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收藏版_第1页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收藏版_第2页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收藏版_第3页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收藏版_第4页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收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安全手册

(2017年第一版)

乌鲁木齐人民医院

1.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1

1.1紧急事件电话和办公室联系方式

1.2生物安全管理机构

1.3职责

2.生物安全评估和管理2-1

2.1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表

2.2暴露途径

2.3生物安全等级

3.标志3-1

3.1墙面标志

3.2门上标志

3.3标贴和颜色

3.4外送维修或处理的设备

4.生物安全要求和人员管理4-1

4.1生物物质的使用登记

4.2生物安全柜

4.3人员管理

5.医学监督程序5-1

5.1暴露于结核杆菌员工的筛选

5.2免疫

5.3医学限制

5.4员工血清贮存

6.个人防护装备(PPE)6-1

6.1实验服、隔离衣

6.2手套

6.3工作鞋

6.4护目镜

6.5口罩、帽子

7.实验室设备7-1

7.1生物安全柜

7.2离心沉淀程序

7.3化学吸附真空管和过滤器

7.4注射器和针头

7.5移液管

7.6搅拌机、混匀器、超声波清洗和粉碎机

7.7冻干

7.8其它设备(水浴箱、冷藏箱、振荡器)

8.实验室操作8-1

8.1与实验室事故相关的人为因素和态度

8.2一级生物安全

8.3二级生物安全

8.4生物危害物的运输(实验室间或物体间)

8.5基础生物安全操作

8.6内务管理

8.7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

9.意外9-1

9.1暴露事件的紧急处理

9.2报告事件

9.3医疗援助

9.4实验室事件的调查

9.5应急处置

10.溢出反应10-1

10.1一个基础溢出试剂盒的组成

10.21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溢出

10.3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溢出

11.消毒和灭菌处理过程11-1

11.1实验室材料的清洁

11.2消除局部环境的污染

11.3清除生物安全柜的污染

11.4洗手/清除手部污染

11.5去污(净化)方法

11.6高压灭菌器程序

11.7化学去污剂的特征(特性)

11.8废弃物处理

12.运送12-1

12.1传染性物质的包装和运送

13.化学品、火和电的安全13-1

2.生物安全评估和管理

在建设实验室或开展实验活动之前,生物安全办公室应参照卫生部《名录》组织

各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拟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实验活动的危险性、气溶胶传播

的可能性、预防治疗的获得性、防护屏障的安全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等因素进行评

估,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级。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结果应由中心的法定代表人签字认可,并归档保存。

生物安全负责人最终对实验室内的安全负责,其职责之一是指导现行工作以判断

潜在的危害(生物安全评估),职责之二是实验开始前采用合适的安全程序(风险管理)。

特定的实验开始前需要预先进行登记和通过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批准。

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5个“P”是指:

♦Pathogen病原体-危险的生物因子

♦Procedures规程-推荐的实验操作和安全的操作规范

♦PersonneI人员-相应的培训与技能

♦Protectiveequipment防护设防护衣和安全设备

♦Place地点-实验室所在位置

实验室工作的每一方面都应考虑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5个“P”。正确地指导和

风险评估能帮助免受生物危害的暴露,以及最大程度减少实验室受到感染的可能性。

2.1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表

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传染因子类型(见附录A)♦登记

♦感染途径■生物安全办公室

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发生过程■感染机构

病毒性、致病性、数量、浓度、人群■约束机构

中影响程度、昆虫媒介的存在■疾控中心-选择机构

♦气溶胶风险:超声、离心、混匀、♦建立一套结合安全使用的标准操作

混合、振动规程

♦经皮风险:针头、注射器、玻璃吸♦遵守基本的生物安全规则

规程液管、解剖刀、低温刀片/刀等♦实脸室、工作区域、BSL-2或更高

♦飞溅/溅泼风险:吸液管、接种环传染因子实验室内的设备贴上标识

♦指导实脸室操作和检查实验设备

♦用非传染性材料做尝试性试验,以测

试新的规程/设备

♦人员免疫♦安全培训

■赘生物疾病♦以前从事生物危害的经历

■感染♦技术的熟练程度

■免疫抑制治疗♦立即向生物安全负责人和生物安全

■年龄、种族、性别、妊娠办公室报告所有的暴露事件、被忽视

■手术(脾、胃切除)的事件以及相关疾病的症状

人员

♦免疫力♦调查/核实事件/飞溅等,以防止再

♦后暴露预防次发生

♦血清库

♦对安全的态度

♦安慰

♦外伤、破损皮肤、湿疹、皮炎

♦防护:♦个人防护设备(PPE):

