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上)_第1页
初二上学期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上)_第2页
初二上学期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上)_第3页
初二上学期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上)_第4页
初二上学期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上学期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上)《三峡》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三峡》一文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是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二、重要句子翻译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自:在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原文: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译文: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原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襄:冲上、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译文: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的船和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航。原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有时。宣:传达。译文: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原文: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御:驾驭。奔,这里指飞奔的马。疾:快。译文: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没有这么快。原文: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原文: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绝巘:极高的山峰。漱,冲荡。译文:在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原文: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盛。良:甚,很。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原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译文:在秋天,每到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原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转:婉转。绝:消失。译文:常常可以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原文: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译文:所以渔人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朗读节奏停顿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文言知识归纳(一)古今异义(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疾(不以疾也)古义:快。今义:疾病。(4)属(属引凄异)古义:连接。今义:属于。(5)三声(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义:几声,不是确数。今义:三声。(二)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断绝)②绝巘多生怪柏(极(高))③哀转久绝(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三)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特殊句式(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即“(三峡)两岸连山”。(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即“(两岸)重岩叠嶂”。五、内容理解1.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2.全文的写作顺序全文从山、水两方面来写。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各自特点为:山:连绵高峻、雄奇险拔——高峻美水:夏水:浩大湍急、迅猛凶险——奔放美春冬之景:清荣峻茂、清幽秀丽——清幽美秋景:林寒涧肃、凄清寂静——凄婉美3.本文先山后水的原因:先写山,突出山连绵高峻的特点,为下文写水势做铺垫;正是有如此的山势,才会有如此特殊的水势。4.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5.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陵连的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肃杀的气氛,突出凄婉美;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6.本文的写作手法及作用。(1)夸张(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三峡夏季水流疾速的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2)引用(如引用渔歌)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7.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无限赞美及对祖国山川的无比热爱之情。8.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谈谈你的看法。(1)抓住景物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如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从侧面烘托三峡夏季水流疾速的特点)(2)抓住景物最有特点的时间进行描写(如写水:不同季节不同的景象:夏水—湍急;春冬—清悠;秋—凄婉)(3)动静结合(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突出了三峡的清幽美。)(4)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先写山,再写水,水又分四季写)9.理解性背诵:(1)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5)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10.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山险水急三峡景,(或: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11.开放性试题: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水位高(原句:两岸连山,略无阕处)理由2: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三峡》《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三峡》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与朱元思书》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13.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想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山下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答: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伟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蠢动只是,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季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医药家、炼丹家,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等。二、重点句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够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三、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3.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5.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6.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8.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江南山水画赞美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9.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0.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四、问题研究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6.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8.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①山水相映之美,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②色彩配合之美,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晨昏变化之美,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④动静相衬之美,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9.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10.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11.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语是:欲界之仙都。《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一、作者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二、文言字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户:门。遂:于是。盖:原来是。三、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内容详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清澈透明(空明)。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透明。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取;都有豁达的胸襟。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7.如何理解闲人?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8.全文以'月光(月色)'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9.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0.结构: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11.文章表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12.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13.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14.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与朱元思书》知识点一、作家与作品:1.本文的作者是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2.本文选自《艺文类聚》。题目中“书”的意思是“书信”,是一种文体。3.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二、解释文中加点或加线的实词或虚词,注意有些词活用时的翻译。1.风烟俱净(消净、散净)2.从流飘荡(顺,随)3.任意东西(向东,向西飘荡,名词用做动词)4.一百许里(来,左右)5.天下独绝(绝妙)6.水皆缥碧(青白色)7.直视无碍(障碍)8.急湍甚箭(江流)(甚于,比)9.猛浪若奔(飞奔的马)10.负势竞上(凭借)(竞相,争着向上)11.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2.泠泠作响(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13.嘤嘤成韵(鸟鸣声)1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通“啭”,鸟鸣声)(穷尽)(停止)15.鸢飞戾天者(一种凶猛的鸟)(至)16.望峰息心(使…….停止,平息)17.窥谷忘反(通“返”,返回)1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树枝)(在上边)(好像)三、通假字1.转:通“啭”,鸟鸣声。2.反:通“返”,返回。四、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水底的游鱼与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译:(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着比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开成无数的山峰。4)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蝉不停地鸣叫着,猿猴也不停地啼着。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译: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译:树枝交错挡住了在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看到阳光。五、理解性默写(根据原文内容填空):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写富春江水清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9.用拟人修辞突出山“奇”的句子是: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六、问答题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够体现所写景物的总体特征?并简要分析富春江“奇山异水”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清、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2)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答: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鸢飞戾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思想?答: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4)第二段在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任找一角度加以指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答:例:运用了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用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写出水清。