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植被与土壤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植被与土壤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植被与土壤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植被与土壤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植被与土壤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章末检测(五)植被与土壤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2024·重庆期末联考]下图为某种植被(斜线阴影部分)在世界的主要分布区域简图。读图,完成1~2题。1.该植被具有的主要特点是()A.植物种类多B.植物生长慢C.垂直分异少D.秋冬季落叶2.形成该植被特点的主要缘由是()A.光照较足够B.地形起伏大C.光热水足够D.土壤肥力高[2024·山东德州、烟台期中联考]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常见于我国华南、西南各省区。榕树母树上常长出很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能起到汲取水分和气体、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下图)。据此完成3~4题。3.导致“榕不过吉”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地形C.土壤D.洋流4.我国吉安以南的榕树出现大量气生根,其适应的环境是()A.过酸B.过干C.过碱D.过湿[2024·山东济南期末]2024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爱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爱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下图为5个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关于5个国家公园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土壤肥沃B.武夷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C.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壤发育差D.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6.造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海拔D.海陆位置[2024·云南丽江期末]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7~8题。7.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缘由是()A.光热条件不同B.土壤性质不同C.海陆位置差异D.水分条件差异8.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骆驼刺一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更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缩小削减[2024·湖北黄冈期末]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N~70°N的寒温带地区,其群落结构极其简洁,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探讨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读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更示意图(下图),完成9~11题。9.林火过后土壤肥力最高时()A.物种最丰富B.植被生产力最高C.土壤酸性最强D.气温最低10.林火过后初期林内大气环境的变更为()A.土壤结构疏松B.湿度增加C.光照增加D.风速减小11.林火过后林内苔藓、喜阴及喜阳植被的演替依次依次为()A.喜阴植被、喜阳植物、苔藓B.喜阳植物、喜阴植被、苔藓C.喜阳植物、苔藓、喜阴植被D.喜阴植被、苔藓、喜阳植物[2024·山东聊城期末]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在空间分布上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同一地带内不同地域土壤性状的差异也较大。读从太行山至滨海平原土壤分布断面图(下图),完成12~13题。12.下列有关该区域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是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B.土壤由矿物质、水分、空气组成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D.自西向东土壤肥力渐渐增加13.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地表水系D.地面组成物质[2024·福建三明期末]灌淤土是指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浇灌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读“中国灌淤土分布略图”,完成14~15题。14.与灌淤土成因相像的是()A.紫色土B.红壤C.黑土D.水稻土15.关于图示区域灌淤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耕作层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C.土质黏重,保水性好D.发育良好,不易发生盐碱化现象[2024·山东泰安期末]“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袒露为标记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更。据此完成16~18题。16.“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A.黑土B.黄土C.红壤D.紫色土17.“牛肝地”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更C.过度农业活动D.土壤肥力变更18.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更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2024·福建三明期末]中国南沙群岛多为珊瑚礁岛,大部分岛屿呈椭圆形,土壤发育于大小不同的礁盘上。图1示意南沙群岛中多数海岛的土壤分布模式(甲、乙、丙、丁代表四种不同土壤),图2示意其中甲区域土壤剖面中磷(大多来自地表的鸟粪等有机物)的分布。据此完成19~20题。19.与其他热带潮湿地区相比,南沙群岛土壤黏粒含量普遍较低,质地较粗。这是由于南沙群岛()A.土壤形成和发育时间短B.地表植被覆盖率低C.土壤由珊瑚礁发育形成D.地表大量鸟粪积累20.