.气溶胶-可以吸入粒子直径<5|jm♦口罩-HEPA,N-99,N-95,等

.飞溅/溅泼♦面部(眼、鼻、嘴)防护一面具和安

防护设备•锐器全眼镜、或盖住下颌的面罩、前面

无缝外衣或实验室外衣

♦手套

♦生物安全柜

♦安全离心管/转子

♦风险组/生物安全等级、设备♦基本的实验室-门、易清洁的地方、

地点♦气溶胶风险冲眼器、窗户

♦受限制的过道♦标签

♦用直接气流预防

2.2暴露途径

生物因子要导致疾病发生,首先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因子进入或侵入人体,进入的

途径有经口、呼吸道、黏膜及与动物的接触(叮、抓伤),当生物危害物进入人体,它

产生疾病还需满足其它条件,它们必须在人体细胞、组织和/或器官内生长繁殖,克服

人体的自然免疫机制和变异或适合人体的变化。

年龄、免疫状况、职业、物理或地理环境等因素会导致个体对疾病的不同易感性。

在涉及生物危害时,确定其最低感染量是很困难的。同一病原体相同剂量在一个

人身上可能无症状,而在另一人身上可能导致严重的症状甚至致命。有些微生物只要

一个进入到人体就足以侵入并促使疾病的发生,结核杆菌就是一个例子。暴露途径的

更多信息见下图。

感染因子的传播途径

黏膜:

通过飞溅或溅泼暴露眼、鼻、嘴里的黏膜

吞咽;

口腔吸入、吃、喝、在实验室里抽烟

吸入:

吸入气溶胶粒子(直径离心

渗漏物、溢出物、吸液等

经皮:

被感染过的锐器刺伤完好或破损皮肤、

动物叮咬、抓伤、湿疹

接触(间接传播):

通过接触污染面(如髡子、电话、电

脑、设备把手等)的手来触摸黏膜或

破损皮肤,或实脸后洗手不彻底

注安市第三人民医浣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2.2.1实验室内传染因子的传播途径

暴露途径防护措施

黏膜:通过飞溅或溅泼暴露眼、鼻、嘴里的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面部的预防:

黏膜♦戴护眼镜或面罩

♦在生物安全柜内或保护罩后工作

♦进行规范的微生物操作

吸入:由于离心渗漏、溢出或产生气溶胶的通过以下方式避免暴露气溶胶:

操作如吸液、混匀等而吸入了可吸入♦在生物安全柜内工作

的气溶胶粒子(直径<5"m)。♦离心时使用密封转子或杯

♦进行规范的微生物操作

吞咽;口腔吸入、吃、喝、在实验室里抽烟通过以下方式防止经吞咽产生的暴露:

♦不在实验室内吃、喝或吸烟

♦始终使用手工吸液

♦进行规范的微生物操作

经皮:被感染过的锐器刺伤完好或破损皮肤、通过以下方式防止皮肤破损:

动物叮咬、抓伤、湿疹♦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使用锐器要非常小心

♦用后立即将锐器丢弃在坚固防漏容器内

♦适当限制动物

♦戴不易划破的手套、袖套、

♦用防水绷带包扎好破损皮肤并戴双层手套

接触(间接传播):通过接触污染面(如凳、通过以下方式防止间接暴露:

电话、电脑、设备把手等)的手来触♦工作台面消毒

摸黏膜或破损皮肤,或实脸后洗手不♦工作后、脱去手套后总是洗手。

彻底。♦不要用戴手套或不戴手套的手触摸脸部(良

好的个人习惯)

♦实脸室内不使用化妆品。

在实脸室内的任何时候始终执行以下工作制度:

