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如图所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警醒我们青少年要()
A.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C.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D.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2、如图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某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
A.①B.②C.③D.④
3、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D.颁布《资政新篇》
4、如果把中国由完全主权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人从山崖上往下坠的过程,如下图。那么《马关条约》应该处在(
)
A.AB.BC.CD.D
5、下列历史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③太平天国运动
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6、郭沫若曾为辛亥革命题春联:“共和三尺剑,光复一戎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7、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有(
)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清帝必须退位
③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④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接受“二十一条”。下列不属于“二十一条”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的是(
)A.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B.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C.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D.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9、下图目录所示的单元主题应是(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
13课五四运动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口号是(
)A.“取消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11、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A.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推翻了军阀政府的统治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12、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源于我党领导的哪次武装起义(
)A.南昌起义B.广州起义C.秋收起义D.武昌起义
1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4、“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逼蒋卖国B.地方自治C.拥蒋反共D.逼蒋抗日
15、据一个日本士兵的日记记载:“上午8时30分列队。到城外下关打扫战场,也就是去处理敌人的尸体。扬子江岸边的尸体遍地,令人吃惊。用汽船搬运死尸,投入扬子江的江心。仅我们处理的尸体就约有2000具。”这则日记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七七事变B.南京大屠杀C.日军屠杀东北人民D.旅顺大屠杀
16、当事件发生后,《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亲笔题词。该事件是(
)A.伪满洲国建立B.汪精卫投敌叛国C.皖南事变D.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17、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跟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有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瑞金—红军主力大会师B.南昌—红色政权的建立C.遵义—红军长征出发地D.延安—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8、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A.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B.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写的社论中提醒全党,“蒋介石在挑动内战”,并斩钉截铁地指出:“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我们是不要内战的。如果蒋介石一定要强迫中国人民接受内战,为了自卫,为了保卫解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权利和幸福,我们就只好拿起武器和他作战。”这表明共产党对当时时局发展的应对策略是(
)A.通过两党和平谈判建立民主联合政权B.推翻国民党统治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以军事方式促成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D.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并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
20、学者金冲及将解放战争定性为“人心向背的较量”,解放军在各方面都得到民众的极大支持,而国民党军队一闯入解放区,就消息不灵,情况不明,时时遭受袭击,进退失据。这主要是因为(
)A.国共军事力量发生根本变化B.土地改革凝聚了革命力量C.国民政府重点进攻策略失败D.解放战争已进入反攻阶段
21、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企业是A.福新面粉公司B.大生纱厂C.轮船招商局D.汉阳铁厂
22、1912年6月,一位德国记者来到中国南京,他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国演义》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C.大街上有男子穿中山装、女子穿旗袍D.百姓向政府官员行跪拜礼二、综合题
23、在中国历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摘编自《内战百科》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分裂带来的危害。
(3)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5)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何感悟?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材料二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材料三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道:“尽管维新运动未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并说明他当时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戊戌变法的内容都涉及了哪些方面?如何理解“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史上的这两次改革的主要区别。
2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难忘国耻】材料一
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1903年发行的《爱国三字书》
(1)材料一列出的史实分别对应哪几场中国近代遭受的列强侵华战争?材料二
慈禧太后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2)材料二中慈禧太后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约?【积极探索】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图,则莫如制器之器,师其法后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3)根据材料三当时的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材料四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4)资产阶级维新派救国的改革是什么?【沥血抗争】材料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协助收购合同范例
- 作家助手签约标准合同范本
- 兼职短期有效合同范本
- 加盟协议英文合同范本
- 单位借款三方协议合同范本
- 剧本买卖合同范本
- 单位超市采购合同范本
- 个人承包劳务合同范本
- 单位厨师劳务合同范本
- 乡村公路开挖合同范本
- SCI期刊的名称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 人本位医疗培训课件
- 《供应链管理》课程整体设计
- 水利工程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风险管控清单
-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 申论范文:社区微治理 共建美好家园
- 高等工程热力学教案课件
- 2023年征信知识竞赛基础题考试复习题库(带答案)
- 汽车机械基础PPT(第3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 【招标控制价编制研究文献综述(论文)48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