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以一位象征自由女神的形象为主体,女神赤着脚,左手拿枪,右手高举三色旗,领导人们在硝烟弥漫、尸横遍地的街道上迎风前进。前景是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保皇党人,中景后景是林立如墙的各阶层百姓,空中还飘扬看鲜艳的三色旗。据此判断,该画作体现的艺术特点是A.鼓吹理性主义,追求严谨造型B.关注社会现实,讴歌劳动创造C.强调主观感情,表现内心世界D.表达绝望情绪,色彩反差强烈2.下列组合能突出中国古代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间关系的是:①赤壁之战②孝文帝改革③唐藩合亲④靖康之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汪克宽在其《环谷集·郑长者传》中这样记载:“乡邑讼理不决者,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以下理解合理的是A.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央集权的弱化 B.长者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C.基层自我管理是国家治理的补充 D.理学成为司法判决的依据4.《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有如下规定:“如有人在出庭辩论时亲手保护自己的物品。”具体做法就是与对方兴讼时,兴讼双方以手抓住所争辩的物品并以严肃的言辞来维护对该物之权利,把手放在物品上要在一定的地方并在最高审判官在场时进行。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D.法庭辩论决定物品归属5.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针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C.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6.《查土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学说汇纂》中都记载了罗马法学家弗罗丁斯的理论:“奴隶制是违反自然法的,因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这是“万民法的一项制度,根据万民法,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的财产”。据此,弗罗丁斯的理论()A.在人权方面有合理性一面 B.是为奴隶制的存在而辩护C.认为万民法应高于自然法 D.强调了罗马法的阶级属性7.西周以来王位继承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朝A.强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B.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C.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D.皇位继承制度的多样性8.王培华认为,政治家讲正统,体现了政治家的政权连续性意识,促使有作为的政治家以统一中国为己任;史学家讲正统,体现了史学家的政权连续性意识,促使史家不断以正统观念编撰正史或改编史书,正史成为中国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载体。这里的正统论的实质是A.思想的大一统 B.君主专制的确立C.郡县制的实现 D.农耕经济表现9.明代中后期,来自海外的事物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多。除了由耶稣会士传入的天主教以及西方科学知识以外,白银、玉米、火器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难以或缺的外来物质。自鸣钟、眼镜、望远镜之类也已经出现在晚明时代社会生活中。这些现象反映了A.明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征B.中国对外接触的内驱动力增强C.民间对外合法往来空间的扩大D.文化优越这一传统心态的改变10.1907年底,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女子纷纷设立“女界保路会”等妇女团体,集议筹款,签名认股,以挽回路矿权。这表明A.清末新政改变了男尊女卑传统心理B.20世纪初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C.列强侵略激发了女性爱国救亡意识D.维新变法使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11.“北京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它没有见证的是A.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B.在1912年见证了中华民国的成立C.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在1949年的秋天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12.如图为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皇帝去世时的疆域图,下列描述符合该时期的是A.大斗兽场每个拱门两边都配有希腊式石柱,将建筑力度和外观美感融为一体B.图拉真广场层次分明,功能丰富,广场两侧配有四排粗大的柱廊C.万神殿由门廊和正殿构成,集希腊柱式和罗马拱门建筑风格于一体D.图拉真纪功柱的柱体自下而上有一条浮雕带,描绘了图拉真远征场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唐初依靠良性运行的均田制,府兵制亦农亦兵的征点制度方可实施,然而流民客户激增,土地兼并的发展这两者的双重作用之下,均田制难以维持良性运行而崩溃。(天宝)八,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开元十年(722年),诸卫府兵自成丁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免除各种徭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上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颁布了《命诸道节度使募取壮丁诏》:宜令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各量军镇闲剧,审利害,计兵防健儿等作定额,委节度使放诸色征行人内及客户中招募,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每岁加於常例,给田地屋宅,务加优恤。——据《全唐文》卷31《玄宗十二》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影响。14.(20分)《俄彼得变政记》系康有为在戊戌年间进呈的第一册书,凡七千余言。以下为节选内容:材料一乃考俄之始,乃以八万兵败于瑞典万人,乃割边地于瑞国。无学校,无练兵,无通商,无制造良工,愚冥狉榛,既蠢既顽,昧塞小弱,岌岌殆亡,固有甚于我中国者。大彼得知时从变,应天而作,奋其武勇,破弃千年自尊自愚之习,排却群臣沮挠大计之说……用是数十年而文明大辟,开地万里,为霸地球。呜呼!凡数百年一姓之国,既危既弱者,宜鉴于斯。材料二考彼得之能辟地万里、创霸大地者,岂有他哉?不过纡尊降贵,游历师学而已。以欲变法自强之故,而师学他国;非徒纡尊降贵,且不惜易服为仆隶、辱身为工匠焉。凡强敌之长技,必通晓而摹仿之;凡万国之美法,必采择而变行之。此其神武独授,破尽格式,操纵自在,动作非常,以发扬神智,丕变国俗。其举动为千古英王之所无,故其创业遂为大地万国之雄霸。《易》曰:天行健。又曰:武人为于大君。《书》曰:锡王勇智。《诗》曰:武王桓拨。彼得大力自运,乾坤擂垠,刚武健拨,勇智天锡,宜其远抚长驾,创业垂统,声威赫然也。问题(1)结合材料一,“大彼得知时从变”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何影响?(2)结合材料一、二,作者认为彼得能够“开地万里”“为霸地球”的原因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康有为进呈的《俄彼得变政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它以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为背景,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了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强调主观感情,表现内心世界,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B选项是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D选项是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C【解析】

