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_第1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_第2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_第3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_第4页
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劳动与现代世界

第一节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劳动的形态与劳动的工具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劳动工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这就使得现代社会中的劳动形态也是多样的。依据人类劳动史上所使用的工具的不同,可以将人类劳动形态划分为手工劳动、机器劳动以及智能劳动。伴随劳动工具的变迁,劳动经历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劳动再到智能劳动的变化过程,不同劳动形态在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当前,手工劳动、机器劳动与智能劳动呈现出多样化的叠加形态。导语01.手工劳动02.机器劳动03.智能劳动04.当代中国劳动形态:多元并存01手工劳动——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城砖的烧制根据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用泥土烧制城砖需要十几道工序,简单汇总后可以分为以下4步。第一步是选土。选择的土要达到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标准。选好的土通过日晒、雨淋、过筛等程序可变成泥浆。第二步是练泥。过筛后的泥浆要经过反复踩踏,才会变得稠而均匀成为土坯。第三步是制坯。将经过处理的土坯放入模具,四角都要填满,用木刀或铁线弓等工具刮平后,将土坯从模具中取出阴干制成砖坯。在这个过程中可模印或戳印铭文。第四步是烧制。将砖坯放在窑床上开始烧制,当砖窑达到900摄氏度时封闭烟道,在缺氧的环境下,土里的高价铁被还原,加上火焰中大量的碳钻入砖的气孔中,使烧红的砖变成青灰色。烧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窨水。将窑洞完全封闭,经观察孔向下注水,水遇高温后马上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会吸收大量热量,并会阻碍氧气从外界进入,这避免了砖变回红色。这样,一块青灰色且坚硬的城砖就制作出来了。课前思考去料补亏学员用绿玛瑙制作狮子,因料性脆,狮子脑袋右耳处不慎掉了一小块料。玉料珍贵,不能出了差错就轻易废去。潘秉衡看后,将狮子前腿去料缩短,尤其右腿脚更短些。于是,整个狮身便趴了下来,右耳几乎贴在地上,让人无法看出该处有损。就这样,残缺的狮子竟别开生面地成了《封神演义》中叫“谛听”的神兽!课前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请尽可能全面地思考:手工劳动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手工劳动是指人运用劳动器官或借助手工工具而开展的劳动。人的劳动器官包括手、臂等身体部位。(一)手工劳动的概念手工工具则是指人可以直接从自然界取用的工具或对自然物予以改造所产生的简单工具,如作为简单工具的木棍、石斧,作为复合材料工具的弓箭、铁器等。手工工具从其本质而言是人类器官的外化,或者说是人类躯体的延伸。譬如,砍砸石器可以被视为拳头的延伸,弓弩和钳子则是手臂的延伸。(一)手工劳动的概念在手工劳动中,劳动工具始终被实实在在地握在劳动者的手里。手工劳动者可以随意改变工具的运动状况,也可以随意中断劳动过程。在手工劳动中,劳动者与劳动工具之间的联系是柔性的,劳动者相对手工工具而言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手工工具的中介作用,劳动者同外部客观世界打交道的过程由最初的“手—物”转变为“手—工具—物”。(一)手工劳动的概念(二)手工劳动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依靠身体的劳动器官,或者是利用自然界的天然工具进行劳动,劳动工具的主要材料有木、石、骨等,主要是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简单的劳动工具。伴随冶炼、锻造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自然物质创造工具进行劳动,劳动工具的主要材料有铜、铁、木等,劳动工具逐渐变得复杂,铁器开始广泛应用,除人力之外,人们开始广泛利用牲畜力、水力等作为动力。(二)手工劳动的发展历程时期年代劳动工具旧石器时期5万年前至1.5年前剥片石器、石英片、石头刀、骨针、石锥等新石器时期公元前4000年磨制石器、土器,狩猎、织物等金属工具劳动时期(金属时期)公元前2000年铜、青铜、铁简单机械劳动时期(技术萌芽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漏壶——水钟阿基米德扬水器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自动装置,如自动开闭的门(希罗)、蒸汽球(希罗)等公元前1世纪水车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元年前五类简单机械(车轮、杠杆、滑轮、螺旋、车轴)手工劳动时代劳动工具的演变(二)手工劳动的发展历程手工劳动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技术的不断分化。虽然手工劳动的劳动过程主要是劳动者自然力量的付出,但根据使用工具程度的差异,可以将手工劳动大致分为三类。使用半机械的简单手工劳动精细复杂的手工劳动完全手工或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的简单手工劳动(二)手工劳动的发展历程手工劳动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手工劳动最初是完全手工或依靠简单工具进行的小规模手工劳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伴随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分工的不断细化,手工工场作为新的手工劳动组织形式出现。手工工场的分工协作是建立在雇用劳动力与技艺专门化的基础上的,即将不同加工工序分配给具有专门技艺的自由劳动力。通过行业内的分工协作,劳动生产率得到较大的提高,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三)手工劳动的当代形态当前,手工劳动日益表现出更加人性化与个性化的新趋势,人们已不仅仅将其视为谋生手段,而更多地将其视为展示个性的途径。1.2.3.有别于批量化、规范化的工业生产,手工劳动能够充分接纳和体现劳动者的创意,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当前,以手工制作为卖点的现象层出不穷:淘宝上的手工产品越来越多,颇具创意的作品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买家;书店、商场等举办各种各样的DIY活动,受到市民欢迎;非遗活态展示、静态展览等活动引起公众的强烈兴趣……人们在手工劳动中唤起审美回忆,并通过手工劳动获得个性化表达的空间。