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完善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标段施工图总说明_第1页
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完善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标段施工图总说明_第2页
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完善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标段施工图总说明_第3页
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完善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标段施工图总说明_第4页
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完善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标段施工图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完善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标段施工图总说明SⅠ-2第1页共6页1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1.任务依据我公司与业主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我公司购买的该区域的1:10000的地形图以及实测的该区域的1:2000现状地形图及相关控制点;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相关规定。1.2任务背景本项目符合国家及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满足当地居民的诉求和愿望,有利于该项目尽快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重庆市召开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暨乡村振兴村规划座谈会专题部署,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五件大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当前,以沿高铁两边、沿江两岸、沿高速公路两旁、沿城郊环线、沿旅游景区周边“五沿”区域为牵引,由点及面推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在此过程中,把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道工序”。按照因地制宜、推行多规合一、注重乡村文化、“三生”融合、建设和保护并重的要求,推动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三师”下乡,逐步推进村规划全覆盖。本项目片区位于涪陵区百胜镇近郊,随着沿线的农家乐、休闲度假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该道路交通量逐渐增大,安全设施及周边环境均有待提高。本项目的改造为市民提供了更大的休闲娱乐空间。这对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条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有很大作用。2技术标准2.1采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3365-02—202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5210-2018)《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2017)2.2设计标准情况2.2.1设计标准结合业主要求,本项目实施受到征地拆迁的限制(尽量利用既有道路进行单边拓宽,道路沿线的房屋不能拆迁,尽量少占用基本农田以及耕地),本次设计按照《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2017)有关规定,采用设计速度15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5米和5米的乡村道路标准进行设计,局部受房屋拆迁限制段,保持既有道路宽度即可。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主要技术标准及指标表表1-1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采用值备注1公路等级等级乡村道路乡村道路2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5153路基宽度米3.53.5/54行车道宽米115硬路肩宽度米--6土路肩宽度米007圆曲线最小半径米15保持现状8回头曲线最小半径米15保持现状9超高横坡度%4保持现状10会车视距米306011最大纵坡%12保持现状12最小坡长米45保持现状13竖曲线最小半径米75保持现状14竖曲线最小长度米15保持现状15设计荷载公路-Ⅱ公路-Ⅱ16小桥、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251/252.2.2横断面路幅布置根据本项目的功能定位、沿线地形条件以及沿线村镇现状房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本项目设计速度15km/h,村办公室至杀牛垭口路面宽度由现状3.5m拓宽为5m。其余道路路面宽度为3.5m3项目概况本项目包含道路亮化及路线修复道路10条,全长8833.487m;路面硬化道路11条,全长3471.890m;道路拓宽改造1条,全长1839.443m。另有1.6KM生产便道路面硬化(路幅宽度3.5m),具体做法为5cm厚碎石垫层,20cm厚C30混凝土路面。