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电力中断应急恢复计划第一章总体要求1.1制定依据1.2目的和意义1.3适用范围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2.1应急组织架构2.2职责分配2.3协作机制第三章风险评估与预防3.1风险识别3.2风险评估3.3预防措施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4.1预案编制流程4.2预案内容要求4.3预案修订与更新第五章应急响应5.1应急响应等级5.2应急响应流程5.3应急响应措施第六章电力设施抢修6.1抢修资源调度6.2抢修流程6.3抢修作业安全第七章人员疏散与救援7.1人员疏散计划7.2救援队伍组织7.3救援物资保障第八章信息与通讯保障8.1信息采集与报送8.2通讯设备保障8.3信息系统安全第九章应急物资与设备管理9.1物资储备9.2设备维护9.3物资调配第十章应急演练与培训10.1演练计划10.2培训内容10.3演练与培训评估第十一章应急恢复评估与总结11.1恢复评估流程11.2恢复效果评价11.3经验总结与改进第十二章法律法规与标准12.1法律法规要求12.2行业标准12.3管理制度第一章总体要求1.1制定依据本章节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确保本章内容符合国家法律规定。(2)行业规范与标准:参考国内外相关行业规范与标准,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以指导本章内容的制定。(3)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资源状况等实际情况,确保本章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2目的和意义本章的制定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总体要求:通过本章的制定,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明确的总体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2)提高管理水平:本章旨在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3)保障产品质量:本章要求企业注重产品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4)强化法律意识:本章强调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降低法律风险。1.3适用范围本章内容适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以及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外部单位。具体包括:(1)企业内部管理: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2)产品质量管理:包括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售后服务等环节。(3)法律法规遵守: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均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4)企业文化建设:本章要求企业注重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企业氛围。(5)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与合作伙伴开展业务往来时,需遵循本章规定。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2.1应急组织架构应急组织架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核心力量,其设计旨在确保各部门在应急状态下能够迅速、高效地协同工作。应急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1)应急指挥部:作为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制定应急预案、指挥应急响应行动、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2)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架构的建立与完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决策。(3)应急小组:根据不同的应急任务,分为以下几个小组:1.信息与数据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应急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理工作,包括救援、疏散、救治等。3.资源保障小组:负责协调、调配应急所需的各种资源,如物资、人员、设备等。4.沟通协调小组:负责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市民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2.2职责分配为确保应急组织架构的高效运作,以下是对各层级的职责分配:(1)应急指挥部:制定应急预案,指挥应急响应行动,协调各方资源。(2)应急办公室:组织架构建立与完善,协调各部门沟通与协作,执行应急指挥部决策。(3)应急小组:1.信息与数据小组:收集、整理、分析应急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应急处理小组:现场应急处理工作,包括救援、疏散、救治等。3.资源保障小组:协调、调配应急所需的各种资源,如物资、人员、设备等。4.沟通协调小组: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市民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2.3协作机制为确保各部门在应急状态下能够高效协作,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协作机制:(1)定期召开应急协调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各部门对应急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沟通。(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可以实时了解应急相关信息,提高应急响应速度。(3)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和协作水平。(4)明确职责分工:各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应急状态下能够迅速进入角色。(5)建立应急预案修订机制:随着应急形势的变化,应急预案应不断修订完善,以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第三章风险评估与预防3.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与预防的第一步,主要是发现和确认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在风险识别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方面:(1)资产识别:明确需要保护的资产,包括人员、设备、信息、技术等。(2)威胁识别:分析可能导致资产损失的各种威胁,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网络攻击等。(3)弱点识别:查找资产可能存在的弱点,如安全漏洞、管理不善、人员素质低下等。(4)危险源识别: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如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质等。3.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风险分类:根据风险性质和来源,将风险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技术故障等类别。(2)风险量化: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3)风险排序: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风险较高的因素。(4)风险分析: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影响范围等,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3.3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演练。(2)技术防护: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资产的安全性能,如防火墙、加密技术等。