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暑假作文练习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暑假作文练习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暑假作文练习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暑假作文练习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暑假作文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积累与运用(14分)(一)(8分)1.默写(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3)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望》(4)《钱塘湖春行》中,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答案】①.长河落日圆②.老骥伏枥③.长歌怀采薇④.最爱湖东行不足⑤.绿杨阴里白沙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在作答默写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圆、骥、枥、堤”等字词容易写错。(二)基础知识运用(6分)2.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翘(qiào)首凌(líng)空摧枯拉朽震聋发聩B.畸(jī)形深恶(è)痛疾沓无消息一丝不荀C.妄(wàng)图杀戮(lù)殚精竭虑惨绝人寰D.佃(tián)农黝(yǒu)黑疆绳筋疲力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翘(qiào)首——qiáo,震聋发聩——振聋发聩;B.深恶(è)痛疾——wù,沓无消息——杳无消息;一丝不荀——一丝不苟;D.佃(tián)农——diàn,疆绳——缰绳;故选C。3.以下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本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B.《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作者钟声,这是一篇新闻评论。C.《三峡》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D.《使至塞上》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此诗是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故选A。4.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一文通过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B.《野望》这首诗中“徙倚欲何依”一句,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何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C.《黄鹤楼》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与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D.《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联从低处写出花繁草密,欣欣向荣的景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D.“从低处写出花繁草密,欣欣向荣的景象”理解不正确。《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联,诗人骑着马欣赏西湖的美景,这是从高处写出花繁草密,欣欣向荣的景象。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18分)(一)(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人名)。6.“怜”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诗是诗人乘船出蜀入楚时所作,首联交代了出行目。B.颔联“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同时也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C.颈联“天镜”是指月亮,“海楼”是指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诗句写出了月下江水平静,天上云彩变幻多姿的奇妙美景。D.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船已至楚,江入大荒,诗人却将这长江水视为“故乡水”,一路送自己远行,言有尽而情无穷。【答案】5.李白6.喜爱7.B【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义。“仍怜故乡水”句意: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怜:喜爱。【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B.“同时也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有误,颔联“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开阔胸襟。故选B。(二)(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解释下列加点字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_________________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0.(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句是对全文的概括描写,以感慨发端引起下文。B.(甲)文中间部分以清俊的笔触具体描绘江南雄伟的山川景色。C.(乙)文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及起因。D.(乙)文语言朴素自然,既富有诗情画意,又蕴含丰富的内涵。【答案】8.①.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②.考虑,想到9.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鱼儿竞相跃出水面。10.①.热爱自然,沉醉山水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B【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句意: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在文中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9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中注意重点字词“颓(落山),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儿),跃(跳出水面)”要理解正确。【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情感主旨。结合(甲)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作者面对美景,发出了“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沉醉于自然山水的美景中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欣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结合(乙)文“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作者面对美景,发出了“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的感慨。作者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悲伤,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据此可知,(乙)文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B.“具体描绘江南雄伟的山川景色”理解不正确。结合(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知,作者以清俊的笔触具体描绘江南秀美清丽的山川景色。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三)(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公冶长背诺》世传公冶长①能解百禽语。一日,有鸱②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遂逮长见邑宰。宰③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言以对。(选自《青州府志》)[注释]①公冶长:孔子的徒弟。②鸱(chī):鹞鹰。③宰:县官。12解释下列加点字(1)子食其肉()(2)众遂逮长见邑宰()13.“鸱是以怨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述)14.选文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A.言必诚信,行必忠正B.不学礼,无以立C.道不同,不相为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12.①.吃②.于是,就13.公治长答应分肠子给它吃,却最终反悔了。