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下册(二) 单篇梳理6 石钟山记-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1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二) 单篇梳理6 石钟山记-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2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二) 单篇梳理6 石钟山记-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3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二) 单篇梳理6 石钟山记-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4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二) 单篇梳理6 石钟山记-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篇梳理6石钟山记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①()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②()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③(),桴④()止响腾⑤(),余韵⑥()徐歇⑦()。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第2段)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①()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②()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③()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④(),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⑤(),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⑥()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第3段)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①()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②()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③()不传也。而陋者乃④()以斧斤考击⑤()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答案(第1段)①即使②寻求,探寻③清脆悠扬④鼓槌⑤传播⑥余音⑦慢慢消失(第2段)①赴任,就职②本来③正④裂缝⑤窟窿⑥先前(第3段)①大概②终究③……的原因④竟然⑤敲打[记忆导图]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南声函胡,北音清越答案同“含糊”,指声音重浊模糊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空中空中而多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天空中②心动余方心动欲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内心有所触动;动心,产生做某事的欲望③水师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水军答案①中间是空的②内心惊恐③船工3.多义词语(1)适义项例句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③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并序》)④适冬之望日前后(《与妻书》)⑤处分适兄意(《孔雀东南飞并序》)⑥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并序》)⑦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谏逐客书》)(2)始义项例句①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②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种树郭橐驼传》)③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谏太宗十思疏》)④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并序》)⑤曾经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始得西山宴游记》)(3)因义项例句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③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⑤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⑥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⑦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4)其义项例句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②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③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④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⑤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⑥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⑦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答案(1)①到,往②享有③出嫁④恰好,恰恰⑤顺从,依照⑥刚才⑦适合,适于(2)①才②当初,原来③开始④刚(3)①于是,就②接续③沿袭④依靠⑤趁着,趁机⑥通过,经由⑦因为,由于(4)①其中的②表领属关系,它的③他④自己的⑤表示反问语气,难道、怎么⑥表示推测语气,恐怕、大概⑦表示祈使语气,一定⑧表示祈使语气,还是4.词类活用活用类型例字例句释义(1)名词作动词①微风鼓浪②而此独以钟名(2)名词作状语①郦元以为下临深潭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③大石侧立千尺④事不目见耳闻⑤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3)使动用法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答案(1)①激荡,掀动②命名(2)①在下面②坐船③在旁边④用眼睛/用耳朵⑤在夜里,在晚上(3)使……发出声响5.特殊句式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或标志词(1)判断句①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②或曰此鹳鹤也/此世所以不传也(2)宾语前置句①古之人不余欺也②余是以记之(3)状语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而大声发于水上(4)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答案(1)①标志词为“者……也”②标志词为“也”(2)①“余”是“欺”的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②“是”是介词“以”的宾语,介词宾语前置(3)标志词为“于”,“于潭上”“于水上”分别是动词“得”和“发”的状语(4)标志词为“之……者”,“铿然有声”是“石”的定语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经典模拟](1)苏轼《石钟山记》中,唐人李渤通过敲击不同的山石聆听声响以深究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发现声音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石钟山记》中,表现敲击山石后余音悠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石钟山记》中,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石钟山,到了绝壁下,他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石钟山记》中,苏轼寻访石钟山,夜色中的声音更能引人注意,其中写宿巢的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鹳鹤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6)苏轼《石钟山记》中,写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石钟山记》中,写苏轼对自己的发现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和古人达到共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8)《石钟山记》中,苏轼亲自探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由此引发感慨,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石钟山记》中,苏轼在文末表明了本文的写作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今天,“宰相府”公众号推出了一则“治学讨论”的征文启事,各位文学大咖纷纷跟帖发表观点。临川先生:“学习首先当竭尽全力,这样才能不留遗憾,‘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东坡居士:“此言得之。‘尽吾志也’固然不错,严谨治学的态度也很重要。鄙人游罢石钟山,顿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取的。”[飞花令式默写](11)南宋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___________”,这同样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答案(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2)桴止响腾余韵徐歇(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5)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6)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7)古之人不余欺也(8)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9)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0)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2.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得分点:是、名,定语后置句)(2)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很多窟窿,风吹浪打、吞进吐出,发出物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跟先前轰隆的声音互相应和,好像音乐演奏起来一样。(得分点:当、空中、向)(3)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探求石钟山命名的原因,自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得分点:乃、考击、其实)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会洵(指苏洵)卒,赐以金帛,(苏轼)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率其徒A持畚锸B以出C筑东南D长堤E首起F戏马台G尾属于H城。答案CEG解析“出”是“其徒”的谓语,“以”在此处表修饰,“持畚锸”是“出”的状语,“率其徒持畚锸以出”句子结构完整,应在C处断开;“筑东南长堤”是动宾结构,应在E处断开;“首起戏马台”和“尾属于城”结构相似,单独成句,中间应断开,即在G处断开。(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恰巧、适逢,与《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道不通”的“会”词义相同。B.徙,调动官职,与《苏武传》中“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的“徙”词义不同。C.庐,指简陋的房屋,与诸葛亮《诫子书》中“悲守穷庐”的“庐”用法相同。D.全,保全,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的“全”意义、用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