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经济学基础之经济法-笔记_第1页
军队文职经济学基础之经济法-笔记_第2页
军队文职经济学基础之经济法-笔记_第3页
军队文职经济学基础之经济法-笔记_第4页
军队文职经济学基础之经济法-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军队文职经济学基础之经济法-笔记

•法律基础理论

•第一章总论

・第一单元法律基础

・考点一法的本质和特征支

・(一)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提现。

・1."统治阶级"

•(1)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是社

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中每个成员

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2."国家意志":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二)法的特征

・1.国家意志性: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

・制定、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2.国家强制性: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行为的效力。

・3.规范性:

•(1)概括性: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

・(2)利益向导性(利导性)

•4.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1)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2)可预测性:预知法律后果;

•(3)普遍适用性:对所有社会成员普遍适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o

・考点二法律关系★★★

・(一)总述

・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vs道德规范调整的)

・会计法律制度-调整会计人员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性,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调整外在,还调整内在精神世界。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缺少任一个都不构成法律

关系。

•法律事实是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原因。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自然人(公民)-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组织

・法人组织

•营利法人(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

・非营利法人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特别法人

•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

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村委会、居委会)

・非法人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国家

・2.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

・(1)权利能力就是自然人或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资格)

・①公民的权利能力(资格)

•根据享有权利能力的主体范围不同

•一般权利能力-所有公民均有(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

・特殊权利能力-特定条件下具有的法律资格,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行使权职的资格

・根据法律部门的不同

•民事权利能力(从生到死)

•政治权利能力

•行政权利能力

・劳动权利能力

・诉讼权利能力

・②法人的权利能力(资格)

•从法人成立到法人终止

•(2)行为能力(能力)

・①法人的行为能力(能力)

•法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是一致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②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18周岁

•16<x<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独立)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4x<18周岁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的成年人

・注意: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3)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支

•未成年人

•①不满14岁

•不负刑事责任(谈不上从轻、减轻)

•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触犯法定的8钟罪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

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减轻

・触犯法定8种罪行以外的

•不负刑事责任(谈不上从轻、减轻)

・③已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

・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减轻

・老年人(已满75周岁的人)

•故意犯罪

•可以从轻、减轻

•过失犯罪

•应当从轻、减轻

•精神状态异常的自然人

•①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由法定程序鉴

定确认)

•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医疗;必要时,由政

府强制医疗

•②间歇性的精神病人

•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

・(三)内容

・享有的权利

・承担的义务

・积极义务

・如纳税、服兵役

・消极义务

・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

・(四)客体

•1物

・(1)分类1

・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

・人造物-如建筑、机器、各种产品等

・货币及有价证券

・(2)分类2

・有体物-固态、液态、气态

・无体物-如权利、数据信息、网络虚拟财产

•2.人身、人格

・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人身权指向的客体

・又是禁止非法拘禁他人、禁止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禁止侮辱或诽谤他人等

法律义务指向的客体

・VS主体、VS物

・①人的整体,只能是法律主体

・②当人的头发、血液、骨髓和其他身体器官,某些情况下,视为"物",

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3.非物质财富(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

•(1)知识产品(智力成果)-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

•(2)荣誉产品-荣誉称号、奖章、奖品等

・4彳亍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五)法律事实

・1.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绝对事件-自然现象:地震台风

•(2)相对事件-社会现象:爆发战争、重大政策

・2.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的

・行为是否合法

・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

・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

・积极行为,又作为,如签发支票

・消极行为,又不作为,如竞业限制

・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行为,如签订合同(主动)

・非意思表示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品,发现埋藏物(被动)

・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

・单方行为-遗嘱、行政命令

・多方行为-合同行为

・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

・要式行为-如票据行为

・非要式行为-如口头订立的合同

・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自主行为

・代理行为

・考点三法的形式**

・(一)种类

•主要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判例不属于我国法的形式

・(二)主要形式的制定机关与效力等级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行政法规

・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

・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地方政府规章

・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

・(三)法律的制定与修改

・1.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1)国家主权的事项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权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犯罪和刑法

•(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6)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7)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8)民事基本制度

・(9)基本经济制度一级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10)诉讼和仲裁制度

•(11)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2.基本法律与非基本法律

・基本法律

・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全代会闭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部分修改

・非基本法律

・制定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

・制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四)法的适用规则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3.新法优于旧法

