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能积累“诚、命、戒、正、由、淫、移、屈”等文言词语,并能用现代
汉语翻译全文。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3、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
1、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
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
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
本思想,被称为“亚圣”。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
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而没有得到实行。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
《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
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2、背景资料
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
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编著的。
本课所选的两章分别是《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自主学习】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
2、二读课文,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请同学们先用铅笔
在课本上划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尝试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合作探究】
一、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如“诚、大丈夫、命、焉、戒、正”等(要求用
红笔在课文中圈出来,并用铅笔写出解释)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组内自由翻译其他句子)
1、居天下之广盾,立天下之亚他,行天下之大道。
2、富贵不能浮,贫贱不能单,威武不能理,此之谓大丈夫。
三、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提示:本文先提出错误观点……然后如
何批驳错误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总结反思】
1、古今异义
(1)父命之(2)以顺为亚者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2、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浮___________________
(2)贫贱不能替___________________
(3)威武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假字
往之名家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能积累“屈、发、举、苦、拂、所以、过、作”等文言词语,并能现代
汉语翻译全文。
2、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3、理解孟子关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思想,增强个人修养,增强忧
患意识。
【学习重、难点】
1、能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知识链接】
背景资料
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起思想界拨乱反正的重担,顽强地击
败了一个个强大的敌手,终于使“邪说者不得作"。所以,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
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他的人生经验的一
部分。
【自主学习】
1、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
2、二读课文,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请同学们先用铅笔
在课本上划分)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合作探究】
一、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如“屈、发、举、苦、拂、所以、过、作、出、
入”等(要求用红笔在课文中圈出来,并用铅笔写出解释)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组内自由翻译其他句子)
1、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室手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召性,置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审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探讨第1段6个人的共同点,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2、探讨第2段的主要论点。(提示:从正面个人角度来谈什么观点?从反面
国家的角度来谈什么观点?)
3、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现在社会安
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个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
识。
【总结反思】
1、通假字
(1)衡于虑(2)置益其所不能
2、一词多义
「行期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丹士()
3、词类活用
(1)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劳其筋骨
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
2、反复诵读,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3、感受愚公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重点难点预测:
重点:对愚公人物的分析。
难点:本文的寓意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理解重点字词,分析人物形象,认识愚公的精神。
2、讨论交流,在研讨探究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寓意。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
作“有
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
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2、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
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3、关于神话: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
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
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
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
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指导
1、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列子及《列子》一书。
2、诵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荷担孀妻始靛一厝朔东高万仞箕畚指通
3、对照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准备交流。
4、自我检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一,。
甚矣,汝之不惠—通—,—。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0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面山而居()聚室而谋曰:()指通豫南:()始触:()无
穷匮也:()固不可彻:()箕畚运于……:()毕力平险:()
山之一韦:()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
4)、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其妻献疑日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
二、课堂导学
(一)创设情境
歌曲导入,置身于富有动感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自学情况
交流预习情况,并让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课文的语
感和人物的情感,并且把读不准的字音注到课本上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初步区分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的不同,尽
量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四)理解课文,揣摩词句。
(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
补充注释的字词:
1.面山而居面:面对。2.损魁父之丘损:减少、削减。3.叩石垦壤垦:
挖。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简直。
5.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竟然。6.而山不加增力口:增加。
(2)学生分为小组,各小组推举一人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译得最好。
其余同学对照课文,评价翻译的准确性,并指出不够准确的地方,纠正自己译得
不准确的地方。
(五)、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要求读出各人物的不同感情。
三、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自学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2、思考: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课堂导学:
一、创设情境:
歌曲导入,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情绪进入学习。
二、自学探究,整体感知
(一)、小组展示朗读,并请其他小组在同学评读。
(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画出相关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1、愚公移山容易吗?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读出相关的句子并说一说。
2、面对种种困难,愚公的子孙、邻居家的小孩、愚公的妻子及智叟等人对
移山又是什么态度?
3、你觉得愚公和智叟是什么样的人?
4、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研讨探究,激活思维
1、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本来就很傻,为什么
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觉得愚公
愚蠢吗?
