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调查》_第1页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调查》_第2页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调查》_第3页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调查》_第4页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5.240.99

R85

G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1082—20××

代替GA/T1082-2013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调查

Roadtrafficaccidentinformationinvestigating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

GA/T1082-XXXX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的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11567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

GB4658-84国家文化程度代码

GB19522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GA/T16.4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第4部分:机动车车辆类型代码

GA/T16.31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第31部分:交通违法行为分类与代码

GA/T16.33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第33部分:交通违法地点编码规则

GA36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GA802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环境保护部令2012年第12号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调查roadtrafficaccidentinformationinvestigating

为深入研究、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规律和特点而开展的信息调查。

3.2

当事人personinvolved

与道路交通事故有直接关系的个人或单位,包括驾驶人、乘车人、行人、其他道路使用者以及管理

者等。

4道路交通事故分类和分级

4.1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分为以下3类:

1

GA/T1082-XXXX

a)财产损失事故。造成车辆、货物或其他财产物品受损,可伴有人员受轻微伤;

b)受伤事故。造成当事人受重伤或轻伤,可伴有财产损失;

c)死亡事故。造成当事人死亡,可伴有人员受伤、财产损失。

4.2死亡事故分为以下4级:

a)特别重大死亡事故。7天内造成30人以上死亡;

b)重大死亡事故。7天内造成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

c)较大死亡事故。7天内造成3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

d)一般死亡事故。7天内造成1人以上2人以下死亡。

5一般要求

5.1事故信息调查(以下简称信息调查)应及时、全面、客观、准确。

5.2信息调查可由不同的调查人员负责,事故现场调查无法查清或认定的项目,应在后续调查中予以

确认。

5.3信息调查人员应熟知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知识。

5.4对于较大、重大、特别重大死亡事故应调查附录A规定的项目,对于受伤、一般死亡事故应调查

附录B规定的项目,对于财产损失事故应调查附录B中标B.1标“”项目。

5.5对于附录A、附录B中项目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开展调查。

6基本信息调查项目和方法

6.1事故编号。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

6.2事故时间,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通过查看接处警记录、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人、查看监控

设施、查看事故遗留物品中可记录时间的仪器仪表设备等方式确定。对于多车连续碰撞事故,以首次碰

撞时间为准。

6.3事故地点,是指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现场勘查确定。路号应符合GA/T16.33前5位编码;公里

数和米数应符合GA/T16.33后8位编码。对于多次碰撞或多车连续碰撞的事故,以首次碰撞地点为准。

6.4经纬度,是指经度与纬度的合称组成的一个坐标系统,用于记录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理位置。通过

查看经纬度仪、卫星定位系统终端确定。

6.5在道路横断面位置,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第一接触点位于道路横断面的位置。现场勘查确定。

6.6现场形态,是指事故现场车辆、痕迹、物证等要素存在的状态,包括原始、变动、破坏,或存在

逃逸、伪造等情形。现场勘查确定。

6.7逃逸事故是否侦破,是指逃逸事故中,交通肇事逃逸人是否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查获。根据事故

处理办案情况确定。

2

GA/T1082-XXXX

6.8是否为二次事故,是指在原有的交通事故等事故的基础上,由于自然不可抗力、救援方的疏忽、

或当事人的错误操作引起的事故,对于多车事故现场,应调查事故发生时间是否连续、过程是否连贯等,

以区分多车连续碰撞事故和二次事故。现场勘查确定。

6.9是否运载危险品,是指事故车辆是否运载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

性物质等危险物品。通过询问当事人、查看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提示牌、查看货物包装等方式确定。

在不能够确定是否属于危险品时,应询问运输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

6.10运载危险品事故后果,是指车辆所运载危险品因事故发生爆炸、泄漏、燃烧等情形。现场勘查确

定。

6.11天气,是指事故发生时的实际天气状况。根据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阅气象资料等方式确定。

其中雨、雪、雾、风等应根据气象学分级确定。

6.12空气温度湿度,温度是指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湿度指空气的潮湿的程度。根据温度计或

天气预报、现场勘查等方式确定。

6.13能见度,是指事故发生时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地面水平距离。现场勘查过程中由正常视力

人员进行实际测算,或根据询问当事人、查阅气象资料等方式确定。

6.14路面状况,是指事故发生路段存在影响安全通行的路面缺陷或施工等状况。现场勘查确定。

6.15路表情况,是指事故发生时道路表面的情况。现场勘查确定。

6.16交通控制方式,是指事故发生路段或路口交通信号的种类。现场勘查确定。

6.17照明条件,是指事故发生时现场的照明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询气象部门公布的

日出日落时间、查询市政部门路灯照明时段等方式确定。

6.18是否有监控/车载视频记录事故过程,是指有无监控记录事故的过程,监控手段包括:路面监控,

行车记录仪等。现场勘查确定。

6.19事故后当事人的安全措施,是指事故发生后当事人采取了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放置安全防护设

施、移到路边等的保护现场的安全措施。现场勘查确定。

6.20事故对道路交通产生的影响,是指事故发生后对事故所在道路产生的相关影响,如道路拥堵、道

路封闭等。现场勘查确定。

6.21人员死伤情况,是指事故造成的当事人伤害后果。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急救人员、

询问医护人员等方式确定。对于重伤和轻伤,应根据伤情鉴定报告、医院证明等确定。

6.22直接财产损失,是指事故造成的车辆、货物及其他财产物品损失折款。根据现场勘查车辆损毁、

所运载物资损坏、道路设施破坏以及牲畜伤亡等情况判断,或根据车物损失价格鉴定结果确定。

6.23间接财产损失,是指由于事故引发的停工、停产、停业等损失折款。根据各项费用情况估算确定。

6.24事故涉及车辆和人员数量,分别指事故中涉及到的机动车总数量、非机动车数总量、行人总数量

和乘员总数量。现场勘查确定。

3

GA/T1082-XXXX

6.25事故形态,是指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形,分为车辆间事故、车辆与行人事故和单车事故3类。现场

