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2023年秋期期中九年级阶段性调研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装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班级召开“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共4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也应发挥主动性,勤勉不懈,奋发进取。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何谓自强?自强是直面困苦的意志,在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不妄自菲薄;自强是君子气节,在危难面前,不委①(曲屈)求全,不卑躬屈膝;自强是名利之外的坦荡不②(娇矫)揉造作,史不见风使舵。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奋进的征程中充满希望,也充满了挑战。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真将是我们实现价值成就未来的动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主题班会——“君子自强不息"。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2分)()

A.suǐfěixīB.suífěixī

C.suífēiqīD.suǐfēiqī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

君子处世,应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奋发有为。韩愈上书劝谏,触怒皇帝,左迁蓝关,仍坚强不屈,坦陈心志“欲为圣明除弊事,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心怀天下,虽仕途艰难,仍积极乐观,“②,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范仲淹面对贬谪,仍有“③,④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济世情怀《岳阳楼记》);欧阳修被贬滁州,却能为政一方,造福百姓“⑤,⑥”(《醉翁亭记》)以游人的快乐为乐,享受“乐民之乐";苏轼仕途多舛,对饮明月,离愁别绪中却把最美好的祝福留在人世间“⑦,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小豫委托你在“少年当自强"演讲比赛前向参赛选手交代相关事宜,请你根据下面的活动流程图,向选手们宣布比赛流程。要求:语言简洁,不超过120字。(4分)

4.小豫对活动串联词文稿进行了多处修改,请你比较初稿和定稿,谈谈这两处修改好在哪里。(4分)

初稿定稿

逆境当自强!你若能自强不息,就会像搏击长空的雄鹰,愈是风雨猛烈,愈发斗志昂扬;你若能自强不息,①就会像山上的青松,与风霜同舞,与雷电共鸣,始终不改生长的方向;②自强不息,会让你像雪山融化后的溪水,一路披荆斩棘,执着向前,终到达一直渴盼的大海。逆境当自强!你若能自强不息,就会像搏击长空的雄鹰,愈是风雨猛烈,愈发斗志昂扬;你若能自强不息,①就会像悬崖峭壁上的青松,与风霜同舞,与雷电共鸣,始终不改生长的方向;②你若能自强不息,就会像雪山融化后的溪水,一路披荆斩棘,执着向前,终到达一直渴盼的大海。

5.小豫想列举名人自强不息的事例写一段话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个名人事例。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分)

同学们,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高尚精神品格,文王被拘禁而演《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________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品格。同学们,我们要敢于面对人生中的风雨与困顿,挫折与挑战,以顽强的斗志去学习、去奋斗、去拼搏,做自强不息好少年!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7分)

驮水的日子

①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②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③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④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⑤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⑥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⑦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⑧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⑨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⑩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删改)

6.梳理文章内容,用简洁语言概括上等兵和驮水的驴之间的情感变化,将下面空缺补充完整。(4分)

上等兵用独特的方法训不愿驮水的驴,不急不躁,耐心平和,驴逐渐接纳了他。→①→上等兵表扬了独自上路驮水的驴,给它割草、买铃铛,感情愈加深厚。→②

7.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关联词语)

(2)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化无形为有形)

8.小说中两次写上等兵发现“黑家伙"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两次的情形不同,上等兵的心情也不一样,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效果。(4分)

9.小说中驮水的驴名叫“黑家伙",上等兵却没有具体名字,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谈读书

①读书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记程碑。

②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野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全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著作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书籍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子手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③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自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④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找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但对于初学不相宜。

⑤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作者:朱光潜。有删改)

文本二

阅读什么和怎么阅读

①我想把读书和生活两件事连成一气、打成一片来说,在我的见解,读书并不是风雅的勾当,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书籍并不是茶余酒后的消遣品,乃是培养生活上知识技能的工具。一个人该读些什么书,看些什么书,要依了他自己的生活来决定、来选择。

②我主张把阅读的范围,分成三个,一是关于自己的职务的,二是参考用的,三是关于趣味或修养的。举例子来说,做内科医生的,第一应该阅读的是关于内科的书籍杂志,这是关于自己职务的阅读,属于第一类。次之是和自己的职务无直接关系,可以作研究上的参考,使自己的专门知识更丰富确切的书,如因疟疾的研究,而注意到蚊子的种类,便去翻某种生物学的书;因了某种药物的性质,便去查检某种的植物书,属于第二类。再次之,这位医生除了职务以外,还有趣味或修养的生活,如果是喜欢摄影的,不妨看看关于摄影的书。这是趣味或修养方面的阅读,属于第三类。第一类关于职务的书是各人不相同的,银行家所该阅读的书和工程师不同,农业家所阅读的书和音乐家不同。第二类的参考书,是因了专门业务的研究随时牵涉到的,也不能划出一定的种类。至于第三类的关于趣味和修养的书,更该让各个人自由分别选定。总而言之,读书和生活应该有密切的关联。