14.A【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1)句意:你吃它肉。食:吃;(2)句意:众人于是扭着公冶长见县官。遂:于是。【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有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的内容可知,老鹰告诉公冶长南山有死獐,并约定公冶长吃它的肉,老鹰吃它的肠。公冶长应声而往,果然找到一头死獐,然而公冶长此时已没有让老鹰吃死獐的肠子的意思,所以“鸱是以怨之”。据此概括即可。【14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结合“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可知,公冶长自食恶果的原因是不讲信用,受到了老鹰的报复。据此可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言行一致。A.句意:说话必须真诚诚实,做事必须忠于正义。这句话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B.句意: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这句话强调了礼仪对立身处世的重要性;C.句意:志向或主张不同的人不在一起商谋共事。这句话强调了志同道合的重要性;D.句意:自己不想要的或不愿意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这句话强调了要推己及人的重要性。故选A。【点睛】参考译文:世上传说公冶长能听懂各种鸟的语言。一天,有一只老鹰来告诉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公冶长应声而往,果然找到一头死獐,然而公冶长此时已没有让老鹰吃死獐的肠子的意思。老鹰因此很怨恨他。不久,老鹰又飞过来告诉公冶长同样的话。公冶长再次前往,望见数人围着一件物体而议论纷纷。公冶长以为是死獐,担心别人夺去,老远就喊道:“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到跟前,原来是一死人。众人于是扭着公冶长见县官。县官审问,公冶长再三为自己辩解,县官说:“你自己说‘是我打死的’,为什么还在欺瞒不承认?”公冶长无言以对。三、现代文阅读(22分)(一)(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时尚减肥“轻断食”①减肥或许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各种宣称能在“不饥饿”的前提下“少吃”的减肥法,吸引了无数人前仆后继。轻断食,就是其中颇具号召力的一种。②“轻断食”是一种控制饮食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减肥食谱”。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③轻断食有各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就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大致相当于每天“16小时断食”,就是轻断食的一种形式。古代还有人每天只吃一顿,相当于“23小时断食”。④现在最流行的是“5:2轻断食”。它是指在7天的一个循环之中,5天正常进食,两天大大减少进食量。一般原则是,断食的两天中女性控制到500大卡(热量单位),男性控制到600大卡。⑤还有比“5:2轻断食”强度更大的“交替轻断食”。在这种方式下,每隔一天就断食一天,断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饮食的25%,也就是500大卡左右。⑥2015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也就是说,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⑦轻断食的理论依据是:当人体大量减少进食,细胞就处于“逆境状态”,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有助于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力。这种理念在理论上说得通,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很多验证。除了减轻体重,这些应激反应还对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压、脂肪、血糖等生理指标,促进人体健康甚至延长寿命,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⑧当然,轻断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例如,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所以不能进行轻断食。孕妇、产妇也需要保证营养充足,也不应该进行轻断食。同时,轻断食会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所以也不适合糖尿病人。⑨总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实质上,它也是减肥金律“少吃多动”的一种实现形式。如果通过它的“仪式感”和心理暗示,能更好地坚持,那么它就有意义。反之,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断食时少吃,不断食时暴饮暴食补偿”,那么就没有意义。15.本文主要介绍了轻断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依据和禁忌对象等内容。16.本文第⑥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第①段中的加点字“或许”不能删掉,为什么?18.下列对第⑨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轻断食对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是最佳减肥形式。B.“仪式感”和心理暗示是轻断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C.轻断食需从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才有意义。D.轻断食在不断食时不能暴饮暴食,但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答案】15.①.形式(方式)②.效果16.①.列数字②.用轻断食短时间内减少的体重数,准确说明了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的良好效果。17.“或许”的意思是也许,有可能,表示推测。原文是说减肥有可能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如果删掉,意思变成减肥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比较肯定,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8.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第一空:结合第③段“轻断食有各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就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大致相当于每天‘16小时断食’,就是轻断食的一种形式。古代还有人每天只吃一顿,相当于‘23小时断食’”可知,介绍了轻断食的形式;第二空:结合第⑥段“2015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也就是说,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可知,介绍轻断食的效果。【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结合第⑥段画线句“2015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分析,句中列举了“10周”“6到10斤”精确的数字,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准确的数据,列举出了用轻断食短时间内减少的体重数的,准确说明了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的良好效果,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结合第①段“减肥或许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分析,加点词“或许”的意思是也许,有可能,表示推测,起修饰作用,在句中是说减肥可能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如果删去“或许”就变成“减肥就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意思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符;故加点字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A.“是最佳减肥形式”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⑨段“总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可知,轻断食与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但没有表达出轻断食是最佳的减肥形式;B.“是轻断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⑨段“如果通过它的‘仪式感’和心理暗示,能更好地坚持,那么它就有意义”可知,仪式感和心理暗示如果能够起到促进作用,那就是有意义的,但并非不可或缺的;D.“但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⑨段“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断食时少吃,不断食时暴饮暴食补偿’,那么就没有意义”,再联系第②段“‘轻断食’是一种控制饮食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减肥食谱’。