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枣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枣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枣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枣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该人类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丁村人D.和县人

2、传说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在今天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也发现了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这说明(

)A.传说中的炎帝确有其人B.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C.传说中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D.炎帝的故乡就在西安

3、《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从“大同”到“小康”之世的分界线是(

)A.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B.夏朝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家天下向公天下的转变D.世袭制向禅让制的转变

4、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下列关于甲骨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B.它的发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C.它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官制等D.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下列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是(

)A.河姆渡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6、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以下经典属于老子的是A.B.C.D.

7、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A.圆形方孔半两钱B.刀币C.蚁鼻钱D.布币

8、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之争史实有关的是(

)A.问鼎中原B.破釜沉舟C.四面楚歌D.围魏救赵

9、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的时间和都城分别是(

)A.公元前209年

咸阳B.公元前202年

西安C.公元前207年

西安D.公元202年

咸阳

10、汉武帝统一全国货币是(

)A.铲形币B.五铢钱C.刀形币D.蚁鼻钱

11、“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是两汉时期的盛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休养生息政策③轻徭薄赋④减轻刑罚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①④

12、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领导者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草木为兵,揭竿为旗”,拉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这场起义被称为(

A.大泽乡起义B.巨鹿之战C.楚汉争霸D.垓下之战

13、“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唐朝诗人胡曾这首诗描述的是(

)A.涿鹿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淝水之战

14、学会运用原因和结果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表中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A.AB.BC.CD.D

15、改革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包括A.朝廷官员必须使用汉语B.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C.以汉服代替鲜卑服D.改鲜卑姓为汉姓

16、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明的,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书是(

)A.《论语》B.《齐民要术》C.《水经注》D.《农政全书》

17、“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根据这一建议,汉武帝推行了A.禅让制B.分封制C.削藩令D.推恩令

18、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上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起到重大促进作用的事件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B.各国的变法运动C.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D.商业活动的逐渐活跃

19、我国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黄帝

20、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A.澎湖列岛B.海南岛C.金门D.台湾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分两次颁行的。公元前356年,第一次颁布变法令,以厉行法治,强化君主集权为主要内容。变法令规定:“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农民“致粟帛多者”,可免除其徭役或租税,不努力耕作或弃本逐末,其全家都要被罚作奴隶;人民立军功者可得爵,私斗者则受罚;宗室元军功者,便不能获得贵族身份;新的军功贵族按爵位高低来决定他们占有田地、奴隶多少和服装的等次。——《中国全史》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在哪些方面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思考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

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做巨大改变,秦政府和周政府大大地不同,周政府不过是个国王亲属和大部落酋长们住的大庭院,秦政府是真正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适成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称赞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秦政府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所述内容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此事件地位如何?

23、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材料三

贾思勰主张“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贯穿了精耕细作求高产的思想,体现了民间谚语所说“顷不比亩善”的真谛。他还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掌握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分别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两项农业技术?它们的出现对于农业发展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汉初实行什么政策?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贾思勰发展农业的主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4、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大发展】材料一:

【变革促发展】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承,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史记·商君列传》【思想激争鸣】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图A所示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图B中农具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开始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本次改革的两项内容。

(3)据材料三,写出你最欣赏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指出学派名称,并概括该派别主张。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表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材料二: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道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凶残。——秦朝末年的民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是谁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