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高三下学期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高三下学期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高三下学期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高三下学期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高三下学期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高三下学期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具有传习性质的工艺局,其中直隶各属传习工场艺徒人数达2712人。直隶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据此可知A.政府行为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B.满足中国抢占国际市场的需求C.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到来 D.近代企业带有传统官营的色彩2.女真初起时,自称为“夷”,称宋为“中国”。在攻辽中京时,曾诏令称“欲中外一统”。金熙宗(1135-1190在位)时已自称为“中国”。这反映了A.“华夏”认同逐渐发展 B.女真建立了全国统一政权C.明华夷辨内外观念强化 D.各民族间的矛盾趋于缓和3.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4.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A.宪政制度的完善B.征税程序严格化C.否定了议会至上D.税收立法民主化5.曾经有人问梭伦,住在哪一个城邦最好?梭伦回答说:“就是那一种城邦,其中未曾受害的人也和受害人一样,都尽力惩罚罪犯。”在梭伦颁布的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 D.所有公民都可成为陪审员6.191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某大国政要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这一声音最有可能出处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7.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标志着中苏关系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了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上述两个条约A.都体现出不结盟的原则 B.都体现了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都签署于冷战的世界格局下 D.都是中国与意识形态相同国家签署的条约8.据统计,1937年8—12月,国民政府每月财政收入平均为1600万元,与上半年相比平均每月减少了一大半。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官僚资本对工矿业的垄断 B.军费开支大幅度增加C.国民政府控制区域的减小 D.沿海工业大规模内迁9.观察下图,图上标有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据此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周公在②地辅政,“制礼作乐”B.北魏孝文帝从③地迁都到②地C.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在①地和④地D.元朝的③地及周围地区被称为“腹里”10.柏拉图认为:欧多克索斯等通过试验和工具将学问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尝试,迫使属于智力层面的几何学去利用物质,从而需要大量体力劳动介入,使几何学成为奴隶们从事的对象。结果,力学与几何学相分离,长期受到哲学家们的鄙视。这说明,当时的希腊A.追求智慧轻视钱财 B.社会制度阻碍科学发展C.自然科学研究匮乏 D.个人崇拜禁锢思想11.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反映启蒙运动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B.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C.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D.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12.2019年,浙江某高中师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收集“新中国老物件”活动,同学们把家传老物件带到学校集中展示和讲述其背后故事,在校园里刮起了阵阵“古董风”。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这说明A.口述史料比文献记载更具史学研究价值B.新中国史研究须借助百姓的家族史记述C.宗法观念依旧深刻影响国人的思维方式D.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13.下面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该漫画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写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该漫画反映了A.美苏试图分裂德国B.欧洲处于对峙状态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D.美国借口组建北约14.有同学做了“民国初年维护共和的斗争”的学习卡片。卡片中的①②应填北洋军阀革命党人刺杀宋教仁1913年,①②1915年,护国运动A.①武昌起义②清帝退位 B.①二次革命②清帝退位C.①武昌起义②复辟帝制 D.①二次革命②复辟帝制15.俄国著名史学家克留切夫斯基在总结16-19世纪俄国历史发展特点时指出,“国家日益膨胀臃肿起来,而人民日益贫困消瘦下去”,国家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克留切夫斯基的上述论断实际上A.总结了16世纪以来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B.分析了沙皇扩张政策的产生原因C.指出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原因D.论述了沙皇制度出现的历史必然16.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变化: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B.三省六部制基本已被废除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17.观察下面的政治宣传画,其表达的主题是A.反封建、反侵略 B.政治独立、经济自主C.国共合作,民族抗战 D.武装民众,农村割据18.推动石油作为一种新能源开采与推广的机器是A.蒸汽机 B.轧棉机 C.电机 D.内燃机1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是A.司马光 B.王安石 C.范仲淹 D.孝文帝20.国际格局变化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变化。引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新兴力量是A.德日美 B.英法美C.英苏美 D.中美苏21.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B.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22.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

