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新闻两则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新闻两则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新闻两则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新闻两则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新闻两则第1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练语言。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思想情感。第2页新闻

五个结构标题——快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内容。(新闻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内容。(用充分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进一步扩展)背景——新闻发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经常暗含在主体中)第3页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4页渡江战役背景

1948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就要覆灭,我们就要在全国范围夺取胜利。1948年12月31日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谈判,4月20日谈判破裂,1949年4月21日决定“奋勇前进,果断、彻底、洁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勇于抵抗国民党反动派”。清晨,渡江战役开始。1949年4月23日晚,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政府覆灭。第5页千帆竞渡,万船齐发①②③④第6页渡江战役第7页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读准以下字音,识别红色字。芜湖荻港溃退督战要塞阻遏绥靖区宋希濂杜聿明锐不可当wúdíkuìdūsàièsuíjìnɡliányùdānɡ第8页整

知请你用简练语言说说这则新闻内容。

读新闻要抓住新闻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第9页分析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署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第10页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第11页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关系又是怎样衔接呢?第12页文章结构及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渡江概况主体:特点:及时、准确、真实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路军首战告捷(略)西路军所向无敌(详)东路军战绩辉煌(较详)第13页议论句(分析原因)承上启下句第14页创造性实践活动

1.以播音员身份尝试朗诵本文。

2.结合地图说说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3.想象渡江时情景,以第一人称口头完成一篇想象解放军渡江战役情景小作文。第15页九江江阴安庆芜湖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九江第16页

1.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为何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质疑析疑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能够议一议。最终说东路鏖战,文势也涌起高潮。第17页

2.找出本文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示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第18页课文阅读检测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

,在文中作用是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何?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发下文不能,这么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第19页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两个短语是

4.“百万”是夸大吗?为何?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一句中“(不含)”“均”有何表示作用?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不含”指不包含,表达语言确凿无误特点。“均”指“全”,表达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第20页(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何?(3)议论句为何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4)为何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再读课文,课下分析讨论下面问题。第21页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明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情况。全方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进军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考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第22页归纳总结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记叙文。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新闻结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新闻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第23页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第24页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第一年就歼灭了国民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初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第25页1.请在文中画出这则新闻六个要素。

2.思索本文主体可划分几个层次?思考第26页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两个地域。在我军强大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27页

经过和结果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依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第28页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背景和时间。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主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改变。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第29页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1)恢复和建立了稳固依据地,创建了七个军区,扩大了老依据地。

(2)歼灭了大量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3)纠正了“左”策略,采取了正确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依据地。第30页

2.为何不报道解放南阳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战况?南阳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必定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战绩,也能够说明蒋军为何弃城南逃。第31页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含有关键意义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