・4.新的规定VS旧的特别规定

•(1)法律之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2)行政法规之间-由国务院裁决

•(3)同一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由制定机关裁决、

・5.同T立阶的法规定不一致

・地方性法规VS部门规章

・①先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用地方性规章,就用地方行规章。否则

・②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政府规章之间

・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国务院制定)VS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考点四法的分类

・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

・成文法

•不成文法

・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位阶高低)

・根本法(宪法)

・普通法

•法的内容

•实体法

・程序法

・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同T立阶)

•一般法

・特别法

•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

•国际法

•国内法

・法律运用的目的

・公法

・私法

・考点五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排除障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

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行政责任

・行政处罚(对外)

・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

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

・税务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

・行政处分(对内)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共6类)

・刑事责任

・主刑

・管制(3个月-2年)

・拘役(1个月-6个月)

・有期徒刑(6个月-15年)

・无期徒刑

・死刑(立即执行和缓刑2年执行)

・附加刑(可与主刑一起适用,也可独立适用)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适用于外国人)

・第二单元民事争议纠纷

・考点一解决途径的选择

・考点二仲裁

・民事诉讼

・考点三程序

・考点四管辖

•考点五诉讼时效

・第三单元行政争议纠纷

・考点一解决途径的选择

・行政复议

・考点二受案范围

•考点三管辖

・考点四程序

・考点五行政诉讼

・物权法

•1、物权概述

•(1)概念:对物的占有关系,对物依法享有支配权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物权是特定社会人与人之间对物的占有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享有

的支配权利,即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风可进、雨

可进、国王不可进-----18世纪中叶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物权和债权

构成了市场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财产权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和财产的结合表现为物权,

当财产进入流通领域之后,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换则体现为债权。

・物权和债权构成了市场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财产权利。

・人和财产的结合表现为物权

・当财产进入流通领域之后,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换则体现为债权。

・(2)物权的特征(与债权相比)

・1)物权是绝对权(对世权)

・A、物权的义务主体为权利人以外的不特定的一切人。

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权利人所享有的物权

的义务。

・B、债权人的请求权只对特定的债务人发生效力,因此债权是相对权,又称“对人权"

•2)物权属于支配权

・A、物权的权利人不必依赖他人的帮助就能行使其权利。

物权的权利人可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使自己的权利,无须他人给予协助,更不须征

得他人的同意。

・B、债权属于请求权,债权必须有相对的义务人给予协助方可实现

・3)物权是法定的,物权设定采用法定主义

・A、物权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由法律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且物权设定时必须公

示。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动产留置权均以动产的占有为权利象征。不动产以登记为

权利象征。

・B、债权只是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的,不具有公示性,设立债权不需要公示。另外

债权特别是合同债权,主要由当事人自由确定,也不需公示.

・4)物权的客体一般为物

・A、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物、有体物、独立物、独立于人身之外的物。

・①人的身体不可成为物权的客体。

・②人体器官在未经合法程序和手段与人体分离之前,也不可成为物权的客体。

・B、债权T殳直接指向的是行为,而间接涉及物

・5)物权具有追及效力

・A、物权的标的物无论辗转流向何处,权利人均得追及于物之所在地行使其权利,依法

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

・B、债权原则上不具有追及效力(一物二卖中,后买者若合法占有了物,先买者无权请

求返还财产,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和承担违约责任。)

・6)物权具有优先效力

•A、物权优先

・①对外优先:物权优先于债权,但"买卖不破租赁"

当物权与债权并存时,物权优先于债权。但物权优先于债权并不是绝对的(设立抵押合

同前抵押财产已经出租,原租赁关系不受抵押权的影响,如买卖不破租赁。

・②对内优先:同一标的物上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或性质相同的物权时,成立在先

的物权优先于成立在后的物权

•B、债权不具有优先的效力,在同一物上可以设立多个债权,各个债权都具有平等的效

力,债权人在依法受偿时都是平等的.

・(3)物权的种类

・1)物权的权利人行使权利的范围不同

・A、自物权:

・概念:全面支配

权利人对自己所有的标的物依法进行全面支配的物权。

・物权种类:所有权(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

・B、他物权:

•概念:限定某一方面/期限

权利人在他人所有的标的物上享有的被限定于某一特定方面或某一特定期间的物权。

・物权种类: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2)他物权从设立目的的角度

・A、用益物权

以标的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设立的物权

•物权种类: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典权等

•设立目的:实现物的使用价值

・权利的性质:多为独立性的主权利

・标的物:主要标的物为不动产

•标的物价值形态变化后的影响:会对权利人的使用收益权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权利

消灭;