,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23.钱乘旦认为,美国的创新在于: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由此可见,美国的创新A.有效地防止了资本主义的盲目竞争 B.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C.强调国家权力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D.破坏了分权制衡的体制24.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汉初的铸币政策A.增加人民财富 B.影响经济恢复 C.增强地方实力 D.造成通货膨胀25.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甘地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下列项中,有关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甘地以国大党主席的身份领导运动B.起因于殖民当局颁布了食盐专营法C.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空前高涨D.运动中甘地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26.有学者说“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该观点强调《人权宣言》A.克服了英国《权利法案》的局限性B.超越了美国《独立宣言》C.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D.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27.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执政党(多数党)的领袖。因此,以首相为首的执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故执政党在任期内往往具有“独裁般的权力”,这一传统A.延续了专制制度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维护了议会主权 D.确立了君主立宪28.春秋时期,郑、陈、宋等诸侯国经常参与会盟。据《左传》记载,楚国就先后两次以土地和重赂求得郑国与之会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国争夺有利的战略地位 B.郑、陈、宋诸国实力相对较强C.周王室努力缓和诸侯争霸 D.中原诸侯合纵连横不利于楚国29.无论是古罗马的辉煌,文艺复兴的风潮,还是天主教廷的无上尊崇,所有这些伟大的时代,都幸运地留存下了被铭刻上历史标记的伟大建筑。其中,圣彼得大教堂作为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凝聚了众多巨匠心血。下列选项中,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等都参与了教堂设计方案的修改与施工B.教堂的大圆顶由拉斐尔设计并指导建成C.教堂内有米开朗琪罗所作的大理石雕像《最后的审判》D.主祭坛上面覆盖的锁金青铜华盖由贝尔尼尼设计建造30.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部分人士对巴黎公社革命的认知人物认知材料出处王韬“乱党”、“匪贼”《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19世纪70年代)宋教仁“巴黎暴动”《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载于《民报》(1906年6月)李达“阶级斗争的手段,以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为好”《社会革命底商榷》,载于《共产党》第2期(1920年)综合上表信息,可知其反映了近代中国A.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 B.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C.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D.对改造社会途径的认识日益趋同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全球化使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化使国际分工日益审核……工业社会的代理人在世界范围内为他们的工厂寻找.原料……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了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其他地区从工业化的进程中受益甚少,但是这一过程却把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面临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胡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大国的思想贡献》(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这一格局的主要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如何应对当前世界“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问题?32.“阶层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位置的变化,包括社会地位的上升或下降、社会位置的移进或移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经此项制度(注:科举制)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渐渐门第衰落,整个政府转移到平民社会手里。……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作用。结合所学阐释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材料二1801年,英国还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各类城镇,到十九世纪中,城镇人口已达全国人口半数。在迅速成长起来的城市中,产生了一个以工资为生的工业无产阶级,与他们同时产生的是英国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也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壮大起来,他们与工业资产阶级共同组成了“中间阶级”的核心和主力。到三十年代,英国整个社会已经明显地重新分裂组合为三大主要的对立力量: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和下层工资劳动者。作为“中间阶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是力量成长对快的集团,工商业形式的资本相对于土地资本的优越性已经日益显现。——据潘润涵、张执中《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的近代化》(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社会阶层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给英国政治进程带来的影响。材料三《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主编陆学艺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经历了五次结构性的社会大流动:第一次是1949年至1956年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这种重塑实际上意味着原有阶级阶层关系和位序结构的彻底颠覆。……第四次是1978年至1991年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不仅原来的阶层发生了分化,新的阶层也开始出现。第五次是1992年以来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形成了一种由十个主要基于职业的社会阶层组成的新阶层结构,在该结构中,不同阶层所处的等级位序也初步被确立起来。”(3)据材料三举出一例影响第一次社会大流动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一事件如何重塑“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分析后两次社会大流动反映了怎样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社会发展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3.东西方的“分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极为长期的观点提醒我们考虑怎样把东亚和西欧之间19世纪的分流放到全球历史的背景中。……然而,对19世纪和20世纪,大部分世界史学家告诉我们的历史是,一个单一的北大西洋核心成为变革的发动机,世界其余部分以不同方式作出“反应”。……而沃勒斯坦学派认为:外围区域(北大西洋沿岸以外地区)一旦落后,就会陷入使它们永远也无法赶上来的不利境地。材料二东亚与欧洲的差距是一种巨大但暂时的分离……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西方人能够用一只比较自由的手留下印迹的地方的前西方殖民地,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以上均摘自《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著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一19世纪东亚与西欧之间的“分流”指什么?19世纪至20世纪以北大西洋为核心的“变革”指什么?以日本为例说明世界其余部分以不同方式作出怎样的“反应”?(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则材料在关于东西方差异的认识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材料“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来看,晚清时期政府推动了工厂的建立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产生了推动作用。A正确;此时中国尚不能维护国内市场,更不用提及抢占国际市场,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时中国处于民国政府统治时期,清政府已被推翻,C错误;工艺局有官办色彩不能代表整个近代企业都带有官营的色彩,D错误。故选A。2、A【解析】