勘查确定。事故中存在多种形态的,以最初的形态为准;不能确定最初形态的,以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

的形态为准。

6.26车辆间事故碰撞形态,是指事故发生时车辆间的相对形态。根据现场勘查情况、检验鉴定结果等

确定。事故中存在多次碰撞的,以初次碰撞形态为准;不能确定初次碰撞形态的,以造成人员伤亡最严

重的碰撞角度为准。

6.27单车事故碰撞对象,是指单车事故中的碰撞情况,分为碰撞固定物、碰撞非固定物等。现场勘查

确定。碰撞多种物体的,以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物体为准。

6.28事故认定原因,是指经事故调查鉴定最终确定引起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违法、非违法过错、

意外和其他,交通违法行为代码应根据GA/T16.31确定。经事故调查鉴定,责任认定后确定。

7车辆信息调查项目和方法

7.1车辆基本信息

7.1.1车辆种类,是指车辆为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现场勘查确定,分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的要求。

7.1.2号牌种类,是指车辆号牌的类别。现场勘查确定,机动车号牌分类应符合GA36的要求。若为

汽车列车,只需确定牵引车号牌种类。

7.1.3号牌号码,是指车辆的登记编号。现场勘查确定。若为无号牌、假号牌、挪用号牌等,不需记

录;若为汽车列车,分别记录牵引车号牌号码和挂车号牌号码。

7.1.4车辆类型,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类型,其中,机动车是指车辆登记注册时签注的分类名称。

查看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档案确定,根据GA/T16.4确定相应的车辆类型代码,非机动车通过现场勘查

确定。

7.1.5生产厂家,是指车辆制造厂的名称。查看车辆产品标牌、车辆档案等确定。

7.1.6中文品牌,是指车辆的中文产品名称。查看车辆产品标牌、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档案等确定。

7.1.7车辆型号,是指车辆制造厂编制的车辆产品型号。查看车辆产品标牌、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档

案等确定。

7.1.8车辆所有人,是指拥有车辆的个人或者单位。由注册机动车由调查人员根据机动车行驶证确定,

也可以调用机动车数据库确定,非注册登记机动车通过现场调查确定。

7.1.9车身颜色,是指事故车辆的颜色。查看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档案等确定。

7.1.10车辆形状,是指车辆在整车结构形式、驾驶室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分类。车辆勘验确定,车辆损

毁严重的根据同型号车辆调查,其中,客车规格分类(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应符合GA802的要

求。

7.1.11车辆识别代号*/电机号,车辆识别代号,是指车辆的VIN码,由17位字码组成;电机号,

是指刻制在驱动电动机外壳上的永久性编码,编码包括驱动电机功率和电压信息。通过查看车辆产品标

牌、车辆行驶证、车辆档案等确定。

4

GA/T1082-XXXX

7.1.12燃料种类,是指车辆运行的主要动力来源的种类。通过查看车辆品牌型号、车辆行驶证、车辆

档案等确定。

7.1.13新能源汽车种类,分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通过查看车辆品牌

型号、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档案等确定。

7.1.14驱动方式,是指发动机的布置方式以及驱动轮的数量、位置的形式。通过查看车辆品牌型号、

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档案等确定。

7.1.15车辆已使用年数,指车辆初次注册登记日期至发生事故之间的年数。通过查看机动车行驶证、

车辆档案计算确定。

7.1.16车辆使用年限,是指国家规定的机动车强制报废年限。根据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环境保

护部令2012年第12号确定。

7.1.17累计行驶里程,是指车辆自出厂至事故发生所行驶的总里程。通过查看车辆里程表、询问当事

人、询问车辆所有人等方式确定。

7.1.18实载数,是指事故发生时车辆实际装载的人员数量或货物质量。通过现场勘查、称重、询问当

事人、查看发车(货)单、查看车载监控视频等方式确定。

7.1.19核载数,是指车辆核准装载的人员数量或货物质量。通过查看车辆产品标牌、机动车行驶证、

车辆档案等确定。

7.1.20保险种类,是指车辆购置机动车保险的类别。通过查看保险单据、查询投保信息等方式确定。

7.1.21是否贴深色车窗膜,指车辆是否贴深色车窗膜,以是否能从车外判断车内人数作为深色车窗膜

的标准。通过车辆勘验确定。

7.1.22车辆合法状况,是指车辆是否具有合法的上道路行驶的资格。查看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档案等

确定。

7.1.23车辆改装情况,是指将汽车制造厂家生产的原形车进行车身、动力总成和底盘的造型以及机械

性能等进行改动的情况。通过车辆勘验、检验鉴定等方式确定。

7.1.24车辆安全状况,是指车辆主要安全部件技术性能是否符合技术标准。通过车辆勘验、检验鉴定

等方式确定。

7.1.25车辆使用性质,是指车辆的主要用途。查看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档案等确定。

7.1.26是否非法营运,是指未取得道路运输许可证或运输线路经营许可证,私自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

情形,包括非法客运、非法货运、非法运输危险品、非法接送幼儿/学生等。通过查看道路运输许可证、

询问当事人、询问证人等方式确定。

7.1.27是否为共享车辆,是指是否为在特定区域提供的车辆共享分时租赁服务的车辆。通过现场勘查

确定。

7.1.28至事故发生已运行时间,是指车辆本次事故中出行已经过的总时间,停车休息20min以上的时

间除外。通过查看车辆行驶记录仪数据、查看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数据、调查车辆行程、询问当事人、

询问证人等方式确定。

5

GA/T1082-XXXX

7.1.29至事故发生已运行里程,是指车辆本次事故中出行已行驶的总里程。通过查看车辆行驶记录仪

数据、查看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数据、调查车辆行程、询问当事人、询问证人等方式确定。

7.1.30车辆行驶状态,是指事故发生时车辆的运行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等方式确定。