赤壁之战是孙权和刘备联军打败曹操的战役,没有涉及少数民族,①错误;孝文帝改革是鲜卑族学习汉族的改革;唐蕃和亲是唐朝与吐蕃族就是今天藏族的和亲政策;靖康之变是女真族的金灭掉北宋的事件,②③④均正确,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3、C【解析】

据材料“乡邑讼理不决者,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并结合所学可知可知,“里老文化”作为明初社会治理中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渊源于里老制度产生和发展,材料中强调乡村中有纠纷不能自己解决的,经常求助于德高望重的长者,最后都惭愧、信服而归,这是地方自我管理而对国家治理的有益补充,C正确;材料体现的基层自我管理有利于社会稳定,便于国家的管理和中央集权,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里老制”中的长者是村乡德高望重的乡绅、族长、耆老等担当,而不是“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乡里纠纷的解决、调节,而不是“司法判决”,D说法错误。【点睛】“里老制”是乡村治理和纠纷调处由村乡德高望重的乡绅、族长、耆老等担当。4、A【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的相关要求具备形式主义的特征,故答案为A项;这一规定不是保护奴隶主利益,排除B项;罗马法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纂时发展到成熟阶段,排除C项;这一规定不是决定物品归属的法律方式,排除D项。【点睛】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如《十二铜表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5、C【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湘赣边秋收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开始了把革命力量引向农村的伟大实践,打破了苏联“城市中心论”,产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B选项错误,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是古田会议;D选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秋收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B【解析】

据材料“奴隶制是违反自然法的”“根据万民法,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的财产”可知,弗罗丁斯认为奴隶制虽然违背了自然法,但它符合万民法的要求,其真实意图在于强调奴隶制存在是必要的,即为奴隶制的存在而辩护,故B项正确;弗罗丁斯认为奴隶制违背自然法,但又认为奴隶制的存在是必要的,就其人权而论是自相矛盾的,故A项错误;材料仅强调奴隶制存在的必要性,不能得出万民法与自然法的包含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罗马法的阶级属性,故D项错误。7、B【解析】皇位继承制度应该是非常固定的,即“嫡长子继承制”,但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其实也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已经严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而非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主要反映”,不是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混乱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8、A【解析】

根据“以正统观念编撰正史或改编史书,正史成为中国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载体”可得知,正统论是强调政治上的大一统,同时也涉及到文化史学上的大一统一,其实质都是思想上的统一,A正确;BC项都只是政治统一的表现,不符合题意;农耕经济是正统思想的经济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9、A【解析】

由材料“来自海外的事物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多”“白银、玉米、火器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难以或缺的外来物质。此外,自鸣钟、眼镜、望远镜之类也已经出现在晚明时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可知,题干是明朝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外来事物逐渐内化成为社会体系要素,没有理由完全拒绝外来事物,可见明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征,故选A;明代时期,我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接触的内驱动力不足,排除B;明代我国实行海禁政策,民间对外合法往来空间收缩,排除C;明清时期,统治者的心态主要还是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排除D。10、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初,沿海地区的妇女成立团体掀起收回利权运动,说明列强的侵略激发了妇女的爱国救亡意识,C正确;清末新政属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未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A排除;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9月就已经失败,D排除。故选C。1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是在南京,选项B符合题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主要攻打的是北京、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1949年新中国在北平成立,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2、D【解析】

根据疆域图可知,这时罗马帝国的疆域最大,这是图拉真时期的疆域,选项D正确;斗兽场门柱具有希腊化色彩,这是公元80年的建筑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图拉真广场建立时间是10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万神殿建立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拥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解析】

(1)根据材料“均田制难以维持良性运行而崩溃”“府兵制亦农亦兵的征点制度方可实施,然而流民客户激增”可知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根据材料“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可总结出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2)根据材料“委节度使放诸色征行人内及客户中招募,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每岁加於常例,给田地屋宅,务加优恤”结合所学可以总结出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形成募兵制,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但是加剧了政府的负担。同时节度使权力增大,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14、(1)彼得一世改革;改革促使俄国文明开化,国力由弱转强,领土广袤等。(2)顺应历史潮流,善于抓住变法时机;放下帝王的架子,虚心学习外国,把所学于本国有用的技术、知识都应用到改革中;力排众议,打击顽固守旧势力。(3)核心观点: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清末有识之士借“彼得变法兴俄”的拟构情节、为其敷上儒家的伦理观念,寄托着他们政治改革的理想、诉求。/以由弱转强的俄国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