据图可知,此处土壤剖面中属于淀积层的是地表以下()A.0~10厘米处B.30~40厘米处C.50~60厘米处D.80~90厘米处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据此完成21~23题。21.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A.干旱B.潮湿C.燥热D.寒冷22.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A.热带荒漠B.热带草原C.温带荒漠D.温带草原2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更,当地年降水量出现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更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削减二、综合题(共3题,共54分)24.[2024·海南省期末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柽柳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灌木之一,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拦截风中的尘土和种子,变更四周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将优势资源集中在灌木四周,形成资源岛,也称肥岛。但柽柳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会下降。下图为单株柽柳灌丛示意图,图中·代表采样点。(1)说明柽柳周边形成肥岛的主要缘由。(6分)(2)柽柳周边肥岛效应最强的部位是________(冠外/冠缘/冠下)。(4分)(3)分析柽柳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下降的缘由。(8分)25.[2024·河南开封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2024年8月,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生严峻火灾,起火次数7.3万次。雨林植被垂直结构困难,物种繁多,但土壤贫瘠。过火之后,原生林植被基本全部死亡,经过漫长的演替,会形成次生林,土壤肥力随之发生变更。图1示意热带雨林系统的养分循环。图2为火灾前后该区域雨林土壤肥力的变更曲线示意图。(1)说明热带雨林植被垂直结构困难的缘由。(6分)(2)据图分析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缘由。(6分)(3)描述火灾后该区域雨林土壤肥力发生的变更,并分析其缘由。(6分)26.[2024·福建龙岩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社稷坛(图)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坛,社者,五土之神;按方位命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心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稷者,农业之神。“社”“稷”,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土壤是在肯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材料二:凋落物是联系植被与土壤两个系统的纽带,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和茎等物质。落叶有两种状况:一种是为削减蒸腾,保持树木体内水分、养分,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另一种是在新叶长出后,老叶渐次脱落,就全树看,终年常绿。下图示意我国落叶和常绿两种树种的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更。(1)从青到黄再到白,所在区域的生物量渐渐削减,其主要缘由是________条件的变更。(2分)(2)与其他土相比,黑色土的有机质含量特点及其形成缘由。(6分)(3)推断红色土所在区域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是图中的哪一类树种,并说明推断依据。(6分)(4)分析落叶对林下土壤的影响。(4分)章末检测(五)1~2.答案:1.A2.C解析:第1题,依据该植被分布区域,可以推断该植被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植物种类丰富,全年生长旺盛,由于光照的垂直衰减规律导致垂直分异明显。第2题,热带雨林植被形成主要在于光、热、水足够,使得其生物种类多、生长快。3~4.答案:3.A4.D解析:第3题,“榕不过吉”是指榕树种植北界是吉安,吉安往北不能再种植榕树,所以主导因素是受纬度位置影响的热量条件。第4题,榕树主干和侧枝上常产生很多须状的气生根,榕树为了适应南方雨量多、高温高湿的环境,为更好生存,长出了气根,气根有协助呼吸的作用。5~6.答案:5.C6.A解析:第5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土壤贫瘠,雨水流失严峻,植物生长茂密,对养分汲取多,气温高,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错误;武夷山、大熊猫国家公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B错误;三江源国家公园海拔高,气温低,形成地质年头较晚,土壤发育较差,C正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植被是森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D错误。第6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海南省,属于热带,武夷山国家公园在福建省,属于亚热带,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东北地区,属于温带,故导致其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7~8.答案:7.D8.C解析:第7题,从图示三种植物形态特征来看它们分别对应热带草原、温带荒漠、热带季雨林,所以形态差异是水分差异造成的。第8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气候会更加干旱,而骆驼刺一类植被为了获得更多水分,只有向更深处生长才可以生存;由于气候更加的干旱,地上部分植株变小、叶片变小,以削减水分蒸发适应更干燥的环境。9~11.答案:9.B10.C11.B解析:第9题,植被生产力与土壤肥力呈正相关;土壤肥力最高时,植被生产力也最高。第10题,由于林火过后初期,植被较少,因此湿度会减小,风速增大,光照增加。第11题,林火过后,由于林内间隙增大,光照增加,首先复原的应为喜阳植物,随着喜阳植物的增加,林内遮阴处增多,为喜阴植被供应了良好的生长条件;随着林内湿度增加,为苔藓等对湿度要求高的植物供应了有利的条件。12~13.答案:12.C13.A解析:第12题,生物是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A错误;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组成,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C正确;自西向东,土层越来越薄,有机质含量越来越少,肥力渐渐减弱,D错误。