♦不在实验室内吃、喝或吸烟

♦工作结束后或脱去手套后总是洗手

♦实验室内穿戴好个人防护设备,离开实验室前务必脱去个人防护设备

♦不用口吸、始终用手工吸液

♦使用锐器格外小心

♦用合适的设备抑制气溶胶的产生

♦对工作台面、溢出物和废弃物进行消毒

11-5

注安市第三人民医浣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2.3生物安全等级

国家和卫生部对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确立了从事生物危害工作对应的生物安全

等级。提供了微生物操作、实验室设备和安全设施的结合使用,以及所选的感染因子与使

用推荐的四种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室操作。

以下是1-4级生物安全所要求的实验室操作、防护设备、实验室设施和传染因子的概

括。

2.3.1所推荐的生物安全等级与相应感染因子

生物安安全设备实验室设备

感染因子规程

全等级(第一道屏障)(第二道屏停)

已知对健康成人标准微生物操作。不需要。♦开放工作台。

和动物不造成疾♦防止节肢动物和啮

病。齿动物进入。

♦实脸室靠近出口处

BSL-1

有洗手池。

♦实验室的窗户有纱

窗。

♦适当的消毒设备。

能引起人或动BSL-1操作加:I级orII级生物安BSL-1加:

物发病,但一般♦限制进入全柜或其它物理防护♦实验室门应带锁并

情况下对健康♦生物危害警示标记设备,这些设备应用可自动关闭。

工作者、群体、♦锐器谨慎使用于可能会产生飞溅或♦应设洗眼设施、高压

家畜或环境不♦制定安全手册,确定气溶胶的感染因子的灭菌锅。

BSL-2会引起严重危所有废物消毒和医疗监操作;个人防护设备:

害的病原体。实督计划外套、手套、所需要

验室感染不导的面部防护

致严重疾病,具

备有效治疗和

预防措施,并且

11-6

注安市第三人民医浣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传播风险有限。

能引起人或动BSL-2操作加:II级(B2)或川级生BSL-2加:

物严重疾病,或♦控制进入物安全柜和用于所有♦自成隔离区,进入实

造成严重经济♦所有废弃物消毒感染因子操作的其它验室的过道用物理方

损失,但通常不♦实验室衣服洗之前对物理防护设备;个人式隔开。

能因偶然接触其进行消毒防护设备:防护衣、♦入口处采用自动关闭

而在个体间传手套、需要的呼吸道双层门。

BSL-3播,或能用抗生防护。清洁区设置淋♦独立的送排风系统,

素抗寄生虫药浴装置。空气排至室外,不在

治疗的病原体。室内循环。

♦实验室负压

♦实验室污染区内设不

排蒸汽的高压蒸汽灭

菌器。

能引起人或动BSL-3操作加:按照川级生物安全的BSL-3加:

物非常严重的♦进入实验室前更衣所有步骤进行,全身♦远离建筑物或单独的

疾病,一般不能♦出口处冲淋穿上有空气供应系区域

治愈,容易直♦所有材料在出口处消统、正压个人防护衣。♦安装供应、排放真空

接、间接或因偶毒系统

BSL-4然接触在人与♦BMBL上的其它需求

人,或动物与

人,或人与动

物,或动物与

动物之间传播

的病原体。

根据国家才乐准GB19489-2004《实脸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编制

2.3.2生物安全评估

目前实验室内开展的病原体检测的范围为:

