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听课记录(15篇)_第1页
小学听课记录(15篇)_第2页
小学听课记录(15篇)_第3页
小学听课记录(15篇)_第4页
小学听课记录(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听课记录第1篇

经过一天的精彩展示,圆满结束。纵观整个展示课,感觉教师们的课堂教学

实践丰富,数学素养深厚,每节课各有所长。反思整个展示课,认为成功与缺憾

并存。下头以宁晓英教师的《周长》一课为例,谈谈的一点看法。认为这节课具

有以下优点

1、注重实践,构成概念。

宁教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资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如开课之初,从一个"周"开始,利

用教具"树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角星等",让学生动手描出周长,

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设计巧妙。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创设生

活情境,组织教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注重参与,学生合作。

本节课能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教师起到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

的作用。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鼓励学生用自的方

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时光。学生学的主

动,学的活泼,敢于发表意见。善于动脑思考,这些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如在

测量周长一节中,让学生在纸上描画每个图形的周长,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

不足之处

1、教师讲解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寻找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宁教师一个图一个图的带着学

生尝试各种方法,讲解过多,包办过多,显得改环节显得单调冗长。没有放手让

学生自动手尝试,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和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没有注意引用比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概念。

如在教学"封闭"概念时,教师仅仅限于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而没有设置

比较图形"不封闭图形",让学生经过比较,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教

学,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淡薄,对封闭的理解流于浅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听课记录第2篇

八年级下册《织女星和牵牛星》1、教师导入新课

2、学生作报告,报告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星空博览展示有关天文学的图片

二、作者介绍叶至善的生平

三、说明文简介介绍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点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介绍织女星、牵牛星、光年、银河

四、课程小练学生自行出题,抢答题目,自行考核,主要考察对课文资料的

理解。

五、星座美图星群图展示

六、互动游戏介绍白羊座的神话传说

七、认识文体科学小品文介绍

八、

;课程小结

3、教师讲评

4、交流感想

5、课外知识拓展"神五"、"神六",美国探测火星……

评析

这节课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代替教师来讲课。这也是研究性学

习的一种方式。《织女星和牵牛星》是一篇说明文,注重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打

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还要会从课文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即筛选信息的本事。

这两点学生基本把握住了,在报告中也着重介绍和考查了这部分相关的资料。

教师点评比较中肯和及时,针对学生报告的不足之处补充讲授,保证学生报

告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也对学生的努力表示肯定,给学生鼓励。

学生在这这节课中获取了很多的信息,学到许多天文知识,体现了语文的工

具性。但情感教育不明显,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不够,异常是"征服自然,做地球

的主人。做宇宙的主人”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教师应当加以正确引导,人类

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是朋友关系,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这节课没有做到这

—占

/WXO

四个学生一组,准备如此庞大复杂的课件,是否占去学生很多的课余时光呢?

仅有两个同学在讲,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其他同学好像兴趣不大,没有完全

投入课堂中去,至于本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如何,还需商榷。

小学听课记录第3篇

上课铃响后,学生还是比较吵闹,教师立刻采取措施—这堂课采取小组加分

制,这决定今日小组作业的多少,放学的快慢;刚才第二小组坐的最端正,加三

分。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齐齐读课题—"长相思"预备起。

2、"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还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字数不对称,有长

有短。

二、生字词

朗读古诗,回答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一"畔"

三、进入新课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风一更雪一更"什么意思?

(教师)哪个同学能够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风一更雪一更",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样的?

(学生)当时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

(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

"山一程水一程",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当时士兵们经历了什么,当时的

环境是怎样样的,行军路上他们走过了什么地方

(学生)士兵们走遍了千山万水……山崖险峻,河上结冰,可是他们都没有

放下。

(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错了并不可怕,教师欣赏你开动脑筋。

这些环境描述都突出了什么一行军之难

当时诗人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可是行军之地仅有什么?

四、总结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表达了什么情感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

小练笔假如你是纳兰性德,经历了行军之难。请你把当时行军的环境具体描

述下来。

小学听课记录第4篇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教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祛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

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齐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

4、总结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教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资料,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包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

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必须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包含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确定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包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T等式一T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听课记录第5篇

一、创设情境,揭题。

1、谈话。

师同学们,此刻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

季节。(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

大家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忙着去种树。学校规定中高年级参加植树,他们各

年级的种树任务都不一样,大家猜一猜哪个年级的植树任务重些?为什么?