再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水急的特点。5)从写景方面看,第三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答:由低到高,由近及远,视觉,听觉。6)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的作用是什么?答:起到反复渲染的作用,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使结构更加严谨,照应开头四句话。七、拓展延伸题:1.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品游记,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写出两者相映照的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猿则百叫无绝: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唐诗五首》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野望》知识点一、诗人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二、诗歌翻译诗歌: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释:1.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高地。2.薄暮:傍晚。薄,接近。3.徙倚:徘徊。4.依:归依。5.落晖:落日。6.犊:小牛。这里指牛群。7.禽:泛指猎获的鸟兽。8.采薇:采食野菜。译文: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三、问题归纳1.赏析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2.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动静结合。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看着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应。画面描述:颔联和颈联描绘了薄暮时分诗人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3.试着赏析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用典: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4.诗歌主题: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5.理解性默写:1)诗中描写夕阳下自然景色的句子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2)诗中怀念先贤,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3)诗中写农人们傍晚还家的喜悦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迷茫和苦闷的诗句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黄鹤楼》知识点一、诗人简介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著有《崔颢集》。二、诗歌翻译诗歌: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1.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昔费祎登仙,每承黄鹤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2.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3.历历:分明的样子。4.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5.乡关:故乡。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白云千年来依旧悠悠飘过。晴日里对岸汉阳的原野,树木看得分明;鹦鹉洲上,绿草极为茂盛(描绘画面题)。暮色降临,何处才是我的故乡?雾霭笼罩的江面使人满怀愁绪。三、问题归纳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呈现的画面。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3.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此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描绘出了一副绚丽的大江景色。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新明快的感觉。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思念之情。4.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在最后两句写到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度苍莽空阔,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6.诗歌主旨: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7.理解性默写:1)表达日暮怀归之情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写登楼所见眼前明丽之景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使至塞上》知识点一、诗人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作品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出使凉州时所作。二、诗歌翻译诗歌: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注释:1.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2.问边:慰问边关的守军。3.属国:典属国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4.居延:地名,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5.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6.孤烟:指烽烟。7.长河:指黄河。翻译:我轻车简从,前往边关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的边疆。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的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人的天空。广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笔直的升起,蜿蜒千里的黄河映照着浑圆的落日(描绘画面题)。终于碰到了一队负责侦察的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大人正在前线呢!三、问题归纳1.赏析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诗人轻车简从,远赴边塞,表现了内心的失意与孤寂。2.赏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颔联既写事又写景。以“征蓬”“归雁”比喻自己的处境。对仗工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3.赏析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以画一般的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描绘了塞外奇美壮丽的风光,抒发了诗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直”写出大漠烽烟的挺拔刚劲之美,“圆”给人温暖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既凝练又自然地表现了塞外特有的奇美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慷慨悲壮的情怀。4.诗歌主旨:写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奇美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孤寂漂泊之感和慷慨悲壮的情怀。5.理解性默写:1)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诗中有画)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既写事又写景,传达出作者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渡荆门送别》知识点一、诗人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或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二、诗歌翻译诗歌: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释:1.从:往。2.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3.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4.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5.怜:喜爱。翻译:从荆门山外渡江远行,去到楚地漫游。两岸起伏的山峦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渐渐消失了,江水奔入广阔无际的原野滚滚东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下一面明镜,江上的云霞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描绘画面题)。我仍然喜爱着故乡的水,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远行的游子。三、问题归纳1.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了作者激越、乐观开朗的胸怀。2.简要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明月映入江水,好像飞下的天镜;浮云在江面凝聚,形成海市蜃楼般的美景。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一幅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3.赏析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或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5.诗歌主旨:《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6.理解性默写:1)体现由于地势变化引起景物的变化,从而写出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的句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2)描摹江上美景,呈现“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卷的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3)借江水巧妙而含蓄的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钱塘湖春行》知识点一、诗人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作广为传诵。著有《白氏长庆集》。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钱塘湖,即杭州西湖。二、诗歌翻译诗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1.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刚刚。2.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3.暖树:向阳的树。4.不足:不够。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占据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描绘画面题)。繁多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描绘画面题)。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也游览不够,尤其是那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三、问题归纳1.赏析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2.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对仗工整,写莺燕,是禽鸟。“几处”说明早莺还少,“谁家”说明燕子始回。“争”,有拟人色彩,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写出燕子忙碌筑巢的情景,两个动词使全诗洋溢着春的生机和活力,表达了诗人喜悦的感情。3.赏析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对仗工整,写花草,是植物。“乱”字写春花初绽,缤纷繁多,“浅”写小草新萌,短小细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表达了诗人喜悦的感情。4.赏析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直抒胸臆,“最爱”集中表达诗人喜悦之情。“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艳,气象清新。“行不足”,具体表现出诗人对西湖春景的热爱。5.诗歌主旨:本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6.理解性默写:1)诗中描绘早春动物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诗中描绘早春花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心情喜悦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译文】庭院里长着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开得繁盛。攀引枝条摘下树上的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花香充满的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路途遥远,不能送达。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理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考题】1.描绘诗中“奇树之花”,它有什么特点?“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绿叶繁茂,花朵馨香。2.这首诗抒发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感情?①表达了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浓烈美好。绿叶繁茂、花朵馨香的奇树,象征着女主人公情感的浓烈美好。②抒发了女主人公因思念夫君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庭树叶绿花开,主人公折花欲赠远人,持花无所寄而思念的画面。4.这首诗写出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主人公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6.结尾两句作者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可贵。这花本来没什么稀奇的,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仍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骏马卧在马槽旁,但志向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停止。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就可以长寿。庆幸极了,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考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诗人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