干法收尘设备或湿法砂水回收装置进行调整。4.2.8人工砂试生产或工艺调整时,应连续10次(每小时抽样1次)抽样检验人工砂的细度模数,每次抽样的细度模数与10次抽样的细度模数平均值相差应不大于0.2。仓储料方式的堆顶自然堆积高度均不宜超过5m;堆放场地应硬化、清洁,采取排水措施,污染。4.2.12人工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进行出厂型式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亚甲蓝实—8—94.3.1用于配制混合砂的人工砂和天然砂分别应符合本规程4.1、4.3.2和4.4.2的4.3.3混合砂中天然砂的掺配比例不应小于30%。规定。2)水泥的入罐温度不宜超过65℃。规范》(GB5020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1804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F5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4.4.5人工砂混凝土用外加剂的性能和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膨胀剂》土防水剂》(JC474)、《水泥锚杆卷式锚固剂》(MT219)、《公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剂》4.4.6人工砂混凝土拌和用水的性能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10—5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1一般规定性能的原则,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还应符合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的混凝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构设计规范》(GB500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等的相关规定。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QJTG/TF90—2013)分别不宜大于500kg/m³和600kg/m³。1)人工砂混凝土的原材料品种或质量有显著变2)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3)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混凝土施工6混凝土施工6.1.1人工砂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6.1.2有防腐蚀要求的人工砂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的有关规定。6.1.4人工砂、粗集料含水率的检验应每工作班不少于1次;当雨雪天气等外界影响6.2搅拌6.2.1原材料称量宜采用自动计量,并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计量。人工砂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系统应经检定合格后才可使用,且混凝土生产单位每月应自检一次。原材料计量偏差应每班检查1次,每盘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1的规定。每盘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表6.2.1原材料种类允许偏差(按质量计,%)预制场或搅拌站搅拌现场搅拌胶凝材料外加剂粗、细集料拌和用水—13—6.2.4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6.2.5人工砂混凝土的坍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5的规定。坍落度允许偏差表拌和物运输6:3.2人工砂混凝土的泵送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直晒。6.4.3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温条件下应采取适当标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施工工艺与温控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的的规定。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表6.4.5浇筑层厚度(mm)用插入式振动器用附着式振动器用表面振动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配筋较密时6.4.6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6.4.13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6.4.14路面混凝土浇筑时的接缝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6.5拆模抗压强度应不小于8.0MPa。合表6.5.2的规定。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表6.5.2结构尺度(m)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比(%)板梁、拱、壳悬臂构件6.5.3人工砂混凝土拆模后,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浇筑7d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受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侵袭;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浇筑10d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前,不受侵蚀性环境水侵袭。6.6养护6.6.1人工砂混凝土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2)对于掺加缓凝剂的混凝土,以及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1d。4)竖向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宜适当延长。—16—时间不宜少于2h,升温速度不宜超过25℃/h,降温速度不宜超过20℃/h,最高温度不宜2)采用自然养护时,构件或制品应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应符合本规程第6.6.1条的规定。25℃,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宜大于20℃;保温层拆除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宜大于20℃。措施时,混凝土强度应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17—7混凝土质量检验与验收7.1原材料质量检验与验收7.1.1人工砂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行随机抽检。7.1.3原材料进场检验和生产中抽检的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4)矿物掺和料应检验下列项目:(1)粉煤灰应检验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和三氧化硫含量,C类粉煤灰还应包括游离氧化钙含量和安定性。氧化镁含量和安定性。抗压强度比;防冻剂应检验其含气量和50次冻融强度—18—抗压强度。其碱含量。7)用于路面和桥面的钢纤维的检验项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8)当工程设计有其他要求时,原材料还应增加相应检验项目。7.1.4原材料的检验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³或300t3)粗集料的进场检验组批同人工砂的规定。4)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应按200t为一个验收批,硅灰应按每30t5)掺量不小于1%同品种的外加剂应按每100t为一验收批,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6)拌和用水应按同一水源不少于一个验收批。7)其他材料的验收批按现行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8)当原材料来源稳定且连续3次检验合格时,可将验收批量扩大1倍。7.1.5原材料的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2)其他原材料的取样应按现行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7.1.6人工砂及其他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章的规定。7.2人工砂混凝土质量检验与验收和保水性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验。7.2.2人工砂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水泥7.2.3人工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的规定;力学性能的检验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和7.2.4人工砂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人工砂混凝土耐久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7.2.5人工砂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21——22—引用标准名录《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技术规程》(JGJ28)《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23—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25—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QJTG/TF90—2013)《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QJTG/TF90—2013),经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13年4月8日以第渝交委路〔2013〕30号公告批准发布。