侧面具体详见下表:1、道路亮化及路面修复部分序号道路名称道路长度(m)路面宽度m工程内容1王家嘴到移民点道路823.6423.5安装路灯及破损路面修复2大堡坎到八卦嘴道路1887.1913.5安装路灯及破损路面修复3谭清林地坝至黄角湾道路一段896.4783.5安装路灯及破损路面修复4谭清林地坝至黄角湾道路二段303.9263.5安装路灯及破损路面修复5张斌房屋前道路209.1043.5安装路灯及破损路面修复6黄角湾至龙马浩道路一段690.2863.5安装路灯及破损路面修复7黄角湾至龙马浩道路二段969.1703.5安装路灯及破损路面修复8黄角湾至龙马浩道路三段511.5993.5安装路灯及破损路面修复9龙马浩至汪家垭口道路2334.4893.5安装路灯及破损路面修复10汪家垭口接涪丰北线道路207.6023.5安装路灯及破损路面修复2、路面硬化部分序号道路名称道路长度(m)路面宽度工程内容1碑梁子连接路一段111.943.5路面硬化2碑梁子连接路二段148.163.5路面硬化3桂花种植园基地至张玖塘道路一段182.203.5路面硬化4桂花种植园基地至张玖塘道路二段38.193.5路面硬化5桂花种植园基地至张玖塘道路三段58.793.5路面硬化6五组连接桑葚基地道路一段129.113.5路面硬化7五组连接桑葚基地道路二段348.783.5路面硬化8三、四组连接路一段1288.333.5路面硬化9三、四组连接路二段518.193.5路面硬化10三、四组连接路三段383.553.5路面硬化11三、四组连接路四段264.653.5路面硬化121.6KM生产便道16003.5路面硬化3、路面拓宽部分序号道路名称道路长度(m)原路面宽度拓宽后路面宽度工程内容1村办公室至杀牛垭口1839.4433.55路面拓宽4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4.1沿线地形本区地貌的发育明显受构造和岩性控制。西北部为川东褶皱带“平行岭谷”地形的南延部份,及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广大的中、南部宽大向斜区,为中、深切丘陵及块状方山;而东南部川鄂湘黔隆起褶带则为侵蚀褶皱山地。这种地貌景观的差异显示了构造内应力的主导作用,在地形上则表现了由盆地丘陵向边缘山区过渡的特点。测区总体属于构造侵蚀剥蚀低山地貌单元。路线主体上以大角度穿越构造线,走廊一般地形标高200~400m。4.2沿线地质(1)侏罗系1.上统蓬莱镇组(J3p):紫红色泥岩,粉砂岩与灰白色、灰紫色细粒砂岩互层。砂岩多钙质胶结,底部砂岩称蓬莱镇砂岩。测区南部层位齐全,北部仅在向斜轴部残存。厚641~923米。2.中统遂宁组(J2sn):砖红色、紫红色泥岩、粉砂岩互层,中夹灰紫色细砂岩。下部泥岩含石膏团块,其底部为灰、紫灰色厚层状细砂岩夹透镜体状砾岩(称扇子山砂岩)。厚度从东向西逐渐变薄,厚272~589米。3.中统沙溪庙组(J2s2):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和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底部为中、细粒块状长石砂岩(称嘉祥寨砂岩)。厚度比较稳定,碎屑物质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细,砂岩减小,泥岩增多,厚965~1286米。(2)第四系1.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粉质粘土:灰褐色,软塑状,摇震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软塑~硬塑状。块、碎石土: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砂岩块碎石、粘土组成。地表分布块石块径较大,一般直径200~3000㎜,最大可达5000㎜以上;碎石粒径一般为20~180mm,块石含量约为30~50%,土石比约为3:7,均匀性差,松散,潮湿,透水性好,具架空现象。主要分布于地形坡度较大的线路段及砂岩陡崖坡脚斜坡地段。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灰、灰黄色,紫红色,含砂岩、粉砂质泥岩碎石及角砾,大部呈可塑~硬塑状。分布于线路走廊区地形坡度相对较小的斜坡、地形低洼地段及山顶平台地段。3.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粘土:灰褐色,软塑状,摇震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主要分布于线路起点段的小河河流弯道、溪沟湾积水潭等处。卵石:杂色,干、松散~稍密,有架空现象,主要由黄褐色砂岩卵石及漂石组成,一般粒径组成:>200mm占约30%,200~60mm的占10~20%,60~20mm占约10~15%,余为砂,结构不均,局部夹大漂石,松散,透水性较差。主要分布线路终点的蒲河河床以及两侧的狭长范围内。4.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粉质粘土:暗红、灰褐色,软塑状,摇震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软塑状~硬塑状。含块石粘土:暗红、灰褐色,软塑状,含有30%的砂岩块石,摇震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块石:棕黄色~褐黄色,石质成分以细砂岩为主,粉砂质泥岩少量,棱角状,局部强风化,一般粒径组成:>200mm占约40~70%,200~60mm的占10~20%,60~2mm占约10~15%,余为岩屑及粘土充填,结构不均,局部夹大块石,局部粘粒、角砾富集,松散,潮湿,透水性较差。5.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根据填筑方式和时间的不同,线路区内的素填土可分为两类:素填土①为居民区周边分布的素填土,固结沉降时间不等,长则10年短则1年,通常呈稍密状,稍湿,主要由粘土、砼、砂岩碎块石等组成,厚度0.5~3m。主要分布于已建居民区。素填土②位于已建公路范围内,由砼、粉质粘土、砂岩、泥岩碎块石等组成经过压实,回填时间通常长,呈密实状,稍湿,厚度一般1~4m,经过若干年的重车压实和固结沉降,多呈密实状。其分布范围较广,于全线均有分部,厚度变化也较大。4.3地震、气候、水文自然条件(1)地震喜马拉雅山运动以来,路段区地壳运动主要是以缓慢的抬升为主,运动强度有限,区域地质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据四川省地震办公室(1977)《四川地震目录》,该地区及其附近较大区域内曾发生过七次较大的地震,其中五次有较详细记载(见下表)。其中最大的一次为1856年6月10日小南海地震,小南海湖区和两侧破坏的山体,即为当年地震留下的痕迹。此后一百多年未发生过灾害性地震。2008年5月12日发生里氏8级地震,隧道区有震憾。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附图A及附图B,线路段所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属少震、弱震区,其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的有关规定执行。。历史地震一览表项目参考地名坐标构造部位震级震中烈度地震时间北纬东经MI。