7.1.31车辆行驶速度,是指车辆采取避险措施前车辆的行驶速度。根据车速鉴定结果、车辆行驶记录

仪数据、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数据、区间平均车速等确定。

7.1.32车辆碰撞速度,是指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发生碰撞或倾覆或坠落瞬间的速度。通过车速鉴定结果、

车辆行驶记录仪数据、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数据等确定。

7.1.33车辆碰撞方位,是指事故发生过程中车辆的碰撞部位,初始碰撞方位是指最先碰撞的部位,主

要碰撞方位是指造成主要伤害的碰撞部位。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1.34碰撞重叠度,是指为车身变形宽度/车身总宽度*100%。根据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测量有直接碰撞痕迹的变形区域宽度。

7.1.35碰撞后车辆形态,是指车辆在碰撞后的运动形态,发生多次碰撞的,指最后一次碰撞的运动形

态。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人等方式确定。

7.1.36车辆变速器挡位,是指事故发生时车辆变速器操纵杆所处的挡位。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

等方式确定。

7.1.37车辆转向灯状态,是指事故发生时车辆转向灯开关状态。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等方式确

定。

7.1.38车辆照明灯状态,是指事故发生时车辆照明灯状态。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7.1.39车辆安全气囊状态,主要指车辆安全气囊是否启爆。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7.1.40展开的安全气囊位置,是指事故中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具体位置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

人等方式确定。

7.1.41车内不同位置死伤,是指车内不同位置的乘员人数及伤亡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车内监控视频、

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人等方式确定。死者位置不确定时,可根据幸存者的乘坐位置推断死者大致位

置。

7.1.42车辆乘员抛出车外情况,是指事故发生过程中被抛出车外人员、未抛出车外人员的伤亡情况。

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人等方式确定。

7.1.43车辆受损情况,是指车辆的变形损伤和其他损伤。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1.44车辆损坏程度,是指车辆受损的严重程度。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1.45车辆解体部位,是指事故中车辆因碰撞、滚翻造成的车辆车身、动力总成、车厢/货厢或底盘

的结构分解。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实地勘查事故车辆后确定。

7.1.46车窗玻璃损坏位置,是指车窗损坏的位置。通过现场勘查情况、实地勘查事故车辆确定

7.1.47车辆供电系统是否损坏,是指事故车辆的供电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充电

指示系统等)是否损坏。根据现场勘查情况、车辆勘验后确定。

6

GA/T1082-XXXX

7.1.48车内部最大侵入部位,是指事故车辆的侵入部位直接影响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根据现场勘查

情况、车辆勘验后确定。

7.1.49侵入对象,是指事故车辆的侵入对象,事故车辆中如有多种类别的侵入对象。根据现场勘查情

况、车辆勘验后确定。

7.1.50车门受损不能开启,是指车辆碰撞后,每排座椅所对应车门,均无法打开,不能保证所有乘员

撤离。根据现场勘查情况、车辆勘验后确定。

7.1.51驾驶区域部件损坏,是指记录事故车辆驾驶区域部件的损坏情况,驾驶区域部件包括方向盘、

变速杆、制动/油门踏板、仪表板等。通过现场勘查情况、车辆勘验后确定。

7.1.52爆胎类型,是指事故前、事故中发生爆胎的情况。根据现场勘查情况、车辆勘验后确定。

7.1.53爆胎轮胎编号,是指根据事故车辆现场勘查情况,记录爆胎轮胎的轴数、左右侧位置、内外轮

位置。根据现场勘查情况、车辆勘验后确定。

7.1.54爆胎轮胎品牌、规格,是指事故前/中发生爆胎的车辆轮胎的品牌及型号。根据实际爆胎的同

型号轮胎上标明的型号确定。

7.1.55车辆安全装置,是指车辆的相关安全装置配备情况,包括ABS、ESC、胎压/胎温监测、碰撞预

警、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缓速器、预紧式安全带、行人保护系统、驾驶人监

测系统等。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1.56车辆管理装置,是指车辆运行安全管理装置配备情况,包括行驶记录仪、GPS终端、行车记录

仪、RFID等。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1.57行驶记录仪/EDR数据是否可读取,是指记录行驶记录仪/EDR数据是否可读取。通过现场勘查、

检验鉴定结果确定。

7.1.58辅助/自动驾驶功能,是指事故车辆的辅助/自动驾驶等功能。通过现场勘查情况,结合检验鉴

定结果确定。

7.2大中型客车信息

7.2.1车门布局,是指大中型客车中除驾驶人门和应急门以外的车门数量。根据现场勘查情况、车辆

勘验确定。

7.2.2行李箱装载,是指大中型客车车底或车顶行李箱的装载情况,分为空载、半载和满载三种情况。

通过事故车辆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7.2.3行李箱装载物品,是指大中型客车行李箱装载物品的类型。通过事故车辆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7.2.4车厢立柱变形情况,是指大中型客车全承载整体式框架结构的变形情况。通过现场勘查情况,

结合检验鉴定结果确定。

7.2.5应急门、窗和撤离舱口,是指大中型客车中在紧急情况时,即使在断电、断气条件下也能方便

地用手由车内和车外开启的车门、窗和撤离舱口。通过现场勘查情况,结合检验鉴定结果确定。

7.2.6应急锤配置,是指车厢内配备的应急锤数量、放置位置、功能等是否符合GB7258等标准规定。

通过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7

GA/T1082-XXXX

7.2.7灭火器情况,是指事故车辆的灭火器数量,放置位置等情况。通过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7.2.8车载视频监控系统,是指事故车辆是否安装有车内外车载视频监控录像系统。通过现场勘查情

况确定。

7.2.9座椅损坏数量/总数,是指指事故车辆中座椅出现脱落,座椅骨架结构和固定点出现失效、破坏,

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2.10座椅损坏区域,是指事故车辆中座椅损坏的区域。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2.11座椅损坏类型,是指事故车辆座椅损坏的类型,包括座椅骨架、靠背、坐垫、连接件、固定点、

