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写作专题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自在独行》这本书的尾页,贾平凹写到:“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贾平凹的这段话你有怎样的认知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西省宜春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奔驰和宝马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前者诞生于1886年,后者始于1916年。长期以来,两者既互

相竞争,又彼此尊重,不断超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2016年3月,宝马诞生100周年,奔驰公司发布

祝贺海报,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好孤独。"

常言道,商道亦人道。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水滴石穿”中,水展示了自己“刚"的一面;而在“随物赋形”里,水又将自身“柔"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说,水的智慧就藏就在刚与柔之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来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毛泽东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以上四则材料给了你关于“青春价值”怎样的触动?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触动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写成记叙文(请注意叙事与细节描写)。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宜春高安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8岁的谷爱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夺得二金一银。她在此后的一次演讲中说:“自信是可以学来的。"并且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滑雪是我最大的自信来源。我8岁刚开始滑雪时,是我们队上唯一的女孩。而且我当时上的学校是全女学校,所以我见到这些男孩们觉得:哇,像外星人一样,我怎么和他们去交流?太可怕了,我不敢跟他们说话。但是当我学一个新动作的时候,他们会问我:‘爱凌,你怎么学会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当他们学会的时候,我也同样会问:‘你在空中会看到什么?你落地的时候感觉是什么样子的?’所以通过滑雪,我找到了友谊;通过滑雪,我找到了自信。”

上述材料能给正在成长的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成长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自在独行》这本书的尾页,贾平凹写到:“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贾平凹的这段话你有怎样的认知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节选自贾平凹《自在独行》一书。贾平凹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自在独行》是他的一部散文集,该书副标题为“贾平凹的独行世界",创作意图是“写给生命的行者,愿他们能懂得孤独的真义,在生活里多一些从容潇洒”。

引语摘自该书尾页:“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任性”一词,本指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是一贬义词。作者却解释为“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贬词褒用,用以转指对喜爱之事竭尽全力、坚持到底的处事风格。后半句“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表明作者对上述处事态度的欣赏认可,在他眼中,唯有爱一事、终一生,才算不虚度光阴,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导语要求以“新时代的青年"身份,谈对选文的“认知和思考”。贾平凹的话语启发青年人思考人生选择,意识上确立自己的喜好,行动上在相应领域坚持深耕,目标是度过充实完满的一生。注意立足“新时代",所谓“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不是只考虑个人好恶,还要结合时代需求和历史使命,将个人志业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做有意义的事,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才。

文体可以写成记叙文,分享自己不懈追求志业的故事,吐露过程中的得失悲欢,做到真实自然,可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若写成议论文,可以从意识到行动,从小我到大我,谈当代青年如何“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生不虚此行”;也可以反面论证,批判当下存在的随波逐流,任意改变目标的虚浮风气,再反思贾平凹话语的教诲和启示意义。

立意提示:

1.喜一事,终一生。

2.任性坚守,不虚此行。

3.做喜欢的事,成想成为的人。

【解答】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生活尚无保障的年轻人做不到,被生意困扰的商人做不到;身负一官半职的各级各类领导就更不用说了?我认为是活到一定境界。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老朋友在公园里散步,一个是亿万富翁,经常失眠,该有多好,并对当年一个人坐在海边看潮涨潮落。这时他们看到大哲学家罗尔带着孙女在草地上放风筝的愉快场景!”于是?"罗尔看了看他们说:“做你喜欢做的事,又放起了他的风筝。

原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喜欢。有一次记者问爱因斯坦“你的成功是否是因为你的天赋”时,而成功与否关键看你对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与勤奋,喜欢的另一种表达而已,你可能平凡也可能伟大,而所有这些都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不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勉强糊口,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不仅会使你走向成功。

人生苦短,我们要想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有意义地存活,忘却世俗,为喜欢而活着,那就八小时以外去做、运动、写博客,织毛衣,都可以作为一种消遣,能按自己的心意而行,有助于解除疲劳,从而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快乐充实,说你想说的话、不要害怕吃苦,而应当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尊重内心的感受,冲破内心的矛盾,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有意识和毅力的人。只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各有所好,有的人喜欢品酒,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喜欢当老百姓……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身心愉悦就不感觉累,你喜欢拥抱大自然,你就会欣赏到大山的美景;你喜欢听音乐,你就会感受到音符跃动,甚至陶醉在其中,但你读到一篇能产生共鸣的文章时,就会试着用文字去抒发情感和心声,喜欢散步,喜欢打球。

人活一世不容易,让自己活的更潇洒,更快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点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江西省宜春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奔驰和宝马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前者诞生于1886年,后者始于1916年。长期以来,两者既互

相竞争,又彼此尊重,不断超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2016年3月,宝马诞生100周年,奔驰公司发布

祝贺海报,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好孤独。"

常言道,商道亦人道。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文:

“互持”与“互撕"

著名汽车企业宝马与奔驰的惺惺相惜,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强者“互持”,弱者“互撕"。