女真人从自称“夷”到自称为“中国”,反映出了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华夏”认同逐渐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女真才完成全国统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华夷观的淡化,而不是强化,排除C项;材料并不能体现矛盾的缓和,“在攻辽中京时”反映出矛盾尖锐,排除D项。3、A【解析】

根据“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可知材料中恩格斯强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法国工人可以组织一个政党,而非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B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判断,排除;材料反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并非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分析解答。4、A【解析】

税收理念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表明近代欧美国家认识到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一过程体现了宪政制度的完善。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议会征税权的限制,不是规范征税程序,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限制议会征税权并非否定议会至上,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项。5、D【解析】

材料“就是那一种城邦,其中未曾受害的人也和受害人一样,都尽力惩罚罪犯”体现的是雅典公民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其中所有公民都可成为陪审员的史实最能体现这一说法,D正确;颁布“解负令”最大的影响就是稳固公民内部团体,A排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适应了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参与政权的需要,B排除;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无审判权,C排除。故选D。6、B【解析】

从材料中1919年会议上提到的“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根据时间和国家推测,是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在战败国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一事,出于报复,法国提议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因此,B项符合题意;“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表明与德国存在仇恨,英国、美国、日本与1871年的德国没有产生仇恨,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1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联系所学德意志帝国建立的背景分析解答。7、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执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是执行不结盟政策的体现,两者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之上,故选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执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排除A;《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于两极格局崩溃之后,排除C;《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时,中国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束缚,不再仅仅局限于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排除D。8、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937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这主要和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加快侵略中国的脚步有关,使国民政府控制区域的减小,C正确;官僚资本对工矿业的控制会增加国民政府的收入,材料呈现的是减少趋势,A排除;军费开支增加不是主要原因,B排除;沿海工业内迁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C。9、D【解析】

元朝大都在今北京,其附近及周边地区被称为腹里,选项D正确;②在洛阳附近,而周公辅政是在镐京,即今天西安一带,排除A;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到洛阳,③为北京,排除B;北宋都城在开封,南宋都城在临安,选项C排除。10、B【解析】

由于几何学成为奴隶们从事的对象从而导致其受到哲学家的鄙视,说明当时社会制度阻碍了几何学的发展,故选B;“追求钱财”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A;C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个人崇拜,排除D。故选B。11、D【解析】

根据材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可知,受托人是人民的办事员,如果不能履行责任和义务,人民有权罢免,这强调了人民主权,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契约关系,强调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没有体现维护人权,追求公平或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问题,故A、B选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出了三权分立等理想社会的蓝图,但材料中没有体现理想的社会蓝图,故C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反映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12、D【解析】

老物件属于实物史料,根据材料“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可知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口述史料带有主观性,其史料价值不及文献史料,选项A排除;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13、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世界联合体”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扩张,由此可知,欧洲处于对峙状态,故选B。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而不是美苏的战略意图,排除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处于守势,排除C;北约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建立,排除D。【点睛】解答漫画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或漫画里的文字信息,而不仅仅是对漫画本身的解读。14、D【解析】

宋教仁被刺杀后,革命党人掀起了二次革命,袁世凯在1915年复辟帝制后,革命党人举行了护国运动,因此选项D正确;武昌起义时间是在1911年,清帝退位时间是在1912年,选项A、B、C排除。15、C【解析】

材料中,克留切夫斯基强调了“国家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的历史传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苏联依靠国家和政权的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由此可知,这一论断实际上指出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原因,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故A错误;材料和沙皇扩张、沙皇制度没有关系,故BD错误。16、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三省长官的职责地位有所调整,说明君权和相权之间关系的变动,C正确;门下省负责的是审核政令,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政府效率提高无关,D排除。故选C。1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文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时期的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每一个北洋军阀背后几乎都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而北洋军阀本身又是旧封建势力的代表,所以推翻近代中国反动军阀的统治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所以A项准确突出了这一史实特征,B项发生在新中国建国初期,C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D项属于土地革命的主题。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北伐战争18、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作为一种新能源开采与推广,故D正确;蒸汽机推动了煤炭的开采和推广,故A错误;轧棉机的动力来自蒸汽机,故B错误;电机的动力来自电力,故C错误。19、B【解析】

