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公元607年与609年,日本外交官小野妹子以使者的身份曾两度出使中国,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接见他的中国皇帝应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
2、“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2000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始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武则天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这体现了她(
)A.重视惩治腐败B.注重选拔人才C.大力发展科举D.重视农业生产
4、学习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了解唐朝的历史。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安史之乱、黄巢起义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贞观之治
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诗歌的集大成者,其中“诗圣”的诗句是(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事的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B.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C.宋代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D.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7、他认为,北宋前期国用不足,是因为缺乏善于理财者。为实践“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他实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这里的他是指谁(
)A.商鞅B.王安石C.韩非子D.李悝
8、引进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宋朝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是A.玉米B.占城稻C.茶叶D.粟
9、如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最初流通于(
)
A.北宋时期,四川地区B.南宋时期,四川地区C.北宋时期,都城东京D.南宋时期,都城临安
10、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粮仓
③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分裂局面,统一蒙古的历史人物是(
)A.铁木真B.阿保机C.忽必烈D.元昊
12、某校初一5班开展了“中国历代版图及疆域的探究”活动课,得知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是(
)A.唐朝B.元朝C.宋朝D.隋朝
13、以下引文能够反映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
①“伐无道,诛暴秦”
②“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4、他既有文才,又有武略,他的词慷慨豪放,唱出了处在民族危难当中的一个英雄豪杰人物奋发激越的情怀,表达了当时大民反抗女真入侵者的愿望。他是(
)A.苏轼B.李清照C.柳永D.辛弃疾
15、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宋史》
16、“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
兮,觅个封侯。”与这首豪迈雄壮的诗歌相关的史实是A.文天祥抗元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复台D.雅克萨之战
17、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这些关城都是(
)A.玄奘西行的重要关卡B.朱棣起家的龙兴之处C.长城沿线的防御据点D.清军入关的必经之地
18、明成祖永乐十七年,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国向中国朝贡了“祖剌法(长颈鹿)”,马里的木都束国送来了“花福禄(斑马)”和狮子。与这些异兽来到中国有关的是(
)A.丝绸之路B.蒙古西征C.郑和远航D.传教士来华
19、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直接原因是(
)A.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B.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入北京C.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降清D.努尔哈赤率领清兵入关
20、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A.蒙古族朝鲜族B.蒙古族回族C.土家族藏族D.蒙古族满族
21、下边的材料反映的是(
)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千克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千克;中国年产铁约20000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A.闭关政策保护了小农经济B.清朝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C.闭关政策起到了自卫作用D.闭关政策造成了中国落后
22、“国粹”是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其中有一“国粹”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归为生旦净丑四行,讲究唱念做打,以脸谱来烘托人物性格。这一“国粹”是(
)A.武术B.昆曲C.书法D.京剧
23、下面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是(
)A.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B.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C.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D.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二、综合题
2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2000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进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四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唐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不过遇事请旨耳!”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该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的制度分别是在哪个朝代开创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有何看法?为此他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中提到的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设立的目的是什么?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封建社会君主统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这种文化融会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民族平等与文化融合成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爱戴,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天可汗”。——《唐朝治理西域的制胜法宝》材料二
图一秦朝疆域图
图二西汉疆域图
图三
清朝疆域图材料三清朝管理措施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设置①____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②__________(机构)管辖新疆地区。(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结合所学知识,谁被各称为各民族的“天可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疆域从秦朝到清朝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完成下列清朝疆域示意图。
(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①②处补充完整。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况古代中国对边疆治理的共同作用。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材料二:这部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被誉为“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材料三:这部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