生应当是六年级的任务重些,因为他们大些。

师让们先来看看分配给六年级同学的任务。

2、看图列式,口算。

课件出示六年级同学植树的任务共要种树90棵,有3个班。

师根据这图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

师你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口答,师板书90+3=30(棵)

课件依次出现五、四、三年级的植树任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口头说算式

再口算结果。

教师板书81+3=52+2=42+2=21

3、揭题。

师大家口算90+3、42+2很快,像81+3、52+2这两题口算起来就有点难

了,不太方便,以后碰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该怎样办?

生1能够用计数器。

生2估算、

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明白结果,能够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看来,

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样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师那么笔算52+2=的竖式到底该怎样写?们还是借助小棒分一分,把52

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样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

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

5+1=6,20+6=26根。

生2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将1

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齐再平均分两份。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先分2根,每份是1根。再把5捆平均分成2捆,还剩余的1捆拆开

又平均分成5根,1+25=26根。

师生讨论得出比较合理化的方法先分整捆,再分单根的。余下的一捆不能再

整捆的分,要先拆开与单根的合并在一齐后再平均分成2份。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竖式。分两步先把5捆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最多得

到2捆,也就是十位上的5除以2商几?写哪儿?为什么?十位上余下来的"1"

怎样办?12除以2商几又写在哪儿?

课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再演算竖式一遍。

质疑,说算理。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提问这次先来提问大家。1、6是怎样来的?两个12分别表示什么?

简析刚才学生尝试做的几种错误的列竖式格式,让学生订正

2、尝试笔算81+3=

个别板演,学生间互相提问,同桌互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辨析学生中出现的错题。

3、学习例L

师大家刚才口算出42+2=21,此刻你会不会用笔算来解决呢?

试试看,把竖式列在本子上。

个别学生板演后,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你点名同学来回答。

生1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

生2第一步除后十位上怎样没有拉下来的数?

4、看书内化。

师刚才这两题在书本第19、20页,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还有哪儿不明白的?

比较一下,这两题在笔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生例1的被除数十位上除以一位数后没有剩余,例2有剩余。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自说说看。

师这两题还有什么相同点?

师生交流并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列竖式计算36+2、36+3、36+9。

比较它们的不一样点(被除数十位上被除数除够除还有剩余的、刚好整除的

及不够除的三种类型X

2、辨析练习"确定对错,有错就改」书本第21页第2题。

先独立练习,再团体反馈。

3、自选练习。在5分钟之内自选以下习题,再评出计算之星。

26+284+656+775+366+664+4

85+5914-755+564+856+2

四、综合应用

出示综合应用题

今日来听课的教师大约有84人在食堂吃中饭,食堂总管张师傅准备了

9张桌子,每张桌子能够坐6人,够用吗?如果不够,还要再准备几张?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

五、课堂总结

师经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总评

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

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

1、选择教材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图片作为本节的开篇情境,

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解决植树问

题的过程中引入笔算除法的知识。在学习笔算前,允许学生用估算、口算与笔算

的方法解决52+2=,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

一样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2、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笔算时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两个知识点,

在设计时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操作构成表象,动脑想算理,动

口说算法,及时规范竖式的写法、总结算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安

排既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又贴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操作、演示、归纳、概

括等方法揭示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完成由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八

3、安排学生安安静静的看书这一环节,令课堂上动静结合。使学生在看书

的过程中内化所学的知识,并及时总结算法,加以归纳和概括,实现算理到算法

的过渡八

4、练习设计把知识线与情感线串起来。基本练习三题中以新带旧,不但及

时强化了新知,也复习了旧知,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辨析练习有利于突破

教学难点,预防学生计算时出差错,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确定

和推理。安排自选练习,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多数学生有自表

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八

教学提议

1、能够让学生经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今日的算式和算法有什么不一样,

从而加深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认识。

2、试商的方法主要看高位,而不是看个位。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教

师应适当引导并加以拓展讲解。

小学听课记录第6篇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日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明白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肺腭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景,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

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十分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一样?(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异常大、十分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

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们明白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可是,你可别忘了。

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本事。

点评

林教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活力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

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教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学生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

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本事的同时,

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本事。

板书

作比较

多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

精确的语言表达

总评

林教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坚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

呀!

林教师教于学到达和谐完美的统一,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

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

生的自学本事;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

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此精彩的课,让一辈子难忘。

小学听课记录第7篇

教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O自选方式朗读课文"个别,小组"

儿子和有钱媳妇,畜。生不如,传。疯了。。。

4。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用"虽然……可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主角扮演)

评主角扮演能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

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教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明白这幅画妙在何处?