(3)应急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组织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监控预警: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5)保险保障:购买保险,转移部分风险,减轻损失。(6)法律法规遵循: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合规。(7)持续改进: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实际运行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预防措施。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4.1预案编制流程4.1.1应急资源调查在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前,需要进行应急资源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应急资源的情况,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装备、技术支持、通信、交通等方面的资源。4.1.2风险评估根据应急资源调查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重点和应对策略。4.1.3预案编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制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包括预案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措施、应急保障等方面的内容。4.1.4专家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预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可行性等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1.5预案修订根据专家评审的意见和建议,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预案内容,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4.2预案内容要求4.2.1预案目的和依据明确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依据,确保预案的编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4.2.2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各级职责,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响应工作。4.2.3预防与预警机制建立预防与预警机制,包括监测监控、信息报告、预警发布与解除等规定,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前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4.2.4应急响应程序针对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设定启动条件、响应级别和行动指南,明确应急响应的具体流程和措施。4.2.5应急处置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如泄漏控制、污染物收集、消防灭火、应急监测、现场恢复等操作方案。4.2.6应急保障明确应急队伍、物资装备、资金、通信、交通、技术支持、医疗救护、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准备与调度安排,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4.3预案修订与更新4.3.1定期修订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定期修订,以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适应性。4.3.2修订依据预案修订应依据相关法规、标准的变化,以及应急资源调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4.3.3修订流程预案修订应按照预案编制流程进行,包括专家评审和修订完善等环节。4.3.4动态更新应急预案应实现动态更新,及时调整和补充预案内容,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应急形势和需求。第五章应急响应5.1应急响应等级应急响应等级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的一种方法,旨在根据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合理调配应急资源,确保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应急响应等级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5.1.1一级应急响应一级应急响应是指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的最高级别应急响应。此时,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全力投入应急响应工作,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5.1.2二级应急响应二级应急响应是指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的次高级别应急响应。此时,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态扩大。5.1.3三级应急响应三级应急响应是指发生较大突发事件时,启动的中等级别应急响应。此时,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按照预案要求,积极应对,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理。5.1.4四级应急响应四级应急响应是指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时,启动的最低级别应急响应。此时,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应对工作,防止事态恶化。5.2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按照预案要求,有序开展应急响应工作的步骤。以下是应急响应的一般流程:5.2.1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立即向上级政府、部门报告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5.2.2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件等级,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职责和任务。5.2.3现场救援事发地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迅速组织现场救援,救治伤员,疏散转移受影响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2.4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做好事件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公布事件进展、救援情况和政府应对措施,回应社会关切。5.2.5应急处置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根据事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控制事态,减轻损失。5.2.6后期恢复事件得到控制后,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5.3应急响应措施5.3.1组织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响应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5.3.2资源保障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应急资源储备,确保应急响应时,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能够迅速调度。5.3.3应急演练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预案的有效性。5.3.4社会动员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响应工作,形成共治格局。