苏绣“内卷”待解苏绣是指以江苏苏州为生产中心的传统手工丝线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苏绣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譬如原有市场规模正在不断萎缩、从业者年龄断层现象严重等。“当代苏绣行业具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主要是生活化、生活美学产品和相关艺术生活用品的共同开发。实现这种拓展的途径之一是跨界合作,这可以拓展苏绣的现代多元化发展可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这样认为。但是,“80后”绣郎张雪指出,跨界合作仍然存在融入新行业的难题。首先是成本问题。张雪仍然坚持手工绣制,这使产品价格大大提高。在此影响下,产品既难以量产,同时又很难批量出售,市场被拓宽的范围仍然有限。更重要的是,张雪选择将手工工艺做到极致后,却面临很多顾客根本分辨不出机绣和手工绣的差异的问题。“有时候我会想,这个东西是必要的吗?这到底是属于‘内卷’还是属于工匠精神呢?我们今天再去往无限的精细和无限的好上面去做有意义吗?似乎顾客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价格,我们可能很努力地做了一件特别累的但不正确的事情。”他常陷入这种困扰。不仅如此,张雪认为,苏绣在融入新行业中还面临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像某些潮牌的鞋,又或是国外的那些奢侈品品牌,完全采用机绣,价格却很高;而一些品牌因苏绣本身的辨识度和市场认可价值不高而拒绝采用苏绣工艺。”课堂讨论苏绣“内卷”待解正如“85后”绣娘汤晓红所言,“刺绣是一个慢周期、慢回报的工艺”。培养一个好的绣娘需要较高的成本,光是入门级别的刺绣技艺就需要学习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还是建立在有一定的功底和热爱的基础上。事实上,要达到一定的刺绣水平,从业者往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钻研,而要达到专业的程度,则至少需要20年。“研究所里的绣娘很多是退休返聘的,刺绣行业是需要前期很长时间的积累的,正常的话一般要绣到四五十岁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苏州刺绣研究所副总经理称。课堂讨论请结合相关材料讨论:像苏绣这类手工劳动在今天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没有存在的必要性,请给出你的理由。如果有存在的必要性,那苏绣应该怎样破解“内卷”的难题?(三)手工劳动的当代形态在我国,手工劳动具有深厚的传统,也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艺。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手工劳动之所以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具有文化的内涵。手工劳动还发生了文化转向,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形态继续存在并得到发展。有些日渐衰微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而作为一种旅游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而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三)手工劳动的当代形态手工劳动进入现代劳动体系,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些生产环节虽然已经几乎完全由机器完成,但总是有些细节之处和衔接之处需要人手的协助。手工劳动在此处发挥了一种连接或转接的作用。就业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在促使手工劳动转向第三产业。从产业经济角度看,手工劳动生产不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不需要集约化组织,简便易行,以至于在整个产业转型过程中,手工劳动成为疏解就业压力的快捷渠道。02机器劳动——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一)机器劳动的概念机器劳动主要指的是“应由看管工作机的人来完成辅助作用”的劳动形态。其基本特征如下。在机器劳动中,人的作用在于“看管”,也就是说机器劳动的主体在理论上依然是人。机器劳动是以工作机为中介进行的劳动(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拉开了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的序幕。劳动工具主要是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蒸汽机。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机器劳动进入电气化阶段。劳动工具主要是以电力为动力的电动机与以石油等化学能为动力的内燃机。(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机器劳动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手工工场转变为机器化大工厂家庭手工作坊工厂是高度组织化、制度化的,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厂制度下的劳动者,为保证工厂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以及更高经济效益的产出,必须严格控制劳动时间与劳动效率,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流水线生产泰勒制流水线生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次劳动形态变革中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人与人协作配合的最优的的技术组织形式。泰勒制是当时机器劳动所要求的劳动工具与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技术组织形式之间最佳协作关系的理论体现。泰勒制的中心思想是分工细化和管理集中化,其目的在于提高机器生产的效率。(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机器劳动所导致的生产分工也影响到全社会的分工与协作。社会生产根据劳动性质分为若干行业,如农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1.2.3.行业的划分让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生产的产品,人与人即使素昧平生,也被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随着社会分工与协作的不断加深,原有的地域界线和血缘关系逐渐渐淡化,而业缘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卢德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机器生产以极大的优势迅速冲击手工劳动。