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三 18个文言虚词-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1页
必背三 18个文言虚词-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2页
必背三 18个文言虚词-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3页
必背三 18个文言虚词-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4页
必背三 18个文言虚词-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背三18个文言虚词(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一)以(1)介词①表示工具、手段,可译为:拿,用,凭借,按照a.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②表示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用虽董之以严刑。(《谏太宗十思疏》)③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在,于,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④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率领,带领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魏公子列传》)(2)连词①表示并列、递进关系,可译为:又,而,而且,并且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②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不译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③表示修饰,可译为:地,而,或不译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并序》)④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便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⑤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3)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可不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4)同“已”,已经前以降及物故。(《苏武传》)(5)复音虚词“以是”“是以”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可译为:因此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6)动词①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用,任用,是意念上的被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③率领,带领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二)之(1)代词①代人、物、事,可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我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②指示代词,表示近指,可译为:这,这种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2)助词①表示修饰,限制,可译为: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③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④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⑤音节助词,可不译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十二章》)(3)动词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可译为:往,去,到……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三)而(1)连词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与”“和”“又”蟹六跪而二螯。(《劝学》)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才,接着,或不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⑤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如果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二章》)⑥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2)代词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通“尔”,你,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3)复音虚词“而已”,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四)其(1)代词①表示第三人称,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②表示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它(不加“的”)方其破荆州。(《赤壁赋》)③活用为第一人称,可译为:我的,我(自己)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④远指代词,可译为:那,那些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⑤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可译为:其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2)副词①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岂,难道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③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④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应当,千万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3)连词①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如果其如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②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五)于(1)介词①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青,取之于蓝。(《劝学》)②表示对象,可译为:对,向,对于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③表示对象,可译为:与,跟,同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⑤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⑥表示原因,可译为:由于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进学解》)(2)复音虚词①“于是”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或不译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鸿门宴》)②“于是”作介宾短语,可译为:在这,从这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六)为(1)介词①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为之奈何?(《鸿门宴》)②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公为我献之。(《鸿门宴》)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并序》)⑥表示被动关系(常和“所”搭配),可译为: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助词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何辞为?(《鸿门宴》)(3)动词表动作行为,可译为:认为,做,是,治理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七)乃(1)副词①表示承接,可译为:就,于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②表示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竟然,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③表示条件,可译为:才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④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2)代词①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②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如此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齐桓晋文之事》)(3)连词,又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八)因(1)介词①表示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②表示条件,可译为:趁着,乘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③表示方法,可译为:通过,经由君因我降。(《苏武传》)④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2)连词①表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因笑谓迈曰。(《石钟山记》)②表结果,因此,因而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3)动词①接续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②沿袭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九)所(1)助词①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可译为:……的人,……的事,……的情况,有时可不泽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②为+所,表示被动,可译为:被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名词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3)与“以”构成复音虚词“所以”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可译为:用来……的,……的凭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所以遣将守关者。(《鸿门宴》)(十)且(1)连词①表示并列,可译为:又,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②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而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③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都,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2)副词①表示将要,可译为:将,将要吾攻赵旦暮且下。(《魏公子列传》)②表示暂时,可译为:暂且,姑且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十一)与(1)介词①表示对象,可译为:跟,同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②为,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2)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3)动词①表示动作行为,可译为:结交,亲好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②给予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③赞扬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④参与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4)语气词表示疑问、感叹语气,可译为:同“欤”为肥甘不足于口与?(《齐桓晋文之事》)(十二)则(1)连词①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于是,便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②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假使,如果;那么,就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③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④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反而,然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2)副词表强调和确认,可译为: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3)名词①准则,法则以身作则②效法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史记·周本纪第四》)(十三)者(1)助词①表示判断,可不译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②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③表示停顿,可不译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④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2)代词形容词、动词+者,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人(事物、情况)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并序》)(十四)焉(1)代词①表示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它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②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2)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可译为:在这里,对这件事;对它,对他(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3)助词①表示各种语气,可译为:了,呢,啊,或不译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②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4)连词,表承接,于是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兼爱》)(十五)乎(1)助词①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②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③表示推测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④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⑤表示句中停顿,可不译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⑥形容词、副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2)介词,相当于“于”①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对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②表示地点、时间、范围,可译为:在,在……时候,在……方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③表比较,可译为:比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十六)也助词①表示判断语气,可不译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②表示商量语气,可不译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③表示疑问语气,可不译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④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吧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⑤表示句中停顿,可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十七)若[见“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六十三)”](十八)何(1)代词①作谓语,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谏太宗十思疏》)②作宾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