・B、担保物权

为担保债权的实现而设立的他物权

・物权种类: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设立目的:以物的交换价值担保债权的实现

・权利的性质:是从权利,它以债权的存在为前提。

・标的物:为不动产或动产

•标的物价值形态变化后的影响:并不影响担保物权以变化后的物为标的而继续存在。

即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

•3)物权有无从属性

•A、主物权:

・概念:可以独立存在的物权,它与其他权利没有从属关系

・物权种类:所有权、地上权

・B、从物权:

•概念:从属于其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

・物权种类:地役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4)物权的发生是否基于当事人的意思

・A、法定物权

・概念: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发生的物权

・物权种类:留置权、法定抵押权

・B、意定物权

・概念:依当事人的意思而发生的物权

・物权种类:质权、抵押权

•5)物权存续有无期限

・A、有期限物权

・概念:有存续期限的物权

・物权种类: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B、无期限物权

・概念:没有期限限制的物权。

・物权种类:所有权

・(4)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是指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得丧变更及其保护的方法均源自法律的直接规定,当事人不得

自由地创设。

・1)物权法定原则

・A、种类法定

如法律规定动产质权必须转移占有,则当事人不得设立不转移占有的动产质权。

・B、内容法定

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直接由国家法律加以规定,不能由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随意改

变其内容。

・C、效力法定

如设立不动产抵押权,该权利从何时开始生效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商加以设定。

・D、变更规则法定

如房屋所有权变更必须办理变更登记

・E、保护方法法定

物权主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保护自己的权利。法律未加规

定的救济措施,即使双方当事人同意,也不得采用。

・2)F—权原则

・A、一个特定的标的物上只有一个所有权。

【提示】特定的物上只有一个所有权,所有权人可以有多个;物权也可以有多个。

•B、同一物上不得设有两个以上相互冲突和矛盾的物权。

同一物之上可以并存数个不相矛盾的物权。例如所有权与他物权同时并存;在同一物之

上设定数个不相矛盾的担保权等。

・3)物权公示原则

物权公示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对物权的享有与变动均应采取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

方式的原则。

・①物权的公示方法必须由法律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②物权公示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

・普通的动产一经交付,便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后果;

・不动产的转让一经办理登记手续,便发生该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的法律后果。

・(5)不动产登记的范围和种类

•范围:

・1)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

•2)用益物权: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

海域使用权;地役权;

・3)担保物权:不动产抵押权;

・种类

・1)预告登记

是指当事人所期待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所需要的条件缺乏或者尚未成就时,即权利人只对

未来取得物权享有请求权时,法律为保护这一请求权而进行的不动产登记。①预告登

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转移不动产所有权或者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

权、抵押权等其他物权的,不发生物权效力。②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

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2)首次登记:物权首次产生,如商品房第一次登记

・3)变更登记:物权具体内容变化

・4)转移登记:不动产物权发生权利转移时所进行的不动产登记

【提示】变更登记与转移登记的区别:①转移登记前后的权利主体不一致,而变更登

记前后的权利主体一致。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②转移登记是不动产权利转让行为,

变更登记则不是。③转移登记一般应依法缴纳相关契税所得税等,变更登记不需缴纳

税款。

・5)注销登记:不动产物权消灭时所进行的登记。如地役权解除需注销登记。

・6)更正登记或异议登记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

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申请人在异议登记

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

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更正登记:权利人/利害关系人人物事项错误,申请更正

・异议登记:

・权利人不同意更正,利害关系人可申请异议登记,

・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登记不当造成损害,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7)查封登记:判决或者强制执行

作为被执行人的不动产权利,因判决或者强制执行等原因,当事人尚未向权属登记机关

办理登记手续,而由执行法院向登记机关提供被执行人取得财产所依据的生效判决书或

者执行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由登记机关对该房屋的权属直接进行登记,然后再予

以查封。

•2、所有权

・(1)所有权的概念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

・(2)所有权的法律特征(5个)

・1)所有权的独占性

所有人对其财产享有的所有权,可依法排斥他人的非法干涉,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加以妨碍

或侵害。当所有权受到不法占有或者侵害时,财产所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停止侵害、

排除妨碍或者赔偿损失。

・2)所有权的全面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所有物加以全面支配的权利。

・3)所有权的单一性:所有权并非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利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

整体的权利。

・4)所有权的存续性:一般而言,财产所有权一经合法获得,就可以永久存续。

・5)所有权的弹力性:所有权发生分离的权能在分离期限届满后,最终仍属于所有权人。

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可以通过法定的方式或合同约定的方式同作为整体的所有权相分离。而