安全带系统等结构损坏。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2.12是否有非固定座椅,是指事故车辆是否有超过核载人数的非固定座椅。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

验等方式确定。

7.2.13乘客安全带类型,是指事故车辆乘客安全带类型,包含无安全带、两点式安全带和三点式安全

带。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2.14使用辅助制动装置(大中型客车),是指事故车辆的排气制动装置、液力缓速器、电涡流缓速

器、永磁式缓速器等辅助制动装置的使用情况。通过车辆勘查,或通过检验鉴定机构报告确定。

7.3重中型货车信息

7.3.1驾驶室坐席排数,是指事故车辆驾驶室坐席排数。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3.2车轴数,是指事故车辆的车轴数量。通过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7.3.3超载情况,是指事故车辆超载情况,检查超载质量是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30%。通过现场勘查、

询问当事人等确定。

7.3.4超限情况,是指事故车辆的轴荷与质量是否满足《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

量限值》(GB1589)中最大允许的轴荷限值与总质量限值。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等确定。

7.3.5外廓尺寸超限情况,是指事故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是否符合《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

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中车辆外廓尺寸的最大限制要求。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

式确定。

7.3.6侧部防护装置,是指事故车辆侧防护装置配置情况,勘验事故车辆是否满足《汽车及挂车侧面

和后下部防护要求》(GB11567)中侧防护装置的技术要求,并测量侧部防护装置最低点距地高度。通

过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7.3.7后部防护装置,是指事故车辆后防护装置配置情况,勘验事故车辆是否满足《汽车及挂车侧面

和后下部防护要求》(GB11567)中后部防护装置的技术要求,并测量后部防护装置最低点距地高度,

标准要求应不大于500mm。通过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7.3.8反光标识,是指事故车辆反光标识配置情况,勘验事故车辆是否满足《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

件》(GB7258)中车身反光标识和车辆尾部标志板的技术要求。通过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7.3.9是否有车辆钻入本车,是指是否有车辆钻入本车。通过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8

GA/T1082-XXXX

7.3.10是否客货混装,是指事故车辆是否存在客货混装的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证

人等确定。

7.3.11右转弯音响提示,是指事故车辆是否满足《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规定的右

转弯音响提示装置的要求。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3.12悬架技术状况,是指重中型货车悬架是否正常有效。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结合事故车辆的检验

鉴定,记录事故车辆是否满足《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中悬架系统的技术要求确

定。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3.13挂车连接轴损坏,是指事故车辆挂车连接轴是否损坏、变形或分离。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

等方式确定。

7.3.14牵引车制动是否摘除,是指牵引车前轴制动/后轴制动是否摘除。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

方式确定。

7.3.15事故后车辆状态,是指事故车辆整车、牵引车、挂车是否侧翻,牵引车与挂车是否折叠。通过

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7.3.16使用辅助制动装置(重中型货车),是指事故重中型货车辅助制动装置配备情况。通过现场勘

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4摩托车/电动二轮、三轮车信息

7.4.1电动二轮车技术参数,是指电动二轮车的整备质量、最高车速、蓄电池电压、功率、结构特征、

是否超标等。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4.2电动二轮车管理状态,是指电动二轮车是否登记、有无保险等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

人等方式确定。

7.4.3前轮制动类型,是指电动二轮车前轮的制动类型。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4.4后轮制动类型,是指电动二轮车后轮的制动类型。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4.5是否加装顶棚,是指电动二轮车安装顶棚情况,分为是和否两种情况。通过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7.4.6碰撞变形情况,是指电动二轮车碰撞后有变形、扭曲、压缩等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

等方式确定。

7.4.7车身反光器具,指车身安装的反光器具。通过反射器、反光膜的配备情况确定。根据现场勘查

情况、车辆勘验后确定。

7.5营运客车信息

7.5.1客运经营方式,是指营运客车实际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询问当事人、询问运输企业等方式确定。

7.5.2道路运输证,是指证明营运客车合法经营的有效证件,也是记录营运车辆审验情况和对经营者

奖惩的主要凭证。通过询问当事人、询问运输企业等方式确定。

7.5.3线路经营性质,是指客运班线类别和客运班线经营的区域范围。通过询问当事人、询问运输企

业等方式确定。

9

GA/T1082-XXXX

7.5.4是否按核定线路行驶,是指营运客车按照许可的核定线路行驶情况。通过询问当事人、询问运

输企业等方式确定。

7.5.5是否按指定时间运营,是指营运客车按照行车计划时间表运营情况。通过询问当事人、询问运

输企业等方式确定。

7.5.6客运区间里程数,是指营运客车的营运线路长度。通过询问当事人、询问运输企业、询问交通

运输管理部门等方式确定。

7.5.7是否进站经营,是指营运客车是否按照规定在起讫点、中途停靠点有固定客运站开展客运活动。

通过询问当事人、询问运输企业、走访客运站点等方式确定。

7.5.8车辆出站安全检查,是指营运客车在客运场站内接受例行安全检查、出站检查登记的情况。通

过调查客运企业和场站的安全检查工作记录确定。

7.5.9车辆动态监控终端(营运客车),是指营运客车车辆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

装置的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7.5.10车辆载客情况,是指营运客车出站载客人数及沿途上下客情况。通过查看客运站点检查记录、

询问当事人、查看车载监控视频等方式确定。

7.5.11车辆二级维护(营运客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营运客车

按期进行二级维护保养情况,对行驶一定里程的车辆进行的以检查、调整为中心的保养作业。查看客运

车辆二级维护记录确定。

7.5.12车辆一级维护(营运客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营运客车

按期进行一级维护保养情况,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

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查看客运车辆一级维护记录确定。

7.5.13车辆日常维护(营运客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营运客车

驾驶人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通过询问车辆驾驶人和运输企业等确定。

7.5.14配备驾驶人数,是指车辆配备的具有营运客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数,客运班线为接驳运输时应

