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22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22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
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
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1
【教材重点】
1、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一定的顺序。
2、描写的语言形象、准确。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14个字,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学情学法】
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
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阿
杰研究表明,初一学生观察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
性。培养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必须经常不断地向他们明确地提出观察目的和具体
方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
般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采用"读
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结构模式。读是学生感知教材;议是分析、理解、
掌握教材;练是巩固、应用新知识,形成技能;讲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读、议、
练,讲清规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串始终。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依据心理学情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知识在
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课时】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指出学生在写景及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
是学会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这样既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又让学生明确学
习本文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个思维定向,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介绍作家:
本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鲁迅的作品,所以很有必要介绍。在板书
课题后,可结合解释①②,让学生指出掌握文学常识要记住几个要点。指名回答
后教师总结学习文学常识的方法,要记住五个方面:名(原名、字、笔名等)、时
(生卒年代或时代)、地(籍贯)、评(人们对他的评价)、作G勺代表作)。这是本文教
学中让学生掌握的第一个学习方法一掌握文学常识的方法。
3、检查预习: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给要掌握的生字注音,掌握14个字,落实本文的字
词教学目标。
二、阅读理解新课
1、读: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从而把握全文
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为下面的"议、讲、练”打好基础。
2、议、讲:通过分析第二段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教师
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点拨,落实本
文的能力训练目标。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设计如下问题:
(1)课文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景物串联起来的?
⑵这些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选用了哪些词语?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
察、描述的?
⑶这14种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4)在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⑸为了表现儿童情趣,为了写出百草园的乐趣,在写景中写了几件趣事?
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落实本文的情感教育目标,
使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起到思想
教育的效果,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质和特点。
3、在讨论分析后,教师小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第
二个学习方法一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4、最后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复习文学常识及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熟读第2段,巩固前一课时的内
容。
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著名的“遗忘速
度曲线",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刚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小时
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缓慢。一句话,就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巩固
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必须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
迹,不致遗忘。
2、读、讲、议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让其他学生找出写捕鸟动作的动词,使学生进一步
感知教材内容。
⑵学生找出动词后,然后采取置换法加以对比,如把"支"换成"顶、撑、
架:把"撒"换成"放、摆、扔",把"系"换成"扎、捆、绑",把"罩"换
成"盖、压、扣"。然后让学生细心品味,讨论对比,明确本文用词的准确性,
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二。
讨论后教师可再设计一个问题:为什么描写得这么准确?让学生明白,描写
准确除了要有丰富的词汇外,首先取决于观察准确,鲁迅幼年时曾热衷雪地捕鸟,
十分熟悉这一游戏,所以写得这样准确、简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观察对于描写
景物的意义。
3、读、讲、议第5段:
(1)齐读第5段,然后讨论"我"离别百草园的心情,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
言,各抒己见。
⑵教师总结归纳。本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节选,最后一段是从
“百草园"三味书屋”的过渡段。因最后一段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学
生理解较难,教师要予以重点讲解。
4、教师总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5、作业:
从形状、动作、颜色、滋味、声音等不同角度观察一景物,并把它描述下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学习描写景物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析、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写景时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
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鲁迅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
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百草园生活、.三
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X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1-8段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
9-24段: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你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他的乐园?
从优美的景物(乐景)、美女蛇故事(乐闻)和雪地里捕鸟(乐事)三方面表现百草
园是"我”的乐园。
2延伸
(1)利用多媒体展示百草园的图片
(2)齐读第二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思考:这一
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色彩——()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意
形态——()的黄蜂()的叫天子
声音——蚯蛉在这里()蟋蟀在这里()鸣蝉在树叶里()
(3)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3.思考: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
更有情趣。
4.阅读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探讨这一连串的动词在表达
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
捕鸟的全过程。写出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以此表现百草园确实
是"我'’的乐园。
(七)作业
预习文章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对比百草园带给的“快乐",思考三味书屋
的生活带给怎样的感受?
全国各地交流群(点击进入加群)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的:
通过老师恰当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去感知、领悟课
文,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实现"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
生与学生"四位一体的对话。
主要教学形式: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过程:熟悉课文——解读课文——感受课文——形成观点(后三步在
教学中同时进行X
活动一: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意的把"园"字和"屋"留出大面
积空白,以便学生发挥填写)
1、问:这个题目哪个词让你最感兴趣?
从百草园写到了三味书屋,实际上表现的内容却非常多,可以说是从乐园走
到了书斋,(同时在"园"字中板书"乐园”一个词,在"屋"字中板书"书斋"
一个词),那你们还从这两个地方读出了哪些感受呢?(意在引导学生自己来解
读文本,)能把你的感受也归纳出来吗?
