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一直沿续到北宋2.康熙帝(1662~1722年在位)为维护国家主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图所示斗争A.推动了问题的顺利解决B.与平定“三藩之乱”同时进行C.为打击噶尔丹分裂势力创造了条件D.为我国东北边防带来了200余年的安定3.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A.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B.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C.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D.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4.唐初中书省依据君主意见出令,门下省审查而封驳之,但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君主不满门下官员的作为,遂将门下封驳权分散于中书与尚书二省,最终废止。这反映出A.三省分权提高了行政的科学性 B.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C.专制体制制约了封驳权的行使 D.君主高度信任中书尚书省5.“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传承并且创新了传统文化C.在东西文化间举棋不定 D.对国人思想解放作用有限6.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尊重。下列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是A.具有不屈不扰的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恋权位B.被称为“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C.主持编篡的《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D.为美国的独立和民主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7.19世纪70年代,江南制造局经费收支状况大致是,光绪元年(1875年)达到接近55万两后,次年开始出现小幅下降,光绪三年(1877年)减少至20万两,光绪四、五两年(1878年、1879年)虽有所回升,但亦未达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水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实业救国思潮日渐衰退 B.自强运动潜藏发展危机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洋务企业竞争意识不足8.明神宗年幼即位,内阁首辅高拱为使“政归内阁而不旁落”,欲弹劾司礼秉笔太监冯保。冯保接到高拱的奏疏后并不转送内阁,而是留中不发。高拱再上第二疏,冯保只得发下内阁拟票,高拱草拟皇上批语“俱依议行”后,指使门生弹劾冯保。这体现了当时A.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 B.党争导致政局动荡C.内阁成为议行合一机构 D.专制皇权受到侵夺9.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名称相关信息安庆军械所1861年建,洋务运动最早的官办新式兵工厂发昌机器厂1866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企业轮船招商局1872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申新纺织厂1915年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于上海A.洋务运动时期工业简表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表C.晚清时期民族工业简表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简表10.《红星画报》是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第一份画报。如图是该报曾刊登的一副宣传画《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画面上是一列行进中的火车,车头或车厢分布写着“支部”和“游击队”,意味着党支部建在连队上。该宣传画反映了《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A.中共在敌后战场艰苦抗战 B.中共注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C.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D.工农武装割据政权的广泛建立11.唐代皇帝对要官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素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唐朝的这一做法A.否定了宰相参与中枢 B.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 D.提高了庶族官员的地位12.苏格拉底认为,对于哲学家来说,比自然界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灵,因为“只有到人的心灵转而省察自身时才会有真正的哲学。”据此可知,苏格拉底A.认为自然研究没有价值 B.强调对人的理性的尊崇C.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批判智者对人性的迷恋13.下图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4.在雅典,代表国家权力、公民集体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对于公民个人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为了城邦的利益,由民众投票就可以将一个人流放——而这种流放在很多人看来其严厉程度甚至超过死刑。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国家一切权力都属于城邦居民 B.民主运作程序保证了司法公正C.法制的精神是城邦(国家)至上 D.法律源于民意且不得悖于民意15.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三舍法: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以上变法措施的共同点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C.理学是其指导思想 D.保障地主阶级利益16.1787年,美国宪法的批准程序发生了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材料中的“变革”表明美国A.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B.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C.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D.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17.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二者共同目的是A.缓解政治危机 B.统一国内市场 C.发展资本主义 D.增加财政收入18.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A.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19.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A.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B.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C.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20.金庸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虚构了主角郭靖大侠在南宋末年一直坚守襄阳(今湖北)抵御外族进攻。郭靖所抵抗的“外族”是A.契丹B.党项C.女真D.蒙古21.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22.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A.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D.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23.范仲淹有诗句形容当时的农村状况,“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南宋及其后代政客文人也不断引用这首诗,明人顾庆元撰写的《夷白齐诗话》将其收录其中。这句诗反映出A.农村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 B.