5.3.5监测预警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掌握突发事件信息,为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电力设施抢修电力设施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正常运行对于保障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老化等原因,电力设施故障在所难免。本章主要介绍电力设施抢修的相关内容,包括抢修资源调度、抢修流程以及抢修作业安全。6.1抢修资源调度抢修资源调度是指在电力设施发生故障时,对抢修所需的人力、物资、设备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确保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抢修资源调度的主要任务:1.接到故障报告后,迅速启动抢修预案,组织相关人员、物资和设备前往现场。2.根据故障性质和现场情况,合理配置抢修力量,确保抢修效率。3.保持与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调整抢修资源,确保抢修工作有序进行。4.对抢修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合理调整抢修进度,确保抢修任务按时完成。6.2抢修流程抢修流程是指从故障发现到故障修复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以下是电力设施抢修的基本流程:1.故障发现:通过监测系统、用户报告等途径,发现电力设施故障。2.故障报告:将故障信息报告给相关部门,启动抢修预案。3.资源调度:根据故障性质和现场情况,组织抢修资源。4.现场抢修: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5.验收恢复:故障修复后,对电力设施进行验收,确保恢复正常运行。6.抢修总结:对抢修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故障原因,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6.3抢修作业安全抢修作业安全是电力设施抢修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抢修作业安全的主要内容:1.安全培训:抢修人员在上岗前,应接受系统的安全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2.安全防护:抢修人员应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静电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作业安全。3.安全距离:在抢修作业中,应保持与高压设备的安全距离,避免触电事故。4.安全操作:抢修人员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防止意外伤害。5.应急处置:遇到紧急情况,抢修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6.安全监督:抢修现场应有专人负责安全监督,确保抢修作业安全顺利进行。第七章人员疏散与救援7.1人员疏散计划人员疏散是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为确保人员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为人员疏散计划:7.1.1疏散信号制定明确的疏散信号,包括声音、灯光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传达疏散指令。7.1.2疏散路线根据地理环境、建筑布局等因素,规划合理的疏散路线,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7.1.3疏散区域明确划分疏散区域,包括居民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确保各区域人员有序疏散。7.1.4疏散责任人指定各级疏散责任人,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区域的人员疏散工作。7.1.5疏散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疏散时间,确保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疏散。7.1.6疏散宣传与培训加强对疏散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疏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7.2救援队伍组织救援队伍是进行救援工作的重要力量,以下为救援队伍组织:7.2.1救援队伍构成救援队伍由专业救援人员、志愿者、企事业单位救援队伍等组成,形成多元化的救援力量。7.2.2救援队伍培训加强对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7.2.3救援队伍调度根据救援任务需求,合理调度救援队伍,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7.2.4救援队伍协作加强救援队伍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提高救援效果。7.2.5救援队伍保障为救援队伍提供必要的生活、医疗、交通等保障,确保其正常开展救援工作。7.3救援物资保障救援物资是开展救援工作的物质基础,以下为救援物资保障:7.3.1救援物资种类包括生活用品、医疗器材、食品、药品、交通工具等,满足救援工作的需求。7.3.2救援物资储备建立救援物资储备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用。7.3.3救援物资调度根据救援任务需求,合理调度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7.3.4救援物资管理加强救援物资的管理,确保物资安全、合理使用。7.3.5救援物资采购与补充根据救援物资消耗情况,及时进行采购与补充,确保救援物资的充足。第八章信息与通讯保障8.1信息采集与报送信息采集与报送是确保信息及时、准确、高效传递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制度: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和频率,确保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强化信息报送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信息报送职责,确保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完整性。3.优化信息报送流程:简化报送流程,提高信息报送效率,确保重要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到相关部门。4.建立信息审核机制:对采集和报送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8.2通讯设备保障通讯设备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保障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通讯设备保障水平:1.定期检查和维护通讯设备:确保通讯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故障率。2.建立设备备品备件库:针对关键通讯设备,提前储备必要的备品备件,以便在设备故障时迅速替换。3.加强通讯设备安全管理:采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等措施,确保通讯设备免受攻击和破坏。4.提高通讯设备运行监控能力:通过实时监控通讯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8.3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是信息与通讯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措施有助于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水平: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技术,防范网络攻击和入侵。3.实施安全审计和监控: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对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备份和恢复,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5.提高信息系统应急响应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团队,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第九章应急物资与设备管理9.1物资储备9.1.1储备原则应急物资储备应遵循“宁缺毋滥、及时更新”的原则,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投入使用。