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广东省阳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广东省阳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广东省阳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广东省阳江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由此可知,北京人(

)A.已经学会使用火B.具有爱美意识C.已经饲养家畜D.种植水稻和粟

2、传说4000多年前,炎黄部落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A.炎帝、尧B.炎帝、黄帝C.黄帝、舜D.尧、舜

3、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大舜传位于禹B.启继承了禹的位置C.汉武帝大一统D.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4、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只在民间使用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5、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铁农具D.牛耕技术

6、文艺作品中蕴含着历史,下列文艺作品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①《兰亭集序》②《女史箴图》③《洛神赋图》④《道德经》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历史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秦始皇为了沟通长江和黄河而派人开凿灵渠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儒家经典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写告示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度量工具

8、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

9、《剑桥中国史》中写道:“……随之而来的文帝和景帝,两帝的性格和成就长期以来引起了中国作者的景仰。”他们的成就出现的原因是(

①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

②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③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

④制定严厉的法律,刑罚严酷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汉武帝统一全国货币是(

)A.铲形币B.五铢钱C.刀形币D.蚁鼻钱

11、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它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减轻农民负担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严惩贪官污吏D.重视“以德化民”

12、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歼灭了秦军主力C.建立了“张楚”政权D.建立了西汉王朝

13、东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国家政权由统一走向分立的时期,这一时期各政权为争夺权力,相互间不断发生战争,强者争锋,弱者消亡,逐渐趋于统一。下列战役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且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有

①官渡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巨鹿之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统一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下列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的是(

)A.“八王之乱”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

15、“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作用D.意义

16、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如果“任情返道”则会“劳而无获”。这段材料中,作者旨在强调农业生产需要(

)A.注重工具创新B.改良作物品种C.因时因地制宜D.适应市场需求

17、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实行盐铁官营D.建立郡县制

1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经济发展

19、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具体体现有(

①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对石器进行磨光和钻孔

③已经穿上自己缝制衣服;④对死者进行埋葬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20、《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写道,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鲁肃劝其称帝的人物是(

)A.刘备B.曹操C.孙权D.袁绍二、综合题

21、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两个新现象?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喊,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落己・商君列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导致“家给人足”、“勇于公战”的措施。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指出秦统一中国后采取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材料五: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较。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4)材料五反映的是西汉初期哪一治世局面?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是因为统治者实行哪一政策?

22、材料分析:制度创新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三字经》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四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

(3)材料三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4)材料四表明秦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制度创新有怎样的认识?

23、下列是某班同学以“中国古代农业”为主题制作的展板,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板块一:工具和技术的进步

(1)观察以上三幅图,归纳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的表现。板块二:水利工程的修建

冰乃壅江作堋(分水坝),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郡守所在地),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树)修成后可利用岷江水运送岷山上的木材);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

(2)阅读上述图文,写出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人物及修建时期。依据材料概括都江堰的修建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如果再增加一个板块——生产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把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放入其中。请写出该著作的名称及其作者。

24、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你引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2)材料二中的言论出自春秋时期的哪一位思想家?并写出他的主要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5、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先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成威伏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威伏其事,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秦始皇本纪》

(2)材料二所说出“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