均田制下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C.农产品的商品化日趋提高 D.地权的转移频繁和私有化加强2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经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所说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指A.结束朝鲜半岛的分裂 B.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C.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D.改善国际环境的需要25.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A.主张“信仰得救”,张扬个人行为的自主和权利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C.使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D.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26.以下思维导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A.帝国主义世界范围的统治秩序B.世界格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C.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D.世界现代史从繁荣走向了动荡27.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规定“所有收购量和供应量...必须由中央统-规定或经中央批准”。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1955年对生猪实行派购,1959年以后又扩大到棉、油、烤烟、茶叶、蚕茧、羊毛、牛皮等物品。统购统销A.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 B.为新中国工业建设提供资本积累C.进-步密切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D.一直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28.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五行交替顺序为:黄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汉(土)。王莽篡汉后,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变为: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王莽采用五行相生说A.主要受到天人感应学说影响 B.为宣扬儒家以德治国的理念C.出于证明政权合法性的需要 D.有利于儒家学说深入民间29.某学者认为,“脱欧”后的英欧关系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模式:“WTO模式”,即英国与欧盟在WTO框架下进行贸易的无协议模式;“挪威模式-”,即欧洲经济区减去人员流动;“加拿大模式+”,即自贸区加上若干部门性合作。做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区域合作增强B.英国市场对欧盟成员国仍具吸引力C.政治多极化减缓了欧洲一体化进程D.经济领域的国际霸权主义逐渐消失30.“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他通过交谈,在问答中不断揭示对方自相矛盾之处,引发人的主动思考,使人逐步寻求正确答案。这体现了他A.用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 B.从人自身上寻找意义和价值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选官制度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我们研究制度,必须是一种通学。一方面,每一制度,必前有所因,无可凭空特起,此须通古今;又一方面,每一制度,同时必与其他制度相通合一,始得成为某一时代,某一政府之某一制度,必须通彼此。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选官制度”为例,结合上述观点进行了如下主题复习。(1)历史变迁:对“通古今与通彼此”的知识梳理。通古今:通彼此:以宋朝历史为例,可以理解为“科举制度与___D___制度的相通合一”(2)历史归纳:根据上述提示,请你归纳中国古代历史上“选官方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历史阐释:“相对隋朝而言,唐朝的科举制已较健全,但尚不完善,直至宋朝科举制度才比较完善”。请叙述宋朝对科举制的完善进行的改革,并作简单评价。32.材料齐国任用邹忌进行改革,和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几乎是同时的。齐威王继位之初,由于过去长期处于姜齐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国力孱弱;军旅不整,在与三晋的较量之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国家机器腐败不堪,官僚机构极不健全。齐威王立志改革,他亲自考察策问,选君子担任官吏;奖励群臣吏民进谏;要求官吏要全人臣之礼,事君以忠;修订法律而监督吏治,清除奸佞之臣;招徕邻国的人口到齐国垦殖,提倡节俭;整顿军备、选配将帅、囤储军资;办好稷下学宫,延揽各国学者等。但改革并不能称为变法,只是使齐国一度成为头等强国而已。——摘编自管维良《齐威王治齐略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齐威王任用邹忌改革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齐威王任用邹忌改革的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疫灾多发期。面对肆虐的疫情,(清代前期)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但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与官方相比,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对瘟疫的救疗要积极主动的多,他们与官府合作兴办专门治疗疾疫的医药局,在夏秋时施医送药。由于科学落后,地方社会也常常举行“迎神赛会”、“年终度岁”等集体的祈神活动。——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材料二清末卫生防疫大事记时间机构、章程意义同治12年海港检疫中国海港检疫之始光绪28年天津卫生局现行章程中国地方实行卫生行政的序幕光绪30年北洋卫生局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光绪31年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宣统3年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全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宣统3年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材料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面对各种严重流行的疫病,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发动群众,配合生产,深入宣传,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1953年12月召开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新中国“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地方政府对于组织群众,说服教育以及各项防疫具体工作,均予以积极推动。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的消灭或控制了各种疫病的流行和蔓延,为以后新中国的防疫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大大推动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朝前期与清末疫病防治的差异,并分析清末疫病防治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均田制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故B正确。【详解】2、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图表型材料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康熙一生重大事件的记忆能力。图中的地理位置涉及到的是抗击沙俄的斗争,但没有带来200余年的长期安定;时间上在、三藩之后,故C项表述正确。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帝·抗击沙俄3、B【解析】