储备物资应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用品、生活用品、应急处置用品、应急药品、诊疗用品等。9.1.2储备种类与数量根据灾害类型、地域特点和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应急物资的种类与数量。储备物资的种类应涵盖各类突发事件所需的基本物资,数量应满足应急响应阶段的需求。9.1.3储备地点与条件应急物资储备地点应选择交通便利、易于保管和调配的区域。储备库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干燥、卫生条件,配备必要的灭火设施,确保物资安全存放。9.1.4储备管理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应由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建立完善的物资入库、出库、盘点、保养等管理制度。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维护,确保物资质量与数量符合要求。9.2设备维护9.2.1维护原则设备维护应遵循“预防为主、定期检查”的原则,确保应急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9.2.2维护内容应急设备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设备的油路、电路、机油液位、电瓶等进行检查和维护;(2)对设备的机械部件进行润滑、紧固和更换损坏的零件;(3)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9.2.3维护周期应急设备维护周期应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频率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维护。9.2.4维护管理设备维护管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建立设备维护台账,记录设备维护情况,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9.3物资调配9.3.1调配原则应急物资调配应遵循“快速、准确、合理”的原则,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将物资送达指定地点。9.3.2调配程序应急物资调配程序如下:(1)接到应急响应指令后,立即启动物资调配工作;(2)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和需求,确定物资种类和数量;(3)联系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物资调拨;(4)对调拨的物资进行登记、打包、运输和交接;(5)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确保物资得到合理使用。9.3.3调配管理应急物资调配管理应由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建立完善的物资调配制度,确保调配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同时,加强对物资调配过程的监督,防止物资浪费和流失。第十章应急演练与培训10.1演练计划10.1.1演练目标明确演练的目的和预期效果。确定演练的范围和参与人员。10.1.2演练内容确定演练的具体场景和情景。制定演练流程和操作步骤。10.1.3演练时间安排确定演练的日期和时间。安排演练前后的准备和总结会议。10.1.4演练资源准备确定演练所需的场地、设备和器材。准备演练所需的文件和资料。10.1.5演练组织架构确定演练的组织架构和角色分工。指定演练的负责人和指挥人员。10.2培训内容10.2.1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目的和预期成果。确定培训的对象和内容。10.2.2培训内容提供应急知识培训,包括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应急处置流程、设备和器材使用等。10.2.3培训方式和手段采取课堂教学、实地操作、模拟演练等多种培训方式。使用多媒体、演示、案例讨论等手段进行培训。10.2.4培训时间和地点确定培训的时间安排和地点选择。考虑培训时间的合理性和地点的适用性。10.3演练与培训评估10.3.1评估指标制定评估指标,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适应性、参演人员表现等。10.3.2评估方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演练和培训的数据。对参演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对演练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价。10.3.3评估结果处理分析评估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演练和培训提供参考。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第十一章应急恢复评估与总结11.1恢复评估流程在应急恢复过程中,对恢复工作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以下为恢复评估流程的具体步骤: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的,包括对恢复工作的效果、效率、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估。2.制定评估计划:根据评估目标,制定详细的评估计划,包括评估时间、评估内容、评估方法等。3.收集相关数据:根据评估计划,收集与恢复工作相关的数据,包括恢复过程、恢复结果、资源消耗等方面的数据。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恢复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5.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6.评估报告撰写:整理评估过程和结果,撰写评估报告,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11.2恢复效果评价恢复效果评价是评估恢复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以下为恢复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1.恢复时间:评估恢复工作所需时间是否在合理范围内。2.恢复质量:评估恢复后的系统或设备是否达到原有性能和功能。3.资源利用:评估恢复过程中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4.影响范围:评估恢复工作对其他系统或设备的影响程度。5.用户满意度:评估恢复工作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11.3经验总结与改进1.总结恢复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对恢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方面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情况提供借鉴。2.分析恢复过程中的不足:查找恢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3.制定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提高恢复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产品销售租赁合同
- 2024委托创作合同3篇
- 2025厂房租赁合同范本
- 书店租赁合同样本
- 科学实验室建设:学校施工合同
- 2025合法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样书
- 2025抗旱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2025车辆承运合同书与车主长期
- 2024年度银行贷款逾期违约金计算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KTV品牌授权及运营管理合同样本2篇
- pc(装配式)结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医院内审制度
- 押运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给小学生科普人工智能
- 2024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汽配行业分析报告
- 【世界睡眠日】3.21主题班会(3月21日)良好睡眠健康作息-课件
- 2024年房地产经纪协理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c型钢加工工艺
- 中药在护理中的应用
-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培训-基础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