与所有权发生分离的权能在分离期限届满后,最终仍属于所有权人。

・(3)所有权的取得

・1)原始取得

・A、所有权首次产生

・生产: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新的财产进而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孳息

孳息是指由原物所产生的收益。孳(zi):繁殖的意思

・天然孳息:

・因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的收益

如从果树上摘下来的果实、母牛生出的小牛。

・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

按照约定。

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

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法定孳息:

・因法律关系所获得的收益。

如存款取得的利息,出租人根据租赁合同收取的租金、彩票中奖所获奖金

等。

・法定孳息按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交易习惯取得。

・B、依公法获得所有权:国有化和没收

国家根据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将一定的财产收归国有,无须征得原

物所有权人的同意,直接依法获得物的所有权。如,国家根据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手段,

剥夺违法犯罪分子的财产归国家所有。

•C、其他根据法律确定所有权

・①先占:民事主体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

・②添附:不同所有人的物因一定的行为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物或具有新质

的物。包括

・混合(两种饮料混一起)

•附合(他人建筑物上刷漆)

•加工(仅限动产)三种情形,其中加工标的物仅限于动产。

•③发现埋藏物和隐藏物: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所有权人不明的埋藏物和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在该物上缴国家以后,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④拾得遗失物(找不到失主,归国家)

・发现他人不慎丧失占有的动产而予以占有的法律事实,根据我国《民法通则》

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拾得人不能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

•同样,拾得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也应归还失主。

・如果找不到失主,经法定程序,国家可获得物的所有权。

•⑤善意取得

・是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

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可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善意取得既可适用于动产,也可适用于不动产。不动产的转让以办理登记为物

权变动的标志,动产的转让以交付作为基本标志。

・【提示1】禁止或限制流通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例如,枪支弹药、黄金、

麻醉品等。

•【提示2】货市和不记名证券是一种特殊的动产,谁持有就成为其权利主体,

因此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2)继续取得:继承、买卖、赠与、互易等

・继受取得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行为或基于法定的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所有权。这种

取得方式须以原所有人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作为取得的前提条件。

・所有权继受取得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取得所有权。法律行为具体包括买卖合同、赠与和互易等。

•②因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取得所有权。例如继承遗产,接受遗赠等。

・③因其他合法原因取得所有权。如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通过合股集资的方式形成新

的所有权形式。

•(4)所有权的消灭

・1)所有权的相对消灭:物权主体原因消灭,抛弃、死亡等

因物权主体的原因而消灭,如权利人转让或抛弃物权或作为权利人的公民死亡等。

・2)所有权的绝对消灭:所有权客体原因消灭,毁损、灭失

因所有权客体的原因而消灭,如标的物毁损或灭失导致原物权的终止。

・(5)共有

・1)按份共有(分别共有):按份额享有权利与义务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

共有关系。

・①不能确定应有部分比例时,推定为各共有人的应有部分均等

按份共有的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一定的应有部分。应有部分的确定如果根据意思及法

律两种方法不能确定应有部分的比例时,则应推定为各共有人的应有部分均等。

・②按份共有人依据其应有部分,对于共有物的全部享有使用收益权。

・③不需要经其他共有人同意可卖自己的应有部分,同等条件下,其他共有人有优先购买

权。

按份共有中的共有人不需经过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而出卖自己的应有部分,在同等条件下,

其他共有人有优先购买权。A:按份共有人有约定,按约定处理B:共有人间没有约定

或约定不明,如转让人向其他按份共有人发出的包含同等条件内容的通知中载明行使时

间的,以该期间为准C:如果包含同等条件内容的通知中未载明行使期间,或者载明的

期间短于通知送达之日起15日的,为15日D:如转让人未通知的,且无法确定其他

按份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最终确定的同等条件的,为共有份额权属转移之日起6个

・④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除

外。

处分按份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

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2)共同共有

是指根据一定原因成立共同关系的数人,共享一物的所有权。

・A、共同共有的发生以共同共有人之间存在共同关系为前提。共同关系如夫妻关系、家

庭关系等。共同共有的形式主要包括三种:

・①夫妻共同财产。

・②家庭共有财产。

・③遗产分割前的共有

・B、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共有人不能对共同共有财产确定份额;共同共有关

系终止,才能确定各个共有人的份额,分割共有财产。

・C、一般情况下,共同共有财产的处分应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

的除外。

•(6)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

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2)《物权法》规定,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

