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2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4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2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4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2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4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2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4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2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八课其次框一、选择题1.2024年8月,“艺汇丝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汇合了包括受邀来华采风创作作品在内的来自112个国家艺术家的193件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外艺术家对“和平合作、开放包涵、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诠释。下列能体现此次展览的主题是(B)①传承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互鉴②弘扬民族精神,勇做时代新人③坚持民族同等,认同外来文化④坚持求同存异,促进沟通交融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艺汇丝路”展览汇合了包括受邀来华采风创作作品在内的来自112个国家艺术家的193件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外艺术家对“和平合作、开放包涵、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诠释。有利于传承丝路精神,坚持求同存异,促进沟通交融,推动文明互鉴,①④符合题意;“艺汇丝路”展览的主题突出文化沟通互鉴,“弘扬民族精神和勇做时代新人”不符合此次展览的主题,②与题意不符;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是辨别、敬重和借鉴,而不是认同,③错误。故选B。2.“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作为2024“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的重头项目,“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于7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来自意大利的503件宝贵文物,展示了同东方文明同样悠久的古罗马文明的起源。这一展览(D)①推动中意文化交融,形成了两国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以文明沟通超越文明隔阂,开创了国际文化沟通先河③有助于观众加深对东方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差异性的相识④有助于推动文明沟通互鉴,促进中意两国民心相连相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①错误;“开创了国际文化沟通先河”夸大了本次展览的意义,②错误;本次展览有助于观众加深对东方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差异性的相识,推动文明沟通互鉴,促进中意两国民心相连相通,③④正确。故选D。3.2024年的4月20日是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100多个国家的300余家驻外使领馆、中文教化机构、院校、企业等,通过举办沟通论坛、艺术鉴赏等活动,推动了中文的国际应用,彰显与传播了中文和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扩展中国“挚友圈”。由此可见(C)①文化沟通能弥合国家间的文化分歧②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增加了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创建力④文化沟通增加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联合国中文日”的设立,包括100多个国家的300余家驻外使领馆等举办活动学习和沟通中文和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表现,增加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④正确;“联合国中文日”推动了中文的国际应用,彰显与传播了中文和中华文化的魅力。但中文沟通不能弥合国家间的文化分歧,①错误;认同本民族文化,敬重其他民族文化。“进一步扩展中国‘挚友圈’增加了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说法错误,③解除。故选C。4.2024年8月24日,《何以汉服——服饰文化沟通中的中英文名词定义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探讨了汉服文化传播和数字化创新等问题,明确了汉服中一批基本名词的中英文称谓。召开这次研讨会旨在(D)①通过汉服塑造可亲可敬的中国人形象②彰显传统审美与数字化创新理念相融合③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形成合力④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明互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何以汉服—服饰文化沟通中的中英文名词定义研讨会》探讨了汉服文化传播和数字化创新等问题,明确了汉服文化沟通中的名词定义,旨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明互鉴,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形成合力,③④符合题意;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通过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明互鉴的过程中塑造可亲可敬的中国人形象,而不是通过汉服塑造这种形象,①解除;此次研讨会探讨了汉服文化传播和数字化创新等问题,没有体现传统审美与数字化创新理念相融合,②解除。故选D。5.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线上展播了历史舞剧《张骞》、歌剧《鉴真东渡》、芭蕾舞剧《爱丽丝梦游仙境》……,也举办了线上中外画家沟通展、艺术科技展等,在沟通互鉴中共同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对此理解正确的有(A)①文化因多样而沟通,因沟通而互鉴②中外文化在沟通互鉴中共谋发展③优秀文化因沟通互鉴而具有价值④中华文化具有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在沟通互鉴中共同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这说明白文化因多样而沟通,因沟通而互鉴;中外文化之间的沟通互鉴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旺盛与发展,体现了中外文化在沟通互鉴中共谋发展,①②正确;优秀文化是本身就有价值而不是因为沟通互鉴才具有价值,③错误;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特征,都是世界文化中不行缺少的色调。中华文化并不具有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④错误。故选A。6.“2024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期间,除了在CCTV—6展播优秀中东欧国家影片,还接连引进中东欧国家影片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全国艺联)上映。匈牙利影片《日暮》更是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围观”。举办这一活动(D)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加其国际影响力②促进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沟通③既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又创新文化传播手段④在文化互鉴之中促进中华文化自身发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材料强调在我国展播优秀中东欧国家影片,没有涉及中华文化走出去,①不合题意;我国举办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引进优秀中东欧国家影片,吸引了大批观众,这既印证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说明举办这一活动能促进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沟通,在文化互鉴之中促进中华文化自身发展,②④正确;放映影片并不能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创新文化传播手段,③解除。故选D。7.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其次十二次会议上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加强团结合作共创美妙将来》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强人文沟通。要深化教化、科技、文化、卫生、媒体、广电等领域合作,接着办好青年沟通营、妇女论坛、民间友好论坛、传统医学论坛等品牌活动。下列关于要加强人文沟通的缘由,说法正确的是(C)①通过人文沟通可以消退文化差异,实现世界大同②文化的相互借鉴有利于共同促进人类文明旺盛进步③通过文化沟通交融可以让世界变得更漂亮,人民生活更美妙④通过文化沟通传播活动有利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建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我们要敬重文化差异,不能消退文化差异,①说法错误;加强人文沟通,有利于各国文化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旺盛进步,②符合题意;推动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漂亮、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妙的必由之路,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建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8.