将接驳点待班驾驶人计入该车辆驾驶人配备数量。通过询问车辆驾驶人和运输企业等确定。

7.5.15接驳运输情况,是指营运客车接驳运输情况,是否采用接驳匀速好模式。通过询问车辆驾驶人

和运输企业等确定。

7.6一般营运货车信息

7.6.1货运经营方式,是指从事货运的车辆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询问车辆驾驶人和运输企业等确定。

7.6.2道路运输证,是证明营运车辆合法经营的有效证件,也是记录营运车辆审验情况和对经营者奖

惩的主要凭证。通过查看证件,询问车辆驾驾驶人和运输企业等确定。

7.6.3车辆出(场)站安全检查(一般营运货车),是指按照《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要

求,货运站经营者应当对出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的情况。通过询问车辆驾驾驶人和运输企业等确定。

7.6.4是否经过治超检测站,是指营运货车是否经过治超检测站以及经过检测站对超限运输车辆的查

处情况。通过询问车辆驾驾驶人和运输企业等确定。

10

GA/T1082-XXXX

7.6.5车辆动态监控终端(一般营运货车),是指营运货车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

装置的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7.6.6车辆二级维护(一般营运货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营运

货车按期进行二级维护保养情况,对行驶一定里程的车辆进行的以检查、调整为中心的保养作业。查看

营运货车二级维护记录确定。

7.6.7车辆一级维护(一般营运货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营运

货车按期进行一级维护保养的情况,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

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查看营运货车一级维护记录确定。

7.6.8车辆日常维护(一般营运货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营运

货车驾驶人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的情况。通过询问营运货车驾驶人和

运输企业等确定。

7.7危险品运输车信息

7.7.1经营方式,是指从事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询问车辆驾驶人和运输企业等确定。

7.7.2运载危险品种类,是指车辆运载危险物品的类别。通过查看危险品运输车安全提示牌、查看货

物包装、查看发货单、询问当事人、询问运输企业、询问专业技术人员等方式确定。

7.7.3道路运输证,是指证明营运车辆合法经营的有效证件,也是记录营运车辆审验情况和对经营者

奖惩的主要凭证。通过查看运输证件、询问车辆驾驶人和运输企业等确定。

7.7.4危险品运输许可证,是指危险品运输车辆有无合法有效的运输许可证。通过查看运输许可证件、

询问运输企业、询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等方式确定。

7.7.5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是指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有无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通

过查看运输许可证件、询问运输企业、询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等方式确定。

7.7.6车辆出(场)站安全检查(危险品运输车),指货运站经营者对出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的情况。

通过询问车辆驾驾驶人和运输企业等确定。

7.7.7车辆动态监控终端(危险品运输车),是指危化品运输车辆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

星定位装置的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7.7.8是否按核定线路/区域行驶,指危险品运输车辆行驶路线是否与公安机关审批的线路一致,或在

危险品车辆允许通行的区域内。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7.7.9是否按照指定时间行驶,是指危险品运输车辆按照规定的时间运输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

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7.7.10是否经过治超检测站,是指危险品运输车辆是否经过治超检测站以及经过检测站对超限运输车

辆的查处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7.7.11实际装载危险品种类与核载是否一致,是指危险品运输车辆实际装载危险品种类是否与允许装

载的一致。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11

GA/T1082-XXXX

7.7.12危险品容器、包装是否符合标准规范,是指危险品容器、包装符合《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

术条件》等标准规范的情况,有无出现大罐小标、罐体有裂缝、包装不严等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

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7.7.13危险品警示标志,是指危险品运输车辆配备的警示标志,包括标志灯、标志牌。通过现场勘查、

询问当事人等方式确定。

7.7.14安全装置配备,是指危险品运输车辆配备的安全附件情况,包括紧急切断装置、排气管有隔热

和灭火星装置、消防器材等。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等方式确定。

7.7.15紧急切断装置是否启用,是指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后紧急切断装置的损坏和使用情况。通

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等方式确定。

7.7.16是否配备押运人员,是指危险品运输车辆是否随车配备押运人员监管危险品运输。通过现场勘

查、询问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7.7.17押运人员资质情况,是指押运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运

输企业等方式确定。

7.7.18车辆二级维护(危险品运输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危险

品运输车辆按期进行二级维护保养情况,对行驶一定里程的车辆进行的以检查、调整为中心的保养作业。

查看危险品运输车辆二级维护记录确定。

7.7.19车辆一级维护(危险品运输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危险

品运输车辆按期进行一级维护保养情况,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

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查看危险品运输车辆一级维护记录确定。

7.7.20车辆日常维护(危险品运输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危险

品运输车辆驾驶人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

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7.8校车信息

7.8.1有无校车许可证,是指学校或校车服务提供者是否已经取得校车使用许可。通过查看证件、询

问当事人、学校等方式确定。

7.8.2是否按核定线路行驶,是指校车是否按照申请校车使用许可时核定的线路行驶。通过询问当事

人、学校等方式确定。

7.8.3是否按规定站点停靠,是指校车是否在申请校车使用许可时核定的停靠站点上下学生。通过询

问当事人、学校等方式确定。

7.8.4有无随车照管人员,是指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有无配备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

乘车学生。通过询问当事人、学校等方式确定。

7.8.5校车标志使用情况,是指校车标志使用情况,包括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7.8.6是否按规定使用停车标志,是指校车在停靠时,是否按规定靠道路右侧停靠,开启危险报警闪

光灯,打开停车指示标志。通过询问当事人、学校等方式确定。

12

GA/T1082-XXXX

7.8.7车辆动态监控终端(校车),是指校车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的情况。

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录等方式确定。

7.8.8安全设备配置情况,是指校车上安全设备的配置情况,包括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可

多选。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等方式确定。

7.8.9车辆二级维护(校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校车按期进行

二级维护保养情况,对行驶一定里程的车辆进行的以检查、调整为中心的保养作业。查看校车二级维护

记录确定。

7.8.10车辆一级维护(校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校车按期进

行一级维护保养情况,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

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查看校车一级维护记录确定。

7.8.11车辆日常维护(校车),是指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校车驾驶人

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看动态监控记

录等方式确定。

7.9电动汽车信息

7.9.1能量源类型,是指安装在电动汽车上储存或转化电能的能量源的类型。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

