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讲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劝学》讲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劝学》讲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劝学》讲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劝学》讲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荀子题目解说 “劝”在本文是“鼓励”的意思,故题意是“鼓励人们勤奋学习”。📝触类七下课内同步文言文《孙权劝学》,“劝学”意为“勉励学习”,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知人论世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世人尊称荀卿。游学稷下学宫,任列大夫祭酒。西行秦国,拜见过秦昭王。南下楚地,任兰陵令。晚年失官,居家著书,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与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认为,自然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用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知识链接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农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主旨点睛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荀子在文中鼓励学子“学不可以已”,把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应有的态度和学习的内容、方法,讲得全面透彻,精妙绝伦。文中,荀子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总结了“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学习规律,提倡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可以】等同于现代汉语当中的“可以”。【已】动词,停止。🧐析句开宗明义(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要的意思),提出中心论点:学习的意义非常重大,以及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与方法。🧐析句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批点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印证了这句话。😄批点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荀子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有什么区别?💯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荀子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有什么区别?💡①就针对性来说,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对改正人们在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的缺点更具有针对性。 ②就强调的程度来说孔子虽然也是“劝学”,但他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的认识。而荀子则认为品德修养和知识只有通过后天学习才能获得,这就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取之于蓝】【于】介词,从。📝触类相当于英语中的“from”。【取之于蓝】【之】代词,指第一个“青”,它。📝触类此处的“之”存在两种解释,另一种为补足音节,没有任何意义。如:填然鼓之。【取之于蓝】【介宾结构后置】应为“于蓝取之”。【而青于蓝】【介宾结构后置】应为“而于蓝青”。【而青于蓝】【而寒于水】【于】介词,比。【而青于蓝】【而寒于水】【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水为之】【之】代词,指“冰”,它。【水为之】【为】凝结成。【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应为“而于水寒”。🧐析句比喻论证用“青”与“蓝”的关系和“冰”与“水”的关系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意在突出“学习”对于人的改造作用。😄批点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木直中(zhòng)绳,𫐓以为(wéi)轮,其曲(qū)中规。😶木材笔直的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中】动词,符合、合适。📝触类亦作形容词,意为“中间,当中”。瓮中捉鳖(wèngzhōngzhuōbiē):在大坛子中捉甲鱼。比喻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轻而易举或很有把握就能得到。📝触类亦作形容词,意为“中间,当中”。《核舟记》:“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就是苏东坡)📝触类亦作形容词,意为“一半”。《出师表》:“中道崩殂。”(中途去世了)📝触类亦作动词,意为“命中”。《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𫐓】△通“煣”。【使动用法】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手工艺)。【𫐓以为轮】【省略句】应为“𫐓以(之)为轮”。【𫐓以为轮】【以】介词,把。【𫐓以为轮】【为】动词,形成。【以为】【固定搭配】“以之为”的省略。把……当作。【其曲中规】【其】代词,指前文“木”,它。【曲】【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规】圆规,测圆的工具。🧐析句着重强调“𫐓”的重要性,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意在突出“学习”对于人的改造作用。虽有(yòu)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輮的工艺让它变成这样的。【虽】即使,表示让步。【有】△通“又”。📝触类七上课内同步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槁暴】枯干。【槁】枯。【暴】△同“曝”,晒干。📝触类一曝十寒(yīpùshíhán):比喻时而勤奋,时而懈怠,没有恒心。【挺】直。【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𫐓使之然也】【之】代词,它,代“木直中绳”中的“木”。【然】这样。🧐析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三句借助挺直的木头变弯后,即使晒干也不能复原这一现象,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道理。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石(磨过)就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故】所以。【受绳】用墨线量过。【故木受绳则直】【则】就。【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古代的金属统称为“金”。【就】动词,接近,靠近。📝触类七下课内同步文言文《活板》:“持就火炀之。”(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砺】名词,磨刀石。【利】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连词,表递进。📝链接一个人有才不难,只要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就能够办到,但是想要求得道德上的完善,那就要付出极大的心力了。社会上有才的人不见得少,但是有德的只有那么一二位。人们每日能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学识,但是很难坚持着,反省自己。所以“三省”高于“博学”的程度,所以此处的“而”作连词,表递进,意为“并且”。“日”与起句“学不可以已”中的“已”遥相呼应,突出了要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地步,就要不断学习,进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参】动词,检验,检查。🚨辨析此处有争议,有版本的教材将“参”字理解为通假字,△同“叁”,多次。【省】省察,反省。📝旁通《红楼梦》中有一节“元妃省亲”,《社戏》一文中也有“归省”二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介词,于,意思是“对”、“向”。【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那么。【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而】连词,表并列,意为“而且”。🚨辨析此处有争议,表顺承亦可,脑子灵活机变了,才会避免很多行为过失。【知】△通“智”,智慧。【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行】行为。【过】过错,过失。🧐析句“故”字句表示对上文进行归纳,“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进一步说明人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学问的人。🧐析句比喻论证“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进步的道理。🧐析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强调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强调要想成为有学问、有修养之人,必须时时自我检视。🧐解段论证学习在人的改造中的重要作用。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连词,表修饰。【吾尝】我曾经。【尝】曾经。【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主谓取独】【须臾】时间副词,片刻,一会儿。📝触类古文中常见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两类: 一、时间名词: 『翌日』次日。“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即日』当天。“即日因留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期年』满一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二、时间副词: 『须臾』片刻。