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穆棱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穆棱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穆棱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穆棱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穆棱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2022年10月18日,某校举行纪念圆明园劫难162周年大型青年诗会,引起了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你认为本活动的主题应是(

)A.勿忘历史,爱我中华B.远离毒品,关爱生命C.光辉历程,永远丰碑D.万众一心,同仇敌性

3、如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第一单元_____

第1课鸦片战争

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总进口总额的13%。到19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3%。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影响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影响C.《北京条约》的影响D.《马关条约》的影响

5、维新的曙光刚刚显露,却瞬间消失。激愤的中国农民烧教堂,杀洋人。联军长驱直入,攻占北京,再遭国耻。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C.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下图为著名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摘录,这段文字主要呈现了辛亥革命的(

“10月12日,……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A.酝酿历程B.发生原因C.发展过程D.广泛影响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谁(

)A.孙中山B.袁世凯C.全体国民D.同盟会

8、1912年4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作家柳亚子十分失望,作《岁暮杂感》三首。“夙有澄清志,而今事总非。沐猴民主贼,烹狗党人悲。”他讽刺的“民主贼”是A.洪秀全B.李鸿章C.宋教仁D.袁世凯

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青年》B.《万国公报》C.《民报》D.《申报》

10、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的口号是(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②废除二十一条③反对华北自治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标语和口号映射着历史发展的脚步。下列口号和标语按照相关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1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下列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②南昌起义③八七会议④井冈山会师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②①

13、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淮海战役B.第五次反“围剿”C.会宁会师D.遵义会议

14、如果把南京置于同西安敌对的地位,有可能造成对中华民族极端危险的新的大规模内战,这是日本和亲日派欢迎的前途。这段评论针对的是(

)A.遵义会议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中共七大

15、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千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援,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A.以史为鉴,科学发展B.勿忘历史,珍爱和平C.正视历史,历史不容篡改D.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1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并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百团大战

17、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是(

)A.延安B.重庆C.武汉D.瑞金

18、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材料直接反映了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945年,国共谈判,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上述内容出自A.《双十协定》B.《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八一宣言》D.《北京市民宣言》

20、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与以下图片史料所反映历史事件关联度最紧密的文献是(

A.《论持久战》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张謇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据此判断,张謇的思想主张是(

)A.商务立国B.发展农业C.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

22、1912年有报道称:“革命军手持剪刀沿途为行人强迫剪辫。”报道中的“剪辫”事件发生在A.新文化运动期间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期间C.五四运动期间D.北伐战争期间二、综合题

23、“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材料二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材料三(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四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

(2)材料二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卢沟桥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4)材料四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三、四,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24、吴淞铁路变迁史历史兴趣小组在“行走宝山”活动中,到达吴淞火车头广场,学生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吴淞铁路的历史,找到了如下材料:材料一:1872年,英美外商组成吴淞道路公司,声称要修筑一条寻常马路。1876年7月,吴淞铁路正式营业,是中国最早的运营铁路,英商获利颇丰。1876年4月—10月,中方以“(中国地方)中国当有自主之权”“英国即倡于前,难保他国不踵其后”,与英方交涉,以28.5万两白银买断吴淞铁路,次年全部拆毁。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洋务派代表,管辖上海),先后两次向总理衙门建议修筑“吴淞——上海——江宁(南京)”之间的铁路,认为修筑此路“有益商务、筹款、海防三端”。1898年,吴淞铁路(改名淞沪铁路)重建,不久通车营业,是连接上海市区与吴淞码头的唯一铁路线,极大便利了上海乃至江南地区货物运输和乘客出行。材料二: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炸毁淞沪铁路线桥梁。1937年12月,日军将淞沪铁路更名为“吴淞线”,并往炮台湾北端延伸半公里,直达江边。材料三:1963年,淞沪铁路旅客列车全部停驶,何家湾至宝山路区段改作货物运输线使用,并减少货运车次。材料四:1997年,淞沪铁路线宝山路站至江湾段钢轨被拆除,建设高架铁路,即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又称“明珠线”,是上海首条高架轨道交通线路。——摘自上海通志馆公众号、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官网

(1)1872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该运动名称是什么?

(2)依据材料,完成下列表格。吴淞铁路变迁史1876年—1932年1932年—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先炸毁吴淞铁路,后变其为扩大侵略的交通要道。1949年—1997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化发展需要,吴淞铁路调整了部分功能。1997年—至今(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吴淞铁路变迁史的认识。

2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节选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按时间顺序写出材料一中的“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名称。

(2)作者认为“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璞鼎查回国后,告诉英国资本家说,他“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顷兰开厦(地名)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她一省的衣料的”。

(3)《南京条约》中哪一条内容能来更好地印证材料中的“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材料三

1857年5月,法国政府《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中说:“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从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入所有港口。”

(4)从材料中“训令”分析,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四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吉野”撞去。

(5)材料四反映的情景出现在哪一战役之中?材料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