2、让学生上黑板来板书他对两个地方的感受,并说说是从书中哪些内容读
出这种感受的。(学生可能会写是从快乐走到了痛苦,或从自由走到了束缚等)。
3、学生写的词语所代表的认识和感受,不一定被认同,学生之间可能对彼
此的认识有争议,老师要鼓励大家质疑,不求意见的统一,只求言之成理即可。
(在这一主要活动中集中体现"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
学生"四位一体的对话。)
活动二:在学生尽情陈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后,自然结尾:其实我们每个人
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准备把自己的学习乐园建
成什么样子?
课后练习:与鲁迅比一比童年,看一看有无快乐值得收藏?
说明:这一活动优点有三方面:
(1)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自己去熟悉,解读文本,并形成自己的认识,避
免了老师按文本大量的去灌输式教学。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创造能力,
(3)让学生在彼此质疑中学会自己独立的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
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一活动意在完全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中,以学生为主体,去自由的领悟
课文内容,特别是学生所概括的这两个词,就是他对课文主题的一种理解,只要
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特别要指出的是,不必按照教参,一定要把学生拉入
封建私塾教育的框架中。学生所探究的主题,可以站在现代的角度,与教参不同。
活动的亮点是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来理解、探究课文,活跃课堂气氛,提
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参与欲望,扩广参与面,而老师只是穿针引线,那么,在活
动中,学生到底有哪些新的感受,有哪些争议,是事先无法预知的。就由于这种
不可预知性,恰恰让这堂语文课别开生面、轻松自由、魅力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揣摩本文的语言。
4、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童
年趣事。
【课前准备】
1、学生:
通过预习,掌握字词。通过思考,准备说童年趣事的素材。
2、教师:
准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童年生活的格言、歌曲或其他小资料。
第一课时
R教学内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字词;理解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
R教学设计1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放一段音乐歌曲"童年的小摇车"):
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摇车》中唱到“那一天,妈妈问我,童
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那小小的摇车"。歌曲向我们展现了
难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体验,
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只要我们打开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灿烂的春光
中有无限的童趣,无味的寒冬中有亮丽的风景,自由嬉戏中有烂漫的幻想,严肃
的学习中也不缺乏快乐,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2、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用屏幕打出鲁迅的画像与介绍X
3、学习字词: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写字词,强调自学的能力。
(用屏幕投影)
a、给加粗的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略);
4、放录音听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
可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圈点勾画出来品味揣摩。也可以用心轻声跟读课文,
初步体味文中的情趣。
(指导听读:注意力集中,揣摩朗读语气,体味其中感情。)
听读后出示思考题:
a、从本文的题目来看,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b、听读后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起止句间的过渡段。
c、概述一下,这篇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题目来看,主要写了两部分的内容。
b、起止句:百草园部分从开始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三味书屋部
分从"出门向东……”到结尾;中间"我不知道……"一段是过渡段。
c、"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一题,只要有所理解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二、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学习研读“百草园"部分。
1、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b、写了哪几件事?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写的?
2、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相互交流并合作补充:
最后由老师明确总结:百草园中不仅有春夏的美丽,还有惊险的美女蛇的故
事,冬天的百草园因为可以捕鸟也变得别有情趣,所以百草园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教师小结:
写了春夏的百草园是多彩艳丽的,声情并茂,动静有趣,色味俱佳,真正是
一个儿童乐园。美女蛇的故事让百草园平添了几多神秘色彩。冬天的百草园虽然
无味,但雪地捕鸟却别有一道风景。
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叙述议论相结合,一个充满生机的儿
童乐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真正让人流连忘返。
(请同学们齐读"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段。再次体会的写作
技巧。)
那么,与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
研读赏析。
三、作业
自由朗读课文,准备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5
[设计意图]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
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
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
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
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
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
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笔下也充满亲
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
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
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
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
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目标]
1.养学生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养成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作用的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培养他么们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
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
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
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介绍文学常识)
二、感知、理解
快速默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从课文题目我们得到哪些信息?