机器的引入一方面加剧了工人的失业危机;另一方面,机器使得工人在工厂重复着机械化的工作,而逐渐延长的工作时间使工人失去了支配时间的自由,更失去了作为手工劳动者的自豪感。因而部分工人将捣毁机器作为反对工厂主、争取改善生活的手段。相传,英国诺丁汉郡有一个名叫内德·卢德(NedLudd)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揭竿而起,带头捣毁织袜机。后来这种广泛的、以破坏机器为手段来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被称为“卢德运动”。卢德运动最早发生在诺丁汉郡,随后波及邻近的德比郡和莱斯特郡。1811年,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使用机器生产一种劣质长筒袜,压低袜子价格,这不仅打击了织袜工的工作自豪感,还降低了行业的产品信誉,织袜工的行业生存环境日益恶劣。一些织袜工秘密组织起来,以“卢德将军”的名义捣毁该袜商的织袜机,“卢德运动”达到高潮。1812年,英国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允许政府动用军警镇压工人运动。1813年,英国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虽然此举遭到了拜伦等为“卢德分子”辩护的少数知名人士的反对,但镇压“卢德运动”的相关法案仍然先后获得通过。课堂讨论《寂静的春天》(节选,有改动)美国的春天原来荡漾着鸟鸣的声浪,一片欢腾。但是现在变了,一片奇怪的寂静笼罩着农村。成群的小鸟、牛、羊都病倒死亡了,农夫、农妇再加上他们的孩子都突然得了不可解释的疾病,然后死去。所以,一片奇怪的寂静笼罩着美国农村的春天。我们长期以来行驶的道路,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一条可以高速前进的平坦、舒适的超级公路,但是实际上,这条路的终点却潜伏着灾难。而另外的道路则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地球的最后的和唯一的机会。课堂讨论请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上材料讨论以下问题。1.机器劳动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多的问题?2.生产力的进步一定会带来社会进步吗?(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机器劳动的出现不仅是劳动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也在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上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挑战。1.2.3.机器运转速度的加快与人的贬值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这致使人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沦为“机器”。与手工劳动相比,机器劳动中手的操作所要求的技巧和气力更少,这也使劳动者的诸多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丧失,人只不过是不同载体的劳动工具而已。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不断细化,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他们被要求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二)机器劳动的发展历程机器劳动虽然带来了财富的快速增长和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也带来了财富的不平等积累、人对物的片面依赖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等问题。拥有机器的人成了雇佣者,雇佣劳动使资本得以形成和增殖,使财富在少数人手里不断积累。在机器劳动中,人的存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但在机器劳动所生产的大量产品面前却又被“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捕获。机器劳动的发展不断使人摆脱自然的束缚,但也使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逐渐走向另一个极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愈发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的日渐恶化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生产与生态的关系。“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所谓“去工业化”,即随着人均GDP(GrossDomestic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制造业就业和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倒U形,在达到特定人均GDP水平时,制造业就业和增加值占GDP比重进入下降阶段。“去工业化”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发达国家。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转型,制造业就业比重下降。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现象。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80年巴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3%,此后“断崖式”下跌,到2000年仅为12.7%;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在未超过GDP的18%时已震荡下行,到2020年降至13%。由于这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去工业化”时工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尚在低位徘徊,国际上将这一现象称为“过早去工业化”。这种“过早去工业化”现象最初并未引发太大争议,尤其是21世纪初,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助推了拉丁美洲和非洲的经济增长,印度则依靠计算机软件等商品的出口赢得“世界办公室”的称号。在“华盛顿共识”和全球新自由主义浪潮的影响下,“服务业提前取代工业”的发展模式受到不少国家推崇,很长一段时间内,“去工业化”“退二进三”被看作一个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象征。