病毒名称

危害程度未经培养的感

分类染材料的操作

英文名中文名分类学地位

11-7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注安市第三人民医浣

HepatitisAvirus甲型肝炎病毒小RNA病毒科第三类BSL-2

HepatitisBvirus乙型肝炎病毒嗜肝DNA病毒科第三类BSL-2

HepatitisCvirus丙型肝炎病毒黄病毒科第三类BSL-2

HepatitisDvirus丁型肝炎病毒卫星病毒第三类BSL-2

HepatitisEvirus戊型肝炎病毒嵌杯病毒科第三类BSL-2

病原菌名称样本检测

危害程度所需生物

序号

学名中文名分类安全实验

室级别

1.Mycobacteriumbovis牛型分枝杆菌第二类BSL-2

2.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第二类BSL-2

3.Vibriocholerae霍乱弧菌第二类BSL-2

4.Staphylococcusspp葡萄球菌属第三类BSL-2

5.Streptococcusspp链球菌属第三类BSL-2

6.Enterococcusspp肠球菌属第三类BSL-2

7.Micrococcusspp微球菌属第三类BSL-2

8.Moraxellaspp莫拉菌属第三类BSL-2

9.Neisseriaspp奈瑟菌属第三类BSL-2

10.Corynebacteriumspp棒状杆菌属第三类BSL-2

11.Bacillusspp芽胞杆菌属第三类BSL-2

12.Listeriaspp李斯特菌属第三类BSL-2

13.Erysipelothrixspp丹毒丝菌属第三类BSL-2

14.Rhodococcusequi马红球菌第三类BSL-2

15.Nocardiaspp诺卡菌属第三类BSL-2

16.Eikenellacorrodens啮蚀艾肯菌第三类BSL-2

17.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第三类BSL-2

18.Vibriospp弧菌属(除霍乱弧菌)第三类BSL-2

19.Aeromonasspp气单胞菌属第三类BSL-2

20.Plesiomonasspp邻单胞菌属第三类BSL-2

21.Pseudomonasspp假单胞菌属第三类BSL-2

22.Acinetobacterspp不动杆菌属第三类BSL-2

23.Flavobacteriumspp黄杆菌属第三类BSL-2

24.Haemophilusspp嗜血菌属第三类BSL-2

25.Pasteurellaspp巴斯德菌属第三类BSL-2

26.Gardnerellaspp加德纳菌属第三类BSL-2

27.Legionellapneumophila嗜肺军团菌第三类BSL-2

28.Campylobacterspp弯曲菌属第三类BSL-2

11-8

注安市第三人民医浣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29.Helicobacterspp螺杆菌属第三类BSL-2

3().Clostridiumspp梭菌属第三类BSL-2

31.Bacteroidesspp拟杆菌属第三类BSL-2

32.Fusobacteriumspp梭杆菌属第三类BSL-2

33.Peptostreptococcusanaerobius厌氧消化链球菌第三类BSL-2

34.Actinomaduraspp放线菌属第三类BSL-2

35.Arcanobacteriumspp隐秘杆菌属第三类BSL-2

36.Chlamydiapneumoniae肺炎衣原体第三类BSL-2

37.Mycoplasmapneumoniae肺炎支原体第三类BSL-2

38.Ureaplasmaurealyticutn解服服原体第三类BSL-2

39.Candidaalbicans白假丝酵母菌第三类BSL-2

40.Cryptococcusneoformans新生隐球菌第三类BSL-2

根据上述病原体检测的表格,本中心的实验室仅仅允许在生物安全等级为1和2的实

验室里工作。

2.3.3生物安全检查

生物安全办公室应定期组织人员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可以和内

审一同进行)。

检查结果应与实验室人员和管理者一起讨论,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所有不足之处,

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采取改正措施。

3.标志

3.1墙面标志

3.1.1实验室入口处的墙面上应有实验室名称。

3.2门上标志

3.2.1实验室入口处门上必须有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标志包括国际生物危害符号、生物危害

等级(如BSL-1或2或3),有特殊要求的专用实验室应标明特殊进入等要求。

11-9

注安市第三人民医浣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生物危害!

________________k

授权人员方可进入

生物安全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

费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累念欧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天电话,家庭电话,

必须得到I:述资任人

的授权方可进入

国际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3.2.2BSL-2实验室入口处门上必须有人员出入限制标志和相关信息,如实验室责任人的姓

名、联系电话等。

3.3标贴和颜色

3.3.1在实验室内,生物危害符号应贴在医用垃圾容器、冰箱、冷冻箱、培养皿和含BSL-2

或BSL-3传染因子的离心机、污水池、超声腐蚀器及生物安全柜等上。

3.3.2当设备用于处理人血液标本、其它潜在感染物质或感染因子时,生物危害符号应临时

贴在相关的设备上。

3.3.3生物危害符号也应贴在其它用于储存、运送BSL-2或BSL-3传染因子、血液标本或

“其它潜在感染物质”(注意:未怀疑包含传染因子或“其它潜在感染

物质”的运送可以不贴生物危害符号,而贴诊断样品标志)的容器上。标贴应用带子、线、

粘胶或其它方式尽可能贴近容器以防止松动或意外弄丢。

3.3.4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底色应该是桔红色带荧光,字母和符号用对比明显的颜色。(可以购