1809.8.31贵州道真天道塘建始彭水断裂南延带5(1/2)71852.10彭水庞滩建始彭水断裂带4(3/4)~5(3/4)61855彭水南渡沱29.2108.1建始彭水断裂带4(3/4)~5(3/5)61856.6.10黔江大陆坝(小南海)29.7108.8建始彭水断裂与黔江断裂之间5(1/2)71931.7.1湖北毛坝30.0109.0建始彭水断裂56(2)气候路段区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但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同季;日照少,多云雾,少霜雪;立体气候明显,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频繁。年平均气温16.6~18.6℃之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0℃以上,少霜雪,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40℃以上,多酷暑,年降水量至东向西逐渐减少,山地一般多于平坝河谷,东部地区年总降水量1050~1350mm,西部地区1000mm左右,夏秋两季降水量占全年70%左右,冬季降水量少,且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年平均日照时间1000~1400h,是全国日照时间最少的地区之一,年平均相对湿度78.9%左右。受地形地势影响风速一般不大,历年平均风速1.4m/s~1.6m/s,风向以北风为主。5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关系根据现场勘测,路线区侏罗系广布,岩性多为砂岩、泥岩相间分布,线路周边未见大型料场,沿线筑路材料缺乏,片石、碎石、机制砂、磨耗层碎石,细砂、中粗砂等均需外购,水源丰富,满足施工用水的需求。表2.12-1筑路材料料场表序号材料名称料场编号料场名称材料运距(Km)料场说明储量成料率(%)开采方式运输方式1片块石L1重庆市涪陵区张明碎石厂18重庆市涪陵区荔枝办事处新大田村三社,可用于各种基础及挡防工程。丰富100机械、人工汽车运输2砂L2重庆屏伶建材加工有限公司5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双龙一组1幢313,可购买人工骨料使用。丰富100机械、人工汽车运输3碎石L3重庆屏伶建材加工有限公司5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双龙一组1幢313,可购买人工骨料使用。丰富100机械、人工汽车运输4水泥L4重庆市涪陵区金星水泥有限公司18重庆市涪陵区江北办事处碧水居委10组,其生产各种型号水泥,产量大,质量稳定,能满足各种工程需求。丰富100机械、人工汽车运输本工程所需钢材、木材可在綦江区购买,沥青需从重庆市采购,交通运输方便,运距约90km。沿线居民较多,水系发达,河流水及地下水均较丰富,施工时用电用水可就近解决。工程用电亦可从附近电网中取得,区内已有国家和地方电网分布。沿线乡、村、社对修建公路积极支持,劳动力富余,建设条件好。6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景观绿化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为前提。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利用现状地形,选用适生植物,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和造价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景观效果。2、环境保护为基础。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植被,采用生态学手法对植被进行生态恢复设计。3、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点、线、面、块等美学要素组织景观;乔、灌、草和点、线、面相结合。4、风格鲜明为特点。充分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创造具有风格鲜明的道路景观。6.1路线景观受地形条件以及征地的限制,挖方边坡采用1:0.5的坡率,在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坡面采用锚喷防护和种植爬藤类植物绿化相结合的防护形式,特别地段采用锚杆框架植草防护。本项目填方边坡采用较缓边坡形式,种植小叶榕进行绿化。6.2路基边坡、防护景观根据沿线气候、地质、水文条件等,结合当地经验,路基防护以经济实用、与周围环境协调且施工方便为原则。挖方路基设计主要根据岩石的类别、稳定性、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尽可能的减少深挖路段,最大限度的增加边坡绿化以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要求路堑坡脚及坡顶必须采用圆弧过渡,以贴近自然原始地貌。为开阔行车视野空间、方便绿化,根据地勘调查情况,路堑边坡坡率原则采用1:0.5,部分地质较差地段,对坡面采用锚杆框架梁进行加固。本项目一般路堑坡面防护采用锚喷防护,以期最大限度地与自然环境融合。对于高度不大、岩层稳定的灰岩、砂岩边坡,可采用任攀岩型植物,以期最大限度地与自然环境融合。7利用和废弃原有公路的情况本次平面设计基本沿原有公路进行单边拓宽,路基设计宽度为6.5米,采用尽量不拆迁和少拆迁重要建筑物的原则,对既有老路全部利用。8各项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的建议及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的说明以及有关注意事项8.1各项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全段施工组织应结合区域气象、水文条件,项目区干湿季节分明,汛期与雨季基本一致的特点,路基工程、排水工程、管网工程及隧道工程,应根据所在区域气候及降雨特点,宜安排在旱季施工,以避开雨季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及农灌用水期间所造成的地基土过湿和干扰,减少对过湿路段地基土的特殊处理和桥梁工程施工难度,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对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如桥梁、长涵洞、长大段落的高路堤、深路堑,应提前进场施工,以确保全段同步完工,及时发挥效益。各分项工程必须遵循从准备工作→复校设计文件→认可施工报告→实施→检测合格→转入下道序的原则,并做好各工序间的衔接配合,使之有条不紊。8.2有关注意事项8.2.1挡墙施工注意事项(1)石料采用石质一致,不易风化,无裂缝,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的块石,其规格应符合石料有关技术要求。(2)根据挡土墙的受力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