3、默读文章,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
屋"说出来,并说说理由。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2、自主阅读,分别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景、事、人、情,也将自己
的感受用"的景""的事""的人""的情"分别说出来。
学生可能众说纷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说法,下面说法仅供参考:
百草园三味书屋
美丽的景古朴的景
有趣的事难忘的事
善良的人严而可亲的人
留恋神往的感情亲切温馨的感情
3、综合讨论:你喜欢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不同也有联系,综合大家的说法,它们二者都应是生活
的乐园,只是因生活时间的不同,百草园是童年生活的乐园,三味书屋则是学习
生活的乐园。
4.主旨获得
三、感受、品味
(1)感受美景、品味雅词
1、百草园有美丽的景,这景啊,有声有色、有趣有味,下面我们大声(先
自读)齐诵第二自然段,然后像刚才一样,将自己对景物的感受用
"的颜色""的声音""的情状""的味道"分别说出来。
①"碧绿的""紫红的"写出了缤纷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轻捷的"写出了有趣的情状;
③"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
④“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
可以参考的说法:绚丽多彩的颜色、悦耳动听的声音、活灵活现的情状、新
鲜美好的味道。
2、为什么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结合静物描写方法,以学生自己的答案为主)
1、句式巧妙突出重点;
2、观察要有顺序;
3、观察要仔细,要多角度;
4、准确使用词语;
5、抓住景物的特点;
6、有自己的感情……
3、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节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感受趣事,品味美句
1、综观全文参与的事,简洁地可以概括为听故事、捕鸟、唱读、溜玩、偷
画,请同学们细读写事的段落,也要将自己对事情的感受用"的故事""的捕鸟"
"的唱读""的溜玩""的偷画"概括出来。
可以参考的说法:生动神秘的故事、趣味无穷的捕鸟、痛快淋漓的唱读、无
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的偷画……
2、文中哪些句子很好地写出了这些事情的特点?
重点品味如下几段:
①"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
见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
来了,敛在盒子里。"用极富悬念的语言写出了美女蛇故事的诱惑力。
②"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枇
谷,棒上系一条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
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用极精练且富有表现力的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描绘出捕鸟
的全过程,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
③"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
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用神态及动作描写将先生酣畅入神的朗读描
写得淋漓尽致。
(3)仿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完成对人、情的感受和品味。
三、感悟、探究
引导探究如下一些小而有趣的问题,有可能的话上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资料,
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写成小文章。
①"三味书屋"中"三味"作何解?
②"怪哉"究竟是怎么回事?
③“寿镜吾"先生简介
④为什么三味书屋的匾上画着"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⑤“做人之险"有什么深意?
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民间艺术之美
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描写技巧
⑧美女蛇的故事之来由
四、作业
1.生词抄写
2.随笔:《我眼中的鲁迅》或《我和鲁迅比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6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
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
反映成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二、播放课文朗读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
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
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三、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技巧提示: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窥
察文章的"窗口",它们或暗示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强化文章主旨,
或亮出观点等等。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指导阅读。
内容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
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1~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
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
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问题探究。
1,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
了呢?——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叙述时的感情:
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
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
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极为欢心,更不用说与众多伙
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
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至今仍是满怀留恋与依依之情的。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
散文"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2.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在百草园时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引
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
读的能力: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
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要轻读,
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在朗读时语速稍缓,语调柔和,要体现回忆
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要重
读,这是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
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此处不妨多费点
功夫,让学生逐句揣摩和朗读X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两部分,可让学生绘声绘色进行想象性朗读(或讲
故事)表演,体会玄妙的记述中表现出的儿童神奇欢乐的心理及对百草园热爰迷
恋的感情,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语言,要读出宽慰反讽的叙述
语调。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
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自由朗读第9
自然段,领悟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
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有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
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
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
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
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五、主题归纳。(参考课后练习进行)
六、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鲁迅先生的散文,文笔朴实优美,且形象感特强,往往寥寥数笔,
便使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表现出极为出色的绘影图形的描写能力。我想,
教学本文时,若能激发学生借助想象和个人体验,参悟文字,还原形象,效果一
定很好。因此本设计采用“我给课文绘插图的构想。
教学步骤: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内容、主题和寄寓在文
中的感情以及课文的语言特点,感知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
二、绘制插图。教师导引: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
面,极有诱惑力。我想,对于喜爱绘画的鲁迅来说,画画他眷恋的这些时光,一
定是他有闲时最美妙的消遣。况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之《后记》中也曾表示,
想寻几幅插图,不知同学们能否满足他这一愿望?今天,课本就是素材,请同学
们借助想象和自己的体验,把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童年生活画
下来。
教师示例:老师画了一幅《先生素描》(实物投影\我作画时用了课文中写
寿镜吾老先生的一段文字:"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
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这里鲁迅仅用三十余字,就勾
画出了先生形象,突现出他年龄、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代表性的特点,
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学生分组作画,选材、命名、作画、修改等均组员商量决定,分工协作。
三、插图汇编。插图展示,全班交流。先说画的名称,再说作画依托,边展
示边介绍其中自创的成分和画面的表达。
评选录用充满童趣的、适合课文的、有独特创意的、有审美价值的绘画,编
序编组,收录装裱成册。
四、评价补充。你觉得我们今天收录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图》,还
有哪些缺憾?若是没能完全涵盖课文内容,你能补充说说哪些文字没入画吗?若
是画面的问题,还有没有改动的余地,怎么改?
