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铁接触网运行与检修一般设备检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锚段关节与分相的检修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第一百一十二条绝缘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一)转换柱处两悬挂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标准值:设计值。标准状态:标准值±20mm。警示值:标准值±30mm。限界值:标准值±50mm。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第一百一十二条绝缘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二)中心柱处两悬挂垂直距离、水平距离1.接触线(承力索)垂直距离标准值:等高(设计值)。标准状态:20mm(标准值±20mm)。警示值:20mm(标准值±30mm)。限界值:30mm(标准值±50mm)。2.接触线(承力索)水平距离:同转换柱。3.中心柱处接触线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工作支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五跨锚段关节中间跨为过渡跨,接触线等高点(屋脊处)宜在过渡跨跨中,高度比相邻定位点工作支接触线抬高0~40mm。若接触线导高为6000mm,则标准值为两接触线等高,都为6000mm。而标准状态为6000~6020mm。警示值为6020mm。限界值为6030mm。若承力索垂直高度标准值为设计值,石怀为500mm。而标准状态为480~520mm。警示值为470~530mm。限界值为450~550mm。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第一百一十二条绝缘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三)两接触悬挂接触线工作支过渡处调整符合运行要求。(四)转换柱处绝缘子串距悬挂点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上下应对齐,允许偏差±100mm。(五)任何情况下,两接触悬挂及定位支撑装置带电体各部分应满足空气绝缘间隙要求。锚段关节内的定位支撑、吊弦载流环、斜拉线等不得减小空气绝缘间隙。(六)关节式分相中性区和无电区长度符合设计要求。(七)绝缘锚段关节处隔离开关宜安装在开口侧。开口侧是指非支不跨越工作支接触线下锚,反之跨越就叫闭口。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第一百一十三条非绝缘锚段关节
(一)设计极限温度下,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应保持50mm以上。(二)转换柱处两接触线水平距离标准值:设计值。标准状态:标准值±20mm。警示值:标准值±50mm。限界值:标准值±100mm。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第一百一十三条非绝缘锚段关节
(三)转换柱处两接触线垂直距离标准值:设计值。标准状态:标准值±20mm。警示值:标准值±30mm。限界值:标准值±50mm。(四)中心柱处两接触线水平距离同转换柱处;中心柱处两接触线距轨面等高,允许偏差±20mm。两接触悬挂接触线工作支过渡处接触线调整符合运行要求。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第一百一十四条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300mm以上,并持续抬升至下锚处。下锚角钢安装高度应符合线索延伸下锚抬升的需要。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200KM/H)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200KM/H)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200KM/H)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石怀)H为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石怀)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石怀)在两转换柱悬挂处接触线非工作支抬高450mm,以绝缘子串瓷裙最低点距工作支接触线不小于200mm为准。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石怀)五跨非绝缘锚段关节五跨非绝缘锚段关节五跨绝缘锚段关节五跨绝缘锚段关节锚段关节检修1检查电连接器、(绝缘锚段关节检查隔离开关及其引线状态)是否符合要求。23锚段关节检修测量、调整转换柱处两支悬挂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检查锚支、工作支接触线定位管是否灵活,偏移量是否超标。锚段关节检修测量中心柱处两支接触线、承力索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调整定位点接触线拉出值和跨中接触线偏移值。检修内容1.检查工作支的各项技术数据是否符合要求。2.检查两接触悬挂接触线、承力索在转换柱处的水平和垂直距离。3.检查锚支、工作支及定位器(管)偏转是否灵活(在极限温度时不能卡滞、止钉间隙符合要求),电分段锚段关节绝缘子裙边最低点与工作支接触线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4.检查两锚段过渡点处两工作支接触线与轨面连线是否等高。5.检查电分段锚段关节两接触悬挂间的绝缘间隙是否符合要求。6.检查电联结、隔离开关引线状态是否良好。操作方法1.在转换支柱处,测量两导线的垂直和水平距离。2.测量过渡点处两接触线与轨面连线是否等高。3.测量拉出值和跨中导线偏移值是否符合规定。4.测量电分段锚段关节各带电部分间隙是否符合要求。5.各部零件紧固。6.进行调整时⑴转换柱处锚支与工作支导线相对抬高、绝缘子裙边最低点与工作支接触线高差不符合规定时可调整锚支以达到要求。⑵线间距小时,可调锚支定位卡子的位置。风险项点
