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1认识图形(二)....................................................1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8
3分类与整理......................................................29
4100以内数的认识...............................................36
5认识人民币.....................................................58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5
7找规律.........................................................104
1认识图形(二)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
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
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E|K拓出各种平面
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
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
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
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
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地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寻找并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
等)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三、巩固应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3.课件出示:这些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A疡⑳
©血从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五)P5“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善于思考是数学课应该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
过程。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这样的教学不仅
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
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
征。
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课件出示:这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
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操作感知
(一)折一折:
1.长方形的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
重合。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2.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
会有学生说对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
通过对折来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
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
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会拼成正方
形。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要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了什么图形。
三、巩固应用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页“做一做”。
(1)课件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用准备好的三角形(附页提供)拼组出其他平面图形。
(3)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自主拼组: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拼图大比拼。
(2)展示、评价:看看谁拼出的图案最美丽。
(二)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一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的图,创设情境: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
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
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可以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四、总结归纳
(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联系生活:欣赏拼组成的图形。
1.课件出示一些由平面图形拼组的美丽图案。
2.呈现一幅由七巧板拼组的图案。
教学反思
“拼一拼”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
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它无论从内容的选材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给人全新
的体验。针对新教材,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
当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
流,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本
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了基本的认识,应先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根据
自己的观察提出猜想,并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验证这些猜想,通过学
生思考确实想出了不少“金点子”,有用折叠的、借助工具比较的等许多切实可
行的方法。在后来的拼摆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小组间的交流合作,每个孩子在有了
自己独特的创意后又去观察、吸收他人的智慧结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第3课时认识七巧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
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
想象能力。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一套七巧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金孽豪遂普普介於曹
狼鸭
为学f/带^
许桑篦臂患七巧板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
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
形)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
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
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
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三、发挥想象,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
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用投影仪演示,大家跟
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
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
“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
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教学反思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七巧板的了解并不全面,在动手拼的过程中,
有的只是机械的进行动手操作,所以可以看出在这部分的设计上不算太全面,应
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七巧板拼图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协作精神。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问题,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精神,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集体的力量。个
别学生动手能力差,拼不出要求的图形,这是需要在以后提高的地方。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材第io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
习十几减9的多种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
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探究意识,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
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凰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主题图:这是游园会的场景,说一说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
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有序观察主题图中每个活动中的数学信息。重点选取“小丑卖气球”
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说出来。
教师板书(课件出示):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引入课题并
板书。
二、经历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究十几减9的算理
(一)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教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5-9=
(二)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组织学生全班汇报
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以下几种方法):
1.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摆出15根,然后一根一根的拿
走,拿走9根,还剩6根。
2.想加算减法。我知道“6+9=15,15-9=6”。
3.“平十法连减”。从15根小棒里先去掉5根,再去掉4根,还剩6根,根据
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9分成5和4,15-5-4=6。
4.多减再补。把15根小棒先去掉10根还剩5根,多去掉1根,再补上1根。
教师列出算式15-10+l=6o
5.“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10去掉9,剩下1与5合起来是60把思
考过程用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四)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课件直观演示,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
理
1.摆出15个圆片,分成左边10个,右边5个。插入图片
2.从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1个,如图:
[ooooo'iOOO
iOOOOiO'O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板书,如图:
(五)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请学生汇报结果,说出操作过程。教师相应写出算式的分解格式,让学生直观
看出每个步骤表示的意思。
2.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出示算式:14-9=,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
写出结果。
3.直接计算。
教师出示算式:16-9=11-9=
学生可以在脑中利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
算。教师巡视检查。
(六)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1.整理算式,发现特点,引入课题。
2.回顾每一种算法,比较方法,结合自身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练习应用各种算法。(课件出示)
(一)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二)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3-9=
15-9=17-9=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全班汇报,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追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能力。从被减数、减数和差
的特点来分析,只要孩子说的有道理,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看图列算式。(课件出示)
?条
15块17条
口0口=口口0口=口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结合教材中的场景,创设一个
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并能带着问题,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