五、观画激励。欣赏鲁迅先生小时最爱看的《三海经》(绘画本)中的图画。
欣赏鲁迅先生辑录的《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插图。欣赏丁聪先生所配《鲁
迅小说全编》插图。欣赏同学们课堂创作的插图。欣赏网上下载的相关图片。
四、下发本文语言欣赏材料,自读体会。
[资料整合平台]
相关链接
程树榛《追寻伟人的足迹》(作课堂联读材料,见《中国校园文学》20xx年
第3期,为著名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成人和儿
童的反向叙述》(http:〃./-免费资源站)
王得后《〈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荐读材料,
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
上网搜索"鲁迅,可查阅到"鲁迅纪念馆""评读鲁迅""鲁迅文集""鲁迅
全集”等诸多资料,进入“鲁迅纪念馆"可读到鲁迅的生平简介、大事年表、音
容笑貌、回忆怀念、评论研究、相关报道、纪念场所、影音作品,还可点击"纪
念场所看到鲁迅绍兴故居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7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满堂灌"。一般的语文教师象"广播员",
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厌肤欲睡。好一点的语文教师象"相声演员",
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共同点是,把一篇课文,掰碎
了,嚼烂了,喂给学生,而学生却不会自己吃,吸收能力,消化能力都很差。这
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问答式,关键在于要着重训练学生的
思维能力,让逐步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解答。因此,在语文教学
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是怎么写的,更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教案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深入浅
出,细致分析,整体把握,一定要避免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得要领。第一部
分要详讲,第二部分可略讲。
【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
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
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
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
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解题思路】
首先,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主语?
(省略了“我")
其次,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再次,想一想,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找几个学生回答)
从题目的示意中可以看出三点"可能":
第一,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的一个园子,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的
生活是怎么样的;
第二,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是怎么样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在那里学习情况
如何;
第三,还可能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我的老师》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写小时候的事情,时代背景有
何不同?
(一个是解放初,一个是清朝末年)
【朗读设计】
1、范读。
(如有录音带就放录音带)
2、指名几个学生分别朗读。
(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反复朗读X
3、体会上面的猜测对不对,以加深对审题的认识。并思考如下问题:课文
分为几部分?你对“百草园"的印像如何?
(朗读完后,找几个学生回答。对第二个问题不要求答案一致。)
【讲读设计】
一、分析“百草园"部分
“百草园"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株。但是,
我们读了以后并不觉得荒凉,而是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
鲁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百草园"?
(1~8)
2、从哪些方面写的“百草园"?有什么变化?
(按四季变化来写,先写春、夏、秋季,后写冬季)
3、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开门见山点题。
为什么用"相传"二字?
(不肯定,可能是小孩子自己取的名字)
为什么会卖?
(因为他家后来破落了,一家人离开了故乡)
"那时"、"现在"两个词,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时代的变化)
那时一,我的乐园;现在一野草。
"似乎"与"确凿"连用,不矛盾吗?
(真不相信,"我的乐园"怎么只有些野草呀?!所以用了“似乎确凿"。越
是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变化,越是说明"我"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怀念。)
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为何"却是我的乐园"?下面看看是如何描写
"乐园"的。
4、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春、夏、秋季的百草园的?(2~8)写了些什么?
⑴先朗读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中心句是什么?
(单是……无限乐趣。这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变化?
”不必说......也不必说......”
(略写,但很生动)
记叙的次序和方位怎么样?记叙的对象又有什么区别?
"不必说":方位一地面上。次序一由低处到高处。对象一植物。
"也不必说":方位一空中。次序一由高处到低处。对象一动物。
“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是什么语法成分?
(定语)
"鸣"是什么用法?
(动词作形容词用,作状语)
动词跟名词的搭配有何特点?
(非常恰切:鸣蝉一长吟;黄蜂——伏;云雀——窜)
本段着重写的是什么?
(泥墙跟一无限趣味。紧扣题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点带面,局部代表全局,整个百草园更是一趣味无穷)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趣味?