第13题,读图可知,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的变更,由冲积扇到冲积平原到滨海平原,地形发生变更,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发生变更,因此发育的土壤不同。14~15.答案:14.D15.B解析:第14题,灌淤土是指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浇灌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水稻土与灌淤土成因相像。第15题,图示区域灌淤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图中黄河沿岸的东部季风区也有分布,A错误。“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浇灌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说明耕作层较深厚,翻耕导致色泽质地较均,B正确。灌淤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质疏松,保水性较差,C错误。土壤发育良好,不合理浇灌易发生盐碱化现象,D错误。16~18.答案:16.C17.C18.B解析:第16题,依据材料信息“红层软岩”和图中信息“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类型最可能为红壤。第17题,依据材料可知,“牛肝地”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爱护。读图可知,“牛肝地”演化过程中,植被渐渐削减,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缘由是过度农业活动。第18题,依据图示可知,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说明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土壤肥力下降。19~20.答案:19.C20.B解析:第19题,从材料可知南沙群岛多为珊瑚礁岛,在风化等外力作用下珊瑚礁破裂分解,形成的细小颗粒积累导致土壤黏粒含量低,质地较粗。第20题,淀积层,是指一些有机物和矿物被从上面渗漏下来的水冲淋到更下面的土里,形成土壤的最底层。0~10厘米处可以看到土壤中磷含量较低,受地表水的冲淋作用显著,还未到达淀积层,A错误。30~40厘米处磷含量达到土壤含量的最大值,此处有明显的沉淀累积,故推断为淀积层,B正确。50~60厘米以及80~90厘米处,土壤中含磷量较少,且从50厘米以下磷含量呈断崖式下降,应为母质层,C、D错误。21~23.答案:21.A22.C23.D解析:第21题,由图可知,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因此该植被反映干旱的环境特征。第22题,该植被分布于干旱地区,而我国的干旱地区自然植被是温带荒漠。第23题,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得水分变得相对简洁,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削减。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24.答案:(1)柽柳根系发达,汲取土壤水分实力强,能适应干旱环境;生命力旺盛,枯枝落叶多,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2)冠下(3)柽柳树冠过大,遮挡度高,不利于冠下草本植物采光;柽柳树冠过大,对周边土壤养分的消耗量大,导致冠下草本植物生长养分不足。解析:(1)由材料可知柽柳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灌木之一,根系发达,强大的根系有利于汲取土壤水分和养分,使其能适应干旱、贫瘠环境,这是柽柳能够进一步影响四周环境的基本条件;柽柳树冠可以形成遮阴环境,有利于削减地表蒸发,变更了四周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将优势资源集中在灌木四周;由于柽柳生命力旺盛,枯枝落叶多且利于四周植被生长,生物是土壤形成的确定性因素,生物供应的有机物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2)读单株柽柳灌丛示意图,结合材料可知柽柳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将优势资源集中在灌木四周,形成资源岛。图中冠外受柽柳的影响最小,肥岛效应最弱;由于柽柳多生活于荒漠和盐碱地,冠缘部分相对于冠下受到风力侵蚀的作用强,植被生长状况不如冠下状况好,且冠下位于遮阴环境,土壤的水分条件也更优越,综上柽柳周边肥岛效应最强的部位是冠下。(3)读图分析和结合所学可知,若柽柳树冠过大,遮挡度过高,虽然能起到遮阴作用,但是过量会不利于冠下草本植物采光,不利于草本植物生长,且光照条件差简洁滋生细菌,进一步影响草本生长;柽柳树冠过大意味着根系要供应更多的养分,因此会使得柽柳对周边土壤养分的消耗量大,减弱了草本植物的养分来源,导致冠下草本植物生长养分不足。25.答案:(1)气候高温多雨,植被高大,植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肯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困难的垂直结构。(2)气温高,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剧烈,大量养分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雨林植物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补充少。(3)土壤肥力会出现明显增加,然后急剧下降,一段时间后,土壤肥力又渐渐复原。缘由:大火后,植被被烧,短时间内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增加,土壤肥力快速增加;植被破坏后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实力加强,土壤肥力随之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次生林渐渐形成,使得土壤肥力逐步复原。解析:(1)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垂直结构困难。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占据不同的垂直空间,形成了困难的垂直结构。(2)一方面,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降水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土壤养分易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另一方面,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雨林植物高大茂密,生物体量大,生物循环旺盛,土壤中大部分的养分被植物汲取合成植物体,储存在植物体内,从而导致土壤的养分含量很少。(3)读图可知,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较为贫瘠,火灾发生后,原生植被被烧毁,大量的有机质和矿物质会补充到土壤中,土壤肥力会快速增加,出现明显的峰值,但由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常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