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3)业主不得以放弃权利为由不履行义务。业主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随

着业主对专有部分所有权的转让而一并转让。

・3、用益物权

・概念: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特征(4个):

・(1)是具有独立性的他物权

・(2)用益物权是限制物权

・(3)用益物权具有使用的目的

・(4)用益物权的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

・种类

•(1)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合同是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依据。

・(2)建设用地使用权

・可以采取出让或者划拨等方式;

・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

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

・划拨土地没有期限的限制。

•《物权法》规定:"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

•(3)宅基地使用权:须遵循法定的申请程序,经批准后方可取得。

・(4)地役权

・地役权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

・需要利用他人土地才能发挥效用的土地,称为需役地;

•提供给他人使用的土地称为供役地。

・地役权是按照合同设立的。设立地役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地役权不能由法律

强制,应采取协商的方式由当事人约定。

•(5)海域使用权、国家集体自然资源使用权、典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渔业养殖

捕捞权

•4、担保物权

•概念:

•担保物权:指为确保债务清偿的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所有的物或所属的权利上设定的、

以取得担保作用的定限物权。

・担保物权以取得担保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实质内容

・法律特征

•(1)担保物权具有价值权性

担保物权以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内容,以担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

•(2)担保物权具有法定性

当事人不得约定设立担保物权,也不得协议变更担保物权发生的要件和内容。

・(3)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

一般情况下,担保物权从属于债权而存在,担保物权的成立以债权的成立为前提,而且因

债权的移转而移转,因债权的消灭而消灭。但担保物权的从属性并不是绝对的,如最高额

抵押并不以债权的存在为其发生或存在的前提条件。

・以债权的成立为前提

・因债权的移转而移转

・因债权的消灭而消灭

・(4)担保物权具有不可分性

在所担保的债权未受全部清偿前,担保权人可就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担保物权的不可

分性不是担保物权在性质上的不可分,而是为增加其效力赋予担保物权不可分性,当事人

可约定排除担保物权行使的不可分性。

•未受全部清偿前,担保权人可就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

・为增加其效力赋予担保物权不可分性,可约定排除

・(5)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

担保标的物变化为其他的价值形态时,担保物权所具有的支配效力及于变形物或者代替物。

担保物因毁损灭失所获得的赔偿金成为担保物的代替物,担保物权人可就该代替物行使担

保物权。

•种类(3种)

・抵押权(不转移)

・(1)抵押权的概念

・抵押权:指债权人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所提供担保的财产不移转占有

・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所担保的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

・债权人为抵押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所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2)抵押权的设定

・1)依照法律规定直接产生的抵押权是法定抵押权

法定抵押不需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只要发生法律规定的情形,抵押自然设立。

《物权法》规定:"1)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并抵押。2)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2)基于抵押合同而产生的抵押权是意定抵押权

《物权法》规定,"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3)抵押标的

・1)允许抵押的财产

・①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②建设用地使用权;

・③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④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⑤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⑥交通运输工具;

・⑦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2)禁止抵押的财产

•①土地所有权;

・②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

抵押的除外;

・③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

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④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⑤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4)抵押登记

・1)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抵押标的:

・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

包经营权;

・以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

・房地产必须登记

・2)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

・抵押标的:

・以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父通运输工具;

・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

・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质权(转移)

质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转移给债权人占有,以之作为债务

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或财产权利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在

质权关系中,提供质押财产的人,成为出质人,接受该财产作为其债权担保的人称为质权

人,质押的财产称为质物

・(1)质权的法律特征

・1)质权的设定必须移转占有,以某些特定财产作质物时,还必须依法办理登记手

续。这是质权与抵押权的一个重要的区别。

・2)质权的标的主要为动产或权利,不包括不动产。

・3)质权具有物上代位性、从属性和不可分性。

・(2)质权的类型

・1)动产质权

・2)权利质权(记忆:三票三单、债股金、其他):

•①汇票、支票、本票

・②债券、存款单;

・③仓单、提单;

•④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⑤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⑥应收账款。

・留置权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

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留置该动产,并依照法律的规定将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后的

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提示1】留置权是一种法定的担保物权。

留置权的成立无需双方当事人的约定,也就是说,即使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任何关

于留置权的规定,也不影响留置权的存在,当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债权人可直接基

于法律的规定行使留置权。

・"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这条规定体现出了法定担保物权和意定担保物权在受偿顺序上的不同。

・【提示2】留置权只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关系中。如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能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