北宋的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他在思想上破除当时人们的守旧心理,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要效法,人们的议论不需要担心,这表明了他的决心,故B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中的人物与题意所述无关,排除ACD。20、A【解析】

德国和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德国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广泛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迅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故A符合题意;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广阔的的殖民地,对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积极性不高,法国小农经济和小企业大量存在,国内市场狭小,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加之普法战争战败后的割地赔款,在资金和资源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故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故BC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限,而苏俄或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A【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奥巴马和乔布斯的对话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答案为A项;仅从苹果手机的生产地来说,不能得出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崛起无关,C选排除;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D项排除。22、C【解析】

据材料“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登山的主要目的是为歌功颂德,宣示皇权至上、皇权恩德,从而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故C选项正确;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是通过焚书坑儒,故A选项错误;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不是秦始皇最主要的目的,故B选项错误;秦始皇登山的目的主要是为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不是为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故D选项错误。23、B【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未,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结合所学知识,这句话指的是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导致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上任后,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这与原来的自由放任的不同。因此,美国的创新是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故选B;A项的“防止”过于绝对化,排除;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用国家权力主导市场,C错误;材料是经济内容不是政治的分权制衡,D错误。24、C【解析】

依据材料中“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成为巨富。”信息可知,汉初的铸币政策增强了地方实力,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汉朝货币实行铜本位,并未造成通货膨胀,反而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B、D选项错误。故选C。25、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空前高涨,故C正确;当时甘地并不是国大党主席,故A错误;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起因于阿姆利则惨案,排除B;甘地曾谴责人民使用暴力,排除D。26、D【解析】

试题分析:《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具有历史性和世界性的意义。D正确。考点: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详解】27、B【解析】

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以首相为首的执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B;英国“光荣革命”后已经确立民主政治,并非专制制度,排除A;C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排除;《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不符合题意,排除。28、A【解析】

春秋形势图中郑国因为处于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许多诸侯国经常与郑国会盟,故B、C、D与材料无关,排除。29、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圣彼得大教堂内,教皇马尔巴诺八世纪念碑和教皇阿勒桑德罗七世纪念以及碑以及殿堂的中央的青铜华盖均为贝尔尼尼的杰作,故D项正确;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并没有达·芬奇,排除A项;教堂中央的圆顶由米开朗基罗设计,两重结构,内部明亮,排除B项;教堂内有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圣母哀痛》,并非《最后的审判》,排除C项。故选D。30、A【解析】

材料中三人对巴黎公社的认识不同是由于三者所代表的阶级不同,想要实行的政治制度不同,是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A正确;李达一人对巴黎公社的接受不代表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对巴黎公社的不同认识,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材料中的三人代表不同的阶级,不能说明其认识趋同,D错误。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粮食和原料生产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国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影响:推动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物种的广泛交流;世界贸易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世界一体化发展进程;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2)对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使国际分工日益审核”并结合全球化的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劳动分工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粮食和原料生产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发达国家,而且资本主义工业国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影响:依据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来看,世界贸易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国际劳动的分工会促使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物种的广泛交流;依据材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了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其他地区从工业化的进程中受益甚少”来看,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这一过程却把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世界一体化发展进程。(2)依据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并结合当今世界所存在的问题来看,人类应当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2、(1)作用:为平民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使世家大族衰落和国家权力向平民阶层转移;有利于全国各地文化的交流融合;阻止后世封建特权阶级的形成。发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制度日益僵化;逐渐失去选拔人才功能,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桎硞。(2)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土地贵族相对衰落。影响: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3)【示例1】政治事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简述:三大改造消灭了私有制,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示例2】政治事件:新中国成立简述: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体制转轨: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转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4)一定的社会阶层流动状况是与该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进步程度相联系的。社会的发展进步会促使社会阶层流动。有序的社会阶层流动推动社会的进步,盲目的社会阶层流动或阶层固化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解析】

(1)根据“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并结合所学从为平民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使世家大族衰落和国家权力向平民阶层转移;有利于全国各地文化的交流融合;阻止后世封建特权阶级的形成等方面概括科举制的作用。明清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