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可知,轻断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故选C。(二)(13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示爱廖玉蕙①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②女儿听完还不算,还总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③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④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我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到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儿敬上。”⑤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⑥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⑦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早上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⑧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啦!吃饭啰……”⑨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lì,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⑩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⑪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⑫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⑬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⑭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一边打点着菜,一边唱着歌。(选自《读者》2020年第15期,廖玉蕙,中国台湾作家)19.根据拼音写汉字。再接再lì()20.阅读第①—④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女儿向“我”“灌迷汤”的具体表现。(1)_________________;(2)我试穿新衣时,女儿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给我打气;(3)________________。21.阅读第⑦—⑬段,完成下列表格。时间事件“我”的心理活动回家的途中“我”想起母亲的帮忙,感觉幸福,想向母亲表达感谢自责、培养勇气一到家“我”错失了表达的最好的时机(1)吃饭时(2)心不在焉饭吃完了“我”勇敢地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幸福感受(3)22.⑭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表达效果是______23.从全文看,下列对以“示爱”为标题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标题“示爱”为线索,贯穿全文内容,结构清晰。B.“示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女儿向“我”示爱和“我”向母亲示爱。C.“示爱”点明仅要用语言说出心中对亲人的爱就可以了。D.“示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向亲人表达你的爱意。【答案】19.厉20.①.她再三赞叹“我”的文章,听“我”念完还要自己再看一遍②.她在家里白板上不时写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21.(1)懊恼\决定再接再厉\安慰自己;(2)“我”伺机行动,答非所问;(3)紧张\兴奋\激动22.①.动作描写②.写出了母亲心情愉快,表现出“我”的“示爱”对母亲影响很大,从而揭示“示爱”很重要。23.C【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再接再厉:原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后用以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厉:同“砺”,磨快。不要将“厉”误写为“励”。【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情节内容的概括。根据题干要求,抓住①—④段的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结合①段的“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②段的“女儿听完还不算,还总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可概括情节为:她再三赞叹“我”的文章,听“我”念完还要自己再看一遍;③段写“我”试穿新衣时,女儿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给“我”打气;④段结合“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儿敬上。’”可概括情节为:她在家里白板上不时写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21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及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根据题干要求,抓住⑦—⑬段的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第一空:结合⑨段的“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lì(厉),我安慰自己”可知,当“我”错失了表达的最好的时机时,“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第二空:结合⑩段的“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可概括情节为:吃饭时“我”伺机行动,答非所问;第三空:结合⑬段的“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可知,当“我”勇敢地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幸福感受后,“我”很紧张。【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从描写方法看,“在厨房里一边打点着菜,一边唱着歌”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唱歌了,写出了母亲心情愉快;结合上文“我”的“示爱”可知,母亲的高兴源于“我”的“示爱”,可见“我”的“示爱”对母亲影响很大,从而揭示了向亲人“示爱”很重要。【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分析。C.“示爱”不仅要用语言说出心中对亲人的爱,还要有实际行动,例如“我”试穿新衣时,女儿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给“我”打气,这就是“示爱”的实际行动。C项理解有误,故选C。四、综合运用(6分)24.小华同学在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处填写相应内容。【答案】①埃德加·斯诺②朱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积累。《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由此可知,第一空为:埃德加·斯诺或斯诺。根据“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等内容可知,文中的“他”是朱德。朱德出生在穷苦的佃农家庭,后来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并随蔡锷参加推翻清朝的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他是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他爱护部下,与士兵同甘共苦,天性极端温和,喜欢运动、喜欢读书。25.选出下列关于名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红军北上抗日。C.《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含义,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D.《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文中的“大迁移”是指红军长征。故选B。26.班上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答案】(示例)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点出对象1分,概括事件1分】【解析】【分析】【详解】这则新闻的第一句介绍我班开展了古诗词诵读比赛,第二句介绍了比赛的环节与结果,第三句阐述此次比赛的意义。这三句话的核心信息就是: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①新闻标题一般是根据导语概括得出的,而新闻的导语往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