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册期中达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册期中达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册期中达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册期中达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册期中达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册期中达标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现象B.昼夜更替C.昼夜长短的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答案:B解析:昼夜现象是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造成的,与自转无关,A错误;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B正确;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CD错误。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日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东向西C.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D.地球自转产生四季变化,公转产生昼夜更替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A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B错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变化,C正确,D错误。下列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纬度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B.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C.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D.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答案:D解析:同一纬度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并不完全相同,如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A错误;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错误;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C错误;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D正确。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轨道为正圆B.地球公转速度均匀C.地球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D.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夹角为66°34′答案:D解析: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A错误;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快,在远日点(7月初)慢,B错误;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C错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地轴夹角为66°34′,D正确。下列关于昼夜长短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B.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C.赤道上昼夜长短相等D.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答案:C解析: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密切相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但赤道全年昼夜等长,A、B错误,C正确;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是冬至日时的现象,D错误。二、多选题(每题4分)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B.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C.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D.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答案:ACD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A正确;地球外部圈层包括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B错误;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C正确;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D正确。下列关于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谷地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地C.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常被侵蚀成谷地D.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山地答案:C解析: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地,但在外力作用下,顶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可能形成谷地,A错误;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形成谷地,但在外力作用下,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可能形成山地,B错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常被侵蚀成谷地,C正确;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D错误。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RS可以获取地面的三维数据B.GPS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C.GIS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D.数字地球是一个将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环境整合起来、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地球答案:BCD解析:遥感(RS)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和识别地表信息,不能获取地面的三维数据,A错误;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定位、导航和授时的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C正确;数字地球是一个将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环境整合起来、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地球,D正确。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C.自然灾害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区域性和周期性等特点D.自然灾害只会带来危害,没有积极的影响答案:AC解析: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A正确;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如滥砍滥伐导致的泥石流、洪涝等,B错误;自然灾害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区域性和周期性等特点,C正确;自然灾害在带来危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积极影响,如火山喷发形成的矿产资源,D错误。下列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的城市B.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C.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D.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应因地制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答案:ACD解析: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的城市,A正确;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C正确;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应因地制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D正确。三、判断题(每题3分)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答案:√寒潮是指冬季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的一种气象灾害。()答案:√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和产业活动不断向郊区迁移,这就是所谓的“郊区城市化”。()答案:×(应为“逆城市化”或“再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重力。()答案:×(应为“太阳辐射能”)地震波中,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答案:×(应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行星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答案:√农业生产区位的选择,应主要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可以忽略。()答案:×(农业生产区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力发电基地,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答案:√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答案:×(应为“草原和荒漠植被”)

10.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它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答案:√四、填空题(每题3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_____小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_____和_____。(3分)答案:自西向东;24;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_____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称为_____点,此时北半球为_____季。(3分)答案:1;近日;冬黄赤交角的大小为_____度,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____之间往返移动。(3分)答案:23°26′;南北回归线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填一个条件即可)(3分)答案: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稳定的光照条件(任选三个填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_____、_____和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实现的。(3分)答案:吸收;反射;大气逆辐射五、问答题(每题5分)简述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5分)答案: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显著影响。一方面,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使得聚落容易形成并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河流地貌的多样性也导致了聚落分布的差异。例如,在河流的冲积平原上,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形成较大的聚落;而在河流的上游山区,由于地势陡峭、交通不便,聚落规模相对较小。此外,河流的洪涝灾害也会影响聚落的选址和安全。分析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5分)答案:原因: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层较薄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防治措施:针对上述原因,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植树造林、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禁止陡坡垦荒;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描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并简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分)答案: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包括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城市化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