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青海省玉树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青海省玉树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青海省玉树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青海省玉树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周口店,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半坡人

2、传说4000多年前,炎黄部落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A.炎帝、尧B.炎帝、黄帝C.黄帝、舜D.尧、舜

3、《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行省制

4、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A.甲骨文B.繁体字C.铭文D.大篆

5、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陶寺类型房址分台基、平地、半地穴式和窑洞四种。与陶寺人居住形式类似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土派”、“专创君主的参谋集团”等。其中“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属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7、为了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一货币是(

)A.刀币B.蚁鼻钱C.铲币D.圆形方孔半两钱

8、下列不属于楚汉之争中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的是(

)A.项羽刚愎自用B.刘邦收揽民心C.刘邦实力强大D.刘邦善用人才

9、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国家仍处于饥荒之中,“米时万钱,马匹百金”,以至于“自天子不能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此,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B.以德化民C.严刑重赋D.休养生息

10、汉武帝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反感,在桑弘羊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官府,实行专卖,这一措施属于(

)A.统一思想B.军事管理C.监察事务D.财政管理

11、西汉“文景之治”和东汉“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学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总是反复出现的D.调整政策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2、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歼灭了秦军主力C.建立了“张楚”政权D.建立了西汉王朝

13、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故事有关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4、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局部)”,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B.东汉C.曹魏D.西晋

15、“禁止穿鲜卑服,一律改穿汉服”“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仍说鲜卑语的一律降爵黜官”“改鲜卑的复姓为近似的单音汉姓”。与这些措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胡内迁B.孝文帝改革C.唐蕃会盟D.澶渊之盟

16、贾思勰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撰写了《齐民要术》

②他设计制造出了水碓磨

③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④他写成的《水经注》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7、“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上述材料体现出汉武帝的治国措施是A.加强君权,设立郡县B.整顿吏治,裁减官员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颁推恩令,设置刺史

18、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稻粟农作物的人工栽培B.陶器、磨制石器的制作C.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9、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群居生活B.人工取火C.使用简单的语言D.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

20、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二、综合题

21、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适应时代发展及其在复杂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变法。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扼要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背景和主要目的。

(2)依据材料二,叙述商鞅变法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答出其中的3点内容即可)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从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2、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按照连环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_。

(2)图A和图C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史上的哪一战役?

A:______;C_____。材料二

(3)材料一中的哪一历史事件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相符?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

(4)请分别写出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5)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6)最后结束了这一时期争战混乱局面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中国古代史也是一部农业的发展史,农业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主题探究。

【工具革新】材料一

(1)材料一的两幅图反映出农业发展中重大革新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以农为本】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汉书·食货志》

(2)面对汉初这种形势,汉高祖实行了什么政策?汉高祖时田赋十五税一是什么意思

(3)汉高祖以后的三位皇帝继续这种政策,后来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开发江南】材料三:(西汉时)“楚越(南方地区)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4)对比材料三、材料四,反映了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五:

东汉末年以来人口迁移示意图

(5)材料五反映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列举一项即可)

【总结传承】

(6)“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来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是哪本著作?作者是谁?

2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起源】材料一:

(1)从造字法看,“牛”使用了哪一造字法?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朝开始?【深邃思想】材料二:

材料三: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激烈辩论,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纷纷登场,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2)《老子》一书反映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

(3)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哪一经典书籍?

(4)请写出法家的集大成者和提出“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的思想家?

(5)概括材料四所描述的是战国时期思想界的哪一局面。

25、朝代进替、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材料一

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行,用武力伤害百姓。百姓咒骂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死呀,我愿和他一块死!”

历史更替:材料二

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描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历史趋势: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历史思考:

(1)材料一中的“太阳”是指谁?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这种政治格局的出现与哪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