(动物,植物,我的活动)
"低唱"、"弹琴"是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在泥墙跟一带的描写与前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插写了"我”的动作)
写这些有什么好处?
(少年的"我"对大自然里的东西的热爱)
有什么特点?
(细腻的动作描写:翻,按,拔,摘)
你读了这一段是不是觉得有趣?再读一遍。
⑵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承上启下。
⑶第四、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听长妈妈讲故事和得到的教训I)
⑷第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我”的心理活动)
"觉得做人之险"是他小时候的想法吗?
(不是,是指1926年的黑暗时代,鲁迅所处环境的险恶)
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何深意?
(实际上是用"旧事"来讽刺"时事",向敌人猛投一枪)
5、冬季的百草园怎么样?
(比较的无味)
真的"无味"吗?
(不下雪就无味,下雪就有味: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着重写捕鸟的过
程。写得生动有趣。)
第七自然段写的什么?有什么特点?
(捕鸟的经过)(动作描写)
哪些词描写捕鸟的动作?
(扫开,支起,撒,系,牵着,走到,拉)
这些动作能否颠倒?
(不能。因为它是捕鸟的连续性动作)
捕鸟是否有趣?
(再读一遍)
那么写百草园突出了什么特点?
(有趣一乐园)
第八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润土的父亲)(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劳动者的智慧的崇敬)
二、学习"三味书屋”部分
1、朗读这一部分,并思考:这一部分主要是写什么?
(读书生活)
2、第九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要去读书了)
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
哪些词句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
"不知道"表明什么?
(小孩不懂事)
"最严厉"表明什么?
(封建时代书塾令人生畏,对儿童没有吸引力)
三个"也许"和两个"我的"表现了什么?
(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正反映了"我"对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
生活的热爱。)
3、第十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校,环境一竹门,匾,画)
这些陈设使我们有什么感觉?
(陈设古旧、气氛沉闷、冷清)
突出写这些有何用意呢?
(这样一个环境,正好和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越是写三味书屋的陈
设古旧,气氛沉闷,就越是突出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你觉得那里的学习生活会怎么样?
(很枯燥,很单调)
4、第十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老师和我的态度)
5、第十二一十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习情况)
学习方法怎样?
(极其死板)
学生向老师提问题,老师是什么态度?
(很不高兴,有怒色)
教师的态度说明什么?
(这是对封建学校学习方法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学习方法是极其死板的。)
学习内容是什么?"只"表现了什么?
(非常单调)
学习内容说明什么?
(无用、乏味、难懂、庸俗)
6、第十七一二十三自然段写什么?
(我在学校的表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做些什么?
(一是到后园里玩,一是画画儿)
写这些是什么意思?
(对这种学习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描写后园用了哪些动词?
(爬,折,寻,捉,喂)
7、为什么要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放在一起写?
(互相映衬,鲜明对比)
三、讨论
为什么把一个荒凉的园子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鲁迅在这篇有名的散文里,以生花的妙笔,充分地描绘了自然的乐趣,把
一个荒凉的普通的百草园写得花团锦簇,有声有色刻画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心理,
所以特别能够吸引人,特别感人。)
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任何人写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这篇文章里,鲁迅表达了酷爱自由自在的生
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封建教育的憎恨和批判。)
【写作训练】
1、请把"菜畦、石井栏、皂角树、桑根”分别写一段话,要突出"趣"字。
每组写一种,集体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
2、记一次春游或秋游(题目自拟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8
【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
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
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
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
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
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
⑴范读录音。
⑵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R教学重点1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
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R教学步骤1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
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
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
(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
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
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
(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
或季节等)
2、延伸:
利用多媒体展示:
⑴有关百草园图片;
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色彩:的菜畦
的桑慕
声音: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
油蛉在这里_________
蟋蟀在这里________
形态:的黄蜂
的叫天子
形状: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⑴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辅导班学生安全协议书
- 承揽合同(样式五)
- 贷款中介居间协议书
- 办公设备销售服务合同
- 单位不服劳动仲裁起诉
- 单包工形式承包施工合同
- 保障就业协议书
- 江西省抚州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二次结构培训
- 13运动的快慢(原卷版)
- 期中测评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建筑物修复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小结与思考)(单元复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堂
- GB/T 15822.1-202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 2021年四川乐山中考满分作文《把诗情写进青春里》
- 2024年反洗钱知识竞赛参考题库400题(含答案)
- SLT824-2024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归档规范
-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之《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26张)
- 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100分)
- 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讲稿
- 2024年日历表(空白)(一月一张-可编辑做工作日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