“互持”与“互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竞争态度:“互持”者,互相扶持,共同前行,因为不给对方“使绊子",故彼此行进得都很顺利,虽然最终可能没有分出输赢,但实质上是“双赢”的大好结局;“互撕"者,因“一山难容二虎”,故“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或者干脆是“两败俱伤”,彼此见不得对方好,最终彼此都不得好。

是“互持",还是“互撕”?其关键,还是要看竞争双方的心胸。

心胸大,则气度不凡,就有容人之量,考虑的就不会是蝇头微利和眼前好处,其所谋者必大,所虑者必远。历史上的廉颇与蔺相如,一为将,一为相,若“将相不和",则赵国危矣,遂有“负荆请罪”的美谈。“将相"“互持”,诸侯畏惧,即便是强秦也要“三思而后行"。若是“将相互撕”,即使没有秦军兵锋所指,赵国也必自乱也。所以,说到底,蔺相如有心胸,廉颇也不乏气度。茅台与五粮液如是,宝马和奔驰亦如是。

心胸小,则气量狭窄,肚腹里总盘算着自己那点儿“小九九",自然就无容人之地。苏洵在《六国论》里说得明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的破灭,就是一个典型的“互撕"的例子。“赂秦”的国家都想着保全自身,盼着秦国去攻打别国,却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其结果便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仅如此,还连带着造成“不赂者以赂者丧"的恶劣影响。试想,那些诸侯国如果不“互撕”,而是聚起“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合力抗秦,秦国又岂能从中得利?更遑论相继而亡。

所以说,“互持”者心胸必大,所见必远,而“互撕"者心胸必小,所见必近。世界很大,人很渺小,不要老是生那“唯我独尊”的妄念,企图独霸所有资源;须知,当他人失去了生存资源,走向灭亡,剩下的只有自己,到时候,“独孤求败"而不得,最后也会意志消沉,郁郁而终。

而且,从更深意义上讲,“互持”者比“互撕"者更有智慧,不仅是处世的智慧,更是生存的智慧。“互持”者懂得世界应该是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公平竞争,互相促进,才可以让彼此生活得更美好,让我们的家园更和谐。世界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而是我们大家的。与其互相“拆台",互挖“墙角”,还不如互相扶持,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总而言之,人活着,绝不能“吹灭别人的灯”,不仅要“发自己的光",更要能“点燃别人的灯”,这样的世界何其明亮!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背景材料由材料和引导语构成。材料列举了奔驰与宝马这两个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相互竞争、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壮大的实例。奔驰发给宝马的“贺电",充分体现出它们公平竞争、彼此促进的共生共存关系。材料虽简短,但内涵层次分明。宝马与奔驰正是在互相竞争中不断超越对方,更不断超越自己,从而有机会与实力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而“彼此尊重”则把强者的“互持"“彼此成就”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某些人、某些企业只图竞争而“相互为难,互怼互撕"现象产生鲜明对比,突出“互持”“尊重"等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材料所要讨论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竞争,在竞争之外我们与对手之间还可以拥有什么等问题。而引导语中“商道亦人道”的语句,则启发我们,除了商业竞争,我们在为人处世中,也该思考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具体行文,可以在作文里倡导合理竞争、合作共赢的思想,在论述分析时可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将“合作共赢"与“互撕拆台”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影响及后果,还可以结合新时代背景,论述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唯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立意:

1.唯有公平竞争,才能实现“共赢"

2.惟有“大格局”,方可成就大事业。

3.真正的朋友往往是你的敌手。

4.有竞争才会有发展的动力。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水滴石穿"中,水展示了自己“刚”的一面;而在“随物赋形"里,水又将自身“柔”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说,水的智慧就藏就在刚与柔之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来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24.【答案】例文:

生活中的“太极"

中国有一套拳法叫“太极”,很多人都知道它的要旨是“以柔克刚",练习这套拳法的人很多,但是明白其精髓,并将其用于生活的人又有多少呢?

坚硬的石块会被柔弱的水滴击穿,坚韧的铁块耐不住空气的氧化,无坚不摧的金刚石经不起一束光的照射。许多东西总是出人意料,看似强大,却经不起软弱的一击。所以说,刚不一定胜柔,人也一样。

二战时,法国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看似固若金汤,却被德军巧妙地绕了过去,没起任何作用。看似“刚”却被“柔"所化解。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经不起邓小平的柔和迂回政策,看似“刚"却被“柔”所克制。曹操的80万大军也因黄盖小小的“苦肉计"而溃不成军,看似“刚”却被“柔"所瓦解。

但这绝不是说刚就一无是处,柔便无所不能。毕竟水滴再厉害,有时也只能乖乖地呆在杯子里。柔只是一种暂时的忍让,是以退为进,是蓄势待发。就像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这便是常说的“刚柔并济”。