根据题干“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可知太平天国时期,传统科举规则与内容被打破,突破了封建礼教束缚,故B项符合题意。“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士人对太平天国科举政策的支持,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天主教教义通过科举考试实现普及,排除。4、C【解析】

“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导致封驳权被分散,“最终废止”,反映出专制体制制约了封驳权的行使,C项正确;三省分权提高了行政的科学性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是在明代,而非唐朝,B项错误;“君主高度信任中书尚书省”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5、B【解析】

根据材料“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可知新文化运动继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在内容上提倡新文学,白话小说的发展,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故选B;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新文化运动对国人起到较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错误。6、D【解析】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不恋权位,为美国的独立和民主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故答案为D项;A、B项是对华盛顿的评价,但不符合题干中“最有说服力”的要求,排除;C项是拿破仑的成就,排除。7、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制造总局的收入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潜藏着发展的危机,B正确;实业救国思想是在甲午战后出现的,A排除;自然经济解体的典型就是耕织分离和传统纺织业的衰败,C排除;材料与竞争意识无关,D排除。故选B。8、A【解析】

明代在内阁首辅与司礼秉笔太监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冯保不敢一再压下首辅高拱的奏疏,只能发下内阁拟票等,体现了当时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当时的政局动荡,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内阁掌握执行权,内阁为议行合一机构的结论不成立,C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的制衡,不能说明皇权受到侵夺,D项错误。9、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表格中即包含洋务运动的军用与民用工业,也包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们均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故D项正确;申新纺织厂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并非洋务企业,排除A项;安庆军械所、发昌机器厂、轮船招商局分区为洋务企业,并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项;申新纺织厂设立时,清朝统治已经结束,排除C项。故选D。10、B【解析】

“党支部建在连队上”意在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故选B;《红星画报》是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画报,可确定时间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排除AC选项;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1、C【解析】

根据材料,限制宰相等高官子弟任职的素官、回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这一做法旨在维护君主权威,防范相权过重,C选项符合题意;限制宰相等权臣子弟当官的做法,不是对宰相参与中枢的否定,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庶族官员地位的提高,ABD三选项错误。12、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强调哲学应该研究人性,研究人的价值,要“省察自身”,这实质上就是认识到理性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自然研究价值的否定,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智者运动的批判,排除D项。故选B。1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赌徒试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时间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换算成年代为公元前200年左右,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战国末年,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再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③,①燕国,②赵国,④楚国,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14、C【解析】

在城邦利益面前,雅典城邦忽视个体利益,代表国家权力、公民集体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忽视个体利益以及流放的惩处措施,都体现了法制的精神是城邦(国家)至上,选项C正确;城邦权力属于公民,排除A;材料未体现出民主运作的程序,排除B;法律维系城邦利益,因此选项D排除。15、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保甲法有利于加强军事战斗力,三舍法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三个措施的共同点是都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措施是为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不存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所述措施都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没有体现理学对其指导思想的地位,C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不是保障地主阶级利益,D项错误。16、A【解析】

材料“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反映了人民主权与各州的权力的结合,A正确;美国是间接民主,排除B;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排除C;材料未涉及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结合,排除D。1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米亚战争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和内战时期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都是为了缓解严峻的政治危机,A项正确;俄国沙皇废除农奴制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统一国内市场和发展资本主义,BC两项错误;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都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D项错误。18、A【解析】

材料核心信息是全球化弊端和人类生产全球性问题凸显,这说明人类需要全球治理,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经济领域的全球问题,C项强调政治领域问题,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诸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全球化发展迅速,D项排除。故选A。19、B【解析】

根据材料“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可知,这些内容是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可见蔡元培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选项B正确;北大当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服务政府,排除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只体现了蔡元培对传统文化中积极部分的支持,并不能得出其以儒学为主兼容其它思想的主张,选项D过度解读材料,排除。20、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末年主要少数民族政权是蒙古,选项D正确;契丹建立的辽被金攻灭,选项A排除;南宋末年西夏和女真建立的金已经灭亡,选项B、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南宋民族政权并立情况。21、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改革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民贼政体”,可知省略的应是与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那便是民主,且这正是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倡导的,所以B符合题意。而A明显不符合题意。西学不属于政体,科学也与政体无关。综上,本题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维新变法·改革内容22、C【解析】

根据材料“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说明在当时生产工具相当简陋的时代,能根据山势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修筑10余条堤坝,表明当时的人们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提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A错误;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是在公元前2070年,即距今4100年左右,按照良渚古城存在的时间最晚距今4300年,还应该是原始社会,B错误;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300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23、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反映了土地转换的频繁,土地私有化日益加强的趋势,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故A错误;均田制实行于北魏至唐朝前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农产品商品化的信息,故C错误。24、B【解析】