③我以为:书是供给知识的一种工具,读书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该读些什么书要依了生活来决定选择。首先该阅读的是关于职务的书,第二是参考书,第三是关于趣味或修养的书。中学生先该把教科书好好地阅读,因为中学生的职务就在学习学校课程。参考书可依照所要参考的题目去决定,最要紧的是发现题目。至于趣味修养的书可自由选择,种数不必多,选择要精,读到厌倦了才更换。

(作者:夏丐尊。有删改)

10.不列对文本一和文本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第⑤段列举看史书和字典有“部首"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读书要有中心,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然后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能真正为己所用”的观点。

B.文本一的作者认为对于初学者,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跳读,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

C.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论证结构:文本一是总分结构,文本二是并列式结构。

D.文本二的作者认为“书是供给知识的一种工具,读书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

11.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②段的论证思路。(4分)

12.两个文本都围绕“读书”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着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坐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西湖香市,起于花朝①,尽于端午。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②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撩扑③不开,牵挽不住,凡四阅④月方罢。

(选自张岱《西湖香市》)

【注释】①花朝:花朝节,一般在农历二月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②袁石公:即袁宏道,号石公,明代文学家。③撩扑拨动,冲击。④阅:经历。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查阅古汉语词典,“绝”字有以下义项:①断绝;②极,非常:③超越;④横穿。结合语境,可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意为断绝,引申为“消失"。

B.“拏”《说文解字》解释为:持也,从手奴声,《广韵》解释为牵引。由此“余拏一小舟"中的“拏”引申为“撑(船)"。

C.成语“恃强凌弱"中的"强”是“强大"的意思,据此可推断“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也可以解释为“强大”。

D.“尽于端午"中的“尽”与“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相同,均可翻译为“完,没有了"。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5.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请任选角度分析其妙处。(3分)

16.两个文段都写了张岱游览西湖,(但两次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各不相同,请你结合文段内容及链接材料简要分析。s(4分)

【链接材料】西湖香市起源于唐宋年间,到元明时期,每年春汛来临,各商铺店肆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云集成市。但明朝后期昭庆寺发生火灾,且兼有内忧外患,,国势危亡,风雨飘摇,绵延百年的香市最终荒废了。作者历经西湖香市的兴衰,有感于此,创作了此文。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7.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用“①”和“②"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2分)

18.酒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试分析本诗“暂凭杯酒长精神”中诗人借用“酒"这一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2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9.班级开展“走进经典,好书共读”活动,请你从《艾青诗选》和《水浒传》中任选其一,结合名著内容写一则推荐语,向同学们推荐这部书。要求:180字左右。(5分)

①《艾青诗选》②《水浒传》

五、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歌。杜康是一种酒,诗句意思是,有什么可以排解忧愁呢,只有酒罢了。成长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失败、迷茫等等,这些都让你感受到成长路上的不如意,同时也是让我们变得优秀所必须要经历的磨砺。那么,你是如何面对成长路上的这些烦忧的呢?

(1)请以“何以解忧,唯有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温馨提示:

①请每位阅卷教师在评改试卷之前,先对所评改年级的试题及答案进行审定,若发现有不妥之处,可在县语文学科微信群组内或学校教研组内讨论,修订后再评卷。

②试卷中部分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所给出的预设答案仅供参考,且预设答案力求多角度,相对比较详细,学生答出要点即可。请各乡校语文学科组根据题目要求及学生实际答题情况统一标准后再批改。

③作文评分标准参照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请老师们认真阅读后再批改学生作文,力求做到公正、公平,给分有理,扣分有据。

2023年秋期期中九年级阶段性调研语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1)A(2分)

(2)曲矫(2分)(共4分)

2.①肯将衰朽惜残年②长风破浪会有时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⑥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⑦但愿人长久

⑧千里共婵娟(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3.示例:现在我将比赛流程向大家宣布一下。首先,大家要在13:00准时来学校1号报告厅进行本次比赛的抽签,根据抽签结果按顺序参赛。每位选手完成比赛后由评委老师进行打分并予以点评,最后由主持人播报得分并请评委团主席为获奖选手颁奖。(能结合图文材料,时间地点正确,逻辑清晰即可。如有其他答案,阅卷老师可酌情给分。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4分。)

4.示例:①将“山上的青松"改为“悬崖峭壁上的青松”,表现出青松生长环境的恶劣,从而更加凸显松不畏困境、自强不息的品质;②将“自强不息,会让你像雪山融化后的溪水"改为“你若能自强不息,就会像雪山融化后的溪水”,和前面两个分句保持一致,构成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4分。)