“哀吾生之须臾。”(《赤壁赋》) 『良久』好久。“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行》) 『顷之』不久。“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而』不久。“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寻』不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俄』『俄而』一会儿。“俄而雪骤”(《咏雪》) 『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食顷,帘动,片纸抛落。”(《聊斋志异·促织》) 『斯须』一会儿。“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礼记·祭义》) 『未几』不久。“未几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适』刚刚。“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曩』从前。“曩者辱赐书”(《太史公自序》) 『已而』不久。“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收获)。【跂】踮起脚后跟。【博】广博,宽广。🧐析句对比论证通过“终日而思”和“须臾之所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踏实学习。这里的“学”指利用外界事物,从生活实践中学习,从而改变人性“恶”的本质。🧐析句比喻论证“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形象地说明了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的效果。🤓分析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远处的人也看得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听他的人听得清楚。【登高而招】【而】连词,表修饰。【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加】增加。📝链接引申为“更加”,相当于英语的“more”。【而见者远】【而】连词,表转折。【见者远】远处的人也看得见。【顺风而呼】【而】连词,表转折。【疾】形容词,声音宏大,劲疾。【而闻着彰】【而】连词,表转折。【闻者彰】听他的人听得清楚。【彰】明显,显著,清楚。这里指听得更清楚。🧐析句借助的外物分别是“高”和“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车马的人,没有使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假】动词,凭借,利用。📝触类亦作动词,意为“假装”。《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触类亦作动词,意为“借”。《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舆】车厢,这里指车。📝触类高一必修下课内同步文言文《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利足】脚走得快。【而致千里】【而】连词,表转折。【致】动词,到达。【水】动词,游泳。【而绝江河】【而】连词,表转折。【绝】动词,横渡。🧐析句借助的外物分别是“舆马”和“舟楫”。🧐析句比喻论证连用五个比喻论证,说明只要善于利用外界条件,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强调了后天的学习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所用事例让人感到亲切,有说服力。🧐析句作者用了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入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登高之博见”“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其实君子的天赋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可是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是因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生】△通“性”,天赋,资质。【善假于物也】【于】介词,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析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两句说明君子与一般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条件罢了。📝思考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一张地图的启发下,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能仅在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中,受到大陆漂移的启发,正是因为魏格纳是一个善假于物的人。善假于物的人,会从微小甚至偶然的外物的提示中有所发现。试想,如果魏格纳在翻阅地图时,没有观察到,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若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那么,我们对地球的认知可能还处在一个懵懂期吧!🧐解段论证学习的作用。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最高的智慧就会得到,通达事理的思维就具备了。【积土】堆积泥土。【兴】起。【焉】兼词,相当于“于此”。📜释名兼词(jiāncí):就是说一个字含有一个词的意思,古汉语里一般是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意思,所以这点需要特别注意。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此处的“焉”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高中阶段有三个合音词需要注意,因此除“焉”之外还有“诸”。比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此处的“诸”作兼词,相当于“之于”。除此之外,还有“盍”,一般在文言文中“盍”“不”连用,意思是:为什么不?【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神明】指人的高度的智慧。【得】动词,获得。【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连>表顺承,“就”。【圣心】圣人的心怀。【备】动词,具备。🧐析句正面论证这里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善成德”,正面论述了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就是不断积累得来的。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跬步】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人所说的半步。古人跨出一脚为“跬”。📝触类有关于脚步的文言词语有很多。 ○武:半步。《陶庵梦忆·炉峰月》:“行未数武。”。 ○走:走路,特指慢走。《记承天寺夜游》:“相与步于中庭。” ○走:跑。走马观花。 ○趋:跑,疾走。《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步】古人说一步,指左右脚都向前迈一次的距离,等于现在的两步。【无以】【固定搭配】没有用来……的,无从。🧐析句反面论证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成”,从而说明学习中坚持不懈的作用。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析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也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骐骥】骏马,千里马。【驽马】劣马。【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触类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功】成功。【不舍】不停止。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锲】动词,用刀雕刻。📝旁通意为雕刻的字还有“勒”字。《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锲而舍之】【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舍】动词,舍弃,停止,止息。指不放弃行路。📝触类亦作动词,意为“放弃”。《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析句对比论证“骐骥”对比“驽马”,说明自身条件的好坏不是跑的远近的决定性因素。“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学习一旦一曝十寒,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即使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获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蚓无爪牙之利】【之】定语后置标志。📝触类在现代汉语当中,定语一般位于主语或宾语之前。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现在“锋利”却放在了“爪牙”之后,所以此句为定语后置句。【强】强劲的意思。【埃土】泥土。【黄泉】地下的泉水。【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一】【数词作动词】专一的意思。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作者认为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跪】蟹脚。【蟹六跪而二螯】【而】连词,表并列,和。【螯】螃蟹等节肢动物身前的大爪,形如钳。【寄托】藏身。【躁】浮躁,不专心。🧐析句对比论证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解段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古音通假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𫐓△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暴△通“又”,更,再。△同“曝”,晒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2.古今异义古今君子博学与于文博学参广泛地学习检验学问广博精深参加,加入声非加疾也疾劲疾疾病假舆马者假借助与“真”相对蚓无爪牙之利爪牙人或动物的爪脚和牙齿爪和牙是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