验等方式确定。

7.9.2动力电池状态,是指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是否存在着火、爆炸等状态。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

验等方式确定。

7.9.3动力电池外壳,是指用来防护动力电池受到某种外部影响或任何方向上直接接触的部件。通过

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9.4碰撞后动力电池是否移位,是指车辆发生碰撞后动力电池位置是否发生改变。通过现场勘查、

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9.5碰撞后动力电池电解液是否泄漏,是指车辆发生碰撞后,动力电池的电解液是否发生流出或漏

出。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9.6车辆高压电状态,是指车辆高压线路处于切断还是通路的状态。通过车检报告、鉴定报告等确

定车辆高压电状态。

7.9.7车辆是否发生失控,是指车辆在事故中是否发生失控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

定。

7.10辅助/自动驾驶功能信息

7.10.1自动驾驶分级,是指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的五级划分,一级为驾驶辅助阶段DA,第二级

是部分自动驾驶阶段PA,第三级是有条件自动驾驶阶段CA,第四级为高度自动驾驶阶段HA,第五级是

完全自动驾驶阶段FA。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13

GA/T1082-XXXX

7.10.2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作用情况,是指车辆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所处的状态。通

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10.3事故前是否处于自动控制状态,通过笔录、车检报告、鉴定报告等确定车辆事故前是否处于自

动控制状态。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10.4车辆控制系统采取的避险措施,是指车辆的辅助/自动驾驶系统事发前采取的避险措施。通过

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方式确定。

7.10.5系统故障表现,是指车辆的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出现的故障现象。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等

方式确定。

7.10.6人机共驾状态,是指驾驶人与辅助/自动驾驶系统之间的交互状态。通过现场勘查、车辆勘验

等方式确定。

8当事人信息调查项目和方法

8.1当事人基本信息

8.1.1当事人属性,是指当事人为自然人或法人及其他组织。根据事故调查情况确定。

8.1.2身份证明号码/驾驶证号码,是指当事人身份证明号码或驾驶证号码。查看当事人身份证件或驾

驶证确定。若当事人为机动车驾驶人、具有驾驶证但驾驶证号码与身份证明号码不一致,记录驾驶证号

码。

8.1.3户籍所在地行政区划,是指当事人户籍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代码应符合GB2260的要求。

通过询问当事人、查看相关证件等方式确定。若当事人是军人、武警,记录实际驻地的行政区划代码。

8.1.4姓名,是指当事人依法登记的正式称谓。通过询问当事人、查看相关证件等方式确定。

8.1.5单位名称,是指当事人所属单位依法登记的正式名称。通过询问当事人、查看相关证件等方式

确定。

8.1.6性别,是指当事人男女两性的区别。查看相关证件载明的性别信息确定。

8.1.7年龄,是指当事人的实足年龄。根据当事人身份证明载明的出生日期计算。

8.1.8人员类型,是指当事人的职业类型和身份类别。通过询问当事人、调查走访等方式确定。

8.1.9居住地,指当事人连续居住一定合理期限的地方。通过询问当事人、调查走访等方式确定。

8.1.10交通方式,是指当事人出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和方法。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等方式确定。

8.1.11所驾、乘车辆编号,是指当事人所驾驶或乘坐的车辆与车辆基本信息相对应的编号。现场勘查

确定。

8.1.12安全保护装置使用,是指汽车安全带、摩托车头盔、儿童安全座椅等装置的使用情况。通过现

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人等方式确定。

8.1.13乘坐位置,是指事故发生时当事人在车内(上)所处的位置。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

问目击证人等方式确定。

14

GA/T1082-XXXX

8.1.14碰撞后位置,是指车辆碰撞后当事人所处的位置。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人

等方式确定。

8.1.15伤害程度,是指当事人身体伤害的严重程度。根据伤情鉴定意见、医院证明等确定。

8.1.16受伤部位,是指当事人身体伤害的部位。根据伤情鉴定意见、医院证明等确定。

8.1.17损伤类型,是指事故当事人身体损伤的严重程度。根据受伤人员所在医院的医生证明或由相关

部门作出的伤残鉴定确定;未出具伤残鉴定报告的,由调查人员根据伤员治疗医院医生的证言确定。

8.1.18事故现场伤员意识状态,是指伤员在事故现场的的认知情况。根据受伤人员在现场的应答状态

或由医疗急救人员判断。

8.1.19从事故发生到入院时间,是指从事故发生时刻到伤员被送至医院的时间,送至医院时间以入院

首次病历记录为准。通过询问当事人、医院证明等确定。

8.1.20致死原因,是指当事人死亡的原因。根据尸体检验鉴定意见、死亡证明等确定。

8.1.21死亡地点,是指当事人死亡的地点。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人、询问急救人

员、查看死亡证明等方式确定。

8.1.22死亡时间,是指当事人死亡的时间。查看死亡证明确定。

8.1.23事故责任,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

重程度确定的当事人责任。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载明的当事人责任确定。

8.2机动车驾驶人信息

8.2.1驾驶证种类,是指当事人驾驶证的类别。查看当事人所持驾驶证确定,无驾驶证的填写无证驾

驶。

8.2.2驾驶人属性,是指当事人是否以驾驶机动车为职业。通过询问当事人、调查走访等方式确定。

8.2.3文化程度,是当事人的文化程度,根据国家文化程度代码(GB4658-84)进行分类。根据询问

笔录填写。

8.2.4准驾车型,是指当事人依法准予驾驶的车辆类型。查看驾驶证、驾驶人档案确定。

8.2.5驾驶证档案编号,是指当事人驾驶证档案的固定代码。查看驾驶证、驾驶人档案确定。

8.2.6驾驶证合法状态,是指当事人驾驶证在事故发生时所处的管理状态。查看驾驶证、驾驶人档案

确定。

8.2.7驾龄,是指当事人自初次领取驾驶证至事故发生所经过的年数。根据驾驶证载明的初次领证日

期计算。

8.2.8持有事故车型驾驶证年数,是指当事人持有准予驾驶事故车型驾驶证的年数。根据查看驾驶证、

驾驶人档案计算。

8.2.9呼气酒精测试,是指依据国家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

使用酒精检测设备测定的驾驶人呼气酒精含量数值。按照检验结果确定。

8.2.10血液酒精含量,是指当事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根据血液酒精含量检验结果确定。