5.示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受屈辱而作《史记》;丘明失视力而著《国语》;孙膑被截膝骨而撰《兵法》;吕不韦被贬蜀地而著《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秦国而写《说难》(《孤愤》);孔子食不果腹而著《论语》;曹雪芹举家食粥而作《红楼梦》等等。(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6.①上等兵不再牵驮水的驴,只跟在一旁,还给它起名“黑家伙",对驴更加亲切友好;②上等兵考取军校要走时,驴飞奔而来,上等兵深受感动,不舍离开。(意思对即可,每空2分,共4分。如学生有其他答案,概括内容切合文意,阅卷老师可酌情给分。)

7.(1)“如果……就”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体现了上等兵让驴驮够四趟水的态度很坚定,“但"表示语意的转折,写出了上等兵耐心平和的独特驯驴方法,表现出上等兵的智慧。

(2)将看不见的铃声比作可以感知的事物,写出了驴奔跑的速度之快,表现了驴对要离开的上等兵的依恋不舍,化无形为有形,使情感表达更形象更具体。

(意思对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

8.①第一次是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上等兵悄悄跟在驴后面,表现了他对驴的喜爱、关心;②第二次是上等兵上等兵考取了军校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唯一的动点,表现出了他和驴之间的依恋和不舍。效果:两次描写在情节上前后呼应,突出了上等兵与驮水的驴之间的建立的如同战友般深厚的情谊。(意思对即可,4分。如学生有其他答案,内容贴合文本内容,且言之有理,阅卷老师可酌情给分,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

9.①驮水的驴有名字,表达了上等兵对驴的喜爱;(2分)②表现上等兵待驴平等,视驴如战友;(3分)③士兵无名,只以军衔相称,体现部队特色;④暗示上等兵,不仅是个体形象,也象征着无数友善、执着、上进的普通士兵的形象。(5分)(此题分层赋分:答出第一层给2分,答出第两层给3分,答出第三层给4~5分。言之有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阅卷老师亦可酌情给分,共5分)

(二)(共11分)

10.B(3分)

11.首先,提出本段论点“书籍固然可贵,却也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接着指出书多的两大流弊之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并将古代学者与现代学者读书(古代学者书籍虽少,却成就一身,现代学者读书虽多却没有什么成就)进行对比论证;最后,指出流弊之二: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并列举学哲学不读柏拉图,学经济不读亚当斯密的例子,进行论证。(意思对即可,4分。如学生有其他答案,内容贴合文本内容,且言之有理,阅卷老师可酌情给分,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

12.文本一侧重论述怎么读书,从读书要选得精,读得彻底,读书要有中心来维持兴趣、读书要有中心形成系统组织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本二侧重论述读什么书,先说读书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然后说读书的范围依据生活需要分为:关于职务、关于参考、关于趣味(或修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指出书是供给知识的一种工具,建议中学生该把教科书好好读一读。(意思对即可,4分。如学生有其他答案,内容贴合文本内容,且言之有理,阅卷老师可酌情给分,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13.C(2分)

14.(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参考答案来自教师教学用书,意思对即可。2分)

15.示例一:这几句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下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量词及白描手法将长堤、湖心亭、舟、人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示例二:“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白描的手法(妙用量词)写出了景物从小到更小,直至微乎其微的特点,以此勾勒出西湖雪景,营造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共3分。)

16.甲文段写的是雪后西湖之景,凸显出寂寥、空旷、清冷之感,寄托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情深追求以及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或:高雅脱俗的追求以及怀念故国的感伤);乙文段写的是西湖香市春和景明、游人如织的景象,看似热闹喧嚣,但结合链接材料可知香市最终荒废,在一盛一衰、一乐一悲的对比中寄寓了作者对物是人非、兴衰变化的感慨。(意思对即可,4分。如学生有其他答案,内容贴合文本内容,且言之有理,阅卷老师可酌情给分,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

(二)(共4分)

17.①凄凉地(或凄凉)②弃置身(或弃置)(①②空各1分,共2分)

18.示例一:“暂凭杯酒长精神"中刘禹锡借眼前“美酒”来表达酬谢之意,并以此振奋精神,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示例二:“暂凭杯酒长精神"是借“酒”来酬答白居易,提振精神,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豁达宽广的心胸,坚韧不拔豪迈气概(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意思对即可,2分。如学生有其他答案,内容贴合文本内容,且言之有理,阅卷老师可酌情给分,鼓励学生合情理、有创意地表达。)

(第18题的原命题为:酒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试分析本诗“暂凭杯酒长精神"和《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两句诗中,“酒"这一意象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分)为均衡(降低)试卷难度,删除了诗句的比较阅读。老师们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可以顺便讲一下这个题。答案如下:示例一:“暂凭杯酒长精神”中刘禹锡借“酒"这一意象表达酬谢之意,并以此振奋精神,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李白“酒"这一意象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以此来反衬内心的苦闷、茫然。

示例二:“暂凭杯酒长精神”是借这杯酒来酬答白居易,提振精神,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豁达宽广的心胸,坚韧不拔豪迈气概;(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是昂贵的美酒,意在营造盛大宴会欢乐的氛围,但“清酒”却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