10。教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教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

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教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贵州斗牛现场失控,太惨了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

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

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

初步了解课文资料。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觉得你说得异常好,只是

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进取,富有个性的自主学

习。但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光,显得

喧宾夺主。

小学听课记录第8篇

五年级下册《丰碑》

1、直接入题一丰碑

找出课文中点题的一句话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

莹的丰碑。"

2、学生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舍己为人,做好牺牲前的准备……"

教师提问"镇定"、"安详"的意思

评训练学生随课文理解词语的本事。

3、猜猜"军需处长牺牲前想到了什么?”

评那里学生回答很虚假造作,缺乏真情实感。

4、指导学生带着对老战士的崇敬之情配乐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沉重,悲伤难过,悲痛,尊敬……"

评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

5、找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谈感受

"爱战士,对君处不满,爱兵如子……"

6、教师范读"将军愣住了……”段

板书

22丰碑

舍己为人

7、带着必胜的信心朗读课文最终一段

评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精益求精的教师来说,一堂课结束后,总会留

下一些遗憾。

这堂课的教案设计很好,看得出教师很用心。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留下一

些遗憾。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重要的是以情打动人。但

革命战争年代离学生很远,学生很难投入。把学生带入情境,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很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培养一种感情基调。唐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她

直接进入主题,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导致下头的教学没有打动大部分的学生心灵。

让学生谈感受,这点子很好。但前面感情铺垫不够,学生的回答大多空泛虚

假,口号式的,遗憾。

对于学生错误,如用"恼怒成羞"形容将军。首先,应是"恼羞成怒",再次,

这个词用在那里不适合。

整堂课节奏拖沓,时光把握不好。如"贴"字纠缠了很久,费了九牛二虎之

力,学生才答到点子上。由于前面花费了很多时光,导致"将军"这条明线没有

深入分析。

小学听课记录第9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明白教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爰的植物之一,描述赞美荷花的

诗文数不胜数,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

花为"花之君子"。

今日,们来一齐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国现代著名文学家、

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看过的荷花。1(亭亭玉立的荷

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教师也想和你们一齐伴着美妙

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

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教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

你们的表情中教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

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头,们一齐来欣赏叶圣陶

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们带来怎样完美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I)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

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景

⑴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Q)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们就能够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

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教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是从哪段课文中

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

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喜欢的方式读出不一样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

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

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教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

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教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

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光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教师"包办代替"一教

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所以,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

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齐。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貌。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L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

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

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

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

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

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

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能够分为

“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

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

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能够,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

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述、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

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爰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们再一次美

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L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

名句。

人生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向都是光明的。一萧楚女

小学听课记录第10篇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们身边的

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样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

些吗?又是怎样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构成了大小不一样的角,同学们能比较

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教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

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明白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

理解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

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们

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最终

忍不住也要来考考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教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日学

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经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一样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

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的时光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供给很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

获得感性知识,构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

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

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

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忙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

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本事、操作本事、

表达本事及分析、概括本事。

小学听课记录第11篇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齐齐读课题—"秋思"预备起。

2、"秋思"是什么意思呢?一思念家人

二、生字词

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一"重"(chong)

三、进入新课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什么意思?

(教师)哪个同学能够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洛阳城里见秋风”讲的是哪个季节?一秋无秋天来了,用你的话来描绘

一下。

"见"是无形的,把它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比如叶子在瑟瑟秋风中悄然飘落

"行人临发又开封",如果你是张籍,你会对捎信的人说什么?

张籍,请问你在信中写了什么?

(请四五个同学回答,并加分)

四、总结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

表达了什么情感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

小练笔如果你是张籍,你会对远方的家人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小学听课记录第12篇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们身边的

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样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

些吗?又是怎样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构成了大小不一样的角,同学们能比较

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教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

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明白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

理解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

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们

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最终

忍不住也要来考考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教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日学

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经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一样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

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的时光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供给很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

获得感性知识,构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

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

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

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忙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

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本事、操作本事、

表达本事及分析、概括本事。

小学听课记录第13篇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及评析

课堂是学习知识最多的地方,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是每一个小学

生要学习的知识。在那里呢,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小学语文听课记

录及评析。期望你认真学习们到来的知识。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

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样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团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述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述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述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⑴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述夏、秋、冬部分的资料。(820)

3、交流讨论

Q)指名回答夏、秋、冬描述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能够写写自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教师经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

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述

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

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喜欢的语

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的

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觉得这个地方应

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景,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留下了

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

件时,课件的资料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那里可只

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终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

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爰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

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听课记录第14篇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们继续学习一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2、(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习导入时,经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

一课时的学习情景,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

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J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3、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

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

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J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

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

点。】

齐读。

4、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

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5、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

是一(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资料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

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J

二、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1)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2)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仅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

句意。)

(3)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4)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

人用词的精妙J

(5)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点题,像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一(指课题)咏华山。

3、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4、让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1、供给课前收集的描述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