课堂讨论“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考虑到中低端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和配置,虽然部分发达国家也存在过度“去工业化”的问题,但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是在完成了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建设之后进行的,其本质是发展高端制造业,转移中低端制造业。而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是“早熟”的,这往往表现为高端制造业衰落或缺失,中低端制造业流失,国家掉入高端制造业陷阱。近年来,欧美等国强调“再工业化”,呼吁制造业回归母国或同盟国。“再工业化”背后是各国对经济安全的重视,也是对过去多年“去工业化”的调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强调“供应链安全”、纷纷推出重振制造业计划之际,国际经济体系中留给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空间更趋狭窄。发达国家由于资本积累雄厚、科技实力强劲,容易在工业4.0时代夺得先机。相反,工业自动化趋势将影响低收入经济体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削弱其对工业投资的吸引力。课堂讨论在我国的就业总人数中,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相对较高。对比中国、美国及德国的就业总人数中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如图2-1所示)可以发现:尽管中德两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从1978年开始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是到2015年仍保持在25%~30%,制造业依然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大类,也是支撑两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基础。而美国自1998年以来,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持续下降,至2015年已降至10%以下。近年来,为了保持经济的领先地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振兴制造业,如唐纳德·特朗普在竞选总统伊始就提出“让制造业重回美国”的口号。课堂讨论请结合上述材料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制造业?中、美、德三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三)机器劳动的当代形态在今天,机器劳动的重要地位首先表现在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依然占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制造业为例,机器劳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制造”享誉全球。至2021年,我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三)机器劳动的当代形态机器劳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机械化程度与机械化水平依然是当前各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劳动的机械化程度与机械化水平主要反映劳动过程中机械化劳动工具使用情况及其在全部劳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农业为例,农业机械化被普遍认为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依然需要持续稳步提升。《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提出:2025年我国农机装备品种达到7000种左右;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行业领军企业;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三)机器劳动的当代形态伴随劳动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智能劳动时代之后,机器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机器劳动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1.2.3.机器劳动的智能化发展并不是简单地提高机器劳动的比重,而是通过现代技术与传统机器劳动相融合来提高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力以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能力,赋予机器劳动新的竞争优势。未来,机器劳动不再只是“加工”产品,取而代之的是,机器劳动不断向实现物体、数据、服务无缝连接的互联网(物联网、数据网和服务互联网)方向发展。03智能劳动——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课前思考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于2022年11月30日推出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由GPT-3.5模型提供支持。GP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可用数据训练的文本生成深度学习模型,ChatGPT是OpenAI在谷歌的Transformer语言模型框架基础上构建的。ChatGPT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与人类进行对话,并能根据上下文与人互动。它不仅擅长分析型或机械型的认知计算,还擅长创造或生成全新、有意义的甚至具备美感的内容,比如写诗、设计产品、制作游戏与编写程序代码等。ChatGPT出人意料的表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人工智能浪潮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讨论。请根据上述材料思考以下问题。1.ChatGPT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岗位吗,为什么?2.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我们的劳动产生了哪些影响?(一)智能劳动的概念智能劳动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技术产业化而形成的新的劳动形态。智能技术简单讲就是用计算机实现人的头脑功能,即通过计算机实现人的头脑思维所产生的效果。