15

GA/T1082-XXXX

8.2.11是否检出毒品,是指检查当事人尿液、唾液、血液等中是否检出: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

(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检查当事人尿液、唾液或血液的成分进行确定。

8.2.12检出毒品种类,是指当事人检出的毒品的种类。根据毒品检测结果确定。

8.2.13连续驾驶时间,是指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前已连续驾驶车辆的时间,少于20min的停车休息时间

计入连续驾驶时间。通过查看车辆行驶记录仪数据、查看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数据、询问当事人等方

式确定。

8.2.142年内曾交通肇事次数,是指当事人2年内发生负同等以上责任事故的次数,但不包括本次事

故。通过查询道路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确定。

8.2.152年内曾交通违法次数,是指当事人2年内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次数,特别是超速行驶、酒后

驾驶的次数,但不包括本次事故中的交通违法行为。通过查询道路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确定。

8.2.162年内曾严重交通违法次数,是指2年内发生的超速行驶、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次数。通过

查询道路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确定。

8.2.17曾记满12分次数,是指当事人首次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至事发期间因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次

数。通过查询道路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确定。

8.2.18对事故车辆熟悉程度,是指当事人驾驶事故车辆的经历和频率。通过询问当事人、询问车辆所

有人等方式确定。

8.2.19对行驶线路熟悉程度,是指当事人在事故路段驾驶的经历和频率。通过询问当事人、询问车辆

所有人等方式确定。

8.2.20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是指营运车辆驾驶人是否持有交通运输部门核发的从业资格证。通过查

看从业资格证、询问运输企业、询问交通运输部门等方式确定。

8.2.21危险品运输从业资格,是指危险品运输车辆驾驶人是否持有交通运输部门核发的从业资格证。

通过查看从业资格证、询问运输企业、询问交通运输部门等方式确定。

8.2.22分心驾驶类型,是指驾驶人在驾驶时注意力指向与正常驾驶不相关的活动。根据同车车内监控、

外部监控、乘客描述、通话记录调取、手机记录分析等途径确定。

8.2.23事发时是否处于驾驶状态,是指对于驾驶人双手脱离方向盘,启动自动驾驶功能以及车辆停止

驾驶人在车外或其他不在驾驶状态的情形。根据同车车内监控、外部监控、乘客描述等途径确定。

8.2.24避险措施,是指驾驶人意识到危险后采取的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程度的措施。通过现场勘查、

询问当事人等方式确定。

8.2.25因事故受到的处罚,是指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对当事人实施的行政处罚及刑罚,分为罚款、记

分、暂扣驾驶证、吊销驾驶证、行政拘留、刑事拘留、拘役、有期徒刑。通过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确定。

8.3行人信息

8.3.1行人被撞击侧,指行人被车辆撞击的方向。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证人等方式确定。

16

GA/T1082-XXXX

8.3.2行人衣物类型,是指行人衣物的颜色及可见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证人等方式确

定。

8.3.3行人被撞击后状态,是指行人被撞击后的运动路径。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证人等方式

确定,行人被撞击后状态需要结合车辆痕迹、路面痕迹、行人体表痕迹、行人与车辆最终位置来综合判

断,有视频监控时直接根据视频内容判断。

8.3.4行人被碾压部位,是指行人被车辆碾压的部位。根据监控视频、医学诊断资料及法医检验鉴定

进行判断。

8.3.5行人状态,是指事故中行人的行为状态、位置情况。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

人等方式确定。

8.3.6行人速度,是指事故中行人的行走速度等。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人等方式

确定。

8.4二轮车/三轮车人员信息

8.4.1头盔品牌,指二轮车/三轮车人员佩戴的头盔的品牌。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

人等方式确定。

8.4.2头盔类型,指二轮车/三轮车人员佩戴的头盔的类型。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

人等方式确定。

8.4.3头盔是否与人员分离,指事故后头盔事故与人员是否分离,需采集人员自救或医疗急救前的状

态,根据现场情况及询问笔录填写。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询问目击证人等方式确定。

8.4.4头盔的损坏类型,根据头盔的损坏情况填写。通过现场勘查情况确定。

8.4.5头盔损坏位置,头盔损坏位置选择最受损最严重的部位,若大面积破裂选择撞击点,根据勘查

情况填写。

9道路信息调查项目和方法

9.1道路基本信息

9.1.1道路类型,是指公路或城市道路的技术等级。通过询问道路管养部门确定,或根据JTGB01确

定公路等级,根据CJJ37确定城市道路等级,其中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归为一般城市道路。

9.1.2公路行政等级,是指根据公路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重要意义和使用性质划分的等级。通

过询问公路管养部门确定,或根据道路标志牌、里程桩上标明的公路等级代码确定。

9.1.3通车年份,是指事发道路的通车年份,经过改扩建的道路,为改扩建工程通车的年份。通过询

问公路管养部门确定

9.1.4地形,是指事故地点所属区域的地理形状特征。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5路口路段类型,是指事故发生的路口或路段的特征。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6道路线形,是指道路平面和纵断面等几何形状。通过现场勘查、调查道路管养单位或业主确定。

17

GA/T1082-XXXX

9.1.7道路物理隔离,是指道路设置物理分隔设施的情况。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8中央隔离设施,是指道路中央设置物理分隔设施的种类。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9中央护栏等级,护栏防护等级由低到高分为C-B-A-SB-SA-SS-HB-HA八级。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10路侧防护设施,是指道路路侧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的种类。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11路侧护栏等级,是指路侧护栏防护等级,由低到高分为C-B-A-SB-SA-SS-HB-HA八级。通过现