央视春晚的“一带一路”主题创意歌舞节目《节日》荟萃了非洲歌舞、埃及藤杖舞、东方舞、西班牙响板舞、阿根廷探戈、俄罗斯民俗舞等,让观众领会了异国文化的多样魅力。《节日》的胜利说明白(B)①文化因沟通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②文化沟通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前提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我为主④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旺盛的要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央视春晚的“一带一路”主题创意歌舞节目《节日》荟萃了世界各国的舞蹈节目,让观众领会了异国文化的多样魅力,《节日》的胜利说明白文化因沟通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旺盛的要求,①④符合题意;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②说法错误;央视春晚的“一带一路”主题创意歌舞节目《节日》荟萃了世界各国的舞蹈节目,让观众领会了异国文化的多样魅力,《节日》的胜利体现了敬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沟通中发展,不涉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我为主,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4年10月18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与法国“艺术8”协会联合举办“美美与共——中法文化沟通活动”,共同庆祝“艺术8”中法青年艺术家沟通项目10周年回顾展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开幕。举办中法文化沟通活动旨在(B)①促进不同文化相互交融②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与法国“艺术8”协会联合举办“美美与共——中法文化沟通活动”,这样做旨在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旺盛发展,①③符合题意;举办中法文化沟通活动是为了促进中法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而不是为了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解除;举办中法文化沟通活动可能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举办中法文化沟通活动的目的,解除④。故选B。10.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超过1000公里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中老铁路沿线车站“一站一景”,美不胜收,西双版纳站以“雀舞彩云,灵动版纳”为设计理念,彰显热忱好客的民族风情,喜迎八方游客;琅勃拉邦站位于老挝闻名的文化古都和佛教中心琅勃拉邦省,融入了香通寺佛教建筑造型、王宫博物馆莲花纹样、老挝山脉造型及佛教壁画等元素。这体现了(D)①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能引领文化的发展②铁路沿线车站建筑风格充分融合地域文化③不同国家的文化在沟通、借鉴中融合发展④文化情怀的营造不仅关注内容也要兼顾形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引领文化的发展,①错误;材料中中老铁路沿线车站“一站一景”,美不胜收,说明铁路沿线车站建筑风格充分融合地域文化,文化情怀的营造不仅关注内容也要兼顾形式,②④正确;材料强调中老铁路沿线车站“一站一景”,各具特色,没有体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在沟通、借鉴中融合发展,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11.中国杭州2024年亚运会、亚残运会重要标记组合运用及拓展设计秉持“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目标。紧扣当今国际设计流行趋势,展示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重要视觉标记所蕴含的城市特色、亚运风采、国家风格、国际视野。该设计(A)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诠释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③以文化创新为基础,继承中华优秀文化④坚持了国际化与现代化的创作导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由材料可知,该设计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诠释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①②符合题意;以文化继承为基础,继承中华优秀文化,③说法错误;文化创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说法错误。故选A。12.在历史上,中国的烤烟技术、蚕桑技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先后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学问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旺盛。由此可见(A)①文化因沟通而多彩②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③文化因自信而发展④文化因同等而多样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材料“强调古代,中国的技术通过陆路丝绸之路传到外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近代,西方的某些学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旺盛”,这说明文化因沟通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西方文化通过沟通而多彩,不涉及文化因自信而发展,③解除;材料不涉及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④解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见“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全部帝国的兴衰,其确定性因素,都在于是否具有强大的海权,能否限制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对世界,主见推动建设长久和平、共同旺盛的和谐世界。依据材料信息,请你运用“文化沟通与文化交融”的学问,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涵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长久和平、共同旺盛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沟通中兼收并蓄,汲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主动成分,批判地汲取西方海洋文化中的主动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学问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须要调用“文化沟通与文化交融”的有关学问,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其次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学问。关键词①: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对世界→可联系教材学问: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关键词②:郑和七下西洋、魏源主见“师夷长技以制夷”→可联系教材学问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汲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主动成分。关键词③:早期西方列强的掠夺→可联系教材学问:批判地汲取西方海洋文化中的主动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留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学问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探讨院在四川广汉市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6个“祭祀坑”目前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数件造型奇妙的宝贵文物前所未见,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珍宝。“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于2024年5月28日在三星堆博物馆胜利举办,融合了多种沉醉式体验的“三星堆奇异夜”,带领海内外嘉宾实现了一场穿越3000多年的时间旅行,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奇妙的三星堆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魅力。通过现代艺术语言,深化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所属历史阶段的故事,在活态展示中精确阐释三星堆的中国古蜀先民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观念,以及对浪漫、美妙的极致追求,以多种形式向全球传播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要意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千里聚于此,只缘三星堆。”2024年6月8日,“古蜀之光”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大展在上海奉贤博物馆实行。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是古蜀文明的典型代表,其所在的成都平原与上海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了文化上的联系,为长江流域开放、创新、包涵的文化特征供应了重要依据。此次展览让巴山蜀水与江南水乡实现了一次跨越千里的友好握手,主动推动地区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博物馆之间的友好互动和共同发展,为宣扬和展示中华文明、提升博物馆行业整体水平发挥主动作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学问,说明举办三星堆文化相关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