智能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劳动工具开始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智能劳动是随着劳动工具迭代升级到智能化阶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劳动形态。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对劳动诸要素进行深入、广泛、持久的改造与提升,推动产品与设备的智能化、生产方式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和服务的智能化。(二)智能劳动的发展历程弱人工智能劳动强人工智能劳动AB弱人工智能劳动所使用的劳动工具仅仅是借鉴人类的智能行为,专注于在某些特定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强人工智能劳动则试图使智能劳动工具代替人的技能,劳动工具甚至是具有超越人类的智能水平的人造物,能够在无人介入的情况下自动处理信息,并自主地执行智能功能。课堂讨论材料一2020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向社会发布16个新职业信息。这16个新职业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材料二2021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了10件超时加班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对工时制度、加班费用及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等争议问题的法律适用标准进行了明确。两部门在其中一宗典型案例中明确表示,公司规章制度中“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的内容,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请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上材料讨论以下问题。1.智能劳动的迅速发展一定会带来社会的进步吗?2.如何规避智能劳动所带来的风险?(三)智能劳动的意义机器劳动向智能劳动的发展,导致了生产、消费等各产业部门的重塑,对人的劳动方法、劳动习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智能劳动的发展水平成为影响劳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检验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三)智能劳动的意义智能劳动进一步拓展并延伸了人的脑力和体力,推动了社会发展与人的进步。智能劳动的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枯燥、繁重、危险的劳动中进一步解放出来,借助智能劳动工具,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得到持续的改善。劳动者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劳动形式的自由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劳动者选择、从事的劳动越来越与自己的个性发展相联系。劳动关系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弹性,部分劳动者从固定职业者转化为自由劳动者。(三)智能劳动的意义智能劳动在促进劳动者进一步解放的同时,也对劳动者的生存境况提出了新的挑战。智能劳动可能加剧资本和技术对人的双重控制,甚至使整个世界陷入“失控”的险境。在资本的作用下,智能劳动可能会扩大数字鸿沟、拉大贫富差距,造成更大的不平等,进而消解技术的积极性,甚至使人沦为机器的附庸。在利润的诱惑下,不受劳动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智能劳动会侵占劳动者的休息时间,甚至使劳动演变为“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的消极活动。04当代中国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课前思考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行走在山东寿光,进大棚、问菜农、访市场,随处可以感受到农业现代化的蓬勃脉动。凌晨3点,寿光菜农李金涛戴起头灯,钻进大棚。棚里,智慧温控机、智能喷灌机等装备一应俱全,一畦畦苦瓜青绿新鲜。李金涛采摘动作麻利,苦瓜纷纷入筐。“这个时间采摘,鲜度最高,我还能赶上去批发市场的早班车。”凌晨4点,果蔬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里车来车往。蔬菜经销商王敏利打开手机,核对产地、生产信息,打包、装车,一车车红红的甜椒即将发往广州。“品牌菜不愁卖,一天能运走150多吨。”走进菜农王爱民的大棚,红彤彤的番茄挂满秧藤,尝一口,香甜多汁。“种子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王爱民深有体会,“10多年前,市面上大都是‘洋种子’,价格高不说,还常被人‘拿一手’。现在的‘宝禄364’是寿光品种,产量稳,种得踏实。”“种菜标准化,农民得实惠。”村民崔江元掏出手机,打开智慧农业App,给记者演示:“提前设定施肥量、给水量、温度等数据,物联网可以全方位监测,遇到问题会自动报警。以前靠经验种菜,现在照着标准干,种出来的菜卖得更俏。”“新农人”王建文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和几个志同道合者组成团队,入驻电商小院直播带货。6小时售出63万千克“羊角蜜”甜瓜、一天卖出10万千克无刺黄瓜、单月销售38万千克“贝贝南瓜”……请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上材料讨论以下问题。1.寿光农业中包括哪些不同的劳动形态?2.为什么不同的劳动形态能够同时存在?(一)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的重要原因在于人的需求的多样性一方面,人具有满足自身物质生存的基本需求,这也成为推动劳动形态变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劳动形态的不断发展揭示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而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最终目的在于解放人,将人从劳动本身的消极性中解放出来,即将人从劳动所产生的劳累和折磨中解放出来。(一)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的重要原因在于人的需求的多样性人一旦开始劳动,生活就已不再是自然物质世界的循环过程和必然过程,而是由人自觉参与、推动和提升的创造过程。人的生活始终基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限的、具体的统一。对于人的需求的讨论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意义上,更需要结合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劳动形态多元并存的重要原因在于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