从题中关键信息“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结合所学知识是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故选B;朝鲜半岛至今也没有结束分裂,A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双方都想谋求好的发展,与尼克松“共同利益”不符,C错误;尼克松访华,改善中美关系,并不是改善国际环境,D错误。25、A【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信仰《圣经》和个人对上帝的真诚忏悔等信息可以看出,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张扬个人行为的自主和权利,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教会和国家关系的看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用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对宗教礼仪的否定,材料反映的是反对购买赎罪券,排除D项。26、C【解析】

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摸式”“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等信息可知,导图反映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故C正确;A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摸式”,排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并不稳定,B错误;思维导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从一战到二战,无法体现从繁荣走向了动荡,D错误。27、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对物资进行统购统销,结合当时发展工业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B正确;材料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已经完成,A排除;材料未涉及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C排除;当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体制转型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28、C【解析】

王莽不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了汉朝,而是通过篡夺的方式夺取政权,因此他改五行相克为五行相生是为了给自己的政权提供合法性依据,故选C;五行相生没有体现天人感应,排除A;王莽是为了寻找政权合理性依据,而不是宣扬以德治国,排除B;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29、B【解析】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导致学者认为脱欧后的英欧关系会存在多种可能的主要依据是英国市场对欧盟成员国仍具有吸引力,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促使区域合作增强,与英国脱欧及以后可能出现“挪威模式-”等预测不符,A项错误;政治多极化减缓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经济领域的国际霸权主义逐渐消失不是解释英欧经济关系发展存在多种可能的主要依据,D项错误。30、A【解析】

根据材料,苏格拉底用“产婆术”的办法,逐步引导人主动思考,解决自身思考的问题之处,从而逐步到寻求正确答案,这是一种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的理性精神,A项符合题意;材料是主张引导人思考,不是从人自身上寻找意义和价值,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其对神学的破除,C项错误;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不符合材料引导人思考的信息,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A:世卿世禄制(世袭制)B:察举制(荐举制)C:清D:文官体制(政治制度)(2)选官方式:世袭——推举——考试(3)内容:宋代完善了科举制。在考试制度和规则作了较大的改革。考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创设“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在考试内容上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评价: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不过随着科举取士的名额越来越多,造成了宋朝的官僚机构庞大和沉重的政府负担。【解析】

(1)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先秦的选官制度是世卿世禄制(世袭制)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荐举制)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延续到了清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制度与文官体制相结合。(2)选官方式:根据材料可知,从世卿世禄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反映了选官制度由世袭到推举再到考试。(3)内容:列举宋代在科举制方面采取的改善措施,从考试制度方面,考试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从考试规则看,实行“弥封”、“誊录”等,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在考试内容看,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人才选拔、教育和知识传播角度回答其积极作用,从科举取士人数增加导致宋朝的官僚机构庞大和沉重的政府负担回答消极影响。32、(1)背景:转型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剧变,思想文化发展(百家争鸣);诸侯争雄,各国变法风起云涌;齐国吏治败坏、国力衰弱,在争霸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影响:整顿吏治、选贤任能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重视农业垦殖、提倡节俭增强了国家实力;整顿军备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教育招揽了人才,提高了齐国的影响;有限的改革未能使齐国长治久安,为后世改革提供了借鉴【解析】

(1)背景:依据材料中“……和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几乎是同时的。”、“……国力孱弱;军旅不整,在与三晋的较量之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国家机器腐败不堪,官僚机构极不健全。”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社会剧变、百家争鸣、变法风起云涌、齐国现实国情等方面概括齐威王任用邹忌改革的时代背景。(2)影响:依据材料中“……只是使齐国一度成为头等强国而已。”及其改革措施结合所学从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家实力、提升了军队战斗力、招揽了人才,提高了齐国的影响、未能使齐国长治久安,为后世改革提供了借鉴等方面分析齐威王任用邹忌改革的影响。33、(1)差异:前期主要是社会力量主动,官民合作,清末是政府主导;前期防疫措施呈零散性(不系统)偶然性特征,清末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卫生防疫制度(创建专业的卫生机构、颁布防疫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