题的方法,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自己学
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维。
第2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
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
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
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
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
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一;学具:圆片或小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伏新知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OOOOOOOO
OOOOOOD
8+()=1515-8=()
(二)填一填。
8+()=138+()=16
8+()=14()+8=11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这是游园会上的大熊猫在卖风车,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
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完整地回答,板书: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剩下2与2合起来是4o
“平十法连减”。从12根小棒中先去掉2根再去掉6根,还剩4根,根据学生操
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o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口,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口=12,根据
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摆出12根,拿走8根,还
剩4根。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各分解步骤的理解。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
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
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
fQz\^lz\^7\fOz\
芯忌懂骄密留w
^>^10-8=2"I
、2+囱=0
12-8=4
AI
LJ
4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板书,如上图。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13-8=16-8=
11-8=14-8=17-8=
12-8=15-8=18-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
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力U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
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些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
象,难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你觉得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比较熟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和经验,通过情境图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
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一定没什么问题。不过上课过程中,可能绝大
多数学生看了“11-8”后都知道等于3,可是他们却无法找出计算方法。个别学
生想到了“破十法”,但大多数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
加几: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计算的
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破十”的方法
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第3课时十几减7、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
7、6,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法”的思考方法。
2.通过直观图和对数据的观察,能说出计算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实现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能力。
3.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过程,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
难点:重点感受“想加算减法”的计算方法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伏新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看图列算式。
*仁与仁屹'然登(匚
密/静/啰叁IV//
zvi?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13条金鱼,黑的
有7条,红的有
□条。
13条金鱼,红的有6条,
黑的有口条。
教师:图中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
息?“口”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完整地回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1)红金鱼有多少条?
(2)黑金鱼有多少条?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怎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分析信息,列出算式
1.分析信息。
教师:要求红金鱼有多少条,怎样列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会说:
女小朋友说:共有13条金鱼,黑色的有7条,求红色的有几条,可以用13减去
7o
教师追问:13和7各表示什么意思?
(课件逐步演示)先出示金鱼实物图。
2.帮助学生理解,初步建模。
“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在此题中用总数13条减去黑色的
7条,就是另外一部分红色金鱼的条数。
教师板书:13-7=
教师追问:要求黑色的金鱼有多少条,又该怎样解答呢?
让学生说出理由,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13-6=
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3.尝试计算。
s!越
(二)独立思考,形成表象
教师可提出问题:
1.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你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吗?
3.你能听懂或读懂同桌的方法吗?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操作验证,发现关系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破十法”:让学生说思考过程,把13分成3和10,10-7=3,3+3=6;把13
分成3和10,10-6=4,4+3=7o
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不再出示直观图,让学生直接说出思
考过程。
2.“平十法连减”:13-3-4=6,13-3-3=7。
3.“想加算减法”:因为7+6=13,所以13-7=6,13-6=7。
从实物图中学生能直观看此并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联系在一起,
体现了这种方法的便利和快捷。
4.数数的方法:从13里一个一个减,减去7个还剩6个。
5.观察比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算式,感受后一种方法简捷。
四、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教材第14页“做一做”第1、2、3题。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提出问题:你们完成速度很快,有什么好办法?你发现这些题有什么联系?
你能写出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
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五、应用理解,回顾总结
1.教材第16页第10题。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动态出示)
呈现情境图,先出示一个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条件。
教师:一共有15只鸭子,右边有几只?要想解决问题还需要什么条件?
指名回答,补充条件。(课件演示)
2.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选择信息,提出问题?
3.同伴交流,相互说一说。
集体练习,全班交流,回顾反思,师生小结。
六、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畅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
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境的结合,使
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所以我们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
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一方面能引起
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和
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
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第4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
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
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
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
13-7=12-6=4+7=
12-9=11-8=13-9=
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
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
8+()=127+()=12
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吗?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011-4=0
12-4=011-3=0
12-3=011-2=0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子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的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得出结
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
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
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
现在变成了差,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
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
中减数的变化,减数分别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
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名学生尝试在本子上出两道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出题,教师可以在每列原题基础上补充算式。如:12-6=、12-7=、
12-8=、12-9=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
应适当给予肯定。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做一做
5+口=134+口=13
5+口=145+D=ll
13-5=013-4=0
14-5=011-5=0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作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
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注重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
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
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如何
简捷地计算减法算式。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迎、_A/一r^:--------、碎_A/一--------、赳>A.
|1工9||1兀8|1口|11/4
x,»fxv>r<v
|1备||196|房6|11口
本节课前,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所以在介绍
11-5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尤其是在
说11-6的算法时,如果有学生马上指出只要把5和6交换位置就好了,应当及时
给予肯定,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
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
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
乐趣。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重点难点
重点: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共摘了13个桃子。吃了9个,还剩几个?