柔与刚在生活中有另一种诠释。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用刚与柔书写了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勾践由君王沦为马夫,默默地忍受着各种折磨,蓄势待发;司马迁面对残酷的宫刑,没有自寻短见,强忍难言的苦楚;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受尽嘲笑……这一切都是“柔",他们用这种方法顶住了敌人的攻击和世人的嘲弄,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勾践灭吴,“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问世,韩信的军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刚"。但是,“柔”不等于逆来顺受,“刚"也不等于不择手段。战争中许多被捕者能忍受各种酷刑,却挡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生活中的“太极"也需用之得法。

“太极”之精深、涉及范围之广、用法之妙真让人惊叹。其实“刚与柔"的“太极”一直被国人运用得淋漓尽致,也许日本至今还未明白,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他们船坚炮利,中国贫穷落后,并且他们已经践踏了大半个中国,但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生活中的太极——“刚与柔"之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比较简单,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水在“水滴石穿”中展示了“刚"的一面,在“随物赋形”中展示了“柔"的一面,第二句话指出了人们的一种观点:水的智慧就在刚柔之间。可见,本次作文主题是:“刚”与“柔"的辩证关系。审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从字面来看,“刚”与“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如下: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刚可以理解为刚强、刚烈、刚健、力量、坚持、豪放、洒脱、不服输、不放弃、勇敢、毅力、执著等等,刚不是骄傲、自大、主观臆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妄自尊大。柔可以理解为柔和、温柔、宽容、温和、和平、友好、忍让、忍辱负重等等,柔不是自卑、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妄自菲薄。“刚"与“柔”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相反相对的矛盾关系,刚能治柔,柔能克刚;相生相伴的关系,人生需要刚柔相济,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困境中忍辱负重,坚持“柔"有时候就是一种刚强;而逞一时之勇的“刚”有时候却不堪一击变成了柔弱,因此,把握“刚和柔"要注意适度的原则。结合人生与社会来看,刚柔可以有新的理解:刚,是底线、原则、立场、态度;而柔,则可以是变通。对于一个即将成年的学生来说,社会是新鲜的,但也是复杂的,我们应该既要有原则立场,又需要结合现实,懂得变通。但,变通不是随波逐流,不是胆小怯懦,更不是抛弃底线原则的圆滑与世故。道理虽然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却实属不易。

从“感悟和思考”“谈谈你的看法"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思考立意,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能围绕“刚”与“柔",阐述它们的关系即可。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阐述何为刚,何为柔,然后分析刚与柔的辩证关系,最后阐述我们如何做到刚柔相济。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单纯地分析刚与柔的辩证关系。

立意:

1.刚柔相济,才能立足社会,谋求发展。

2.该刚则刚,当柔则柔。

3.刚中施柔,柔可克刚。

4.刚柔并济,所向披靡。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毛泽东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以上四则材料给了你关于“青春价值”怎样的触动?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触动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写成记叙文(请注意叙事与细节描写)。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青春的价值就在不断重新站起

五月的一个下午,夕阳的光照给地面镀上了金黄,阳光在这样的日子里显得很厚重,重到在空气中漾起油画般的质感,漾出一朵朵藏在天空背景后的纯白的蒲公英。

而我此时正站在英语比赛的候场区。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个比赛了,但却是第一次进入复赛,内心紧张极了。

轮到我了。

我默念了三遍“阿弥陀佛",走到了评委的面前。

没想到评委身后还坐着我英语老师,与她对视,我更是慌了神,生怕自己的表现会让她失望。紧张和不自信扑面而来,我开口便错词连篇,几轮问答之下,最终铩羽而归。

夕阳已经落山,最后的余晖也躲到了树林后面。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难掩内心的沮丧。

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英语老师追了过来。

我转头看看她,愧疚地低下了头。但是老师并未生气,还是用她那一贯温柔的语调说:“你其实反应蛮快的嘛,为什么会紧张呢?是不是还缺少锻炼呢?”她耐心地陪着我分析,并希望我在明年的比赛中取得理想的名次。

我的内心渐渐明朗起来。

回到家里,看到满满一墙的奖状,回想自己一路的求学历程,我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是处。我突然想起契诃夫说过的一句话:“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是啊,我们就是要在挫折的考验中打掉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和惰性,剩下的就是积极向上和永不服输敢于吃苦的劲头。

思及此处,我满血复活。

之后的日子,我不断练习自己的发音,学唱英文歌;放学后常常待在教室里大声朗读,以此来增强自信心;上课积极发言,锻炼自己的临场反应能力。我不能放弃,因为世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优秀的人都在孤独地翻山越岭。

至今仍记得那段为了梦想而奋斗的光阴,却不太记得那一年的比赛究竟取得了第几名。

而如今,到了高中,更多优秀的同学聚在一起,我更是不敢放松。一路之上尽管会经历挫折与失败,但我明白,青春的价值就在不断被打败、不断站起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我坚信青春的价值就在于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展现了四种不同的青春风采,青春是毛泽东的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是闻一多“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是《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攀登者和蜘蛛的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是香雪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青春有不同的样子,也有不同的价值。题目启发学生思考青春的价值。青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