・招标投标法

•招标投标基本理论

・招标

・是针对特定项目采用的一种采购(供应)的评价手段,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用户得到更适用、质

量更好、价格更低,服务更高的产品或供应商,可以使采购方的采的过程更加公开化,同时,通过这

样的活动,可以使更多的供应商有更多的公平机会参与提供、保证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同时也

使得采购、供应双方更加遵福公开江正、公平、诚减实、信用的原则。

•招标方式

・公开招标

・凡国有资金(含企事业单位)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占主导地位的建设项

目必须公开招标。

・非国有资金(含民营、私营、外商投资)投资或非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占主导地

位且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建设项目可以邀请招标,但招标人要求公开招

标的可以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竞争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指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又称有限竞争性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

其他组织投标。

・组织形式

・自行招标

・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组织招标投标活

动。

・委托招标

•招标人自行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开展招标投

标活动;不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招标人,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

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

•投标

・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根据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所规定的条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

招标人递盘的行为。

・投标预备会

•投标预备会是招标人为了澄清、解答潜在投标人在阅读招标文件或现场踏勘后提出的

疑问,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时间组织的投标答疑会。所有的澄清、解答均应当以书面方式

发给所有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并属于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招标人同时可以

利用投标预备会对招标文件中有关重点、难点等内容主动作出说明。

・编制提交投标文件

・1)潜在投标人在阅读招标文件中产生疑问和异议的,可以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以

书面提出澄清要求,招标人应当及时书面答复澄清。潜在投标人或其他利害人如果对招

标文件的内容有异议,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10天前向招标人提出。

・3)投标截止时间之前,投标人可以撤回、补充或者修改已提交的投标文件。投标人撤

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招标人。

•2)潜在投标人应依据招标文件要求的格式和内容,编制、签署、装订、密封、标识投

标文件,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提交投标文件,并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投标

保证金。

•开标、评标、中标

・开标是指在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后,招标人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启投标人提交的

投标文件,公开宣布投标人的名称、投标价格及其他主要内容的行为。

•开标

•投标人少于3个的,招标人不得开标。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分析失败原

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重新招标。重新招标后投标人仍不足3个的,

按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审批、核准手续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报项目审批、

核准部门审批、核准后可以不再进行招标。

•招标人或其招标代理机构应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组织开标,邀请所有投标人代

表参加,并通知监督部门,如实记录开标情况。除招标文件特别规定或相关法律法规有

规定外,投标人不参加开标会议不影响其投标文件的有效性。

•评标是指评标委员会和招标人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评审

和比较的行为。评标是招标投标活动中十分重要的阶段,评标是否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决定着整个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公平和公正;评标的质量决定着能否从众多投标竞争者中选出最

能满足招标项目各项要求的中标者.

.评标

•组建评标委员会

•招标人一般应当在开标前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评标委员

会由招标人代表和不少于成员总数三分之二的技术经济专家,且5人以上成员单数

组成。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评标专家从依法组建的评标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

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方式确定;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或者国家有特殊要求,采取随

机抽取方式确定的专家难以保证胜任评标工作的招标项目,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

・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项目确定评标专家的时间应不早于开标前3个工作日,政府采购项目评

标专家的抽取时间原则上应当在开标前半天或前一天进行,特殊情况不得超过2天。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应当在充分熟悉、掌握招标项目的

需求特点,认真阅读研究招标文件及其相关技术资料,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方法、评

标因素和标准、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等,对投标文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和评审,向

招标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中标候选人。

・中标是指招标人向经评选的投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与之签订书面合同的行

为。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⑴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

价标准;(2)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

本的除外。

•中标

・1)中标候选人公示。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曰

内在指定的招标公告发布媒体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中标候选人不

止1个的,应将所有中标候选人一并公示。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依法必须进行

招标项目的评标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中标候选人公示期间提出。招标人应当自收到

异议之日起3日内作出答复;作出答复前,应当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2)履约能力审查。中标候选人的经营、财务状况发生较大变化或者存在违法行为,招

标人认为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的,应当在发出更标通知书前由原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

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审查确认。

•3)确定中标人。招标人按照评标委员会提交的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及公示

结果,根据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规定的定标原则确定中标人。

・4)发出中标通知书。招标人确定中标人后,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

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5)提交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在确定中标人的15日

内应该将项目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提交招标投标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法律责任

•合同法律

•L合同的法律特征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在合同关系中是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命令和服从的关系的。

•(2)合同是在当事人自愿基础上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4)合同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提示】非民事性质的行政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不属于民事合同的内容。同时,有关身份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