口。口=口(个)
教师:小猴子吃桃子。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还剩几
个”怎样解答呢?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有16人来踢球。
厂经劭限现在来了9人。)
还有几人碌?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
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16-916-416-9-4
教师: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
有关系。
2.摆一摆。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
来?”
(3)16-9-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
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
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
得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踢进了4个”这
个信息没用上呀!
OOOO0000
⑵OOO00000
☆☆☆☆
☆☆☆☆☆?人
(3)16人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你能看懂这些图吗?画图帮助我们分析题目的意思,现在解决“还有几
人没来"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
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有利用加法检验的意识,都应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
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
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图文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
式,最后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吗?
教学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尝试应用数学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设计上根据课题的目标,
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打破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由生活实际
引入,使学生从观察中领悟,在思考与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
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
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教师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有利于学生发现
和提出问题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中体验与感悟数学,从而
体现数学的价值。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题型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
解决策略。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
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
择算法。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感知模型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说一,说。
OOOOO
教师:这两个图中,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第一个图中物体个数较少,能直观看出。多,△少。可以
表示为5>3,也可以表示为3<5o
第二个图中,苹果和梨比较,苹果比梨多,多4个,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完
整表述,并能用两种方法说出比多和比少的关系。
表示:4<8。
(二)摆一摆,比一比。
教师:有红色圆片10个,蓝色圆片8个,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
吗?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直观看出谁多谁少的
关系。
学生汇报,直观展示,完整表述。
师生小结:在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时,最好分成两排,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能感受这种方法直观明晰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
O
(我套中了7不遮雪段&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一)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套圈游戏)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
信息?问题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小雪:我套中7个。
小华:我套中12个。
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谁和谁比?怎样清楚地看出谁套中的多?谁套中的少?
三、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教师:想一想,我们在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
(一)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汇报结果,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
1.圆片或小棒摆出:
小雪:ooooooo
小华:OOOOOOO!OOOOO
2.画图:
小雪:000。0002小
TITIITI
小华:OOOOOOO:ooooo:
-------------------------------------------
12个
3.线段图雏形:
小雪:._____Z±_____!
I
小华:i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12个
'----V-----'
多?个
4.直接列算式。12-7=5(个)
(二)比一比,说一说
师生交流。分析各种方法,引导补充,完善图示,便于清晰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数学思考,能联系旧知运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
法,进行比较。
(三)形成策略
1.分析数量,理解关系
教师:从图中看出,我们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哪一部分?
通过图示再次理解问题,标画条件和问题,建立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理解
用小华的12个去掉与小雪相同的7个,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答案。
2.列式计算,意义建构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12-7=5(个)
教师追问:“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指着图说,表示小华套中的个数
中与小雪套中的个数同样多的那一部分。)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变式思考,突出转化
教师:我们解决了小华比小雪多几个的问题,那么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怎
样解决?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换一种说法:“小华比小雪多几个,也可以说小雪比
小华少几个”。
结合图示,(课件闪烁比少的部分)说出比少的部分与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
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7=5(个)
(四)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或者说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这个结果正
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分析信息时,怎样表示信息的数量?
教师:怎样检验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
四、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一)教材21页“做一做”。用圆片摆一摆,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二)完成教材23页第9题。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先分析信息,理解数
量关系。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比多比少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
比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
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
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教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
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3分类与整理
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
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
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吸铁石,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
(二)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
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
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
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
题。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气球的卡片,先分一分,
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地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O
☆O
☆O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 2024年度教育用地入股合作开发合同3篇
- 2024年义乌市妇幼保健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3年江西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度停薪留职合同模板:创业激励与保障措施3篇
- 中秋节的日记15篇
- 2024年社交媒体管理工具租赁合同3篇
- 责任保证书招募新员工的承诺
- 拆迁补偿安置房交易合同签订要点
- 工业脂类润滑采购合同
- 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制式表格)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广元市市中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价值流PSI拉动畅流
- 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及实施措施
-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会务接待服务
- 现代市场营销(第四版) 课件全套 单元1-12 认知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计划、组织、执行与控制
- 医院停水停电应急预案
- 陕西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招聘考试真题2022
-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第2版
- 多维多参量综合雷电预警系统培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