2、在现代社会,我们还需要向两千年前的愚公学习吗?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
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
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
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
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2、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五、作业布置:
想象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下节在课
上展示。
课后反思:
周亚夫军细柳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或显文言文的能力;
2、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对比写法;
5、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词汇和语句;
2、词类活用现象;
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4、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大家还记得:王维的《观猎》一诗吗?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
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
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
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课前预习
基础知识
1、给加线的字注音。
棘门()毂()弓餐()迢令()
揖()介置()曩者()辔()
称谢()
2、难字认读
毂gou诏zhao辔p4i曩ndng
3、形似字
「诏:诏令「胄:甲胄「驰:驱驰
'■昭:昭华1■胃:胃口1■弛:松弛
「揖:作揖「弩:弓弩「壁:墙壁
1-楫:舟楫1-弩:鸳马1■璧:璧玉
4、词语解释
【军细柳】在细柳驻军。军,驻军。
【大入边】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边,边境。
【已而之细柳军】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已而,旋即;不久。之,到达。
【披甲】披戴盔甲。被(pl),穿着。
【锐兵刃】使兵器锋利。锐,使……锋利。
【不得】不被允许。得,表示许可。
【居无何】过了不久。无何,不多时,不久。
【于是】在这个时候。是,代词,指这个时候。
[约】规定。
【驱驰】纵马奔驰。
【持兵】手执兵器。兵,兵器。
【揖(yi)】双手抱拳行礼。
【介胄之士】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介,铠甲。胄(zhou),头盔。课文中介
胄的意思是穿铠甲,戴头盔。
【天子为动】天子被他所感动。为,介词,被。动,感动。
【改容式车】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周亚夫致意)。
改容,改变仪容,动容。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式,车
前的横木。现在写作“轼二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谢,告知。
【成礼而去】犒劳将军的礼仪完毕后辞去。
【嗟(ji©)乎】叹词,表示感叹。
【曩(nang)者]刚才。
【固可袭而虏】必定会遭偷袭而被俘虏。
【久之】很长的时间。之,无任何意义,只是一个为满足音节需要而加的
衬字。
三、知识链接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
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
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
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
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
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
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
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
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
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5、文学(文体)常识
本文选自《》。该书是时期所编撰。原名
《》或《》,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鲁迅在《汉文学
史纲要》里称它是“,”,对其在史学和文学
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四、课文学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也。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段弓弩,持满。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用简要文字概括第一段内容。
3、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4、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
(2)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遇到的情形是,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细柳
军营遇到的情形是,天子到时遇到的情形是。文帝最终还是
进了军营,进军营的方式是。天子为动的原因是。
(3)本段重点写的是文帝在细柳劳军的情形,为什么又交代文帝在霸上及
棘门劳军的情况?这种写法给你什么启示?
5、周亚夫是怎样一个人?
6、文帝对周亚夫〈徐厉〈刘礼各是怎么评价的?
7、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8、你怎样评价周亚夫的“军士”
9、文帝在细柳军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这可
以看出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从这句话中你读出哪
些信息?
11、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1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1)文章结构图
(2)段落分析
14、课文翻译
汉文帝的后六年,匈奴大举入侵。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守
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守棘门;任命河内太守亚夫为将军,驻守
细柳:用以防备匈奴。
皇上亲自去慰问犒劳守军。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上的车队)长驱直人,
(两军营)将士高接远送。随后,(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
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天子的先行卫队来
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官说:“天子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
“周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
皇上来到军营前,也(被拦住)不得进入。于是,皇上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
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上的车队进来)。
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车队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的
车队按住缰绳慢慢前行。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
说:“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天子被感动了,
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
“皇帝敬重〈慰劳将军。”礼仪完毕即离去。
出军营大门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十分惊愕。文帝说:”啊!这才是真将军啊!
刚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像儿戏一样,其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
俘虏。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不已。
三、深入探究
1、对本文写作方法的理解
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但文中只字未提亚夫是如何治军的,这样
写合适吗?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
吏被甲,锐兵刃,段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
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
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
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解释下列标有红色字体的词语。
锐兵刃,毂弓弩:
天子先驱至:
天子且至:
居无何:
将军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子乃按辔徐行。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亚夫将军治军严格?
4.文中还有“刘礼”“徐厉”两位将军,作者写这两位将军的作用是什么?
5.从“真将军”周亚夫身上你得到什么启发?
五、基础字词
1.古今异义词
(1)持茎诏将军(茎: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今常用于“节
日”〈“节约”等义。句意是:手持符节下诏给将军。)
(2)壁门士吏(壁:营垒。今常用于“墙”或“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
等义。句意是“守营门的官兵。)
(3)请以军礼见(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义。句意
思: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
(4)使人称谢(谢:告知。今常用于感谢义。句意是:命人告知。)
2.词类活用
(1)介胄之士(介胄: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句意是:穿戴着盔甲
的将士。)
(2)至霸上(至:名词活用成动词,驻守。句意是:驻守在霸上。)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迢将军(诏:名词用作动词,“下诏”。句意是:于
是皇上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
3.一词多义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军营,名词。句意是: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
军!■军霸上(军:驻守,动词。句意是:驻守在霸上。)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动词,任命。句意是: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
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动词,任命。句意是: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
'■以军礼见(以,介词,用,行。句意是:行军礼拜见皇上。)
「上自劳军(上:皇上。句意是:皇上亲自慰问犒劳守军。)
上'■至霸上(上:与“霸”相连,地名。句意是:到霸上。)
「使人称谢(使,动词,命令,派。句意是:命人宣告。)
使'■使持节(使,名词,使臣。句意是:使臣手持符节。)
「诏将军(将:读"Jiang",将(jidng)级军官,高级将领。句意是:
下诏给将军。)
将1■其将固可袭(将:读jidng,将士。句意是:其将士必定会遭袭击。)
「已而之细柳军(之,动词,“到”,“往句意是:随后前往细柳军营。)
之I文帝之后六年(之,助词,“的”。句意是:汉文帝的后六年。)
L称善者久之(之,补充音节,不译。句意是:连连称赞不已。)
「天子为动(为:介词,表被动。句意是:天子被感动。)
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为:做。句意是:任命河内守亚夫做将军。)
「不闻天子之诏(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句意是:不听从天子的
命令。)
诏
'■诏将军(诏,动词,下诏。句意是:下诏给将军。)
4.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此”表判断。句意是:这才是真将军啊!)