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原材料 4.1人工砂 4.2人工砂制备 4.4其他原材料 5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1一般规定 5.2配合比计算与确定 6混凝土施工 6.1一般规定 6.3拌和物运输 6.4浇筑与振捣 6.6养护 7混凝土质量检验与验收 7.1原材料质量检验与验收 7.2人工砂混凝土质量检验与验收 —27—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QJ1.0.1近年来由于天然砂资源枯竭,人工砂在公路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但尚无专门的关于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由于人工砂的技术性能与天然砂有较大差异,若沿用现有的相关技术标准来指导人工砂混凝土应用则欠准确。制定本规程对于规范人工砂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1.0.2本规程明确了包括人工砂生产和人工砂混凝土应用中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2术语2.0.1~2.0.8本条列出的术语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2.0.9本规程中的人工砂混凝土是指以纯人工砂或混合砂为细集料所配制干密度为大流动性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29—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QJTG/TF90—2013)3基本规定3.0.2本条规定了人工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依据。3.0.3国内外相关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人工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3~3.2之间,其混凝土的工作性及综合性能最佳。根据部分人工砂生产现场的实际调研和抽样检工砂的生产能耗。3.0.4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腐蚀(TSA)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新型硫酸盐腐蚀类型。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石灰岩质人工砂混凝土在15℃以下的低温硫酸盐侵蚀环境中,会发生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腐蚀。本条参考BS5328:Concrete和BSEN206-1Concrete的相关技术要求,规定了石灰岩质人工砂混凝土用于可能发生TSA环境时,应进行专项试验论公路工程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Q4.1人工砂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基本一致;考虑生产效率和生产能耗,人工砂不宜包括特细砂。的调查统计,满足GB/T14684中I区级配要求的占13.9%,满足Ⅱ区级配要求的仅占1.5%,其中,公称粒径2.50mm的累计筛余基本上不符合现行标准规定的级配要求。样本中,40%的石粉含量不符合要求。因此,以GB/T14684为基础,适当调整砂的级配要2)国内外对人工砂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已有数十年,并将人工砂列入相应技术标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工艺确定。现将国内外有关标准对人工砂中石粉含量的规定列入国外石粉含量的限值表4-1德国(0.063mm以下)承重混凝土≤9%一般混凝土≥16%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01)表4-2产品分类I类Ⅲ类石粉含量(%)MB<1.4MB≥1.4建设部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表4-3混凝土强度等级MB<1.4MB≥1.4贵州省《山砂混凝土技术规程》(DBJ22-016—1995)表4-4强度等级石粉含量(%)产品分类I类(MB≤0.6)Ⅱ类(MB≤1.0)Ⅲ类(MB≤1.4)含泥当量(%)石粉含量(%)重庆市《预拌人工砂混凝土技术规程》(DBJ/T50-099—2010)表4-6混凝土强度等级MB<1.4MB≥1.4编制组关于人工砂MB值与泥含量相关性的主要试验研究结果见表4-7、表4-8和图4-1。石粉掺量为15%时人工砂各组分的比例表4-7泥在石粉中的含量自制砂含量泥在人工砂中的含量纯石粉含量百分比泥含量百分比用量123456789—33——34—石粉掺量为15%时含泥量的变化对亚甲蓝MB值的影响表4-8序号泥在人工砂中的含量重庆大学重庆建科院厦门建科院江苏铸本上海嘉华江苏博特123456789*江苏铸本-上海嘉华江苏博特0.500.001.03.05.07.010.013.020.027.030.033.040.050.05.00-4.504.003.503.002.502.00图4-1石粉掺量为15%时含泥量的变化对MB值的影响由表4-7、表4-8和图4-1可知:当人工砂中石粉含量15%时,泥含量由0.15%增加到人工砂中的泥含量远低于5%,该结论与《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规定。当MB值≤1.0时,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的颗粒含泥量很低,因此,适当提高石粉的用量是切实可行的。在测定人工砂的MB值时,建议在《建设用砂》蓝溶液每次的加入量为2mL,这样测得的MB值更为准确。3)鉴于母岩的强度和质量直接影响集料的性能,进而影响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推广项目系列指南之四《人工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相关规定一致。中的相关规定和编制组验证试验结果确定,部分验证试验结果见表4-9。试模法人工砂吸水率试验结果表4-9人工砂石粉含量(%)37饱和面干吸水率(%)石灰石质卵石质7)本条的规定与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的相关规定一致。8)本条明确了人工砂碱活性的控制标准。9)本条的规定与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的相关规定一致。4.1.3本条明确了人工砂性能的试验方法标准。4.2人工砂制备4.2.1鉴于母岩的品质直接影响人工砂的性能,母岩矿山或卵石资源的勘察和选址工4.2.21)本条主要参考了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以及交通运输部“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2)本条规定了母岩勘察工作中对母岩取样检验的项目和取样方法。—35—位应综合考虑当地生产条件、母岩种类、生产规模和技术经济性等因素,选择恰当生产工艺和设备。本条的规定主要参考了交通运输部“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推广项目系列指南之四《人工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的相应规定和相关文献资料。4.2.7、4.2.8本条主要参考了交通运输部“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推广项目系列指南之四《人工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的相应规定。采用石粉回收系统能更好的调整和控制人工砂中0.30mm以下细颗粒和石粉含量。4.2.10实际生产中,人工砂一般用仓室堆料,其堆高为堆坡的堆顶再加上其下仓壁的允许存料高度,堆顶一般为自然的堆积情况,这样的堆积方式在保证料仓安全的情况下,干砂10m以上堆高也较为常见,此时控制堆顶的自然堆积高度满足小于5m的要求即可。因此对自然堆积高度作出限制,除了对没有围挡的砂堆有高度指标限制外,对于有围挡的料仓存料方式也可以控制堆顶的自然堆积高度,达到控制颗粒离析的目的。技术指标主要参考了交通运输部“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推广项目系列指南之四《人工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的相应规定。4.3混合砂4.3.1为保证混合砂的质量,所使用的人工砂和天然砂应分别符合本规程4.1和4.3.2目前人工砂产品的颗粒级配中主要缺少0.30mm以下细颗粒部分,因此采用天然细砂或特细砂掺配能较好地弥补人工砂的这一缺陷,但应控制天然砂细度模数不应小于0.7。4.3.3掺配天然砂的作用主要是调整混合砂的颗粒级配和改善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混合砂的品质,其掺量应根据人工砂的实际状况进行调配,但掺配比例不应小于30%。4.3.4本条规定了混合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性能试验方法。4.4其他原材料4.4.1本条规定了水泥的质量控制标准、性能试验方法和水泥的入罐温度。水泥的使用温度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并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体积稳定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中规定,散装水泥入罐温度限定为不宜高于65℃。当工程进度需要而水泥供不应求时,水泥的入罐温度允许放宽到70℃。4.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