买)

11-10

注安市第三人民医浣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如果有下列情况,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可以免贴:

(1)废弃物是放在黄色有生物危害符号的袋内;

(2)在储存、转移、运送、处理过程中,单个盛血液或“其它潜在物质”的容器被放置

在贴有生物危害符号的第二个容器中。

(3)当实验室门上贴有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时,其室内的仪器等物品可免贴。

3.4外送维修或处理的设备

3.4.1已污染或可能污染的设备外送维修或处理必须尽可能沏底消毒,在设备上贴上生物

危害警示。

3.4.2对一些不能进行彻底消毒的仪器设备,在外送之前,将这些仪器设备尽可能的消毒

(冲洗或擦干净外部),并贴上生物危害警示。

3.4.3生物危害警示还必须注明哪些部分仍存在污染,生物危害符号贴在污染区域附近。

生物危害警示

本设备的外部和内部表面已消毒,已无任何生物危害。

本设备将作为(在口内打勾)

服务/维修口重新安置口报废口

消毒操作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使用的消毒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毒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放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的以下区域仍存在污染

生物危害警示的推荐样式

11-11

注安市第三人民医浣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4.生物安全要求和人员管理

以下的内容描述了实验人员的要求。每个专业科室负责人的职责是确保实验室能遵循规章制度。

4.1生物物质的使用登记

各专业科室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要完成和递交“生物物质的使用登记表”。生物安全

办公室必须保存有关人员使用生物物质的准确的信息(例如:微生物、细胞系、人源物质、

动物和毒物),并要求各专业科室负责人每年递交准确信息,以及一年里有关生物物质的增

加或删除、房间位置的增加或删除等变化。

4.1.1人类病毒

在开始研究人类致病因子前需要在生物安全办公室登记。生物安全办公室必须在实验

开始前批准全部包括有传染性因子或潜在生物危害的生物物质导入动物。

实验人员必须在新的实验开始前接受生物安全培训。生物安全培训由生物安全办公室组

织安排。生物安全负责人的职责是确保实验室全体人员得到适当操作和技术的培训。

生物安全负责人和/或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在用风险组2(生物安全水平2)因子工

作前必须到生物安全办公室登记。风险组2和较高致病因子名单见附录A。

生物安全办公室将定期监控设备和操作,同时回答任何关于安全的问题。

在下列情况发生之前必须联系生物安全办公室:

♦开始用新的可感染因子工作

♦改变现有工作的范围或位置

♦将可感染因子提供给科内外其他工作人员

♦在实验室安排非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工作

4.1.2人类血液、体液、组织和其他潜在有传染性的物质

血液耐受致病标准适用于“职业暴露”于人类血液或其他潜在有传染性物质下的工作

人员。其他潜在有传染物质包括:

♦人类细胞或组织培养

♦来自于人类(活的或死的)任何不固定的组织或器官,除了完整无缺的皮肤。

♦人类体液,包括尿液、粪、唾液或眼泪等。

11-12

注安市第三人民医浣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HIV—或HBV—包括培养液或其他溶液

♦血液,器官或其他来自于感染了HIV或HBV或其他血液耐受致病原的实验动物组织。

如果工作人员没有直接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有传染物质,但使用那些用于处理或贮存

血液,其他潜在有传染物质或血液耐受致病原的仪器,那么此人也被认为是职业暴露。

员工暴露于由人类血液、组织和体液,可引起一个重要的健康风险,它们含有血液耐

受致病原诸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巴贝西虫♦科罗拉多壁虱热

(HIV)

♦乙型肝炎(HBV)♦疏螺旋体菌♦虫媒病毒

♦丁型肝炎(HDV)♦布氏杆菌♦减少螺菌

♦丙型肝炎(HCV)♦钩端螺旋体♦CreutzfeIdt-Jakob

virus

♦疟原虫♦弗朗西斯菌♦HumanT-lymphotropic

VirusTypeII型人类T

一淋巴促激素病毒

♦密螺旋体♦StreptobaciIlus♦HemorrhagicFever

moni//formis念珠链杆viruses出血热病毒

4.1.3动物

全部的研究实验包括动物管理必须由生物安全负责人批准。一经批准,必须在实验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