1■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也”表判断。句意是:其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
虏。)
②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句意是:天子被感动了。)
③省略句
A、曩者霸上〈棘门军(省略谓语。应“曩者见霸上”。句意是:刚才看到的
霸上〈棘门的军队。)
B、使诗节诏将军(省略介词。应为“诏于将军”。句意是:使者手持符节下
诏给将军。)
C、己而之细柳军(省略主语。应为“皇上的车队已而之细柳军”。句意是:
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
饮酒(其五)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
志和情趣。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潺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
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背景透视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
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
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词义解释。
(1)结,庐,。
(2)尔:
(3)日夕:
(4)相与:
(5)辨:
(6)心远:
(7)山气:
(8)真意:
(9)言:
4.理解诗句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探究案
1.读完全诗你知道全诗写了什么内容吗?
2.从“在人境”“无车马喧”到“心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3.“采菊”“见南山”和“飞鸟还”这几个细节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
4.,,此中”与,,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
5.飞鸟的生活方式与诗人的生活方式有何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蕴涵着一
种怎样的文化精神?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
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
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
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拓展延伸
饮酒(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翩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春望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
能力。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
人文素养。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
文素养。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等。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
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
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
了当时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背景透视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
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
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
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
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
名作。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诗句解释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探究案
1.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2.诗歌写了哪些形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课堂小结
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
肺腑。
四、拓展延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
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
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参考答案
、
2.pengxiaojiyan雁都
3.
(1)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2)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3)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4)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
1.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首联:山河、草木(对比);颔联:花溅、鸟惊(拟人);颈联:烽火、家
书(夸张);尾联:白头短、不胜簪(对偶)。
3.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4.对偶,一般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
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原心。
雁门太守行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
文素养。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家居福昌昌
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
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
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
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
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
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
佳句。
★背景透视
《雁门太守行》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
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诗。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探究案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开”字有何妙处?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5.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战斗在易水边发生,就是今天的河北易县,那里最著名的古迹就是黄金台,
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为了招募人才,放了千金在台上。“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白也说过“感君恩重许君命”,李贺也是一样,战场上的战
士们也是一样,为了报效国家,为了知遇的君恩,提携玉龙宝剑去战斗,何惜生
命。
这首诗不能归入边塞诗同,但这首诗里有英雄豪情。豪情如画卷,有些墨重,
有些墨轻,疏淡与浓郁这间,挥洒出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容颜。诗人以色彩斑斓的
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
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
四、拓展延伸
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
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
投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一一北朝民歌•《木兰诗》
参考答案
、
2.pengxiaojiyan雁都
3.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
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
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
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首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开”字有何妙处?
“开”字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
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
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
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
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
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5.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
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
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一一从这个意义上也可
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赤壁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
能力。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
人文素养。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
文素养。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背景透视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
咏之赤壁并非此地,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
也是借题发挥。
★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
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
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
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
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4.理解诗句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二、探究案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
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
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
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
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诗人不以成败
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
会有相反的结果。
3.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一一不
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
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
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
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
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三、课堂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
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四、拓展延伸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己挫英雄百万师。
渔家傲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
文素养。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
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
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
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
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
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
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
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笺注》。[
★背景透视
《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
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
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文体
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
展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
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弓I、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阶练06古诗词鉴赏(知识全梳理)20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原卷版)
- 北京市门头沟高三一模理科数学试题
- 校长在期中考试动员会上的讲话范文
- 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表、告知书、申请表
- 工程文档模板
- 工程水准测量(实验报告簿)
- 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高三3月月考化学试题
- 专题02名词-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题源解密(原卷版)
- 冬季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住宅装修施工合同样本
- 统一登陆认证平台软件设计方案(纯方案114页)
- DB34T 3822-2021 盒式螺栓连接多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技术规程
- 第2章存储器的数据类型与寻址方式
- 家庭教育的误区亲子教育交流主题PPT模板(含具体内容)
- 角膜塑形镜的历史与现状(课堂PPT)
- 部分常用岩土经验值
- 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总结
- 展馆管理方案(全面完整版)
- 江南大学2017大学英语(三)第2阶段答案
-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 服装企业管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