卡控办法1.小曲线半径时候的跨中偏移;2.电气烧伤;3.螺栓紧固矩;4.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1.如果发现零部件烧伤、承力索烧断股情况时,必须检修锚段关节内电连接器,必要时增设双电连接器或安装双线夹,并检查所用线夹是否与承力索和电联接相配套;2.调整锚段关节时,根据情况,应检查并调整补偿装置;3.绝缘锚段关节处于小半径曲线时,应注意跨中接触线偏移值;4.两接触悬挂接触线工作支过渡处接触线调整符合运行要求;5.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300mm以上;6.对非支定位管采用定位管支撑的处所,更换成双股∮4.0铁线;7.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极限温度下应保持50mm以上。重点安全风险卡控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落实好触电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作业车运行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风险项点的防控措施,对该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安全风险提示如下:1.在接触网并行区段作业时,执行V形天窗作业相关安全措施。2.作业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防止线索滑脱的后备保护措施3.曲线超高地段,使用车梯配合作业时,车梯要有防倾倒措施;作业车配合作业时,超高大于20mm地段禁止使用平台检修。4.绝缘锚段关节须在断口处用短封线将断口短接,方能开始检修作业。六跨关节式分相七跨电分相锚段关节七跨关节式分相十一跨关节式分相六跨关节式分相检修作业1.测量、调整转换柱处两支悬挂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检查锚支、工作支接触线定位管是否灵活,偏移量是否超标。2.测量、调整中心区处锚柱两支悬挂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检查锚支、工作支接触线定位管是否灵活,偏移量是否超标;检查交叉处线索不得相磨。3.测量中心柱处两支接触线、承力索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调整定位点接触线拉出值和跨中接触线偏移值。4.检查电联结器、隔离开关及其引线状态是否符合要求。七跨关节式分相1.检查电联结器、隔离开关及其引线状态是否符合要求。2.测量中心柱处两支接触线、承力索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调整定位点接触线拉出值和跨中接触线偏移值。3.测量、调整中心区处锚柱两支悬挂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检查锚支、工作支接触线定位管是否灵活,偏移量是否超标;检查交叉处线索不得相磨。4.测量、调整转换柱处两支悬挂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检查锚支、工作支接触线定位管是否灵活,偏移量是否超标。八跨关节式分相检调1.检查电联结器、隔离开关及其引线状态是否符合要求。2.测量中心柱处两支接触线、承力索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调整定位点接触线拉出值和跨中接触线偏移值。3.测量、调整中心区处锚柱两支悬挂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检查锚支、工作支接触线定位管是否灵活,偏移量是否超标;检查交叉处线索不得相磨。4.测量、调整转换柱处两支悬挂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检查锚支、工作支接触线定位管是否灵活,偏移量是否超标。器件式分相1.检查绝缘子外观,无破损脏污,连接部位完整,开口销开口大于120度。2.检查人字形吊弦,确保绝缘器工作面与接触线面平行。吊弦线夹紧固力矩符合要求。3.检查分相绝缘板主绝缘,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主绝缘严重磨损应及时更换。并对主绝缘进行全面清扫。4.检查T型接头线夹与接触线和绝缘板连接情况,过渡平滑。螺栓符合紧固力矩。测量接头导线磨耗情况。器件式分相检修内容检修内容操作方法1.清扫绝缘部件,检查绝缘部件有无烧伤、破损、老化和裂纹,其放电痕迹是否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2.双线区段:检查列车运行方向坡度是否符合要求;单线区段:检查弛度是否符合要求。3.检查分相绝缘器过渡是否平滑,测量接头处导线磨耗及分相绝缘器中心投影。4.紧固各部螺栓。器件式分相1.绝缘器中心(顺线路方向)与受电弓中心偏移超过规定时,可相应增大或减小定位点位置,以满足绝缘器中心投影要求。关节式分相检修内容检修内容操作方法1.检查关节式分相各转换支柱处两支接触线(承力索)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2.检查中心柱两支接触线(承力索)是否等高。3.检查各部电联结是否连接良好,有无烧伤和断股,电联结技术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和标准。4.检查关节式分相各定位器的偏转方向和偏移角度是否符合要求,支持装置受力是否合理,工作支、非工作支各部件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剐碰、卡滞、烧伤、裂纹等缺陷。5.检查各工作支接触线定位坡度、定位管水平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6.检查关节式分相处补偿装置的状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7.检查定位处接触线拉出值和跨中偏移值。8.检查各部线夹安装是否正确,螺栓紧固是否良好,有无烧伤、裂纹等缺陷关节式分相操作方法参照锚段关节检修工艺及技术标准。关节式分相及卡控办法
风险项点
卡控办法1.参照锚段关节章节;2.交差下锚处线索相磨;3.各部参数、偏移量;4.螺栓紧固力矩。1.关节式电分相处于小半径曲线时,应注意跨中接触线偏移值;2.如果发现零部件烧伤、承力索烧断股情况时,必须检修关节内电连接器,必要时增设双电连接器或安装双线夹;3.调整关节式电分相时,根据情况,应检查并调整补偿装置;4.线索交叉下锚处,线索不得相磨;5.地感应器状态良好,感应器无破损,设置符合要求;6.检查中心区锚支连接的RC装置;检查RLC装置;7.中性区的长度及断合电标的位置符合《技规》规定,自动过分相系统磁感应枕位置、状态符合要求。器件式分相及卡控办法
风险项点
卡控办法1.主绝缘部分;2.各部参数、偏移量;3.螺栓紧固力矩。1、巡视中检查主绝缘部分的脏污及烧伤状况。2.绝缘器各部件应紧固、衔接处平滑过渡、无硬点(铜线30g、纲铝线50g),接头处磨损是否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