场勘查确定。

9.1.12碰撞后护栏/交通隔离栏状态,是指发生事故后护栏/交通隔离栏的状态。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13行车道数,是指道路的车道数。通过现场勘查测量、查阅道路设计资料等方式确定。

9.1.14道路宽度,是指道路的车道宽度、路面宽度、曲率半径等相关技术参数。通过现场勘查测量、

查阅道路设计资料等方式确定。

9.1.15平纵线形,平面线形是指直线长度、曲线半径等指标,纵面线形就指纵坡的大小、坡长、竖曲

线半径的大小等。通过现场勘查测量、查阅道路设计资料等方式确定。

9.1.16道路附着系数,指车辆轮胎在路面上附着能力大小。通过现场勘查测量和经验值确定。

9.1.17交通流量,是指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面的车辆、行人数量,通常仅指机动车交

通量,常以日平均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和设计小时交通量作为有代表性的交通量,折算到辆/天。

由调查人员现场调查,以及从道路规划、建设部门获得道路资料数据填写。

9.1.18交通标线,是指由标画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所

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19非机动车道类型,是指非机动车道的隔离状况。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20人行道类型,是指人行道的隔离状况。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21路面材料,是指道路路面材质的类型。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22路侧交通环境,指事发路段沿线的土地利用情况。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23路侧构造物,指事故道路两侧的土地使用情况。房屋、围墙、广告牌、树木、灌木从、平地、

河流湖泊、边沟、护坡、山体、悬崖、高落差(高度差>6米)。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1.24道路限速值,是指道路限定的机动车最高行驶速度。根据道路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值确

定,未设置道路限速标志、标线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45条确定。

9.1.25道路限速标志设置情况,是指限速标志设置地点与事故发生地点的距离。现场勘查测量确定。

9.1.26危险认知速度,是指驾驶人对事故发生路段安全行驶速度的平均估计值。通过现场模拟实验、

询问驾驶人等方式确定。

9.1.27道路安全属性,是指事故发生路段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通过查看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台帐、

治理工作计划等确定。

18

GA/T1082-XXXX

9.1.28道路安全隐患督办等级,是指排查确定的事故发生路段安全隐患治理督办等级。通过查看相关

文件确定。

9.1.29道路是否施工作业,是指事发路段是否处于由于道路施工、养护等作业影响交通运行而进行交

通管制的路段区域。现场勘查确定。

9.2桥梁信息

9.2.1桥梁类型,是指事故发生桥梁的类型,桥梁分类应符合JTGB01的要求。通过现场勘查测量、

询问桥梁管养部门等方式确定。

9.2.2事故发生点所处(桥梁)位置,是指事故发生点在桥梁上所处的位置,按行车方向区分桥头处、

桥梁中间或桥尾处,双向通行的,按甲车的行驶方向区分。调查公路部门和现场勘查数据综合分析数据

后填写。

9.2.3桥梁宽度,是指桥梁总宽与上游(车辆行驶方向的反方向)路段总宽的关系。通过现场勘查确

定。

9.2.4交通标志,是指桥梁上设置的标志,包括限速值、交通组织方式等。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2.5限速值(桥梁),是指桥梁上限速值与上游路段限速值的关系。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2.6交通组织方式(桥梁),是指桥梁上的交通组织方式,关注点为是否允许变道及允许变道的范

围。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2.7护栏搭接,是指桥梁的桥头护栏与相邻路基护栏的搭接过渡情况。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2.8人行道设置连续性,是指设置人行道的道路上,是否在桥梁上仍设置人行道。通过现场勘查确

定。

9.2.9人行道(路缘石)高度,是指桥梁上路缘石的高度。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2.10非机动车道设置连续性,是指设置非机动车的道路上,是否在桥梁上仍设置非机动车道。通过

现场勘查确定。

9.2.11行驶平顺性,是指桥面上是否存在“跳车”现象,即由于桥与路基或伸缩缝间的沉降差异、或

伸缩缝破坏而使路面出现台阶引起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的现象。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2.12防落网,是指桥梁上防落网设置与否。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3隧道信息

9.3.1隧道类型,是指事故发生隧道的类型,按隧道的长度分为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短隧道。。

通过现场勘查测量、询问隧道管养部门等方式确定。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3.2事故发生点所处(隧道)位置,是指事故发生地点和隧道的位置关系,分为隧道入口处、隧道

中段、隧道出口处。通过现场调查和公路部门数据综合分析后填写。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3.3隧道内总宽,是指隧道总宽度与上游路段总宽的关系。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3.4隧道入口处标志,是指选取设置在隧道入口前方50-250米处的指示隧道名称和长度的标志。通

过现场勘查确定。

19

GA/T1082-XXXX

9.3.5限速值(隧道),是指隧道内限速值与上游路段限速值的关系。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3.6洞口安全设施,是指隧道入口过渡段的交通安全设施。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3.7隧道内安全设施,是指隧道内设置的安全设施情况。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3.8紧急停车带,是指隧道内紧急停车带及其标志的设置情况。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3.9交通组织方式(隧道),是指隧道内的交通组织方式,关注点是隧道内是否允许变道及允许变

道的范围。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3.10隧道内照明,是指事发时隧道内的照明效果。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3.11人行道(检修道/路缘石)高度,是指隧道内人行道(检修道/路缘石)的高度。通过现场勘查

确定。

9.4道路交叉口信息

9.4.1交叉角度,是指平面交叉口两条道路中线所夹角中较小的角度。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4.2渠化设计,是指平面交叉口的渠化情况。通过现场勘查确定。

9.4.3通视三角区有无遮挡,是指平面交叉口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是否存在任何有碍

通视的物体。平面交叉口、匝道需要保证通视三角区内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通过现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